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精心打造「三街一坊」歷史文化街區

2020-12-19 福州新聞網

  魁龍坊內第一座完成整體修繕的歷史建築陳家大厝。

  福州日報記者 林洪相 蔣雅琛/文 黃立新/攝

  四月的連江,山青水美。在縣城中心,一片原本破舊不堪的區域,正伴隨著暖春的腳步,逐漸煥發新的活力。

  上周,陳木霖、阮章魁、林知利三位古建專家準時赴約,來到連江縣魁龍坊特色歷史文化風貌區,上午走現場,檢查保護古建築修繕是否得當;下午會同各工作部門,指導接下來的修繕重點要點。專家指導下,難題不再難:中山路1號門頭房排水問題得到解決,中山路25號東側夯土牆承重的問題也有了破解之法……

  魁龍坊特色歷史文化風貌區,是連江縣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一期項目,於去年10月啟動建設。「連江對這項工作十分重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嚴格管控,精心修繕,全方位系統性推動這片老城的保護與復興。」陳木霖這樣評價。

  建設保護開發並重

  多年改革發展,連江縣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保障和改善民生,成為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連江縣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應運而生、順時而建。

  街區所在的老城區,面積約2平方公裡,於1年前啟動改造,旨在改善當地居住生活條件、改變城市落後面貌,同時對老城區內遺存的眾多明清歷史建築進行保護。

  去年5月,連江聘請知名專家為顧問,委託專業設計團隊,開展保護與復興系列規劃編制,確定推行精細化管控和建設模式,將老城改造納入長效機制,兼顧經濟增長、生態文明建設、民生建設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新城老城聯動發展的綜合思路。

  「這一思路,經過充分調研討論並聽取大量意見後形成。」連江縣副縣長陳欽感慨地說,在此過程中,連江廣大領導幹部思想觀念上也有了較大轉變,不再認為舊屋區改造只是單純「拆舊建新」,而是要兼顧經濟、文化、社會效益,傳統街區保護和經濟建設並重。

  規劃的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分為「三街一坊」,即上林街、天王前街、王步街、魁龍坊,總面積276畝,將建成老城區內文化特色最集中,重新煥發商業、生活氣息的中心區域。

  一厝一品皆有不同

  耗時3個月、投入數百萬元的陳家大厝,是魁龍坊內第一座完成整體修繕的歷史建築。大厝建於清中晚期,佔地1150平方米,相當於2.7個標準籃球場大小,建築面積1489平方米。

  步入門頭房,穿過前廳,走進二進、三進……滿目皆是歷史的留痕:宅院大門鋪釘紅色鬥底磚,彰顯古人應對火災的智慧;大廳軒廊兩側採用板門隱蔽居住的梢間,是連江古民居「明三暗五」的典型做法;鬥拱之上的坐梁獅名曰「萬年吉慶」,成為宅院建造的神來之筆……連江縣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魏步雲介紹,「陳家大厝對於研究清末民初社會形態、民居建造技術、生活貿易、文化教育、民俗藝術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魁龍坊是「三街一坊」的核心區,坊內留存明、清、民國時期歷史建築共23座(含兩座遷建古建築)。林知利介紹,連江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古建築,整體延續了閩東古建築派系傳統穿鬥式結構的做法,形制上更顯高大,這種建築體系大體量的存在,形成連江城關的一大特色,「這是福州其他地區所沒有的,極具保護價值」。

  疏影小樓、四門簪樓、秋江吟院......一厝一品,皆有不同。這些古建築修繕完成後,魁龍坊有望再現明朝至民國初年古連江城市肌理,繪就溫麻版「清明上河圖」。

  用心用情攻堅克難

  正在修繕的中山路25號又名「遊家大院」,是明代顯宦遊璉的府邸。記者在現場看到,經歷數百年的風雨,偌大的宅邸早已衰落破敗,僅剩一面傾斜的牆體和幾根賴以支撐房屋結構的梁柱。

  修繕這樣一棟古建築,難!修繕20餘棟這樣的古建築,難上加難!

