蘇州棗泥拉糕,代表蘇菜進駐上海世博園,這款蘇式糕點打動你了嗎

2020-12-13 娛樂昌茂1

美味的蘇州棗泥拉糕,代表蘇菜進駐上海世博園,這款蘇式糕點打動你了嗎,棗泥拉糕是江蘇蘇州冬春季具有民族風味的糕點小吃,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蘇式糕點。

這款糕點主要用糯米粉做成,做好的糕點小心盛入碟子裡面,吃的時候用筷子將糕點挑起,再輕輕地拉開,所以叫做棗泥拉糕。

在以前條件較差的時候,棗泥拉糕是只有在冬季才會做的,因為棗泥拉糕形狀呈菱形,一旦蒸過了,就沒有辦法定形了,不過現在時代發展迅速,條件優越,棗泥拉糕只要想吃就可以吃到了。

正宗的棗泥拉糕採用的是水和糯米粉,現在很多商家會為了圖方便,用小麥粉等一些材料效仿棗泥拉糕的做法,因而這樣的棗泥拉糕味道沒那麼好,識貨的人一口就可以吃出來。正宗的棗泥拉糕口味綿軟,而且又不失彈性,甜而不膩,也不會粘牙,如果仔細觀察,還會發現一點點的棗皮碎片,風味尤佳,值得品嘗。

