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街區的城市更新:印度「香街」復興計劃啟動

2020-12-11 LAC景觀網

歷史街區的城市更新:印度「香街」復興計劃啟動

JardinSurLeToit 2019-08-20 來源:景觀中國網

原創

和中國一樣,印度也遭遇了快速城市化帶來的各種問題,他們希望用更適合本土的方式來解決。

位於印度首都德裡市的月光集市(Chandni Chowk),是舊德裡地區最古老繁忙的集市之一,也是遊客前往德裡參觀時不可錯過的景點。它由莫臥兒帝國皇帝沙賈汗於1650年興建,比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還要早15年。

月光集市舊貌速寫  Photo Credit: Roli Books

1850年 沙賈汗禁城平面圖 來源:德裡市政府

在莫臥兒時代,月光集市自法泰普裡清真寺延伸至莫臥兒帝國的宮殿紅堡(Red Fort),街道上綠樹成蔭,豪華別墅、清真寺和花園鱗次櫛比。紅堡和皇室居所的供給都經由月光集市,由大象、駱駝或馬車運送。街道中間的水渠十分清澈,晚上倒映著月光,這正是「月光集市」名稱的由來。在夏季的傍晚,Bishti族人用他們的羊皮水壺把水撒到地上,給街道降溫。

1860年代的月光集市  攝影:Samuel Bourne  來源:V&A Museum

如今,香榭麗舍大街依然是全球最著名的街道之一,月光集市卻陷入一片混亂,密集的人群、擁堵的交通、破舊的建築物、被小販佔據的人行道和布滿天空的電線等等。舊德裡或許是印度人口最擁擠的地區。

從法泰普裡清真寺俯瞰月光集市 來源:英國衛報

印度建築師Pradeep Sachdeva的事務所受印度政府委派,正在主導月光集市的改造項目,試圖重現莫臥兒王朝時的盛景。目前項目已經破土動工,計劃在2020年1月前建成開放。

根據設計師的方案,月光集市將成為步行街區,平靜的街道上有著行道樹、長椅和街燈,人行道非常寬闊,而街道中間為綠道。電力和通信設施以及供水設施將被埋在地下。汽車只能在清晨的特定時間段進入,因為這裡是印度最繁忙的市場,人們需要汽車來進行貨物運輸。


月光集市改建效果圖 來源:德裡市政府

設計師Sachdeva表示:「這或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街道改造項目,畢竟很難再找到這麼古老的街道,還面臨如此複雜的城市化問題。它是印度城市化複雜性的一個縮影,如果我們能成功地進行改造,它將成為全印度這一類型區域改造的範本。」他認為西方的設計在印度行不通,因為在西方發達國家,並不需要處理人力車、街頭小販和高密度人流的問題。

他首先決定不去重建水渠,因為「從我們過去做過的項目來看,在印度我們沒法對水體進行很好的管理,它們沒多久就滿是垃圾。所以我們將水渠符號化,體現在中央隔離帶的鋪裝上。」

另一個重要的決定是將公共衛生間和警察崗亭安放在中央隔離帶,而不是人行道上,因為後者將會影響人流交通。

Sachdeva非常清楚項目對舊德裡居民的重要性。目前這一歷史性街區的居民大部分是穆斯林,幾十年來,政府似乎更關注首都其他區域的發展,而忽視了這個滿是文化遺產的地區,使他們倍感失落。

月光集市上的havelis,攝於1858年  攝影:Felice Beato/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多年以來,富裕的印度家庭不堪忍受這裡的擁擠和汙染,紛紛離開了他們的住宅havelis(一種帶有後院、細長立柱的豪華住宅形式,大門很高,以便大象進入),搬到德裡南部的現代別墅中。而許多穆斯林居民出於對莫臥兒王朝的感情而留下,畢竟舊德裡是莫臥兒王朝的首都,一直到1858年最後一位皇帝Bahadur Shah Zafar被英國人廢黜並流放。1911年,英國將印度首都從加爾各答遷至德裡,並在舊德裡南部建設了新城——新德裡。