  連江的做法,通常以建築保留現狀為原點,對後期改建的部分進行甄別、拆除,分析古建築院落格局、結構制式、建築用材、製作工藝,並按照相應年代古建築營造法式和地方營造技法進行修繕。「每棟古建築的建造技法不盡相同,必須一座一議,這也是古建築最有魅力的地方。」魏步雲說。

  道理聽起來簡單,背後卻是一道接著一道解不完的難題。為此,修繕團隊走南闖北,想盡各種辦法——用材用料不足,就提前堆料、訂製、發酵,將施工中拆除下來的舊石料、瓦片、木料、磚等,全部收集、清洗、歸類,重新用於修繕使用;專業技術人員不足,就聘請古建專家為技術顧問,外聘技術人員,指導解決技術疑難點。

  除此之外,連江還為街區建立制度保障:成立領導小組,縣委書記周應忠任組長,縣長鄭立敏任第一副組長,副縣長陳欽任副組長並負責街區建設全面工作;抽調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建局、鄉鎮政府等精幹力量,統籌協作;聘請國內、省內專家為政府顧問,指導保護規劃和傳統街區景觀規劃等空間布局;建立議事機制,每周日召開技術例會,不定期召集現場協調會議……

  「他們是在用心做這件事。」阮章魁表示,連江縣復興歷史文化街區不僅有態度,而且有制度。「工作過程中,難題會一個個冒出來,但是有了各項制度,都能及時迅速地解決,讓我也很有幹勁。」

  「參與進來的幹部,都認為這件事很有意義,為此格外用心。」陳欽說。

  目前,連江縣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建設項目,已完成中山路13號陳家大厝整體建築修繕和中山路6棟古建築門頭房部分的修繕工程。與此同時,工人們正結合古建築修繕方案和街區設計初步方案,拆除街區保護院落內不協調的建築。根據計劃安排,魁龍坊特色歷史文化風貌區內化龍街和天王前街(北段)將於明年春節期間對外開放。

  建築只是載體,老城要走向未來,關鍵還在於活化使用。連江縣已委託專業機構,對整個街區進行運營策劃,嚴格把關入駐業態,協調推進招商工作,同時成立溫麻文化研究會,進一步研究挖掘連江溫麻文化內涵……

  「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建設,既能進一步改善老城區居民居住條件,提升城市宜居品質,又能充分展示連江古城歷史文化,讓廣大海內外鄉親記住鄉愁,不斷提升連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連江縣委書記周應忠說。

