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華幹林
湯包是中餐點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品種。就江蘇而言,南有靖江湯包,北有淮安湯包,還有無錫小籠包等等,都是湯包中的精品。
但這一次在南京香格裡拉江南灶吃的湯包與平時有大不同。
首先,它是裝在籠屜裡的湯包。這也稀罕嗎?稀罕!
十年前吃湯包,都是裝在籠屜裡上桌的,客人要自已從籠屜裡將湯包抓到小碟子中食用。抓湯包有技術含量,一要湯包製作的質量高,也就是說皮質韌。要讓客人抓得起,不破皮。二要客人掌握好抓湯包的技巧,抓得不好,就可能將湯包抓破了,那就「泡湯了」。故而食用湯包還形成了一段口訣:「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
然而曾幾何時,揚州大部分餐館的湯包全部裝在小碟子中,分到客人面前,客人不用提,也不用移,直接吃,而且還像西洋飲料一樣插一根吸管。這一來抓湯包的這個過程省略了,也就失去了食用湯包的一部分樂趣。其實省略的不僅僅是抓湯包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如果客人不用從籠屜裡邊抓湯包,湯包的質量要求相應的也就降低了。而今天我在江南灶吃的湯包,由師傅端上桌,對我們親自示範「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的全過程。
這道湯包第二個特點,就是它的口味。湯包,顧名思義,餡心主要是湯。湯包中的湯是怎麼形成呢?過去很多人有各種有猜測。其實,它是利用豬皮、豬蹄熬製而成。具體說就,是將富含膠原蛋白的豬蹄、豬皮熬製成湯,加上蟹黃、蟹肉調製成餡心。因為膠原蛋白具有常溫下呈凝固態,高溫一下呈液態這樣的物理性質,所以包進麵皮子裡邊的原料是固態的,而經過高溫氣蒸之後就變成了液態,這就是湯包中的湯。但是,我們過去吃湯包,你注意到一個細節了嗎?由於湯包裡面的豬皮、豬蹄含量較高,所以經常會在吃湯包的時候吃出豬毛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淮揚菜大師、香格裡拉中餐區域行政總廚侯新慶告訴我,他們製作的湯包餡心,是用豬肉皮去掉肥膘,洗淨肉皮,與老母雞一起燉製6-7小時而成。這樣既降解了豬皮、豬蹄的含量,雞湯又增加了湯包的鮮度。
確實,名店大師的出手就是不一般!
江南灶的小籠湯包也有特色__湯包下在湯中吃,將蒸熟的湯包浸在鮮湯中一起食用。湯是用老雞和名貴山珍海鮮燉燜而成,營養豐富,清新爽口。與略帶濃厚的小籠湯包形成口味差異,兩者配合,構思奇巧,充滿創意。此種吃法,被戲稱為「皮包水,水包皮」。既體現了淮揚菜文化底蘊,更融進了淮揚菜發源地__揚州最經典的休閒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