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四國話三處當翻譯 留學生志願者成"香餑餑"

2020-12-18 中國僑網

    「你們是四川人嗎?」8月20日,在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一次意外的邂逅,讓記者結識了一位來自成都的志願者。他叫鄒志熙,畢業於成都石室中學,現在斯洛伐克留學。為了當一名奧運志願者,他甚至放棄了暑期待遇優厚的實習機會。

  主動招呼記者 原是老鄉

  8月20日下午,記者到奧林匹克公共區採訪,走到中心區下沉廣場巨型中國鼓雕塑前時,看到很多人在這裡合影留念,我們也駐足於此,準備留影。

  留影的人很多,記者注意到,旁邊有幾位志願者正在用流利的英語給一對老外夫婦介紹路況。當記者和同行用四川話談論時,一名志願者突然跑了過來。「你們是四川人嗎?」「是啊。」「我也是四川人!」

  我們都為能在公共區的人潮中遇到老鄉感到特別高興。仔細端詳,眼前的這名志願者中等個子、略顯清瘦,與其他志願者一樣充滿了青春活力。他叫鄒志熙,是地道的成都人,今年23歲。

  在聊天中,記者了解到,鄒志熙現在是斯洛伐克考門斯基大學的研究生。之前,他中學畢業於成都石室中學,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讀書期間,獲得了公費出國留學的機會。

  國外提出申請層層過關

  「我只是想回來當一名普通的志願者,沒有其他想法。」鄒志熙介紹,其實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讀書期間,他就報名參加了志願者選拔,但他於2007年8月獲得了到斯洛伐克學習的機會,所以在讀大學期間,自己報名的志願者身份只得重新申請。

  在國外申請志願者,可比國內程序複雜多了。「我是從中國駐斯洛伐克大使館知道我們在國外也可以報名的。」鄒志熙回憶,他先是在網上進行了報名,後來北京市僑辦與他取得了聯繫,經過了各級部門的層層審核後,2008年5月,他收到了錄取通知書,終於如願成了一名海外志願者。「那時,我比獲得任何獎勵都高興。」

  由於是海外志願者,奧組委對他們有特殊照顧的政策。「我來這裡報到的時候,工作人員準備派人到機場接機,我立即謝絕了。」鄒志熙認為,自己是來服務的,不是來享受的。到了北京後,由於他對那裡的情況非常熟悉,鄒志熙還主動當起了其他海外志願者的嚮導,成了外國華僑眼中的「中國通」。

  掌握4種語言他很搶手

  「每天下午上班,主要是做語言服務。」由於鄒志熙能熟練地使用英語、斯洛伐克語、捷克語和中文四種語言,所以他成了「香餑餑」,經常需要到其他地方「支援」。

  8月8日晚,由於當晚進入鳥巢的人數達到頂峰,志願者們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我一晚換了3個地方。」鄒志熙介紹,8日下午開始,他先是在本崗位公共區下沉花園處服務,當大量觀眾開始入場時,他被調到最大安檢口提供語言服務。開幕式結束時,他又被調到地鐵口協助服務,忙完時已經是次日凌晨2點半了。「其實,我在斯洛伐克上學的時候,就經常為外國同學介紹中國。」鄒志熙介紹,自己所在學校的同學大多來自歐洲,對中國的了解不多,所以他一有機會就給同學們介紹中國的情況。在學校的演講活動中,他每一次演講的內容都是中國的人文地理、燦爛文明,他想告訴同學們一個真實的中國。「這個暑假你原本打算做什麼?」鄒志熙回答道:「我原本就是安排當志願者,雖然也有其他待遇優厚的實習機會,但我不會去。」鄒志熙介紹,學校的放假時間是6月5日到9月10日,若不是時間不允許,他將會繼續選擇做一名帕運會志願者。(何文宗、羅其)