儘管舊德裡失去了曾經的輝煌,但居民們依然為它的歷史重要性而感到自豪。月光集市曾經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街道之一,大多數人希望能將這裡改造成風景優美的歷史文化街區,讓遊客能安心地遊覽而不用擔心被擠倒,居民能享受高品質生活。文具店店主Santosh Verma表示:「這不僅是為了重現舊德裡的魅力,也是為了商業發展的需要,我們需要徹底改造,從混亂中重新創造秩序、恢復清潔。」

改造後效果圖 來源:英國衛報

舊德裡改造的話題早在15年前就已開始討論,然而政府一直沒有推進。設計師Sachdeva相信月光集市項目將啟動舊德裡的整體改造,但在此之前他需要處理自己面臨的重重困難。一些保護主義者和建築師向德裡高等法院提出訴訟,認為Sachdeva的設計將公共設施放置在中央隔離帶上,將導致道路兩邊被隔離,並影響該區域的視線通達性。建築師兼城市規劃AG Krishna Menon認為,「改造一個區域時必須尊重它的遺產,這個方案正在破壞月光集市的精神,電力設施和公共衛生間不能放在馬路中間,它們破壞了整個視野,必須放在別的地方才行。」

設計師Sachdeva對這些爭論感到十分疲憊,因為他的設計方案已經與許多利益相關者進行了多次討論。儘管他尊重民主辯論的重要性,但也堅持公共衛生間放在中間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放在兩側,靠近商店和人行道,店主們毫無疑問會拒絕這個方案。「商店經營者們會反對,同時這也是個安全隱患,因為過去這裡的變壓器曾經著火,我們必須讓它們遠離商店和人行道。另外,這不是一個遺產保護的項目,這裡不是泰姬陵。我們希望的是讓街區復興,讓人們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我們必須在遺產保護和人們的需要之間找到平衡。」Sachdeva表示。他希望最高法院能儘快批准項目繼續進行,「人們等待這次改造等了太久,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

道路設計圖紙 來源:德裡市政府




版權聲明:本文由作者翻譯自衛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稿,需註明「文章來源:景觀中國網」。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010-62747757

