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吃過螺片,沒到過福州」,這是我見到「淡糟螺片」第一眼的感覺。
作為閩菜系-福州菜,淡糟螺片為閩菜中著名的刀工菜之一,在1983年一鳴驚人,轟動全國乃至全世界。
「這是1983年全國首屆烹飪名師鑑定會上得獎的菜」,福建閩菜烹飪大師強振濤這樣說道。
閩菜的靈魂之一是酒糟,淡糟螺片作為其中閩菜的代表也逃不掉紅糟的魔爪。
酒糟別名就是紅糟,相信很多朋友會問,為什麼這裡的它是紅色呢?
紅糟是福建當地人自釀一種紅麯酒的的酒糟,發酵的菌種為紅麴黴菌,此菌種在發酵過程中自然變紅(菌絲體大量分枝,初期無色,漸變為紅色,老後紫紅色),將發酵物染成紅色所致。
——摘自百度搜索
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作酢法》中提到:「酒糟酢法:春酒糟則釅,頤酒糟亦中用。」
糟用法有灴糟、炸糟、醉糟、煎糟、淡糟5種。
其中淡糟的製法就是主料切薄片,氽水,再加紅糟及其他調料顛炒,與其他糟類菜餚不同的是用糟量少,故稱「淡糟」。
這道菜裡到底有何講究?
這道菜中大師說的淡糟,底下不能用太多的糟質,如果有小的雜質,剁完後會沉在底下,上面刮一下,底下的部分就不用了。
不僅如此,它用的還是福州最特有的酒糟,使用時都要過夏,今年釀的酒到後年才能取出使用。可以看出來酒糟在福州人們的心中的分量了。
強振濤大師帶來的淡糟螺片,可以說是傳奇的傳承。而閩菜的聞名,與強振濤大師家族有著極深的聯繫。
「原來的閩菜並不太被人了解,直到1983年全國第一屆烹飪名師鑑定會就評出了十位全國最佳廚師,我父親強木根和我 叔叔強曲曲,一個第四位,一個第六位,可以說是一鳴驚人吧。閩菜的發展從那個時候開始,一步一步慢慢地完善、提升。」——強振濤大師告訴我們。
福建閩菜大師
福建閩菜技藝研究會會長
強振濤,1958年7月出生於名廚世家,福建福州人。父親強木根、叔叔強曲曲均為「全國最佳廚師」,在中國烹飪界號稱閩菜「雙強」。其父強木根於1997年榮獲「中華技能大獎」,為全國廚師界第一人。
1988年強振濤在第二屆全國烹飪大賽中獲熱菜金牌一枚,面點和冷菜拼盤銅牌各一枚。1989年,獲福州市第21屆「勞動模範」稱號。
1996年與父親強木根同時應邀參加「96臺北中華美食節」,榮獲團體獎。
1999年作為福州大酒家代表隊領隊兼選手參加第四屆全國烹任大賽,奪得團體賽和大眾筵席賽兩塊金牌。
2015年獲「資深級註冊中國烹飪大師」稱號。現任福建省閩菜技藝研究會會長。
「強振濤,強木根長子。強曲曲侄也。幼承庭訓,耳濡目染,勤學苦練、學得一手閩菜功夫。」能看出強振濤大師的烹飪在閩菜中的地位。
作為雙強樓掌門人「閩菜狀元」,2018年,由強振濤大師主編的《中國閩菜》正式發行。
紅糟的底下糟質不能用,如果有小的雜質沉底上面刮一下,底下就不用了。
先下入薑末、紅糟,姜提香去異味;黃酒提香去腥;蝦油調味。
炒得粘稠的時候用好點的湯,把大部分糟都融化(加入鹽、白糖),調稀一點。火候要旺,又要控制好(不能炒煳),炒到紅糟發亮出香味就行了。
切螺時厚薄均勻,刀與案板平行。(公螺和母螺口感顏色都不一樣)
八十度熱水下鍋,加入黃酒去腥。但是開水一定要燒到一百度再加涼水降溫。
顛鍋速度要很快,顛幾下就起鍋,糟質裹在螺片上均勻就好。
閩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也有面臨危機的時候。強振濤大師憑著自己手中的鍋勺,守護起閩菜的生命延續。
「不能讓閩菜成絕唱。」這句話讓強振濤老師堅定在心。
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人的守護。但對傳統的繼承不是對傳統的所有一味吸收,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跟緊時代,把創新與傳統緊緊聯繫,把古早的味道,通過不同的手,抵達最新的時代。
今日好物推薦
(瓦屋山高山冷竹筍,三千年藏於山野的味道☝)
喜歡我們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