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津衛記憶裡的花茶到底是個什麼味兒?御品軒茶業的張津生經理帶著自己復刻的「老津衛」茉莉白毫,特意去拜訪了老天津茶業公司的評茶師陳老先生。90多歲的老先生,接過茶,輕抿一口,眼睛裡像是回憶起了一件陳年舊事,立刻閃出了光彩:「有口兒!」
天津的花茶講究什麼?
講茶口兒。
什麼是茶口兒?
茶口兒就是茶。
老先生的話聽起來有些高深。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天津茉莉花茶以它獨特的茶香享譽京津及華北、東北等地。然而隨著國營茶廠及老字號體制改革,時代的變遷使得老天津衛記憶中的天津花茶味道漸行漸遠。與此同時,人們喝茶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正山小種、金駿眉、蒙頂甘露、安吉白茶……喝茶與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一樣,每天都在刷新著人們的老習慣。然而,就像人們總是念叨,再也吃不到小時候的味道一樣,從小喝花茶的老天津衛也總是心心念念地想要找到當年的那個茶口兒。張津生就是其中一位。
大學畢業後,張津生成為了一名老師,備課的時候,總是要泡上一杯茉莉花茶。那時30元一斤的茉莉花茶,每次他都是買上一兩,夠喝一個禮拜的。然而等下次再買,同樣的茶,味兒就變了,時好時壞,總是不滿意。心細的張老師特意做了一個試驗,每次買的茶都留出一小撮,幾個批次下來,一對比發現不管是茶葉外形、白毫佔有量都有不同。茶味兒不對,總是能找到原因的,天津人嘴刁,舌尖上的記憶不會騙人。
這一次自發的茶科學試驗,讓張津生對茶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他辭職下海經商,做起了茶葉生意。復原天津老花茶味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30年的茶界經歷,終於讓張津生等到了這個機會。
在「老津衛」推出前,張津生聯合茶業協會搞了多次品鑑會,邀請老天津衛來品茶。「就是當年的那個味兒」、「找了好久,終於又喝著了」、「這茶怎麼配出這麼地道的老口味」……在老人們的一次次評價和議論中,神秘的天津老花茶的「茶口兒」漸漸清晰起來。
天津花茶品的不僅是花香還要有茶味兒,條索細長緊潔、香氣足、湯色明亮還要耐泡。老人們所說的「香釅口兒」、「殺口兒」,是茶香、茶澀、茶苦的一種綜合口感。茶一入口,對口腔有一個很明顯的衝擊力量,正所謂「殺口兒」。
天津花茶的「殺口兒」從何而來?秘密就在於拼配。過去的天津茉莉花茶是以福建、浙江、江蘇及安徽等地茶葉,按照不同等級和檔次拼配而成。比如,福建茶葉外形俊美但不耐泡,安徽的耐泡但形狀不好。不同產地的茶葉按時令採摘製成茶坯後,運輸到茉莉花基地分別窨制,最後再運到天津按一定的配比拼配而成。拼配後的茉莉花茶既有江浙茶葉的香氣,又有閩皖茶葉的滋味,具有香氣高、滋味濃、口感好且耐泡的特點,這就是深受北方消費者喜愛的天津拼配花茶。
京津兩地的人為什麼獨愛花茶?因為早年間京津兩地水不好,鹼水,苦,花茶味道重,可以遮水味。過去窨制茉莉花茶,還講究「以芭兒蘭打底」以突出茉莉花茶的鮮靈度。芭兒蘭是天津人對白蘭花的獨特叫法,白蘭花與茉莉花、梔子花並稱為「盛夏三白」。過去,總能見到街上有賣芭兒蘭的,一般尋常百姓家,買不起香水,就喜歡花幾分錢買上兩朵,別在大褂的扣襻上。
儘管現在的水質改善了很多,但喝花茶的味覺基因已經深深印在天津人的心裡。當耳熟能詳的高碎、茉莉白毫、珠蘭大方、茉莉雲霧、蘇萌毫擺在眼前,意外、驚喜、滿足、激動等表情紛紛在老人們面上呈現。高碎20元一斤,茉莉白毫70元一斤,還是過去的紙繩包裝,從前老百姓的當家茶,如今又以超級接地氣的價位重回人們的視線,這在年輕人看來可是新鮮事:「城中獨此一家的正宗天津花茶,復刻傳統老味道,超棒!喝慣了烏龍茶的我今天也換換口兒,做回老派天津人!」
您看,老花茶回歸,提的是舊事兒,可在年輕人圈子裡又掀起了新的潮流。老茶新歡,天津衛的老花茶,斷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