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存老白茶,普洱茶,南方存茶轉化快,北方存茶品質好?

2021-01-21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盼了許久,潮溼的夏暑天終於過去了。

伴隨著秋涼而來的,還有秋燥。

過去看古裝劇,更夫們有一句經典的臺詞,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是了,在還沒有電燈照明的年代裡。

蠟燭,燭臺,燭火,是家家戶戶們夜間照明的必需品。

李商隱寫,蠟炬成灰淚始幹。

熾焰燃燒的火燭,在乾燥季節容易帶來「失火」隱患。

難怪古人要派出專人,專門負責提醒這件事了。

又是一年秋,福州的天未涼,但能明顯的感覺到秋燥的來臨。

空氣裡的水汽減少,早晚間能抹上厚厚的保溼乳,才能讓皮膚適應這季節的悄然變化。

不過,這在「老茶收藏家」們看來,秋天乾燥,剛好能在存茶上多省點心。

至少不必再為存茶防潮的問題,而終日發愁了。

存幾箱老茶,少不了長年費心。

不過近期,有朋友和我們分享了他的存茶心得體會:

「存老白茶,老普洱,南方存茶轉化快,北方存茶品質好。」

但村姑陳看來,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2》

藏茶這件事,有必要分南北方嗎?

沒有。

對這點,資深的老茶客們想必會深有體會。

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

眼下,這都已經是21世紀了。

有關茶葉貯藏的設備,技術,措施等,早就已經日新月異。

士別三日,早已非當年的吳下阿蒙。

簡單的用地域區分南方存茶與北方存茶,並不科學。

因為,當下的存茶倉庫,可以藉助大型空調、抽溼設備、新風系統等,實現終年365天都能達到溫度、溼度等,位於適宜存茶的安全區間內。

酷暑來臨,不用擔心氣溫過高對茶葉存放的不利影響。

潮溼的梅雨季,也無需多慮茶葉受潮的風險。

甚至於,大型倉庫內還會配有專門的進風、送風系統。

讓倉庫內部的空氣,免於出現空氣不流動,室內空氣沉悶、不新鮮的狀態。

從而,可以有效的促進白茶和普洱的長期儲存和陳化。

長期儲存白茶和普洱茶時,基礎的存茶要求裡,有提到「通風」這一詞。

正確的理解起來,和茶葉的乾燥密封保存原則,並非違背。

只不過,是要求茶葉存放環境要有一定的空氣流通。

不然在悶味重,灰塵味重,長期無人打掃,門窗緊閉的空間裡,好茶容易受「串味」的影響,沾染到外界的雜味。

可見,常溫,乾燥,適量通風倉儲,是優質老白茶、老普洱的關鍵。

而在專業的倉庫條件內,可以提供科學的茶葉存放環境。

沒有必要分出地域上的差別,更不需強調南北方的不同。

由這點看,所謂南方存茶轉化快,北方存茶品質好的說法。

也就成了無水之源,壓根解釋不通!

《3》

所謂的「北方倉「存出來的老白茶,品質未必能更出色。

早兩三個月的時候,剛好有位北方的老茶友,提到了這樣的一回事。

當時他發來私信,開門見山的提,可以聊一下白茶的幹倉嗎,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後來經過了解,才知道原來他在當地城市買了一箱壽眉,據說是2015年從福鼎加工完畢後, 就立馬被人轉運到了北方專門幹倉保存。

憑」幹倉「這一亮點,那箱壽眉的價錢要比市面上的價錢高出一些。

但等到泡來喝,卻發現沒哪裡特別出彩。

藥香很弱,只有一些乾草香,並且泡來喝還略微有點水薄。

不如他在福建出差時,買到的一兩年陳的壽眉來得香氣馥鬱,湯感醇厚。

於是那位老茶友就想不明白了,北方幹倉存出來的老白茶,不是應該品質要更好嗎?

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向他回復了一句話,白茶儲存從來沒有幹倉的說法。

因為白茶的基礎存茶重點,就在於防潮、防水。

儲存茶葉的環境,只能幹燥,不能潮溼。

存放茶葉的空氣溼度,最好別超過60%,儘量維持在越乾燥的情況,越利於茶葉的安全保存。

更何況有現代化的空調除溼,抽溼機等設備在前,不能再簡單憑地理區域的氣候特點。

簡單化的理解成南方存茶是溼倉,而只有北方存茶才是幹倉。

這樣的想法,和茶葉儲存的實際情況不符。

要是將白茶放在潮溼的環境裡(溼倉),那麼茶葉早就該受潮發黴,變質變味了。

哪裡還能再繼續安然無恙的保存下去,實現後期良好的風味轉變?

