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的菜】這道閩菜形似綻放的牡丹,在37年前轟動了全國…

2021-02-27 大師的菜

「沒吃過螺片,沒到過福州」,這是我見到「淡糟螺片」第一眼的感覺。

作為閩菜系-福州菜,淡糟螺片為閩菜中著名的刀工菜之一在1983年一鳴驚人,轟動全國乃至全世界。


「這是1983年全國首屆烹飪名師鑑定會上得獎的菜」,福建閩菜烹飪大師強振濤這樣說道。

閩菜的靈魂之一是酒糟,淡糟螺片作為其中閩菜的代表也逃不掉紅糟的魔爪。

酒糟別名就是紅糟,相信很多朋友會問,為什麼這裡的它是紅色呢?

紅糟是福建當地人自釀一種紅麯酒的的酒糟,發酵的菌種為紅麴黴菌,此菌種在發酵過程中自然變紅(菌絲體大量分枝,初期無色,漸變為紅色,老後紫紅色),將發酵物染成紅色所致。     

     ——摘自百度搜索

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作酢法》中提到:「酒糟酢法:春酒糟則釅,頤酒糟亦中用。」

糟用法有灴糟炸糟醉糟煎糟淡糟5種。

其中淡糟的製法就是主料切薄片,氽水,再加紅糟及其他調料顛炒,與其他糟類菜餚不同的是用糟量少,故稱「淡糟」。

這道菜裡到底有何講究?


這道菜中大師說的淡糟,底下不能用太多的糟質,如果有小的雜質,剁完後會沉在底下,上面刮一下,底下的部分就不用了。

不僅如此,它用的還是福州最特有的酒糟,使用時都要過夏,今年釀的酒到後年才能取出使用。可以看出來酒糟在福州人們的心中的分量了。

強振濤大師帶來的淡糟螺片,可以說是傳奇的傳承。而閩菜的聞名,與強振濤大師家族有著極深的聯繫。

「原來的閩菜並不太被人了解,直到1983年全國第一屆烹飪名師鑑定會就評出了十位全國最佳廚師,我父親強木根和我 叔叔強曲曲,一個第四位,一個第六位,可以說是一鳴驚人吧。閩菜的發展從那個時候開始,一步一步慢慢地完善、提升。」——強振濤大師告訴我們。

福建閩菜大師
福建閩菜技藝研究會會長

強振濤,1958年7月出生於名廚世家,福建福州人。父親強木根、叔叔強曲曲均為「全國最佳廚師」,在中國烹飪界號稱閩菜「雙強」。其父強木根於1997年榮獲「中華技能大獎」,為全國廚師界第一人。

1988年強振濤在第二屆全國烹飪大賽中獲熱菜金牌一枚,面點和冷菜拼盤銅牌各一枚。1989年,獲福州市第21屆「勞動模範」稱號。

1996年與父親強木根同時應邀參加「96臺北中華美食節」,榮獲團體獎。

1999年作為福州大酒家代表隊領隊兼選手參加第四屆全國烹任大賽,奪得團體賽和大眾筵席賽兩塊金牌。

2015年獲「資深級註冊中國烹飪大師」稱號。現任福建省閩菜技藝研究會會長。

「強振濤,強木根長子。強曲曲侄也。幼承庭訓,耳濡目染,勤學苦練、學得一手閩菜功夫。」能看出強振濤大師的烹飪在閩菜中的地位。

作為雙強樓掌門人「閩菜狀元」,2018年,由強振濤大師主編的《中國閩菜》正式發行。

紅糟的底下糟質不能用,如果有小的雜質沉底上面刮一下,底下就不用了。

先下入薑末紅糟,姜提香去異味;黃酒提香去腥;蝦油調味。

炒得粘稠的時候用好點的湯,把大部分糟都融化(加入白糖),調稀一點。火候要旺,又要控制好(不能炒煳),炒到紅糟發亮出香味就行了。

切螺時厚薄均勻,刀與案板平行。(公螺和母螺口感顏色都不一樣)

八十度熱水下鍋,加入黃酒去腥。但是開水一定要燒到一百度再加涼水降溫。

顛鍋速度要很快,顛幾下就起鍋,糟質裹在螺片上均勻就好。

閩菜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也有面臨危機的時候。強振濤大師憑著自己手中的鍋勺,守護起閩菜的生命延續。

「不能讓閩菜成絕唱。」這句話讓強振濤老師堅定在心。

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人的守護。但對傳統的繼承不是對傳統的所有一味吸收,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跟緊時代,把創新與傳統緊緊聯繫,把古早的味道,通過不同的手,抵達最新的時代。

今日好物推薦

(瓦屋山高山冷竹筍,三千年藏於山野的味道☝)