發表評論

相關文章

相關焦點

  • 一批城市更新項目啟動 青島拉開歷史城區保護利用大幕
    在發起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一步步邁向國際大都市之時,青島也在老城復興與城市更新轉型之路上不斷探索,以文化、創意開啟老街的時尚轉向,用藝術、設計的力量推動城市更新進程。記者從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獲悉,歷史城區保護利用的大幕正徐徐展開,一批城市更新項目陸續啟動,通過復興歷史城區、打造特色街區、提升濱海特色空間,助力多元融合的魅力之城建設。具有時尚氣質的「城市新生活」正在老街區裡生長。
  • 專家:歷史街區復興切忌大拆大建
    本報記者 周雪松12月9日,由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街專業委員會、中國城科會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歷史文化街區學部、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主辦,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清控人居遺產研究院等單位承辦的「中國文物學會歷史文化名街專業委員會暨中國城科會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歷史文化街區學部
  • 建築訴說歷史 街區閒適生活|西城街區更新讓城市更加有溫度
    不可移動文物數量及歷史文化街區面積更是北京之最。西城區政府積極推動落實,制定工作計劃,相繼出臺《西城區街區整理實施方案》、《街區公共空間管理辦法》及《街區整理城市設計導則》等文件,為街區整理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導。
  • 山城巷啟動「微更新」計劃 招募20名「城市更新者」改造建築和景觀
    山城巷啟動「微更新」計劃 活動方供圖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5日15時30分訊(記者 董進 實習生 李金恆)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今(15)日獲悉,「山城巷微更新」計劃正式啟動,將招募20位「城市更新者」
  • 城脈復興踏春來——城隍廟-高閣寺歷史文化街區繽紛綻放
    2020年春天至今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市住建局精心組織、周密實施,對縣前街、西華門街、神路街、鼓樓東街、鼓樓廣場、中山街、姚家胡同等街道實施沿街立面整治、市政管網配套、電信杆線入地、重點院落修繕、遊園綠植營造、景觀照明布設等項工程。秉持「有機更新、循序漸進、修舊如舊、傳續文脈」的理念,建設者精益求精,連續奮戰。
  • 新產業賦能老城復興 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今日開園
    從歷史街區到現代產業園區,是青島推動產業導入、老城復興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嘗試。而此次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的開園,也標誌著青島市的老城復興之路進入「加速期」。而如今,老城區正在以新的城市功能定位,迎接新產業的到來。廣興裡所在的四方路街區聚焦工業設計創新、文化創意等總部經濟,鄰近的館陶路街區則定位創投風投金融生態圈。青島市歷史城區保護更新試點項目揭牌。
  • 核心區亮相首個歷史街區保護更新項目 將助力中軸線申遺保護
    這條全長1.7公裡的斜街始於元代,是《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批覆後,核心區首個重點推進完成的歷史街區保護更新項目,將助力中軸線申遺保護。提升後的鼓樓西大街,形成了「探訪一處元代碼頭、漫步兩段古蹟高牆、體驗四個口袋公園、了解多個歷史典故」的景觀結構,呈現元明清三朝文化元素。
  • 老街打造成歷史文化街區 成都錦江區推進城市有機更新
    城市老街、棚戶區改造一直是城市更新的痛點和難點,錦江區是成都核心區域之一,在城市有機更新方面不斷進行探索。近日,區域內最古老街道之一——四聖祠地塊改造項目籤約成功,未來將打造成歷史文化街區。   四聖祠街是成都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四聖祠街的街名,最早要追溯到清代,四聖祠北街是西方文化和西洋建築在成都的集萃,擁有多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如基督教恩光堂、基督教會舊樓、仁濟教會醫院遺圵等,四聖祠西街則集中了謝無量先生故居、四聖祠西街44號民居等明清四合院建築群。
  • 連江精心打造「三街一坊」歷史文化街區
    在此背景下,連江縣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應運而生、順時而建。  街區所在的老城區,面積約2平方公裡,於1年前啟動改造,旨在改善當地居住生活條件、改變城市落後面貌,同時對老城區內遺存的眾多明清歷史建築進行保護。
  • 東城區每個街道將至少開展1個街區更新試點