相關焦點

  • 抗疫,中泰文翻譯志願者在行動
    在泰國的中國留學生擔心著國內的疫情,面對泰國疫情之下人心惶惶的局面,大家也不是醫學專業,除了擔心,不知道能做點什麼。最初成員只有雲南師範大學2017級在泰國孔敬大學留學的近60名大三學生和在清邁大學交換學習的研究生,幾天內迅速擴大成一個近300人的來自包括清邁大學孔子學院志願者教師和國內多個高校師生的大群。該群旨在協助中國醫患與當地醫院溝通交流,或是幫助滯留的中國旅客協調相關事宜。
  • 三百位志願者將中國童書翻譯成十餘種語言
    全球童書互譯共讀助心相通「致中國出版人:如果您已經出版新冠肺炎童書,懇請您捐出國際版權;致譯者:如何您精通中外文翻譯,懇請您免費將獲捐的新冠肺炎童書譯成外文。」2月29日,國際兒童讀物聯盟(IBBY)主席張明舟在他的個人公眾號裡發出一封「募請函」。
  • 寧夏阿拉伯語翻譯成了「香餑餑」
    據吳忠市勞動就業局買玉良局長介紹,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通過政府正規的中介組織,將過去自發的阿拉伯語人才流動,發展為規模化、有序化的人才流動,在全國範圍打造「寧夏阿拉伯語翻譯」的品牌。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全國各地做阿拉伯語翻譯的寧夏回族青年有1500多人,在義烏當阿拉伯語翻譯的寧夏回族青年就有800多人。
  • 志願者將中文《疫情告知書》翻譯成英文並上門宣傳
    來自坦尚尼亞的留學生李威用中文喊出這句話,為上門宣傳防控知識的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點讚。李威住在新城區西一路街道新民社區,因為語言差異,社區在開展宣傳工作時遇到了難題。青年志願者伍園園利用自己的英語專長,將中文《疫情告知書》翻譯成英文並上門宣傳。「感謝你們還想到我們這些外國人,太貼心了」,李威感動地說。
  • 曼谷爆炸:翻譯志願者傳遞正能量
    當從新聞上聽到當地醫院急需中文翻譯,懂泰文的林輝立即趕到爆炸現場附近的警察醫院。在那裡,他看到已經聚集了不少像他一樣自發趕來的志願者。  雖然這家醫院的志願者已經足夠,但許多人仍然在門口等待,希望能幫上忙。同時,醫院和慈善機構的工作人員也忙著登記志願者信息,希望把他們分配到其他需要中文翻譯的醫院。  當晚8點多,林輝又趕到附近的朱拉隆功醫院。
  • 中國大學老師成韓國大學招生「香餑餑」
    中國大學老師成韓國大學招生「香餑餑」
  • 海歸青年化身「翻譯志願者」:聚是一團火
    太原海歸俱樂部會長範銳報名成為社區志願者。受訪者供圖(抗擊新冠肺炎)海歸青年化身「翻譯志願者」:聚是一團火中新網太原3月18日電 題:海歸青年化身「翻譯志願者」:聚是一團火作者 楊傑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各地湧現出一批批「抗疫先鋒」,而青年海歸是其中令人矚目的一股力量
  • 留學生成為香餑餑!
    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79.9%)。深造歸來的留學生們也是就業市場的香餑餑。而同時,加拿大也在想盡辦法,能夠給留學生們創造更多能留下來的機會。最近,移民部長門迪奇諾透露,加拿大正在研究更多辦法,讓本地留學生和滯留臨時居民過渡成為永久居民。
  • 「12·5國際志願者日」三名外國留學生的溫暖志願
    生活報記者 李丹在美麗的冰城哈爾濱,有三位這樣的異國留學生,除了完成學業,還竭盡所能地發揮力量,在業餘時間致力於志願服務。無論是幫助小學生了解跨文化交際,領略異國風情,還是在疫情期間當期外賣員,法立斯、阿哈默德和迪娜都承擔起了正能量角色。
  • 「希望讓同胞感受到溫暖」——記吉隆坡國際機場中國留學生志願者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中國旅客溝通協調處」擔任志願者的中國女留學生包雨珊說。  近年來,隨著中馬各領域交流不斷加深,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選擇來馬來西亞旅遊。但因語言溝通障礙、對入境規定了解不夠等原因,中國遊客入境受阻的情況時有發生。
  • 北京二外組建志願者服務隊 為438名外籍旅客提供多語種翻譯
