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劉長卿(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

2021-01-11 享晨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尋南溪常道士

唐代: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譯文及注釋

譯文一路上經過的地方,青苔小道留下鞋痕。白雲依偎安靜沙洲,春草環繞道院閒門。新雨過後松色青翠,循著山路來到水源。看到溪花心神澄靜,凝神相對默默無言。

注釋⑴莓苔:一作「蒼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跡,此處指足跡。⑵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⑶春草:一作「芳草」。⑷「溪花」兩句:因悟禪意,故也相對忘言。禪: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鑑賞

全詩圍繞著題目的「尋」字,逐漸展開。「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開始二句就突出一個「尋」字來,順著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尋來。語言淺淡質樸,似乎無須贅言:那人跡罕至的清幽山徑,正是常道士出入往來之地,這裡沒有人間喧囂,滿路莓苔。履痕屐齒給來訪者帶來希望和猜想:幽人不遠,晤面在即;否則就是其人出晤,相會須費些周折。

頷聯寫由順其路而始入其居境。兩句寫景平列,用意側重「閉門」尋人不遇。「白雲依靜渚」,為遠望。

白雲絮絮,繚繞小渚。「依」字有意趣。越溪(或是緣溪)而至其巖扉,近看則「春草閉閒門」,蓬門長閉,碧草當門,道士不在寓所。如果說一路莓苔給人幽靜的印象,那麼這裡的白雲、芳草、靜渚、閒門,則充滿靜穆淡逸的氛圍。渚是「靜」的,白雲、芳草也是靜靜的。門「閒」,不遇之人,來訪者不期然而然的心境也「閒」。一切都顯得恬靜自然,和諧默契,不受絲毫紛擾。在自然景物的觀照中,悄然融入自在平靜的心緒,來訪不遇的悵然,似乎被這清幽、寧靜的環境,帶有內省參照的「禪意」所衝化,漸趨恬然。

獨閉的閒門,搖曳的小草,使人浸潤在「綠滿窗前草不除」的幽靜自在境界,滋味鹹化於這靜默的世界之中。

上四句敘尋而不遇,意緒明白。後四句繼寫一路景觀,渾化無跡須緩緩味出。「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這看松尋源,所趨何向,是不遇而再尋,還是順便一遊其山,還是返回,詩人沒有說出。兩句以景帶敘,下句敘事成份更多些。「水源」,應該不是指來時「經行處」,所以「隨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隨山轉折,緣山道探尋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這尋水源,也就是尋道士,「隨」字簡潔,山道紆繞,峰迴路轉,隨山探源,緣水經山。其間林壑深秀,水聲潺潺,都由這個「隨」字導人神遊,啟迪豐富的「曲徑通幽」的想像。上句「過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門外景」,或指「隨山」時的景致。「過雨」暗示忽然遇雨,詩人僅僅用一「過」字表示它的剛剛存在,而著意於雨霽雲收之後翠綠生新的松色。「過」字,把陣雨帶來的清新宜人的氣息、物色,輕鬆自然地託顯出來,同時也隱隱帶出漫步山道的時間進程。

「過雨」,涮新了松色,也帶來冥想。自生自滅的短暫一「過」,和靜靜白雲一樣,已在寫「禪意」(金性堯)。

尾聯的「禪意」,用得精妙。詩人看見了「溪花」,卻浮起「禪意」,從幽溪深澗的陶冶中得到超悟,從搖曳的野花靜靜的觀照中,領略到恬靜的清趣,溶化於心靈深處是一種體察寧靜,蕩滌心胸的內省喜悅,自在恬然的心境與清幽靜謐的物象交融為一。況且禪宗本來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領會出「禪意」,因用「與」,把物象和情感聯結起來。禪宗的妙悟和道家的得意忘言,有內在相通之處。佛道都喜佔山林,幽徑尋真,蕩入冥思,於此佛道互融,而進入「相對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芳草松色、白雲溪花的美感,「禪意」默想的清享,都清美極了。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愜意自得的感受,也都含融在詩的「忘言」之中。

創作背景

大曆(唐代宗年號,公元766—779年)前後,是個感傷時代,很多歌都著意表現感傷色彩,但更多的是擺脫時代失意、政治苦悶、人世困惑,而追求寧靜、衝遠、淡泊的心理。劉長卿此詩也反映了當時的「時代心聲」。

詩人興衝衝步行山中拜訪一位道士,不想卻吃了個閉門羹,在居所遠近尋找,仍未如願,詩人非但沒有產生失望惆悵,反而獲得精神愜意和心理的滿足。此詩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所作的。

劉長卿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後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相關焦點