歡我們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

相關焦點

  • 這道幾近失傳的國宴主菜級閩菜再現江湖了!
    這是閩菜目前最強陣容的集合,也是閩菜史上一場空前的盛典。佛跳牆、雞湯汆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 (半成品)據說,如今會做這道菜的廚師沒幾個,一般的師傅都沒見過,年輕一代的廚師,甚至聽都沒聽過。 此菜以香菇為蓋,蝦、蟳肉為餡,製成香菇盒蒸熟,狀似靈芝。
  • 15道菜餚榮獲福建省創新菜金獎!他為閩菜添「新火」
    福州晚報訊(記者 全怡月 陳暖)前日中午,當記者走進聚春園·福州大飯店的閩菜研發工作室時,餐飲技術總監卓明華正埋頭忙碌在幾口大鍋之間。一道烹製完成的砂鍋魚羊鮮,香味濃鬱,湯底濃白絲滑。這道菜是卓明華應季改良的閩菜新品。
  • 閩菜烹飪大師「過關斬將」奪大獎
    福州日報記者 餘少林 文/攝  21日 ,2019中國灌雲豆丹美食文化節·「一帶一路」名廚精英賽在江蘇省灌雲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廚們精心烹製了100多道色、香、味、型俱全的創新菜餚,讓參展者嘆為觀止。在專家評委們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判下,福清市名廚李勇松製作的閩菜·佛跳牆榮獲特金獎。
  • 跨越半個多世紀,閩菜泰鬥童輝星的「傳承心」
    其中,「十八羅漢佛跳牆」更是閩菜「拳頭」、國宴名菜。上世紀90年代初,童輝星經過多番研究和實踐,成功地將閩南正宗的「十八羅漢朝觀音」的精細用料和傳統閩菜「佛跳牆」的烹製方法有機地融合成一體,創立此菜。1992年,代表福建省參加北京「旅遊觀光年美食節」活動時,童輝星親自掌勺製作,京城一時為之轟動。 2004年6月,童輝星退休了。
  • 國宴閩菜大師手作美食 分享「福州味道」
    人民網福州5月29日電(餘杉芳)佛跳牆、雞湯汆海蚌、淡糟香螺片……5月28日,六位國宴閩菜大師在福州三坊七巷同數十位美食達人分享傳統的福州味道。這是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發起組織的「致敬經典 福州味道」——「全福遊 有全福 有口福」國宴閩菜大師手作美食分享會。
  • 「閩菜大師年夜飯」,福州人在家就可吃到啦,限量20份
    「雙強樓」系閩菜大師強振濤所開他是福建閩菜技藝研究會會長在福州餐飲界頗有口碑年夜飯套餐一強大師笑稱這是他開過最難開的菜單之一,因為外送的菜要精選,這樣才能最大限度保持口感,而且這些菜還要搭配好,否則吃完滿口酸甜味。圖為強大師正在仔細琢磨年夜飯菜單。(商點水 攝)
  • 閩菜的精髓都在這!
    人們提起閩菜時候,往往只能想得到荔枝肉、醉排骨之類的家常菜餚,而閩菜中「細刀工、精選料、準火候」的經典菜色,卻由於需要精湛的技藝而逐漸失傳。若是要說清閩菜的精妙之處,大可從以下菜色窺見一二。白炒龍蝦片,是閩菜中最為考驗鍋功的一道佳餚。新鮮龍蝦必須順著紋路切成薄片,上漿的手法也極為講究。
  • 郭可文欲建閩菜博物館:「閩菜奇人」越戰越勇
    10年前,他以「文儒九號」為根據地,以閩菜文化、福州大漆文化、茉莉花茶文化為滋養,打造「閩味大觀園」,復原福州千年坊巷的活色生香情景,築起振興閩菜文化的夢想。1962年出生的郭可文,曾是海軍軍醫,退役後跨界做餐飲,一做就是三十載,曾十多次按下事業「重啟鍵」。曾有人評價他:「老郭是越挫越勇!」為什麼執著於餐飲?
  • 閩菜大師帶你尋味泉州正宗鮮味兒
    那這道吃法獨特的「金湯芙蓉蟹」是如何烹飪的呢?接下來,由福建閩菜大師、高級技師黃紀明為食客們揭曉。福建閩菜大師、高級技師  黃紀明材料:鮮活蟹2隻、蛋清5個、南瓜500克、蔥姜、鹽、味精、溼澱粉走進泉州,街頭巷尾時刻都可以聽見細膩唯美的古典南音,這便是獨屬於這座「世界非遺大滿貫」城市的精緻與優雅。而這種優雅,更體現在其舌尖上的原汁原味。「金湯芙蓉蟹」無需剝殼便可品嘗,所呈現出的就是這種舌尖之雅,芙蓉裡不見蟹卻有蟹之鮮,此時再搭配上一杯「濃香正宗」的瀘州老窖特曲,食物最本真的味道將發揮到極致。
  • 菜、浙菜和閩菜,這三大菜系有什麼區別?很多人都分不清
    點擊上方「奧食卡愷賢廚道」關注並置頂跟我一起煉匠心,關註上圖二維碼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 福州首批閩菜名店名廚年內評出
    姚建明告訴記者,現在他們幾個閩菜大師每周都會碰頭一兩次,就閩菜相關技藝、菜譜等方面的話題進行交流探討。此外,姚建明帶了兩三個徒弟,他經常去徒弟所在的酒店對他們進行指導、點撥。工作室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除了培養掌握相應技藝的高級技能人才,還得去相關院校展示並傳授技藝,並挖掘、整理閩菜技藝,編寫菜譜,通過數位化等方式進行記錄保存。
