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編織藤椅三十七年 高淳鄉村老手藝人的工匠人生

2020-12-26 江蘇頻道

韋祖榮

廣藤

編制過程

說起藤箱和藤椅這些生活用品,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很盛行,但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純手工編織的物品現在很少見了。

在高淳區椏溪鎮鎮東社區東韋村,有一位64歲名叫韋祖榮的老漢仍堅持這種手工藝,為鄉鄰編織藤椅和躺椅,至今他堅持編織手藝已有37年,在椏溪當地可能算是現在唯一的藤椅編織人。

韋祖榮老漢家裡擺滿了已編好的藤椅和躺椅,還有用來編織的原料小毛竹和廣藤。韋祖榮說,小毛竹是用來做藤椅和躺椅的架子,而廣藤用來編織藤椅和躺椅。「廣藤是從廣東那邊購置的,南京這邊叫黃藤。」

韋祖榮介紹說,自己27歲時就跟著姐夫學了這門手藝,至今已有37個年頭。說起編織這個純手工活,從製作到編織完需要2天時間,一年下來只能編織100多件這樣的藤椅或躺椅,每件藤織物品二三百元,除去材料成本,每天下來賺個手工費,在家裡還能顧著農活,比在外打工好多了。現在用這種藤椅或躺椅的人也越來越少,在當地算起來只有他一人仍在堅守著這種手工藝。