    中新社 陳杭 攝中新網北京3月23日電 (陳杭)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顧曉園23日在發布會上表示,該校組成了30名學生的志願者隊伍,到首都機場T3航站樓D區和新國展入境旅客集散地進行現場服務,已累計服務時長2703小時,共為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438名外籍旅客提供了多語種翻譯。
  • 澳大利亞中國留學生投身旅遊業 成留澳新途徑
    澳大利亞中國留學生投身旅遊業 成留澳新途徑 2016-02-27 13:05:5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 北客站出現英語神翻譯 西安外國留學生被翻譯搞暈
    「米線」外等候(Pleasewaite outside a  noodle),在西安上學的外國留學生在北客站被弄蒙了。  外國留學生:北客站很多英文翻譯不規範  昨日下午4時許,在西安交大讀研的外國留學生Fletcher來到北客站,在他的指引下,華商報記者找到了他所說的「神」翻譯。
  • 高校志願者以「譯」抗疫 天津高校組建翻譯突擊隊為機場入境及來津...
    &nbsp&nbsp&nbsp&nbsp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報&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南開大學抗擊疫情翻譯志願者突擊隊、天津師大志願者翻譯突擊隊……這些日子,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
  • 廣東5900名外語志願者助力疫情防控
    記者6日從團省委獲悉,截至5月初,廣東共青團在全省共招募儲備外語志願者達5900名(其中外籍留學生志願者180餘名),協助開展來粵返粵人員的口岸接運、排查登記、醫學觀察、政策諮詢、關心關愛等服務工作,累計上崗志願者超3800人次。
  • 在韓中國學生募集留學生志願服務:讓當地感受到中國留學生的友好
    留學生除了在當地學習外,可以多參加一些志願活動,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東大門國際志願者團負責人李好如是表示。作為韓國慶熙大學2020年春季學期畢業生,李好涉足公益領域已有近四年的時間。從最初做志願翻譯、到選修學校「社會奉獻」課程,再到牽頭成立多家志願組織,李好表示,希望盡力所能及的力量幫助別人,同時讓當地人感受到中國留學生的友好。
  • 高校「翻譯」志願者:用語言傳播「中國經驗」助力世界防疫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 題:高校「翻譯」志願者:用語言傳播「中國經驗」助力世界防疫  新華社記者魏夢佳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快速擴散蔓延,在北京,有這樣一群年輕的志願者,勇敢無畏、不畏辛勞地向外籍人士提供語言翻譯服務,以期通過「譯者」力量,傳遞疫情防控和衛生防護的「中國經驗」,助力世界防疫抗疫。
  • 廊坊師範學院學生擔任「亞俱杯」翻譯志願者背後的故事
    本報記者 曹明明 李博楠 實習生 姚雪石日前,本報報導了廊坊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翻譯系20名大學生擔任SMM2019「格林酒店杯」亞洲女排俱樂部錦標賽(以下簡稱「亞俱杯」)翻譯志願者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5月20日,記者聯繫上4位志願者,聽她們講述翻譯背後的故事。
  • 出動:緊急徵集俄語翻譯志願者...
    幸好,江浦路街道志願服務中心馬上出動,在多個志願者群裡發布招募俄語翻譯志願者信息,僅僅一小時後,就有復旦大學俄語系的兩名學生舉手報名,通過遠程翻譯,幫助居委幹部摸清情況,又成功說服外籍人士承諾今後會戴口罩出門。一場虛驚解除,居民們都放了心。
  • 成都創客:精通38種語言翻譯 這家翻譯公司卻沒有翻譯員
    原標題:成都創客|精通38種語言翻譯,這家翻譯公司卻沒有翻譯員   在成都,有這樣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