可見,所謂的「幹倉老白茶」,完全是沒有亮點的噱頭罷了。

《4》

回到正題,南方存白茶、普洱茶,是不是後期轉化更快?

對於此,也就不難回答了。

它們的後期陳化速度快與慢,和南、北方存茶沒有必然關聯。

而是和它們的制茶工藝,存茶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相關。

白茶的後期陳化,實現從清新鮮爽的新白茶向甘香醇厚的老白茶過渡,依靠的是自身獨特的加工工藝。

因制茶過程沒有經歷殺青的緣故,白茶內部的活性酶等成分,保留較為充足。

在後期的乾燥、密封等存茶措施下,憑藉酶促氧化的作用,可以不斷促使白茶內部的風味物質發生轉化。

而普洱茶的後期陳化,則分生普和熟普的不同。

生普的加工重點,在於曬青。 由於日曬的過程中,溫度相對較低,茶葉內部的活性成分能得到相應的保留,後期可以實現風味的轉化。

而熟普的加工,則需要藉助到微生物的參與,在後期儲存的過程中,憑藉著後發酵的進程,從而實現風味的轉化。

由此可見,白茶和普洱茶的後期陳化之旅,所走的路子並不大一樣。

但原則上,它們是相同的。

即避免過多的破壞茶葉內部的養分物質,影響好茶內部的豐沛糖苷類物質。

不然,它們的後期轉化就會成為無水之源,無本之木,難以談起。

同時,在儘量不破壞茶葉內部的養分和風味物質的同時,要將含水量做幹。

以免得茶葉內部的水分含量過大,為後期的存放過程增加隱患。

在後期的長遠存放時 ,茶葉內部多餘出來的水汽,容易逸出、並擴散到四周圍。

由內而外的,難以避免的,無可挽救的受了潮。

自然而然,後期的良好陳化難以實現。

幹度不合格的茶,壓根沒法子長期儲存。

《5》

將白茶、普洱茶實現「越存放風味越佳」的轉化,少不了在存茶方法上費心思。

任何的幹茶,都十分的怕潮、怕高溫、怕異味、怕擠壓。

論南方存茶,北方存茶的不同而言。

雖然,在大致的氣候特徵下,南方相對潮溼,在潮溼多雨季節,梅雨季等天氣情況下,要額外的注意除溼防潮。

北方氣候乾燥, 並非意味著長期存茶能夠掉以輕心。

後期儲存時,要儘量為好茶提供乾燥、清潔的環境。

不能是隨意將茶葉存放在地下室、地窖、落地一樓等地,容易讓好茶受潮變質。

從穩妥的角度看,儘量為茶葉提供乾燥的存放環境,越利於存茶守護!

此外,在長期存茶的包裝上,也要做好密封防潮。

通常而言,成箱成規模存放的白茶和普洱,存茶包裝建議是外箱+內袋的組合方式。

這一點,福鼎當地的茶農們在存老白茶時,如此。

而老班章、易武的茶農,做法同樣相似。

以長期儲存白茶而言, 最為推薦的存茶包裝是「三層包裝法」。

外層瓦楞紙箱,加上食品專用的塑膠袋、鋁袋,分別密封。

外箱的選擇上,輕便實用密封性高的紙箱,實用性強,既能密封防潮,又能遮光防異味。

而防潮防異味的鋁袋和塑膠袋,韌性強,不易破損。

多重組合之後,能形成牢不可破的存茶堡壘,為好茶的後期陳化提供舒適的環境!

