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楨後人葉碧嵐國慶假期做起三坊七巷義務講解員

2020-12-21 東南網

敞開祖宅大門,穿戴整潔地站在門前,不時熱情地招呼在宮巷裡來往的遊人進屋看看……「這是沈葆楨故居,歡迎大家進來參觀一下!如果你們有時間,我還有很多沈葆楨的故事,說給大家聽。」這個國慶假期,福州三坊七巷60多歲的葉碧嵐女士迎接了一撥又一撥觀光客。

昨日,記者走進沈葆楨故居時,葉碧嵐女士正抱著一塊在假期前趕製出來的木牌匾,向遊客講述著沈葆楨的故事。葉碧嵐是沈葆楨的後人,大家可別小看這位業餘的「義務講解員」,從她口裡說出來的有關沈葆楨的趣聞軼事,有些還真鮮為人知呢。

大家都知道沈葆楨是晚清的船政大臣,為人剛正不阿;但你聽說過,這位自江西巡撫一職丁憂而歸的晚清大臣,還有一段時間在家靠賣字維持生計的軼事嗎?「我祖先當年寫字、賣字的那間屋子,就在我們現在這座老宅西邊花廳這頭,那時這裡還有小門朝街道而開。」這次國慶假期間,葉碧嵐拿著這塊「一笑來裱褙」的牌匾,把沈葆楨丁憂在家盡孝不拿朝廷俸祿,靠賣字為生的生活,生動有趣地講給遊客聽。

「這位大姐講得挺好。三坊七巷的名人多,他們的趣聞軼事也是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多出幾位這樣熱心的『草根講解員』,我們大家參觀、遊玩時,會增長更多見識!」聽完葉女士的講解,一位天津來的遊客笑著感嘆道。