點擊進入本網專題

相關焦點

  • 連江古城復興之路:專家護航,打造特色「三街一坊」
    「既能讓群眾圓了新房夢,又能留住城市的文脈,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12日,站在連江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的魁龍坊,連江縣副縣長陳欽說,明年春節前,將有16座古建築基本完工;今年10月份,配套的安置小區也要開建。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連江是溫麻古邑,西晉設縣,至今已1700多年。浩浩敖江水,蕩不盡悠悠歷史,如何在城市建設進程中留住文脈呢?
  • 省政府批覆三坊七巷規劃 擬打造裡坊式歷史文化街區
    日前,省政府批覆了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修編)。根據規劃,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將打造集居住、文化、商業、旅遊等為一體,具有濃厚福州傳統建築、文化特色的典型裡坊式歷史文化街區。   作為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的三坊七巷,由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林則徐紀念館以及烏山歷史風貌區三個景區構成,2010年初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4A級旅遊景區。
  • 連江全速打造這張最美新名片
    這裡,有兩街六巷一裡一弄——化龍街、天王前街、安平巷、璉巷、紫薇巷、後門田巷、壽山巷、三公巷、和同裡、祠堂弄。這裡,全街平面鋪展,有紅磚紅瓦的大坡頂和深長曲折的街巷。這裡,可憑欄俯視恢復的老城水系,品味縣域山海風貌的臨水建築。
  • 鼓樓將打造三個夜色經濟街區 包括達明美食街等
    福州新聞網8月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海東 通訊員 彭輝)鼓樓近期推出加快全域旅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提出打造達明美食街、三坊七巷、環省體周邊等大型重點夜色經濟街區。
  • 連江溫麻·魁龍坊上午開街
    為創新歷史文化傳承方式,挖掘歷史文化街區魅力,弘揚城市文脈,1月21日上午9時,連江溫麻·魁龍坊正式開街。坊內溫麻記憶館、遊璉故居、祥鶴樓等7座古厝對群眾開放,為連江人帶來一處尋得見「祖根」、留得住「鄉愁」的地方。
  • 修舊還舊留住文脈 福建連江修繕保護老城區古建築
    福建連江,溫麻古邑,西晉設縣,至今已1700多年。歷史長河為連江老城區留存了不少古建築,如何在城市建設進程中留住文脈,是連江縣幹部群眾關心的話題。2018年以來,連江縣決定圍繞中心城內發現的82座古建築,建設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分為上林街、天王前街、王步街、魁龍坊「三街一坊」,街區總面積276畝,項目總投資約22億元。
  • 福州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後啟航 酒吧街亮相
    原標題:福州:上下杭啟航 酒吧街亮相N海都記者 王林成/文 黃孔瑜 毛朝青/圖海都訊 置身古風古韻的建築中,感受上下杭厚重的文化底蘊,享受著煥發時代氣息的夜生活……昨日,記者從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獲悉,福州三捷河兩岸的酒吧一條街已投入營業,目前已有9家酒吧開業
  • 福州打造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 鰲峰坊等爭先亮相
    福州新聞網2月1日訊(記者 邱陵)2018年6月,市委、市政府按照城市雙修的理念,以「延續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城市特色風貌」為目標,結合連片舊屋區改造和歷史建築保護,全力打造15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在2019年新春佳節來臨之際,鼓樓鰲峰坊、臺江蒼霞、晉安琯尾街、永泰登高山街區、閩清浮頭街等爭先亮相。
  • 綠維文旅:臨夏八坊十三巷歷史街區保護與旅遊開發
    臨夏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於 2012 年委託綠維文旅承擔了《甘肅臨夏八坊十三巷古街民居文化專項策劃及修建性詳細規劃》。在規划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八坊十三巷民居保護和綜合開發的關係,如何打造臨夏城市文化名片和城市形象品牌,如何打造國家級「兩個共同」示範樣板工程,如何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是項目需要關注的焦點問題。
  • 鰲峰坊開街,福州城不只三坊七巷,小眾7大歷史文化街區去過嗎?
    提起福州城,首先想到的總是三坊七巷。其實,城市裡還有很多文化街區值得一遊,看看老福州的味道。最近,鰲峰坊剛剛修整一新開街,一起看看小眾的7大歷史文化街區,你去過幾個呢?1 鰲峰坊特色文化街區鰲峰坊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是橫貫東西的坊巷,是承載歷史的文化街,是福州鼓樓的文脈聚集地。漫步於此,你將看到鰲峰書院、狀元街、高士其故居、李世甲故居....古城韻味盡收眼底。
  • 梅城印記特色街區21日開街 打造閩清版「三坊七巷」