  • 劉長卿最富有禪意的一首詩,寫出空靈的最高境界,令人回味無窮
    今天這裡筆者要分享的是一首劉長卿最富有禪意的五言詩,對於這首詩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就是他極其著名的《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一次去山中拜訪一位道士,但是卻未能如願,不過詩人目睹途中美景後反而心情大悅,便寫下了這首詩;詩中每一句都是滿滿的禪意,空靈唯美的意境令人神往!
  • 劉長卿吃了朋友閉門羹,寫首詩記錄卻成千古名篇,最後10字成絕唱
    【臨其詩境】今天我們來看劉長卿尋友不遇的作品。和賈島一樣,他也吃了一個閉門羹,但是與賈島不同的是,他的心情並沒有被這樣的挫折衝垮,反而是順水推舟,自娛自樂的欣賞起了友人家邊山上的風景,最後,盡興而歸。雖然沒有見到朋友,卻也在山光水性中得到了精神層面的愉悅和頓悟,唐代詩人裡還有這樣一首作品:「雖無賓主意,頗盡窮通理」,其中意境與劉長卿這首詩大致相同。
  •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劉長卿詩中難以割捨的禪宗情結
    仕途失意的劉長卿,結交了不少的隱士禪師,與他們迎來送往以詩相和,禪宗精神,也在他的心中潛滋暗長。作為一個入世極深,卻又追尋禪意的人,劉長卿向我們展示了他心中的詩無盡的禪。一、禪意,是一種隨緣自適的狀態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劉長卿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 當「白雲」遇上古詩詞,竟出了這10個千古名句
    這是陶弘景隱居之後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書所問而寫的一首詩。首句即照應題目。齊高帝之問,帶有勸其出山,頗不以棄功名、隱林泉為然。而詩人則平平淡淡地回答:「嶺上多白雲。」話雖簡淡,含義卻很深。是的,山中能有什麼呢?沒有華軒高馬,沒有鐘鳴鼎食,沒有榮華富貴,只有那輕輕淡淡、飄飄渺渺的白雲。
  • 細讀十首劉長卿的詩: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劉長卿是唐代詩人,他自言「五言長城」。後人評價他的詩作「長卿詩細淡而不顯煥,當緩緩味之,不可造次一觀而已。」詩詞君讀劉長卿的詩,自覺悠然清雅,餘味無窮。今天,詩詞君介紹十首劉長卿的詩,一起來讀一讀吧。《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 詩詞科普:劉長卿詩詞10首,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劉長卿(709—789),字文房,唐代詩人。他擅長五言,自稱「五言長城」。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選中國全日制學校教材。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劉長卿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 詩詞丨8首絕美古詩詞,一眼沉醉,驚豔千年的時光!
    有時候,讀到一首美妙的詩詞,感受到詩人的詩意生活態度,體會到他所表達的那種深情,只想把那一剎那變成永遠,停留在那最美的畫面裡,停駐在那至美的詩意中。今天,詩詞君為大家分享8首絕美古詩詞,首首詩情畫意,令人一眼沉醉,驚豔了千年的時光!
  • 兩首抒情詩詞:景色之中透露著細膩的情感
    唐朝詩人劉長卿,擅長寫的詩詞風格就是通過身邊的一些景色,來表達自己心中的一種感情,這樣的詩詞風格比較秀麗,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這種景色之中,讓人身如身處其境一般。劉長卿寫了一首送別詩,叫做《餞別王十一南遊》,這樣的一首詩寫的就是他和朋友分別的一個情景。
  • 詩詞典故:五言長城——誰有資格站上長城之巔?
    「五言長城」這個典故不是出自哪一首詩詞,而是一個詩人自封的稱號,這個詩人就是唐代著名詩人劉長卿。權德輿《秦徵君校書與劉隨州唱和集序》說到:「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系用偏師攻之,雖老益壯」。他一生創作的詩詞現在存有五百多首,其中,五言詩佔了約十分之七,而五言詩大約十分之六又是律詩。劉長卿五言詩的題材主要分為三個階段來看:第一階段,唐玄宗時期。
  • 古韻隨行 | 五言長城劉長卿
    劉長卿,字文房,唐代詩人世稱劉隨州,其工於詩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
  • 腹有詩書氣自華,飛花令裡讀詩詞——100句(靜)篇
    《聽彈琴》 唐·劉長卿9、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10、 靜曲閒房病客居,蟬聲滿樹槿花疏。 《寄故人》唐·張籍11、 夜靜星河出,耿耿辰與參。《遊子吟》 唐·顧況12、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
  • 春風正暖,朝陽正好,上百句詠春詩詞,趕緊為孩子收藏起來!
    無論古今,「飛花令」不僅需要反應力,還需要強大的記憶力和詩詞儲備作支撐。雖然我們暫時不能去戶外感受春意,但不妨以「春」為令,結合《中國詩詞大會》往季讚美「春」的詩詞,在「春花、春草、春雨、春風……」中感受古人的智慧、尋找春天之美。句句都是乾貨,首首都是經典,家長趕緊替孩子收藏起來吧!春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唐代劉長卿《送李判官之潤州行營》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劉長卿簡介: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玄宗天寶年間進士。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後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曆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嶽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
  • 白雲無心醉晴空!
    「白雲依靜渚,春草閉閒門。」(唐·劉長卿《尋南溪常道士》);心裡便有了「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的浪漫。農諺雲「七八月裡看彩雲」。其實,農曆六月的白雲,有著「彩雲」沒法比的純潔、超然。白雲,變幻莫測,來去無定,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清淨遠逸,瀟灑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