《6》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一年裡,九月是很好的月份。

雲淡風輕,溫和爽颯,不冷不熱。

不知不覺間,夏天的熱浪被一股清風吹走了。

接踵而至的仲秋,靜美而舒適。

乾燥的季節下,存茶防潮自然更省心。

不過存好一箱老白茶,老普洱,一年三百六十日,都不能輕視。

南方存茶而言,北方存茶也罷。

在存茶這件事上,貴在用心持之以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大紅袍存冰箱,紅茶放5年,白茶普洱隨便存,別存壞了好茶才後悔
    提起存茶的那些事,有太多前車之鑑在前。 茶友們在家中存茶時,選對方向,有章可循,才不會白白浪費好茶。 但如果你買到的是用密封袋成斤裝的口糧級紅茶,那麼推薦是儘早飲用為好。 畢竟這類袋裝的茶,包裝密封性並不出色。 平日經過多次的打開-取茶-合上後,更是容易跑氣受潮。 除了品質出彩,幹度合格的白茶、黑茶、普洱茶外。
  • 如果茶都不會存,說會喝普洱茶恐怕是假的吧
    這不最近經常有茶友在群裡吐槽自己存普洱茶的經歷。根據他們的經驗再加上個人之談,貝葉總結出一套冬季存普洱茶的要點,為茶友謀福造利。下面跟著貝葉一起來看看吧。存茶環境:乾燥、避光、無異味無論春夏秋冬,乾燥、避光、無異味都是老生常談的存茶要點。特別是冬季,有一些細節上的問題需要注意。
  • 關於普洱茶存儲的其他問題:家庭存普洱茶,有什麼講究?
    老茶因此,「存茶」成為了每一個消費者很關心的課題,在紛繁各異的說法中,到底存茶有什麼講究?什麼樣的存儲方法才合理呢?家庭存茶,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通過空調調節室內溫度,保持茶葉處於舒適的轉化環境當中,切忌像鐵觀音和綠茶一樣放在冰箱裡。溼度——防潮防幹只有適宜的溼度才能保證茶葉中益生菌和酶的活性。普洱茶長期存儲的相對溼度應當保持在50%-80%之間,過高則容易發生黴變,過低則不利於轉化。
  • 玻璃罐存茶、木箱存茶、紫砂罐存茶,盤點三種不適合存白茶的方式
    對於儲存白茶來說,自然無為的做法自然是行不通的,白茶不是簡單的放一旁,睡個三年五載大覺就能成為老白茶的,存放過程中需要細心呵護。怎樣存白茶?首要面對的自然是從各式各樣的存茶器皿裡做選擇。下面就來盤點三個美觀雅致,卻不適合存白茶的存茶罐子。
  • 用心存好茶一京倉老白茶
    近日來接待了幾位找老白茶的客戶,有找白毫銀針的,白牡丹的,壽眉的,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口味,很難去要求客人喝什麼樣的茶,只能告訴他,你自己覺得喝進去後口腔很舒服就是好茶
  • 套套大法,箱箱大法外,保存普洱茶白茶黑茶如何才能又好又不黴?
    喝慣普洱黑茶的人,都聽說過廣倉,昆明倉,北方倉,這就是因為地理條件不同導致存茶在後期轉化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的風味。一般來說北方存茶,昆明存茶氣候較為乾燥,但缺點是轉化慢,然而這兩處存茶的優點是茶香保持的比較好,較為清爽。
  • 存茶訣竅之家庭如何存放普洱茶?
    金標37作為一款極具收藏、存儲價值的茶品,在拆箱後如何進行家庭存放,才能保證茶品的成功轉化呢?今天的福海講堂,我們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家庭存放普洱茶的技巧。
  • 如果給你100萬,你會存生茶還是熟茶?|生熟茶的存茶樂趣
    現在做山頭純料較多,但很少純料老茶標本,存茶是存純料還是拼配?李揚:從我們的經驗來,單從品飲價值來說,拼配好。因為拼配茶的喉韻出的比純料要快。為什麼我能得出這個結論?這跟我們今天的主題有關,因為熟茶的變化快,我們可以很快知道它後期的一個情況,如果存生茶几十年以後你才知道,但是熟茶我們很快得出了這個結論。
  • 老了也有好茶喝:錢要存,茶更要存!
    愛好泡茶工藝的茶友聚在一起,有衝泡手法技巧上的學習;愛玩紫砂的茶友聚在一起,有各種壺型、大師手工藝術的展示;而愛存茶的茶友聚在一起,則有一種茶葉歲月的見證。 分享著自己的存茶故事,分享一些關於茶葉的收藏知識,一邊品飲著每個人珍藏的好茶,一邊交流自己對存茶的深情,這一場面,也算是茶友們存茶的一種情感上的「財富」吧?
  • 南北方冬季如何存儲普洱茶?這份專業攻略請收藏
