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土門,相信很多人除了懷舊,能記起的第二個話題一定是美食了。
作為西安曾經最為繁華的商圈之一,這裡過去也是人聲鼎沸好不熱鬧的一處地方,也誕生了無數的口碑美食。
隨著歲月的變遷,土門早已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而那些陪伴土門的老店很多都已消失,如今仍然有很多存在著,比如今天要說的這家店。
作為曾經火爆土門的招牌美味之一,如今的這裡又如何呢?
店名字很好記,位置也很好找,市民中心對面就能看到,這附近一排飯館總被附近的人戲稱為「貴族餐飲」,原因無非是價格略高於周圍。
九月的天氣,秋高氣爽,吃涮牛肚再合適不過,畢竟天再涼一些室外就開始冷了,對於西安人來說不坐在室外吃燒烤等於沒吃。
所以,一定要趕在夏天的尾巴來吃上一回涮牛肚。
來得有些早,店裡人還不多,在室內坐了一會兒,覺得有些悶熱。於是選擇了室外寬敞的馬路邊,吃飯當天太陽下山的比較晚,下午這個點不冷不熱剛剛好,天氣很是舒服。
就座之後稍等了片刻朋友便聚齊,開始點餐。
他們家人多的時候直接掃碼點餐就可以,這倒也方便,而且老闆也省得算帳。
既然招牌是涮牛肚,那涮牛肚一定是不能少的,除此之外,還點了砂鍋、烤肉、涮豆腐皮兒,飲料自然是老陝都喜歡的冰峰、果啤、酸梅湯。
牛肚和豆腐皮上的比較快,都是提前準備好的,這會兒也剛到飯點店裡開始忙碌起來了。
好了,話不多說還是直接開動吧!我們點了一份特辣,一份微微辣。
區別還是有的,但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辣。同行的幾位好友在吃完微辣的之後說辣得受不了,可能是我比較能吃辣的緣故。
牛肚的分量不多但價錢比較貴(大份一份50),我們一行人剛坐上桌兩盤牛肚兩盤豆腐皮200塊大洋就沒了,但是吃起來五分鐘就結束戰鬥了。
感覺還沒怎麼吃就結束了,這當然不過癮,只好繼續加,畢竟出來吃飯開心就對了。
第二波點的還是牛肚和豆腐皮,另外又增加了些主食,相比周圍的店鋪,他家的單品價格都略貴一些,不過砂鍋和炒餅都能吃出過去西安夜市上的味道,這一點比較難得。
吃他家牛肚一定要配幹餅,一來可以解辣,二來頂飽,三來可以泡到湯裡吃,味道非常美。
吃到差不多的時候,大家都嗓子冒火,口渴難忍了,只好繼續增加冰峰,同時因為他家不提供餐巾紙,又得額外下單購買(市民中心周圍幾乎所有飯館都免費提供餐巾紙,但他家不提供,當然這也並不是每家飯館的義務,所以在這裡不多解釋)。
牛肚和砂鍋吃的差不多了,烤肉也姍姍來遲。
肉和筋都點了一些,在同等價位裡他家個頭略小,不過味道還算不錯,店家還是比較捨得放料的。
吃完烤肉基本這頓聚餐就結束了,評價一下吧:
相比起周圍的店,她家生意算是好的,尤其是晚上幾乎外面都坐滿了人,甚至有些人專門開車過來吃。價格上貴得很明顯,雖然說這一排門面的整體消費水平要高於附近的其他地方,但玲玲依然是一枝獨秀,大份涮牛肚幾口就沒了,配上幹餅砂鍋烤肉汽水,人均150還沒吃飽。雖然是門面房,但環境是沒有的,當成夜市還是可以的,想要店裡的服務和環境就算了。味道還可以,屬於口味略重型,能吃出過去西安夜市上的味道,但離不開一個字——鹹。昨天吃完到今天已經24小時過去了,依然能感覺到一股牛肚的鹹味。
作為一家老店,能開到現在確實不容易,只要味道好價格貴也是可以接受的,不過昨天吃到最後依然感覺沒吃飽,又因為太鹹了加上單價高所以沒有再多點。
如果能在堅持自己特色的同時,把品質和服務精益求精,我想他依然會是家不錯的有年頭的頗具特色的美食。
但現在我短時間應該不會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