韋祖榮表示,自己的兒子大學畢業後有份好工作,不可能會學編織藤椅,現在也沒有人肯學這種苦工活了。他說,隨著年歲的增長,他會一直堅持做下去,直到做不動為止。

拍攝者:高曉平

相關焦點

  • 河南舞鋼:小藤椅「編織」幸福生活
    央廣網平頂山11月19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劉翠翠 苗壯)近日,記者來到河南省舞鋼市楊莊鄉晁莊村宋莊組村民李紅霞的家中,只見十幾名村民在老師的指導下,做好框架,準備開始編制藤椅。大家各自分工,忙著手中的活兒,一根根藤條在她們的手中來回穿梭,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 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四川省鄉村旅遊協會鄉村工匠分會成立
    為加強農村傳統手工藝和生產技藝的挖掘、傳承和保護,7月17日,四川省第四屆農村手工藝大師評選活動新聞通氣會暨省鄉村旅遊協會鄉村工匠分會成立大會在成都召開。  會上,四川省鄉村旅遊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了第四屆農村手工藝大師評選活動情況以及省鄉村旅遊協會鄉村工匠分會籌備與成立情況等內容。
  • 隆昌藤編手藝人劉明友:千迴百折 編織近40年的匠人歲月
    要處理這種難以馴服的原料,編織是最好的選擇,作為一項古老的技藝,在中國,藤編最早在唐宋就已經出現,發展到明清兩代達到頂峰,形成專門的手工行業,藤編家具在工藝上精細無比、如絲如織,同時又具備天然舒適、素雅質樸的特點。
  • 手工傳奇:編藤為具
    那張因為年代久遠,坐處微有下陷的藤椅,回憶起來如老友般溫暖。它的樣子在南方很常見。藤椅因為其柔軟、透氣、導熱性不強等特性,讓它在悶熱夏天的江南很受歡迎。  藤,白居易說它下如蛇屈盤,上若繩縈紆。一般生長於熱帶,歲月經年,日漸老去的藤極為堅韌,但劈成絲後又很柔軟,在藝人指間纏繞盤旋,可與竹篾比肩,所以又被稱為藤篾。
  • 東安縣劉陽村:藤椅扶貧車間編織致富路
    紅網時刻9月8日訊(東安站記者 劉聯波 唐孟明)東安縣花橋鎮劉陽村村民石勇軍把藤椅加工廠開在家門口,讓村裡的閒散勞動力足不出村就近就業,帶動了村民致富創收的熱潮。花橋鎮劉陽村是省定貧困村,竹木加工、藤椅編織是劉陽村村民的傳統手藝,但苦於產品沒銷路,這些年村裡的傳統手藝人有些沒落。今年石勇軍利用村裡面閒散人員和貧困勞動力,把藤椅加工廠開在了村裡,椅架和材料送到村民家中讓其加工,為村民創收致富。「現在做事的有50餘人,每個月發4萬元左右工資,每人平均增收800元以上。」石勇軍說到。
  • 重慶開州有條藤椅街,滿街都是手藝人
    昨天正月十五,過了這天,年也算過完了。賈為友再次收拾行囊,準備遠行。這一次,除了鼓鼓的包裹,他還帶了一把藤椅,說要把這把自己親手編織的藤椅,送給經常照顧自己活路的廣東老闆。走進開州譚家鎮,藤椅幾乎是每家的標配「物以稀為貴,更有意義點。藤椅來自家鄉,親自編織,純手工,來不得半點虛假。在外地花錢可能都買不到。」賈為友說。
  • 河北肥鄉:小藤椅「編」出好日子
    隨著裁判一聲令下,河北邯鄲市肥鄉區東漳堡鎮東南口村「藤椅編織手工技能大比拼」活動開始了,25位編織能手一手拿錐,一手攥著長長的藤條,兩隻手不停地交叉穿梭,一會兒就編制出既美觀又結實的藤椅。  「咱們組織這個貧困戶手工編織藤椅技能大賽,目的就是鼓勵技術高的帶動技術低的、技能好的帶動技能差的,通過相互交流學習,提高編織技能,提升編織效率和質量,增進家庭收入,早日脫貧過上好日子。」
  • 90後小夥在成都:用金屬絲編織出大千世界
    於是羅慧兵由開始研究編織材料,從最初的草編,到後來的鐵絲編織,再到銅絲編織,到最後確定使用鋁絲來編織。羅慧兵解釋,鋁絲價格低廉,經久耐用、不變色,而且易於造型,是進行金屬絲編織的不二之選。鋁絲編織亦需要畫圖紙。2012年,羅慧兵考取綿陽一所大學,毅然選擇了美術專業。在綿陽上大學的羅慧兵大二就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工作室——軼鐵手工藝品工作室。
  • 匠人匠心:堅守手工竹蒸籠40年
    匠人匠心:堅守手工竹蒸籠40年客家新聞網 饒蓓 鍾庭根在興國縣瀲江鎮羅廖村一棟居民樓裡,鍾玉生剖開一根長長的青竹,開始了一天的勞作,兒子鍾恩海則準備出發將編織好的竹蒸籠送到已訂貨的客戶手裡。羅廖村自古就有手工編織的傳統,曾經擁有一大批技藝精湛的編織藝人,產品聞名遐邇。現在,年近60歲的鐘玉生是該村現存少有能竹編器物的老手藝人,他堅守喜愛的手工蒸籠已經整整40年。
  • 福州老手藝人堅守傳統線面製作技藝 傳承記憶中的「古早味」
    在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後嶼鼓二村內,還能看到秉持用傳統工藝製作線面的老手藝人。 呂明 攝中新網福州1月13日電 (葉秋雲)「湯餅一杯銀絲亂,牽絲如縷玉簪橫」。線面是福州傳統美食之一,隨著時代的變遷,費時費力的手工製作線面已經慢慢地被機器取代,然而,在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鼓山鎮後嶼鼓二村,還能看到秉持用傳統工藝製作線面的老手藝人。老線面師傅梁同光正同妻子吳麗珠忙碌著製作線面。 呂明 攝1月13日,鼓山鎮後嶼鼓二村一廟宇內,老線面師傅林友豪正在拉、扯手中的麵條。