  • 福州為閩菜專門立法了!對佛跳牆、荔枝肉的影響是……
    為保護某一菜系技藝文化而專門立法這在全國尚屬首例!代表閩菜風味的福州菜,不僅在閩臺地區流行,在世界各地唐人街也隨處可見,「佛跳牆」「雞湯氽海蚌」等招牌菜曾作為閩菜代表入選國宴。要把祖祖輩輩傳下來的閩菜烹飪配方等技藝保存下來,把閩菜故事歷史傳承記錄下來,積極通過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措施加強對福州傳統飲食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要高度重視閩菜人才的挖掘和閩菜技藝的保護,設立「閩菜大師」工作室,培養閩菜技藝傳承人;要實施傳統特色餐飲業品牌戰略,重點打造若干福州特色餐飲品牌
  • 閩菜十大名菜
    每逢過年過節,福州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這道菜。因其香味濃鬱,令人陶醉,故名之,桔紅色,酸甜微辣,外脆裡鮮嫩。福州無人不知無人不愛,在餐桌上可以說是被秒殺的一道菜。  3、荔枝肉荔枝肉是福建省福州、莆田等地漢族名菜,屬於閩菜。已有二三百年歷史。因原料中有白色的荸薺和切成十字花刀的豬肉,烹調後皆似荔枝而得名。
  • 菏澤牡丹綻放臺灣佛光山的「超級任務」幕後(圖)
    今年是佛光山建成50周年,佛陀紀念館建成5周年,也正值星雲大師90壽辰,三項節慶活動合併,使得今年春節的平安燈法會格外受重視。   佛教領袖星雲大師在佛學傳承與創新、人文關懷方面不遺餘力,奔走兩岸推動文化交流。而山東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至聖孔子、亞聖孟子、書聖王羲之等山東聖賢,至今對中華文化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力,這使得臺灣與山東在文化交流方面關係緊密。
  • 閩菜大師林慶祥,五道創新融合菜呈獻!
    林慶祥:廈門人,從廚30年,國家中式烹飪高級技師,中國烹飪大師,國家級評委,國際金冠頂級大廚師,閩菜大師。 從廚期間,先後獲得「全國優秀廚師」、「首批百名烹飪藝術家」、「中國最受矚目青年廚師」、「中華金廚」。 創辦「中華金廚協會」、擔任「法國國際美食會大中華區最高名譽會長」、「愛斯克菲廚皇美食會榮譽會長」、「中華美食交流協會海外理事」。
  • 閩菜大師「吊胃口」 光看菜名就想到福建逛吃逛吃
    新華網福州5月29日電(劉豐)28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發起組織的「致敬經典 福州味道」——「全福遊 有全福 有口福」閩菜國宴大師手作美食分享會在福州舉行。  活動現場,姚建明、林水俤、楊伯欽、陳松俤、陳輝、陳偉傑6位閩菜國宴大師展示了他們的拿手好菜,並分享了這些經典閩菜背後的故事與傳承。「福」字盛世果蔬組雕、佛跳牆、雞湯汆海蚌、古法銀絲卷、淡糟香螺片、棗汁燕窩湯,每一個菜餚都傳承經典、精益求精,每一道菜品都是故事,都是吃在嘴裡印在心裡的回味。  閩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 【澳大利亞《澳洲新報》】一桌閩菜「千歲宴」 舌尖滋味解鄉愁
    2018年02月13日 15:17:21 來源:中新網福建   福建長樂漳港的海鮮,福州鼓嶺的雞鴨,武夷山桐木關的山貨……依靠這些地道原料,85歲的閩菜大師姚信銳煲了60餘年的佛跳牆。
  • 閩菜:佛跳牆裡沒有佛,荔枝肉裡沒有荔枝
    閩菜,歷經中原漢族文化和閩越族文化的混合而形成,狹義閩菜指以福州菜,最早起源於福建福州閩縣,後又融合閩東、閩南、閩西、閩北、莆仙五地的風味
  • 閩菜十大代表菜,魚刺海參是標配,魚嘴也能做出香甜湯菜!
    現在不少人都會經常調侃福建只有福建人最好吃,但是其實在福建,是有很多很美味的東西,可能有的菜你在平時的時候也有聽過,但是就是不知道這原來是福建菜。今天就帶你一起看看閩菜十大代表菜,讓你能夠更加了解福建的美食。
  • 閩菜=閩南菜,還是=沙縣小吃?還真的都不對呢!
    福州真的是當之無愧全國最低調的省會:福建省與浙江老家緊鄰,為看鼓浪嶼的靜去過數次廈門,為品客家菜的熱辣走過漳泉,為嘗沙縣的曾造訪三明,卻從未去過福州。四菜一湯    閩菜也是八大菜系裡最為低調的一支:沒有像其他菜系如同川菜的「民氣」、粵菜的「商氣」、魯菜的「官氣」、淮揚菜的「文氣」、湘菜的「軍氣」,那些鮮明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