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啃指甲、撕嘴皮」,這類行為與父母有關,父母別不當回事

2020-12-15 羊駝媽媽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隔壁有個學鋼琴的小姑娘,每次家來客人都會被叫出來表演節目,小姑娘不僅氣質好,而且非常有彈鋼琴的天賦。

唯一讓人覺得遺憾的是,這個孩子總是愛啃指甲,兩雙手十個手指頭上的指甲都被啃得坑坑窪窪。

每次小女孩子坐在鋼琴面前演奏時候,大家的注意力都不自覺地放在孩子的手指上,很多人都勸這位寶媽,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沒想到還真檢查出了問題。

啃指甲在很多父母眼中可能都只是一個小毛病,但是一些愛啃指甲的孩子,可能患有「強迫性皮膚剝離症」,其實就是焦慮症。

如果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久的話,多觀察其實是可以看出,很多孩子確實是焦慮的時候會下意識啃指甲,甚至是撕嘴皮,這兩種行為其實都與父母有關。

主要是因為父母給孩子的心理壓力太大,導致孩子一直有焦慮情緒,這種長期的焦慮情緒積累多了,也會讓孩子的焦慮情緒加重,甚至可能會患上焦慮症。

啃指甲其實就反映出孩子的焦慮情緒,但是並不是每個愛啃指甲的孩子都有焦慮症,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孩子,啃指甲的場合和頻率。

孩子啃指甲,撕嘴皮這種行為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有影響

病從口入,可能會誘發腸胃疾病愛啃指甲的孩子,也更容易受到病菌的幹擾,因為現在多數孩子都沒有勤洗手的好習慣,所以,孩子指甲裡的病菌,可能會隨著孩子啃指甲這個動作進入口中。

嚴重的話,甚至可能會誘發一些腸胃疾病。再者如果孩子啃指甲的時候,不幸傷害到了甲溝,也會增大孩子患甲溝炎的概率。最後孩子總是愛啃指甲,其實也影響指甲的美觀

所以父母一定要制止孩子的啃指甲的行為,以免孩子的健康會受到影響。

孩子的口腔發育會受到影響除了啃指甲,孩子愛撕嘴皮也會一定程度上會損害孩子的健康。

愛撕嘴皮的孩子,如果總是習慣性地去撕嘴皮的話,孩子的口腔發育也會受到影響,甚至可能會出現牙齒參差不齊的現象。

牙齒不齊的話,也會拉低孩子的顏值,甚至可能造成孩子自卑,還有一些孩子會有概率患上唇炎。

所以啃指甲和撕嘴皮這兩種行為,無論是生理習慣方面還是心理層面,其實都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因此父母千萬別不當回事。

寶媽要注意觀察孩子啃指甲、撕嘴皮行為出現的場合,找出這類習慣的形成原因,一定要儘可能地讓孩子改正過來。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啃指甲,撕嘴皮這樣的行為?

孩子生活的環境比較焦慮之所以很多孩子都有啃指甲的行為,孩子會出現在這種行為,其實也是因為不少孩子,生活環境很壓抑。

尤其是一些性格內向的孩子,心思本來就比較敏感,如果父母再一味給孩子施壓的話,孩子自然也容易出現焦慮這種情況。

啃指甲和撕嘴皮這種行為其實都是孩子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有些孩子能克制住自己啃指甲的衝動,啃指甲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影響並不大。

但是有些孩子卻不分場合的啃指甲,這樣的話,啃指甲行為就會對孩子的工作和學習造成困擾。

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愛啃指甲、撕嘴皮的孩子,也可能是因為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了,簡單來說就是孩子的痛感比普通人低。

當孩子焦慮的時候,便會通過痛覺讓自己清醒一點,試圖用這種方法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這樣的話孩子便會喜歡啃指甲或者撕嘴皮。

孩子啃指甲行為,如何才能夠緩解?

父母注意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父母如果想要緩解孩子啃指甲的行為,就要注意不要總是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平時多關心孩子,多與孩子溝通,尊重孩子的選擇。

除此之外,父母還要考慮到孩子的手部衛生問題,讓孩子勤洗手,勤給孩子修剪指甲,這樣給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孩子啃指甲行為也會減輕不少。

及時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如果孩子啃指甲情況比較嚴重,情緒一直比較焦慮的話,父母多次糾正孩子的啃指甲行為都沒有效果的話,父母也要多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或者有經濟條件的父母可以直接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豐富孩子的個人生活除此之外,父母也要注意多豐富孩子的個人生活,因為一些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啃指甲,或者撕嘴皮的活動,主要是因為太無聊,以至於才有了啃指甲行為。

如果孩子能夠多參加一些活動,多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之後,孩子啃指甲這件事也將慢慢地被遺忘。

孩子啃指甲,父母其實也有一定責任

孩子有啃指甲,撕嘴皮的行為,其實和父母也有很大的關係,父母也有一定的責任,很多父母對孩子幹預太多,給孩子的個人壓力太大的話,都會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