相關焦點

  • 蘇式糕點的蘇北傳人紅了 「阿苗拉糕」受歡迎
    蘇式糕點因為《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阿苗紅了,甚至有人專門來到店裡,要點一份「阿苗拉糕」。這突如其來的成就,讓這位來自江蘇沭陽的姑娘有些不知所措—在記者等她做一份「刺蝟包」時,這位技藝嫻熟的白案廚師,竟然把刺蝟給剪殘了。中國的文化和手藝歷來講究傳承,這總能讓人聯想到「口耳相傳」「獨門秘笈」「門戶之見」等被武俠小說具象化了的詞語。在蘇式糕點這一領域,這些詞語同樣存在。但阿苗卻是「蘇北人」,她來自沭陽。
  • 蘇式糕點為何能夠甜透申城?
    蘇式糕點的「戶口」(現在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地)在蘇州,但上海成了它的「婆家」。若問上海諸多糕團店的來源,往往就在蘇州。首先,上海與蘇州近在咫尺,習俗相近,走動方便,賽過鄰居加親戚。第二層意思呢,上海人中有許多來自蘇州。
  • 這些蘇式糕點,你吃過幾個?
    蘇式糕點,以江蘇省蘇州地區為代表,餡料多用果仁、豬板油丁,用桂花、玫瑰調香,口味重甜。蘇式糕點在中國傳統糕點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傳統糕點主要形式之一。據有關史料,蘇式糕點萌芽於春秋,起源於隋唐,形成於兩宋,發展於明清,繼承、發揚、創新與現代。
  • 下午茶用這10樣蘇式糕點搭配,絕了!
    蘇州人更是善治細點,蘇式糕點也稱為四季茶食,有「春餅、夏糕、秋酥、冬糖」的時令規律。一壺熱茶,搭配幾樣蘇式糕點,這樣的蘇式下午茶你不心動嗎?01.蘇式月餅說到蘇式糕點,怎麼少得了大名鼎鼎的蘇式月餅?蘇式月餅的皮層酥鬆,色澤美觀,餡料肥而不膩,口感鬆軟。可以說是蘇式糕點的精華。
  • 蘇州點心,好吃的蘇式糕點,這幾個特色的蘇州糕點,你都吃過嗎?
    蘇州,自古便是富庶之地,蘇州人愛吃、會吃、懂吃。對於蘇式糕點,也就是蘇州話的「點心」,蘇州人更是情有獨鍾。清代顧張思《土風錄》卷六「點心」條下云:「小食曰點心。」《唐書》記載:唐鄭為江淮留後,家人備夫人晨饌,夫人謂其弟曰:「治妝未畢,我未及餐,爾且可點心。」
  • 高貴典雅的蘇式招牌菜,有的竟然只需10元就能解決
    蘇州是東部飲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飲食文化之一(京式、蘇式、廣式),蘇式飲食文化的發揚地。蘇式食品是我國傳統食品幫式中重要的一支,在我國食品發展史和世界飲食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蘇式飲食與蘇州絲綢、園林、工藝並列為蘇州四大文化支柱。而蘇州的這些蘇式招牌菜,更是讓人垂涎於此。
  • 好吃不膩的蘇式糕點,分分鐘甩西式甜點幾條街
    蘇式糕點全國有名,種類繁多,味道全,工藝精,老蘇州人都有過在老字號排隊買糕點的經歷。 蘇式糕點一直秉承著優良的手工製作傳統,口味香、甜、軟、糯,分分鐘甩西式甜點幾十條街。 01.
  • 沒有哪一座城市,比蘇州更甜!那些舊時光裡沉澱下來蘇式糕點!
    如今,各個城市裡西式的甜品店糕點鋪遍地開花,不知不覺中,西式糕點成為了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樣食物:餓了就來塊紮實的麵包,心情不好了就來塊甜蜜的蛋糕,偶爾饞了就來點曲奇小餅乾安撫一下。但其實,我國的傳統糕點比之這些西式糕點一點兒也不輸。在傳統的中式糕點當中,蘇式糕點又獨佔一席。
  • 那些即將消失的蘇式糕點,老蘇州都未必知道,看完別舔屏!
    那些即將消失的蘇式糕點,老蘇州都未必知道,看完別舔屏!蘇州自古便是富庶之地,這裡的人愛吃,會吃,更懂吃。在蘇州說起點心小吃,不得不提的就是蘇州的糕點了。蘇州人對糕點的熱情,從童年一直延續到整個生命。一個盤裡擺上三五塊顏色,精緻小巧,就如同蘇州人的性格,溫潤如玉,不急不躁。同時,蘇軾糕點在中國漢族糕點的發展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今天就來整理一下那些即將消失的蘇式糕點,老蘇州都未必知道,看完別舔屏!大方糕清明上市,端午落令。她白白胖胖、方方正正的。
  • 你所不知道的中華傳統糕點——蘇式糕點,鬆軟細綿,獨具江南特色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了解過了京式糕點,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與之不同的蘇式糕點吧!蘇式糕點以它的製作精湛,風味獨特,馳名中外。民間贊語:「蘇城風光好,糕點美名傳」。蘇式糕點以甜、松、糯、韌著稱,蘇州人食用糕點更是十分講究時令和新鮮的,農曆正月酒釀餅、二月雪餅、三月閔餅、四月綠豆糕、五月薄荷糕……四季茶食,月月翻新。蘇式糕點,以江蘇省蘇州地區為代表,餡料多用果仁、豬板油丁,用桂花、玫瑰調香,口味重甜。 蘇式糕點在中國傳統糕點發展史上更是佔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傳統糕點主要幫式之一。