    閩清「騎樓街」。  福州晚報記者 陳木易/文 葉誠/攝  經過兩年多的改造提升,閩清梅城印記特色歷史文化街區將於1月21日開街。漫步騎樓坊巷,凝視水門問津處的古城牆印記,輕觸縣署遺址的滄桑城樓,感受毓麟宮的氣勢宏偉……如果你來這裡,就能領略20餘處歷史風貌建築之美,喚醒關於古代梅城的記憶。  實施多項改造提升街區活力  梅城印記特色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位於閩清中心城區,由浮頭街(長253米)、安民巷(長142米)、城墘路(長229米)等街巷組成。
  • 城西街打造「生活中的歷史街區」
    日前,《城西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修編) 》在市規劃局官網公示,明確打造以展示溫州子城文化景觀和「生活中的歷史街區」文化功能為主的省級歷史文化街區。此次規劃範圍東以勉人巷、解放街後巷、鼓樓街為界,南以飛鵬巷、廣場路、府前街、鼓樓街為界,西以揚名坊、信河街、金鎖巷、黃府巷七十四弄等為界,北以百裡東路三十七弄、小虹橋三十七弄、百裡安居小區為界,總面積約為36.53公頃。
  • 連江因地制宜 溫泉+文化助力發展特色旅遊之路
    圖為:第九屆「全國網絡媒體福建行」走進連江  貴安溫泉付一洗 人間福至貴且安  連江縣地熱資源十分豐富,據史料記載,早在公元1057年(宋嘉祐二年),連江就已開發利用溫泉  貝裡蟹谷尋幽 絕美峽谷攬勝  貝裡蟹谷位於丹陽鎮新洋村貝裡溪中段,全長約三公裡,景區佔地面積2339畝,谷內兩岸林木蒼翠,谷底怪石嶙峋,飛瀑深潭,清泉流響。有碧玉潭、神牛飲水巖、龍淵、百口泉、天石陣、百丈壁、無底潭、綠谷氧吧等自然景觀,奇絕秀麗。貝裡蟹谷因貝裡溪盛產天然大閘蟹而得名,卻因恢宏的歷史在此留下眾多不平凡的印跡而盛名。
  • 廣州永慶坊:微改造讓歷史文化街區「活起來」
    在永慶坊的粵劇藝術博物館前,70歲的黃樹清對記者說,他是永慶坊的老街坊,在這裡住了40年了,現在身體硬朗,子女的發展也不錯。「再沒什麼奢求了,還會繼續和兒孫們在永慶坊住下去。」永慶坊所在的恩寧路地塊原有建築1352棟,共有居民2760戶。這裡擁有廣州保存最為完整的騎樓建築群,為數眾多的中西合璧風格民國建築,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
  • 三坊七巷打造城市會客廳
    城市名片人氣旺  去年實現銷售額80億元  三坊七巷步行街由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和東街口商圈組成,總佔地面積約68.08公頃,商業建築面積37.33萬平方米,步行道總長3292米。其中,主街由南后街、文儒坊、安民巷構成「一街一坊一巷」十字型步行街,長度1314米。街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擁有明清古建築159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走出了150多位近現代名人,被譽為「近代名人聚居地」和「明清建築博物館」,是海內外遊客遊覽觀光的旅遊勝地,也是福州城市形象的靚麗名片。
  • 福州的三坊七巷,源自唐宋的古老街區
    到福州之前就聽說這是一座歷史名城,但對於福州作為歷史名城的內涵其實並不清楚,到福州後始知三坊七巷乃福州市歷史名城的重要標誌之一,至今還保存相當一部分自唐宋以來形成坊巷。福州三坊七巷街區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古代坊巷建築群的一部分,為國內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三坊七巷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故有「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稱。
  • 三坊七巷:一核多帶打造福州城市新名片
    記者 葉義斌 攝  福州新聞網7月24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阮冠達 吳暉)三坊七巷列入全國第二批步行街升級改造試點的消息,這兩天刷屏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大家點讚「棒棒的!」  記者23日從市古厝集團獲悉,三坊七巷街區正積極推動高品質步行街申報與建設工作,響應商務部號召,推動街區文化、商業、旅遊高質量發展。
  • 三坊七巷:一核多帶打造福州城市新名片
    三坊七巷列入全國第二批步行街升級改造試點的消息,這兩天刷屏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大家點讚「棒棒的!」記者23日從市古厝集團獲悉,三坊七巷街區正積極推動高品質步行街申報與建設工作,響應商務部號召,推動街區文化、商業、旅遊高質量發展。據了解,今年以來,三坊七巷街區以工程項目建設為中心,依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深化5A級景區創建成果。
  • 無錫打造運河文化新品牌 推動歷史文化名街保護
    中新網北京1月14日電(記者 陶社蘭)尋求「老無錫味道」,品味運河文化、體驗太湖風情。無錫市南長區近年來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尤其在打造運河文化新品牌、推動歷史文化名街傳承、保護、創新、活態、發展、打造創新創意新經濟做出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探索。
  • 連江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魁龍坊陳家大厝開放首日迎來萬名遊客
    百年古厝風韻依舊 連江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魁龍坊陳家大厝開放首日迎來萬名遊客 2019-02-03 07:39:16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蔣雅琛 黃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