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閩南文化來說,泉州是不可錯過的一部分。而對於泉州人來說,最具有代表性之一的地方,莫過於西街。西街的最西邊有一座古寺名叫開元寺,於公元686年建成。西街的最東邊有一座古鐘,泉州人都親切的叫它鐘樓。唐宋遺存在這裡落地紮根,商鋪錯落有致的豎立在這古樸的街道。
泉州鐘樓
如今,西街上除了泉州市民喜歡來這,就連遊客也深深的愛上了這個地方,玲琅滿目的文創、香飄欲絕的傳統小吃,讓你來了就不想走。
每到一個地方就要品嘗當地的特色小吃,當然到了泉州也是必不可少的。沿著西街的小路走下來,邊吃邊逛,要經過的古寺、小巷、古厝一個不拉全都帶你走一遍。在泉州幾乎可以吃到你所有想吃的閩南小吃,而且味道讓你讚不絕口。面線糊、燒肉粽、滿煎糕......還有最最馳名全國的牛肉羹和土筍凍。
土筍凍
這些都是閩南人最愛的小吃,在小吃的背後也深深的隱藏著不同的故事,有著歷史典故的面線糊和滿煎糕;有著代表勞動人民吃苦耐勞的土筍凍、石花膏、潤餅菜;還有代表了閩南傳統文化和信仰的燒肉粽、鹹飯、麻餈等等,每一樣食物都代表著泉州特色的符號,都有著泉州文化的意義。
燒肉粽
在這西街的一處角落,有一個西街遊客文化中心,裡面展示了具有閩南元素的泉州文創,這裡的每一樣物件都具有泉州文創人的獨特理念和泉州人對本土文化的熱愛與深情。文件夾和明信片是文創中最容易傳播的一項載體,這位設計師就以小吃為主題手繪泉州美食,在載體上承載了泉州人的一日三餐,來往的遊客還可以將此當做菜單,嘗遍泉州大小食物。
文創文件夾
這一個個沉睡的惠安女、石敢當、鐘樓的杯墊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一個個沉睡的泉州特色景點,讓人不舍打擾。這時旁邊就有人告訴我,這個文創系列稱之為「愛睏」,「愛睏」是閩南語,翻譯成普通話就是「想睡覺「、「好睏啊」的意思。我們泉州人每次打瞌睡就會說「愛睏愛睏」,這個文創真的很好玩,有著閩南的特色,讓我有種親切感。
文創杯墊
除了睡就應該是吃了,這裡有款帆布包買的很好,有點朋克風的意思在,很受當代年輕人的喜歡。這款帆布包上也有著閩南文化的存在,上面有著「巴兜妖」三個字,閩南話「巴兜妖」翻譯成普通話就是「肚子餓」的意思,一般我們在看見有什麼好吃的美食,我們就會喊「巴兜妖」,閩南文化已經融入到這些文創作品當,細節處處都體現了我們自己的文化。
文傳帆布包
現在的你還知道「娶水某」這句閩南語的意思了嘛,現在只有老一輩的人還記得「娶水某」是什麼意思了,這句話其實就是說「娶一個漂亮的妻子回家」,這其實就是一個好兆頭吉利話,但是現在很多年輕人看不懂也不會念了,這句話也傳承著閩南人生活的氣息,美好的祝願!
娶水某吊牌
每位泉州人都在與這座城市一起成長,閩南文化已經滲透到他們的骨子裡面。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城市都有每個城市特有的文化象徵,現在流行用文創表達城市符號,西街文創也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它帶領我們走進閩南人的生活,讓我們明白我們所說所做所吃的背後都有一定的意義,這其實就是文創所存在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