有些孩子啃指甲,撕嘴皮其實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尤其是雙職工家庭,對孩子的關心少,也導致很多孩子可能會用一些極端的方式去吸引父母的注意力,這一點也是父母要反思的。

羊駝媽媽心裡話:

孩子啃指甲不僅不衛生,而且還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愛啃指甲的孩子也會被認為有些小家子氣。

今日話題討論:

在座的寶媽,你家孩子也有啃指甲這種行為嗎?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討論。

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

本文編輯:李木子

相關焦點

  • 啃指甲、吃手、咬鉛筆,孩子小動作背後暗藏心理問題,父母別大意
    ,想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限制孩子這一行為,卻不曾想,這是不是和他們內在的心理有著很大的關係呢?同時,經常喜歡啃指甲的孩子也是希望通過這個動作來改變自己的緊張行為。所以,父母在平時應該及時的給予孩子關愛,當發現孩子有啃指甲這一個行為時,父母要多諮詢孩子的心理需求,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更多陪伴,父母要及時答應,防止給孩子心理帶來更大的創傷。
  • 孩子愛撕嘴皮,3方面找原因,秋冬護唇也有妙招!
    忙問:「若兮的嘴這是怎麼了?」閨蜜無奈的說:「這孩子從入秋以來就特別熱衷於咬嘴皮,有時候還會用手去撕。我看著心疼,阻止了好幾次,根本看不住。看網上說,可能是強迫症。過段時間帶她去看看吧。」正說著,若兮又伸手去撕嘴上的皮。閨蜜上去就是一巴掌,阻止了她的「自虐」行為。
  • 孩子喜歡咬指甲,說了很多次都不改?「心理問題」父母不容忽視
    其實,咬指甲也是許多兩三歲寶貝們經常會出現的一種不良習慣,而且會讓父母感到非常困擾,其實造成孩子這種行為的原因有很多,而"心理問題"是父母不容忽視的。 孩子咬指甲的直接原因 1.焦慮與緊張的因素 雖然孩子對於世界尚未有清晰的認知,但是緩解緊張和焦慮也是他們生活中必需要做的事情。許多孩子在心裡緊張時就會產生咬指甲的行為,其實這也是因為不同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有所不同。
  • 24歲帥小夥從來不用指甲鉗,對付指甲全靠「啃」!愛咬鉛筆、啃指甲...
    都市快報訊 許多人在思考的時候,便會不自覺地把手指放進嘴裡開始啃咬指甲,仿佛啃咬指甲能帶來靈感。從小父母就告訴我們,手指頭上有大量的細菌,啃咬指甲十分不衛生。不僅如此,長期的啃咬指甲也會造成手指的不美觀。
  • 孩子出現消極情緒,父母別不當回事,你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有些粗心大意的家長,在孩子出現消極情緒的時候,仍舊不為所動,認為孩子只是矯情,或者直接認為這是暫時性的,只要家長給點糖果的話,孩子立馬能恢復"本性"。然而,不是每次都是這樣,有時候孩子出現消極情緒的時候,父母別不當回事,因為你的態度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那麼,家長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出現消極情緒。
  • 王一博啃手指甲被拍:長大了還愛啃指甲的孩子,都有這2個原因!
    現在超級紅的小鮮肉中,應該就數王一博是最可愛和呆萌了,因為他的行為和嬰兒真的很相似,不僅愛吃寶塔糖,他還真的很愛咬手指甲。他最近又被記者拍到偷偷咬手指甲了,看著他非常專心地叫著自己的手指甲,若無其事地塞進嘴裡啃。
  • 為什麼有些人愛啃手指甲?經常咬指甲,會變得怎樣?別不當回事
    家裡有孩子,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的手指甲都被咬沒了。也有一些成年人,也會咬指甲,按照他們說得,總是情不自禁這樣做,等發現了,指甲都被咬下一點了。那麼不禁會讓人納悶,為什麼有人特別喜歡咬手指甲?咬手指甲是病,並不是一種習慣,這樣的情況,屬於精神方面的異常,也被稱作「強迫與相關障礙」,也有「咬甲癖」的說法。很多人是從兒童時期就會開始咬手指甲。
  • 孩子總愛撕嘴皮,撕流血都改不掉,不僅僅缺水,還有一些心理原因
    仔細觀察的話不難發現,愛撕、咬嘴皮的人,嘴唇都很乾,他們通常喝水少、所以嘴唇就容易幹、起皮。如果孩子是因為嘴幹起皮導致的,那可以讓孩子注意補充水分,多喝水,多吃些蔬菜水果。但這只是解決了嘴幹的問題,儘量不讓嘴起皮,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孩子的不適感,這樣就不會用手撕。
  • 孩子常說這2句話,可能是病了,家長別不當回事兒
    有人說童言無忌,孩子說話往往會說的是真心話。也有人說,孩子的話不能當真,不可全信。但是如果一段時間孩子經常說某些話,你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孩子的身體在示警,別大意耽誤了,讓孩子受罪。
  • 孩子愛吃手,咬指甲,父母了解背後的原因,從這3方面糾正