  • 裝飾性極強的蕾絲花邊,竟然是鉤針編織的!DIY手工編織圖解大全
    各種各樣漂亮的,蕾絲花邊製作過程,也可以搭配珠子一起編織哦!更多蕾絲花邊的編織圖解:增大或縮小編織品尺寸的小技巧雨1,如果你是新手,完全按照圖解上的針數行數編織,可以更換毛線的粗細。使用更細的線,更小的針,編織的尺寸自然就小。注意:更換毛線粗細,也要更換針的粗細,不然看第二條。2,如果不想更換毛線的粗細,可以換大一些或小一些的編織針,當然使用毛線的用量也會相應的增加或者減少。下雨天手工提示注意:編織針號的更換不要太大,1~2個號之間即可,太大了織物就鬆散,太小了織物太緊,沒有彈性。
  • 藤椅的價格是多少?藤椅多少錢一張?
    坐在陽臺上度過一個慵懶的下午,既然是休閒曬太陽,人們就會想要購買有著讓人放鬆的家具,這種受到人們喜愛的家具就是藤椅。藤椅是使用藤條編織而成的,不同的藤條編織出的藤椅有著不一樣的使用效果,今天小編就具體為大家介紹藤椅的價格是多少,多少錢一張。
  • 他「醉心」藤編43年,只為編出一把好藤椅
    劉中學,68歲,鳳山街道黃渡村藤編藝人他的這個藤編手藝,簡直莫擺噠!「這根藤粗,用來編座板再好不過。」劉中學看著手裡的寶貝,笑眯了眼。43年的藤編經驗,他摸準了每根青藤的「脾氣」,仿佛把生命融入這項技藝。
  • 區婦聯全城招募城市微光暖冬活動編織志願者
    12月8日,一群愛心媽媽紛紛來到城北婦幼活動中心領取毛線和棒針,作為城市微光暖冬活動的愛心媽媽編織志願者,她們將在未來半個月內每人編織一條溫暖牌圍巾,在新年之際送給龍山學校的一百名孩子。「願微薄之力能溫暖到一顆一顆小小的心」……區婦聯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所需的毛線編織材料包是小越街道的一位愛心企業家捐贈,希望能在寒冬為龍山學校的孩子們添一份愛心。此次由於時間緊迫,招募的愛心媽媽都是織圍巾老手,其中包括20多歲的織圍巾愛好者,也有70多歲的老手藝人。當然,如果其他市民朋友想奉獻愛心,贊助手工材料,也可聯繫婦聯。
  • 全友家具怎麼樣之全友休閒藤椅茶几二件套試用測評
    這樣這款休閒藤椅茶几二件套是你不錯的選擇,手工編造的藤椅,讓你在舒適和溫暖間感受手工的細緻。優質的選材,讓你用得更放心,更環保。每一處的細節都體現了這款藤椅茶几的不凡,厚厚的坐墊和靠墊讓你有一種溫暖感,讓你在快節奏的生活工作下體驗一絲愜意和樂趣。茶几的面積正合適,可以放一兩本書,一杯咖啡來體驗生活的樂趣。無論藤椅還是茶几,都會讓你有新的理解和享受。
  • 匠人匠心:興國手藝人鍾玉生,堅守手工竹蒸籠40年
    匠人匠心:興國手藝人鍾玉生,堅守手工竹蒸籠40年 2018-03-30 13: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藤椅雖好但容易積灰,掌握藤椅清潔保養方法,避免細菌滋生!
    藤椅屬於手工編織的家具,許多的小縫隙非常容易堆積灰塵,長時間不清潔就會成為細菌滋生的地方,定期的清洗保養才能讓藤椅保持透氣性和舒適性。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藤椅清潔保養的方法,避免細菌滋生!藤椅清潔保養方法二、藤椅使用注意事項不正確的藤椅使用,不僅會讓藤椅變得褪色、老化,還會減少它的使用壽命。
  • 五指山黎族藤編匠人黃青華:藤編人生喜憂交織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藤編人生喜憂交織&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五指山藤編藝人黃青華與他的藤編作品在一起,很有滿足感。
  • 手工地毯編織 用彩色毛線堅守傳承
    從17歲開始學習地毯編織,董秀英坐在這條編織地毯的長凳上,轉眼間快30年了。  做工精細、色彩絢麗、規格齊全,高青縣的手工地毯編織一度暢銷內蒙古、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區,並通過青島遠銷美國、瑞典等國家。  現在,說起高青縣從事手工地毯編織的藝人卻讓人感慨,他們的收入已經快支撐不起這個行業。
  • 他走街串巷修補藤椅40餘年,藤匠陸道才的藤編生活
    陸道才在修補藤椅。揚州網訊 (通訊員 劉青 記者 陳晨)隨著藤椅這頗有中國夏日特色的物件兒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修補藤椅這門手藝也開始變得格外珍貴。在揚州老城區,76歲的「老藤匠」陸道才,40餘年來走街串巷,上門給市民修補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