  • 中國傳統糕點之爭:京式、廣式、蘇式,誰才是「宮廷御用」糕點?
    我們經常能在古裝劇宮廷劇裡面看到很多傳統糕點,特別是清宮劇裡面的各位娘娘吃的糕點,不僅名字好聽,賣相也很好看。中國傳統糕點分為很多個派系,其中京式糕點、廣式糕點、蘇式糕點這三種,流傳最廣發展最大。那麼這三個派別的糕點,都有什麼差異,誰又宮廷御用糕點呢?
  • 怎樣才能做出比例恰當、香柔軟糯的江南茶點【桂花拉糕】和棗泥拉糕
    筷子挑起時,糕底黏在盤中,糕體在空中拉成一長條,故名「拉糕」。拉糕,是江南蘇松地區的一種糯米糕點。老早上海城隍廟綠波廊的諸多招牌名點中,我最喜愛的便是桂花拉糕。沈大成糕團店,在拉糕中加入了汾酒,俗稱「太白拉糕」。到了冬日,桂花被換成應景的棗泥或赤豆。春夏時,又有玫瑰或薄荷之類的花色拉糕來捧場。
  • 東坡肉讓你垂涎三尺?偏愛酸甜口?來江蘇吃正兒八經的蘇幫菜吧!
    江蘇菜就是我們常說的蘇菜,主要是由金陵菜、淮揚菜、蘇錫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組成,起源於先秦時期,當時的吳人善制炙魚、蒸魚和魚片,鴨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是南京美食。蘇菜擅長的是燉、燜、蒸、炒,重視調湯,以保證菜的原汁,蘇菜偏向酸甜清鮮,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鬆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
  • 棗泥山藥糕,傳統糕點比保健品健康一百倍!
    頭痛鼻塞讓原本就有些挑食的我,這下更是不愛吃飯,接連下了兩天的暴雨,陰沉沉的天氣,讓我的心情也跟著天氣一樣,無精打採的去上班工作,晚上回到家,就看見我媽翻箱倒櫃地找著東西。我媽看到我回來了,急忙問道:「你有沒有看到咱家的做糕點的模具?」我連忙放下手裡的拎包詢問道:「找模具做什麼?」
  •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蘇式糕點,也不是一天做成的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蘇式糕點,也不是一天做成的又到了小編每日一食的分享時刻,今天小編將要分享給大家的是我國傳統美食——蘇式糕點。好。我們現在正式開始。蘇式糕點的戶籍在蘇州,但上海成了它的婆家。若問上海諸多糕團店的來歷,往往出在蘇州。
  • 糕餅工匠杜德春:中國糕餅三大流派
    糕餅工匠杜德春:中國糕餅三大流派京派糕餅文化與京八件、棗泥酥麥香幾何?蘇派糕點手法與蘇式匠心、溯源造詣何在?粵派糕餅秀色可餐溯源那些流派?京派 蘇派 粵派糕餅何以再能傳承其手法與匠心?中國糕餅流派以京派、蘇派、粵派糕點饕餮焙烤食品加工業,昌盛唐宋、成型明清、繁榮民國時期。京派溯源華北,鼎盛京津、尤以京派稻香村八件、棗泥酥、山楂鍋盔、紅糖玫瑰火燒代表見長;其流派糕餅色香味美俱佳,皆涵蓋24節令當值饕餮麥香,或禮儀手信、或婚喪嫁娶、或佐以酒宴,均京味十足。蘇派乃溯源吳越,宋代北人南遷南京、蘇州、蕭山、紹興時糕餅昌盛,延伸明清。
  • 蘇州最好吃的糕團店在哪裡?好吃的蘇式糕團大盤點
    蘇州人有著特殊的糕團情節,稻米情結是江南水鄉文化的源頭,大到婚禮宴席,小到小吃甜點,蘇式糕團早已融入了蘇州人的生活,小時候每逢節慶才能吃到一次的糕團,如今早已遍地開花。蘇州糕團在蘇州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美味的糕團,無論是時令糕團例如青糰子、大方糕、重陽糕等等。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老字號蘇式糕團店,盤點一下老蘇州們喜歡的蘇式糕團。
  • 倷是蘇州人-蘇式小吃嘗個遍(吃貨匯總)!
    八珍糕八珍糕,蘇式糕點中有名的食療之品,稻香村所制採用民間驗方,經葉天士審定,用意頗為審慎,選用懷山藥、白扁豆、南芡實、砂仁、黨參等,故具有健脾運胃的功效,可以肥兒,可治疳積,瓜子仁拉糕提及拉糕,人們最先想到的定是蘇州名點「棗泥拉糕」無疑。實則名曰「拉糕」,是因食時用筷子挑起,拉開,再送入口中。
  • 上海那麼多經典的糕點,可有多少人還記得呢?
    定勝糕、重陽糕、綠豆糕等脫口而出的可能就有但作為上海小囡,你確定你都吃全了嗎?或者說這些糕點你都看見過嗎?粢飯是金黃色的長方形炸米糕,正宗的我好像N年沒有看到過了。記憶中是油炸後,外層金黃,脆,內層白色粢飯糕軟糯可口,老上海的四大金剛之一。
  • 舊時農村的蘇式糕點,魚米之鄉代代傳承的美味
    說起蘇式糕點,因其歷史悠久,製作精良,品類繁多而令人稱道。作為一個地道蘇州人,我卻並沒有嘗過蘇州城裡那些正宗的蘇式糕點,因為兒時家裡條件也不寬裕,大人很少有閒錢上城裡購置物品。長大以後,國家富裕了,百姓家裡條件也慢慢好起來了,各類商品琳琅滿目,吃食也不再局限於日常三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