    」聽著閨蜜興奮地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我會心一笑,心想這也許是給作為母親的她最好的節日禮物。一.親身體驗有個愛咬手指的兒子蘇聯著名的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學前教育更要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二.孩子愛咬手指的原因父母要想幫助孩子改正吃咬手指的壞習慣,先來了解孩子這樣做的原因,我們一起來看看:1、吸吮的本能孩子天生具備吸吮的本能,這也是為什麼孩子一生下來就會吸奶的原因。
  • 孩子有這四個表現,說明很沒教養,家長不能不當回事!
    現在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不僅父母寵著,雙方長輩也都寵,著有的時候孩子行為不當或者說錯了話,家長也不忍心責備,偶爾會訓斥兩句,但根本就沒有認真看待孩子的問題,這對孩子來說是無關痛癢的。而更多家長把重心放在了孩子的學習上,覺得只要孩子學習好比什麼都重要,但殊不知孩子的教養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 孩子被老師批評,被家長打,還能嬉皮笑臉,與父母的行為有關
    在我們成人看來,孩子的這個行為有點可笑,但幼兒的自我認知能力較差,對成人的評價十分依賴,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那麼,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高度的自尊心呢?心理學家發現,孩子的高度自尊心來源於父母對他們的關心與尊重。
  • 啃指甲、嚼頭髮、吃鼻屎,寶寶得了異食癖怎麼辦?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喜歡啃手指甲的孩子,小手伸出來,指甲往往被啃得坑坑窪窪,甚至咬得太深出現滲血。其實啃指甲屬於異食癖的一種,多與自身營養不良,以及家長的態度有很大關係。
  • 李玫瑾:孩子做這2種奇怪動作,其實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別誤解
    因為這樣的孩子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動手能力又強,所以這類孩子雖然難管教但是父母用心培養孩子的話,孩子日後反而會前途無量。 再者,孩子小時候有一些奇怪的動作,父母也不用過於擔心。 有怪癖的孩子往往也會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很多名人其實也會有一些旁人無法理解的怪癖。
  • 《親子關係的重建》: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對父母問題發出的求救
    通過多年的專業經驗,趙玉萍老師將親子問題大致劃分為父母與孩子的認知偏差、行為偏差、缺乏情緒管理、人格不健全以及人際關係處理不當這5類。這5類問題中,認知偏差則是導致其他4類問題的根源。父母的認知系統不合理不健全,就容易在無形中通過各種方法試圖控制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的行為、心理、情緒、人際關係等方面形成映射。
  • 寶寶「不像父母」像手中娃娃?不是好事,這三種玩具父母別亂買
    不是好事,這三種玩具父母別亂買網絡曬娃是每個媽媽的最愛,這是很多媽媽枯燥生活中的樂趣之一,但是曬娃的時候,一些媽媽的育兒誤區也會顯露出來,比如以下這些照片。每張照片都是娃娃和孩子的合影,而且孩子和娃娃非常相似,有些孩子甚至和娃娃可以說是一模一樣,這一點也引起了網友討論:寶寶長得不像父母,反而像手中的娃娃是什麼體驗。
  • 《愛的釐米》:父母的這3種行為最容易被忽略,卻對孩子傷害最深
    從來都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是現實卻告訴我們「孩子的問題大多數都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愛的釐米》就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熱評,一開始以為是部愛情戲,看過之後才發現,妥妥的家庭教育片啊。有一句話說「最愛你的人反而傷你最深」用在這部劇裡也是很合適的。
  • 殘疾人生活補助新規,留意下農村父母身體,別不當回事,望周知
    而很多人忽略了在農村父母身體狀況,他們年老了,聽力,視力出現了問題,別不當回事,也可以稱之「殘疾人」望周知!關於殘疾,國家要求並不是,我們從表面看到是殘疾人就可以認定的,需要申請人實際情況,相關部門審核,審批,有殘疾證才能確定補貼對象。
  • 這4類孩子其實是「假聰明」,長大後反而沒出息,父母再瞎高興了
    愛佔便宜很多父母都寧願自己的孩子是個「鬼靈精」,也不願意自己孩子吃虧。愛佔便宜的小機靈如果成為習慣,孩子以後會步入歧途,當孩子向同學借筆、借本,卻從來不還時,大人覺得這孩子真機靈,慢慢的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一言不發直接拿,再慢慢變成偷東西,這時候孩子就是犯法的行為
  • 睡錯影響孩子心智和性格,別不當回事
    睡錯影響孩子心智和性格,別不當回事同學琳琳在老大2歲時要了二胎,在懷孕時就開始給老大做心理建設,希望大寶能一同期待、迎接新成員。但孩子出生後,琳琳夜裡要頻繁起來照顧新生兒,怕影響老大的睡眠,就讓孩子和奶奶一起睡,這一睡不要緊,「二胎大戰」正式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