    普洱藏家總店 一、普洱茶的基本儲存要點 普洱茶的儲存非常重要,可以說是影響普洱茶品質形成的關鍵,因此很多茶友都認為存茶很難。其實只要把控好普洱茶的基本儲存要點,因地制宜調整存茶環境,存茶將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 存白茶二三事,存出老白茶不是問題,學會了省大幾萬,教程來了
    一旦出現這些氣味,也就證明著茶葉變質了,品質變低。此外,存茶環境也很是關鍵。白茶對於存放的環境也十分敏感,溫度和溼度都需要嚴格把控,這樣對茶葉好。日常存茶常溫較好,溫度在25攝氏度左右,溼度在45%左右為宜。環境內的空氣品質以及衛生整潔程度也需要好好控制,這樣一來才可以存出好茶。
  • 普洱茶越存越難喝?這幾個常見誤區,千萬別中招!
    普洱茶與其他茶類不同,買到手後不用著急嘗鮮,存一存更好喝時普洱茶界的共識。所以存茶成為了每個普洱茶友的必備技能。普洱茶越陳越香的特性也促使著茶友們紛紛進入藏茶,藏老茶的新階段。誤區一:盲目跟風收藏建議普洱茶新茶友剛開始接觸普洱茶時不要考慮投資升值,因為新茶友的喝茶經驗、品茶功力以及普洱茶的基礎知識都不豐富,在選擇茶品時容易人云亦云跟風購買,這種情況就跟容易買到高價劣質茶,就算存個七八年,茶葉還是不會升值。
  • 老白茶、老普洱茶、老黑茶,存老茶就是一場騙局?關鍵看你怎麼選
    選對一款適合久存的茶,除了要選對茶類,還要認準品質,如此才不會受騙吃虧上當。3.存茶過程多費心,講究方法和策略。茶葉的保存,基礎要素在於避光、密封、乾燥、陰涼、無異味等。存好一箱老茶,存茶方式選擇很關鍵。
  • 普洱茶到底怎麼存?通風透氣還是密封?
    普洱茶是現在很受歡迎的茶葉,普洱茶有「越存越香」的特性,經歷時間的發酵之後,普洱會更加的香醇,茶湯滋味更好,更有價值。但是普洱茶要怎麼存儲呢?通風透氣還是密封呢?普洱茶的收藏其實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分析之前先來看一下普洱茶後發酵的幾個詞:酶促反應(酶催化)、微生物、陳化、轉化。普洱茶從原料製作開始就一直在進行酶促反應,微生物也一直在進行著轉化。而這種轉化我們肉眼是看不見的。我們能得到的就是茶品陳化後的結果。
  • 為什麼說趁年輕要存茶?
    經常聽到老茶友念叨存茶的樂趣,還建議年輕人也學著喝茶,學著存茶。不過年輕人往往聽不進去,可能平時連茶葉很少喝,更別說存茶了。 年輕人不愛喝茶不是稀奇的事情,比起茶葉來,好像碳酸飲料更加可愛,更有喝的衝動。而茶葉在年輕人的眼裡,可能只比枯燥且無味的白開水好些。
  • 防潮與乾燥,六大茶葉儲存的共通之處,無論白茶巖茶紅茶普洱茶
    普洱茶儲存,也需要嚴格的密封儲存,也是按照紙箱+內袋的組合方式,分別的嚴實密封。 並且,整間存茶的倉庫,還特意做防潮處理,鋪上了木地板除溼。 唯有這些認真嚴謹存茶的點滴細節,才能讓存出來的茶,擁有更好的品質保證!
  • 白水清「普洱教父」專訪,親述4點普洱茶儲存技巧
    普洱茶的倉儲,是影響茶品後期轉化的重要因素,但也是長期困擾茶友的一個問題。▲魯文鋒與白水清在茶倉如果可以達到上述的幾點,那已經是不錯的存茶環境。當然,上述幾點只是存茶的大方向,茶友還得在過程當中注意一些細微的要點。
  • 普洱茶保存之家庭存放普洱茶方法
    所以有條件的可以設專用的存茶房間,無條件設專用茶房,也要盡使到普洱茶與其它味道儘量地分開。   通風與陰涼   普洱茶也要「呼吸」的,其轉化的條件是需要氧氣和水分,因此通風環節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但這個通風是有一個度的,不能過份地通風,過份的通風會讓茶質散失快,香氣也會散去。
  • 你買了茶知道怎麼存嗎?家庭存茶指南
    ◆ 紅茶、烏龍茶類:是否放入冰箱,因茶而異。紅茶在多數情況下常溫保存即可,對茶葉的品質影響不大。家庭中日常飲用的、少量的白茶散茶,可使用原包裝袋,或裝入錫罐、鐵罐常溫存放,每次取茶後要注意密封好。日常飲用的白茶餅茶,可隨時撬取,剩下的仍用白棉紙貼身包裝,然後放入厚實的鋁箔袋密封保存。
  • 紫砂罐存白茶又惹禍端,幾萬元的好茶全毀了,還是乖乖用紙箱吧
    這幾天,關於存茶出現的問題,又開始了一輪小爆發。存茶,已經成為了現在白茶圈裡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在茶桌上,除了溝通喝茶體驗,就是交流存茶經驗,再自然而然問對方,「最近你又存了些什麼好茶?」可見,如今沒囤些好茶,都不好意思出門喝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