本報記者 寇思琴 文/圖

相關焦點

  • 三坊七巷昨日廢墟裡挖出兩塊神秘的字磚
    莊師傅(右)昨日把沈葆楨的新畫像送到了沈葆楨故居分別刻著「福壽」「狀元」的兩塊字磚福州民間畫師自發作畫沈葆楨畫像有了彩色版昨日,福州三坊七巷宮巷沈葆楨故居裡葉碧嵐女士起了個大早,準備迎接祖先清末船政大臣沈葆楨的彩色畫像「回家」。
  • 福州三坊七巷,當古巷遭遇現代化
    我想說,三坊七巷不止是房屋,不止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古老街區,不是這些可見的物質形態。從建築的角度看,閩北建築更精美謹嚴,閩南大厝更壯觀華麗。但它們都不像破舊的三坊七巷那樣,短短幾步,就讓我們走進歷史深處,在各個年代間來回穿梭。我們進入了一個個活生生的歷史人物的心靈。
  • 三坊七巷:線上直播,「宅家」也能品味千年坊巷文化
    3月12日,「村長」李銳直播連線三坊七巷,與三坊七巷陳盈盈、林斯琦兩位講解員互動,詳細了解三坊七巷古厝景點、歷史文化以及福州多個特色小吃。在一個半小時的連線時間裡,有43.5萬網友在線觀看,16.2萬次點讚。講解員身著古風長裙,為大家徐徐展開一幅煙雨坊巷的如墨畫卷,更是得到了許多「好美」的評論。
  • 三坊七巷,有哪三坊哪七巷?我來告訴你
    去年到福州出差,在在個雨後的下午,我走進了有名的"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在福州市鼓樓區,是建國後福州僅存的古城的一部分。也是福州歷史的起源和文化之根。從南后街與馬路的交叉口右轉,就走進了三坊七巷。那麼,三坊七巷,有哪三坊?哪七巷?我來告訴你。三坊: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
  • 三坊七巷
    福州是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城內的三坊七巷正是這個千年古城歷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於西晉末年。在王審知建羅城之前,唐代福州人還使用著晉代建造的子城,南門護城河外的南門大街(今八一七北路俗稱南街)是一片繁華的商住文化區。當時閩江的沙洲沉積到那裡,那裡便出現了一片陸路與河道並存的"開發區"。"
  • 福州的三坊七巷,明清建築歷史的活化石,坊坊相連巷巷相通
    福州的三坊七巷,仿佛是一個明清建築歷史的活化石,坊坊相連,巷巷相通,房屋精緻,匠藝奇巧武夷宮。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
  • 福建有座「裡坊制度活化石」,打卡福州三坊七巷
    三坊七巷是福州比較有名的地方,所以來福州的我們當然也要到這裡打個卡!三坊七巷起源於晉,完善於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街坊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國都市僅存的一塊「裡坊制度活化石」,還有「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之稱。
  • 藏匿歷史的福州三坊七巷:名臣、帝師、革命黨
    這些閩地名士,有的少年英雄壯士扼腕,有的聞名鄉裡造福地方,有的飽讀詩書位及帝師……他們親歷了這個國家在特殊時代的滄桑巨變,更為家國興亡擔起匹夫之責,他們是見證歷史的人,更創造了歷史。三坊七巷始建於西晉末年,唐代「安史之亂」後,南遷避難的人們聚居於此,形成了一個以士大夫階層、文化人為主要居住民的街區。
  • 福州三坊七巷,中國裡坊制度的活化石,歷史名人輩出之地
    提到福州的三坊七巷,首先有必要了解南后街,「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后街。客裡偷閒書市去,見多未見足開懷。」這是清末舉人王國瑞描述南后街的一首詩,詩中作者將南后街比為北京正陽門外琉璃廠,生動體現了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風貌。
  • 「活力+智慧+樂遊」,三坊七巷新坐標
    、沈葆楨、嚴復、林覺民、冰心等對中國近現代史產生了重要影響,三坊七巷又被稱為「近現代名人的聚居地」。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單霽翔曾讚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現代史。」三坊七巷步行街由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和東街口商圈組成。
  • 三坊七巷將建影視基地 各類業態助推申報5A級景區(組圖)
    安民巷44號將引入文化創意園  臺海網10月13日訊 有「明清古建築博物館」美譽的三坊七巷,或將成為與橫店等相媲美的影視、旅遊基地,其中眾多的古宅大院將成為影視大片的取景場地。福州三坊七巷管委會昨日消息說,國慶後再次推出11個院落招商項目,包括引入影視基地、漆畫藝術館等特色場所。  目前,三坊七巷正在申報5A級景區,各類業態的進入,將助推5A申報進程。
  • 中國城市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福州三坊七巷,是這三坊
    三坊七巷,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我國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也是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被譽為「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三坊七巷保護面積達四十公頃,位於福州市老城中心,是福州老城區經歷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極為珍貴,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久聞不如一見,福州三坊七巷古建群
    三坊七巷的古建築群,在家早有久聞,聽說這裡的建築風格在全國均算一流。為了避開國慶、仲秋節日人流高峰,本人於九月二十一日九點半從臨海自駕車出發,至十八點到達福州。馬不停蹄,立馬停好車,參觀起福州繁華市區中心點––三坊七巷景區。
  • 閩都文化在活態傳承——福州三坊七巷旅遊見聞
    2020-10-06 16:59:11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福州10月6日電 題:閩都文化在活態傳承——福州三坊七巷旅遊見聞新華社記者 董建國彩繪油紙傘、軟木畫製作體驗、聽閩劇吃魚丸……中秋國慶長假期間,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市民
  • 福州「三坊七巷」,是哪三坊?哪七巷?很多海內外遊客都慕名而來
    福州的「三坊七巷」,保留了中國傳統民居的特色。民 國版《福建通志》的總纂、近代詩家《石遺室詩話》作者 陳衍就是住在「三坊七巷」中的「文儒坊三官堂」。他曾自吟一聯云:「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三坊七巷」都位於「八一七北路」(舊稱「南街」)以西,南后街東西兩邊的一大片居民區,舊屬侯官縣的轄地。 所謂「三坊」,是指衣錦坊;、文儒坊和光祿坊;這三坊都位 於南后街的西面。衣錦坊:舊名通潮巷,因陸蘊、陸藻兄弟典鄉郡,居 此,遂名「祿錦」。後又有裡人王益詳任江東提刑,始更名 「衣錦坊」。
  • 三坊七巷|與你走過這長長的石板路
    福州其實最有名的的就算是三坊七巷了,來到福州的人肯定是要到這裡轉轉的,儘管這裡商業氣息還是比較濃,但是福州傳統小吃還是要到這裡吃比較好,比如:肉燕、魚丸。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
  • 名人輩出的三坊七巷,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
    三坊七巷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福州老城區經歷了建國後的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國走向輝煌,也已經2000多年的歷史了!
  • 往事像一片枯葉,淹沒在在福州三坊七巷的街頭巷尾
    女人與女人之間的故事就是街頭裡坊花邊緋聞,《我們太太的客廳》將冰心與林徽因兩個福州女人連在一起,她們是同鄉,都和這「三坊七巷」有關係。三坊七巷是全國十大古街之一,三個坊七條巷組成,有嚴復故居,林覺民故居,林徽因祖居,冰心故居……在火車站乘K1路和20路公交車到東街口,下車走點點路就是。這裡的古建築與皖南的徽派相比,都是很高的牆,不同的是庭院小巧,門窗造型樸素。
  • 三坊七巷的前世今生:幾大望族有複雜姻親關係
    歷史上的三坊七巷接近方形,但如今已經殘缺,實際上剩下二坊五巷。東北角矗立著著名的東街口百貨商店大樓(洲際大酒店即其附樓),把郎官巷割去半邊;西北大半個角落,則被雄壯的衣錦華庭高樓群踩在腳下。那幢林覺民和冰心先後住過的傳統福州民居落單了,被拋在車水馬龍日夜喧囂的楊橋大街邊。福州首先是一座儒雅的城市。最早一位定居於三坊七巷的名人,是唐末詩人黃璞,黃巷因此得名。
  • 福州三坊七巷,為何能評為5A級景區?
    去福州旅遊,一般都會去三坊七巷、臺江步行街、鼓山等地遊玩。可能遊玩過三坊七巷的人還不知道,三坊七巷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國家AAAAA級景區。三坊七巷是福州市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