    1個街區更新試點項目,建設一批「共生院」,完成425條街巷精細化治理。新的一年,東城將以繡花功夫治理城市,著力打造「文化東城」 「精緻東城」。 東城區人民政府區長金暉表示,2020年,東城將全面落實北京新版「總規」和核心區控規,加快城市功能的再調整和再優化。為推動老城整體保護復興,東城區將健全街區更新工作體系,編制街區更新實施方案,推動街巷整治向街區更新延伸拓展。在街道層面搭建協同治理平臺,探索市場化融資渠道,引導社會力量參與。
  • 合肥包河區推出「老城復興」計劃 罍街將推進到南二環
    放大環城公園、包公園、銀河公園生態效應,改建街旁綠地,多建城市遊園、口袋公園,市民就近享「綠色福利」;全面提升罍街一、二、三期,罍街四期開工建設,打造成包河獨有的IP;推進老城區「兩級中心」建設……城市更新,改變的是顏值,不變的是記憶。5月6日,包河區「老城復興」工作座談會召開。
  • 海派空間|復興畫風之八:歷史文化街+復興畫展
    歷史上陝西北路街區曾聚集了許多高官賈商,文化名人和社會賢達,他們居住的公寓、別墅、公館以及教會、學堂等生活處所座落於此,既形成具有歐式風味的建築群,亦是不經意間承載著歷史嬗變的風俗圖卷,從而書寫了海派文化的濃重一筆。海派文化如果沒有外來特別是歐美文化的融入,則不可能如此精彩。
  • 城市更新白皮書: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化迭代
    今日頭條,華建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與第一太平戴維斯在第三屆進博會上聯合發布《歷史文化街區的活化迭代》(如需下載,請在後臺回復「歷史文化街區」)白皮書,開啟雙方在城市更新領域的深入研究。歷史文化街區作為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及文化的承載實體,更新街區即是將空間、功能、活動以及人進行有機聯動,並落實社會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的深度共構。在推進城市更新的實踐中,既要強化「保護」理念,也要做好歷史空間的活化利用,以保護為前提,以活化為支撐,通過兩者結合,激發歷史文化街區的內生動力,讓歷史文脈得以真正存續。
  • 海寧再添一條歷史文化街 歡迎來坐享「閒硤」時光
    12月30日上午,海寧市幹河街歷史文化街區「甦醒」跨年藝術展暨綜合保護與更新項目啟動儀式在硤石電影院舊址舉行,標誌著幹河街歷史文化街區開發建設邁出堅實一步。  幹河街歷史文化街區與南關廂、橫頭街並稱海寧市三大歷史文化街區。2012年,幹河街歷史文化街區列入城市有機更新計劃並實施徵收、規劃等工作。
  • 區域|推進歷史文化街區有機更新的路徑探索——以北京市東城區的...
    作者:施芸卿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更新一直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難題,而新形勢下歷史街區保護最大的難點在於需要實現融合社會、文化、經濟和物質空間目標為一體的全面復興。這一綜合目標的持續推進,亟待政府思路的轉變。本文以北京市東城區近年來的有機更新實踐為例,總結其全面推動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復興的有效路徑。
  • 【PR】韌性視角下的歷史街區保護與更新 —以汕頭小公園歷史街區、佛山祖廟東華裡歷史街區為例
    政府由於需要通過舊城開發改善民生和實現土地財政收益,比開發商更加看重歷史街區的社會價值,如在佛山地方政府的官方文本中,包括祖廟東華裡歷史街區更新在內的佛山「三舊」改造計劃被賦予了促進城市發展的政治內涵。然而,單靠專家學者與政府的努力,歷史街區保護往往停留在想像與理論層面,難以付諸實踐。歷史街區的活化必須引入開發商的資本。
  • 城市復興 首開在行動
    新形勢下,關注中心城區物質空間、以改造項目為途徑的傳統城市建設理念正逐漸演化為包含更大空間尺度、更豐富內涵的城市復興理念。秉持國有企業的責任與擔當,首開集團以「城市復興」為己任,通過非經營性資產管理處置平臺的建設和持續的城市有機更新行動,為老舊小區改造、物業服務升級和人居環境的高質量發展提供著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 城市案例|臺北是怎麼保護歷史街區的
    一是歷史街區保護,要怎樣保護,之後又該如何利用;二是歷史街區建築物的所有者權益如何保障。       以迪化街為例。在臺北發展歷史上,迪化街是很重要的一條街道。它是老臺北的商業大街,南北貨齊聚,也是臺灣目前幾個主要企業的發跡地。大概在1970年代末,有學者眼見在迪化街開始有地主改建房屋,建築系也有學生將此議題作為畢業設計題目。該議題逐漸受到文化界關注。
  •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從開發商"虎口"奪回街區地塊
    城市的發展終歸以文化論輸贏。對一座城市而言,她的獨特魅力永遠根植於城市的歷史與文化。   近年來,不少文化名城不再停留在對文化故事的挖掘、老建築的修繕上,而是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整體的保護更新,讓曾經緘默破舊的老街區煥發出巨大的發展能量。
  • ...記憶,激活街區魅力|2020年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展順利揭幕
    從「初心」到「匠心」,留住城市記憶,激活街區魅力|2020年黃浦區歷史建築修繕更新成果展順利揭幕 2020-12-23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