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茶口兒」裡的滋味密碼 復刻茉莉白毫 90歲評茶師說」有口兒」

2021-02-13 茶情報

老天津衛記憶裡的花茶到底是個什麼味兒?御品軒茶業的張津生經理帶著自己復刻的「老津衛」茉莉白毫,特意去拜訪了老天津茶業公司的評茶師陳老先生。90多歲的老先生,接過茶,輕抿一口,眼睛裡像是回憶起了一件陳年舊事,立刻閃出了光彩:「有口兒!」

天津的花茶講究什麼?

講茶口兒。

什麼是茶口兒?

茶口兒就是茶。

老先生的話聽起來有些高深。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天津茉莉花茶以它獨特的茶香享譽京津及華北、東北等地。然而隨著國營茶廠及老字號體制改革,時代的變遷使得老天津衛記憶中的天津花茶味道漸行漸遠。與此同時,人們喝茶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正山小種、金駿眉、蒙頂甘露、安吉白茶……喝茶與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一樣,每天都在刷新著人們的老習慣。然而,就像人們總是念叨,再也吃不到小時候的味道一樣,從小喝花茶的老天津衛也總是心心念念地想要找到當年的那個茶口兒。張津生就是其中一位。

大學畢業後,張津生成為了一名老師,備課的時候,總是要泡上一杯茉莉花茶。那時30元一斤的茉莉花茶,每次他都是買上一兩,夠喝一個禮拜的。然而等下次再買,同樣的茶,味兒就變了,時好時壞,總是不滿意。心細的張老師特意做了一個試驗,每次買的茶都留出一小撮,幾個批次下來,一對比發現不管是茶葉外形、白毫佔有量都有不同。茶味兒不對,總是能找到原因的,天津人嘴刁,舌尖上的記憶不會騙人。

這一次自發的茶科學試驗,讓張津生對茶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他辭職下海經商,做起了茶葉生意。復原天津老花茶味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30年的茶界經歷,終於讓張津生等到了這個機會。

在「老津衛」推出前,張津生聯合茶業協會搞了多次品鑑會,邀請老天津衛來品茶。「就是當年的那個味兒」、「找了好久,終於又喝著了」、「這茶怎麼配出這麼地道的老口味」……在老人們的一次次評價和議論中,神秘的天津老花茶的「茶口兒」漸漸清晰起來。

 

天津花茶品的不僅是花香還要有茶味兒,條索細長緊潔、香氣足、湯色明亮還要耐泡。老人們所說的「香釅口兒」、「殺口兒」,是茶香、茶澀、茶苦的一種綜合口感。茶一入口,對口腔有一個很明顯的衝擊力量,正所謂「殺口兒」。

 

天津花茶的「殺口兒」從何而來?秘密就在於拼配。過去的天津茉莉花茶是以福建、浙江、江蘇及安徽等地茶葉,按照不同等級和檔次拼配而成。比如,福建茶葉外形俊美但不耐泡,安徽的耐泡但形狀不好。不同產地的茶葉按時令採摘製成茶坯後,運輸到茉莉花基地分別窨制,最後再運到天津按一定的配比拼配而成。拼配後的茉莉花茶既有江浙茶葉的香氣,又有閩皖茶葉的滋味,具有香氣高、滋味濃、口感好且耐泡的特點,這就是深受北方消費者喜愛的天津拼配花茶。


京津兩地的人為什麼獨愛花茶?因為早年間京津兩地水不好,鹼水,苦,花茶味道重,可以遮水味。過去窨制茉莉花茶,還講究「以芭兒蘭打底」以突出茉莉花茶的鮮靈度。芭兒蘭是天津人對白蘭花的獨特叫法,白蘭花與茉莉花、梔子花並稱為「盛夏三白」。過去,總能見到街上有賣芭兒蘭的,一般尋常百姓家,買不起香水,就喜歡花幾分錢買上兩朵,別在大褂的扣襻上。

儘管現在的水質改善了很多,但喝花茶的味覺基因已經深深印在天津人的心裡。當耳熟能詳的高碎、茉莉白毫、珠蘭大方、茉莉雲霧、蘇萌毫擺在眼前,意外、驚喜、滿足、激動等表情紛紛在老人們面上呈現。高碎20元一斤,茉莉白毫70元一斤,還是過去的紙繩包裝,從前老百姓的當家茶,如今又以超級接地氣的價位重回人們的視線,這在年輕人看來可是新鮮事:「城中獨此一家的正宗天津花茶,復刻傳統老味道,超棒!喝慣了烏龍茶的我今天也換換口兒,做回老派天津人!」

您看,老花茶回歸,提的是舊事兒,可在年輕人圈子裡又掀起了新的潮流。老茶新歡,天津衛的老花茶,斷不了!

相關焦點

  • 當一名評茶師,是什麼滋味?
    廣東評茶師王一凡,,被問到身為評茶師最討厭的是什麼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喝茶。」其實評茶師的工作量挺大,畢竟有那麼多茶要喝,而茶葉喝多了易產生茶醉。茶醉的難受程度不亞於酒醉,會使人又餓又暈,讓人睡不著覺。
  • 萬朵茉莉入茶魂,一壺飲盡秋日香丨花香好茶
    慈禧喝的不過是雙窨,就已經偏愛有加。建國後,五窨更成了珍貴的國事禮茶。這次,我們找到了非遺技藝傳承人陳威威,親制的「福州九窨茉莉針王」。那滋味,喝過一次,此生不忘。秋日賞月品茗時,若喝的是這茶,今年一定很難忘。
  • 追根溯源,茶藝師,評茶師,制茶師這些稱謂怎麼來的?原來如此
    茶行業裡的各種稱呼都是怎麼來的呢?早期人保部設定了制茶師,茶藝師和評茶師三個標準職業體系,現在取消了制茶師,茶藝師像是變為水平評定了,評茶師體系沒什麼變化,其實這三個稱呼都是有根源脈絡的.茶學專業在大學裡被算進理科,非文科專業,還是在沿襲以前的分類,像弄糧食似的,主要以增產創收種植加工為重點,按照農學,科學,理化學科來研究的,早期人們是按照農業科學來看待茶專業的,與文化藝術哲學沒怎麼沾邊兒,所以老一輩茶人大多都是農技師,農學家,科學家,不像現在茶人成分這麼複雜。
  • 萬朵茉莉入茶魂,一壺飲盡秋日香丨四時之味
    慈禧喝的不過是雙窨,就已經偏愛有加。建國後,五窨更成了珍貴的國事禮茶。這次,我們找到了非遺技藝傳承人陳威威,親制的「福州九窨茉莉針王」。那滋味,喝過一次,此生不忘。秋日賞月品茗時,若喝的是這茶,今年一定很難忘。
  • 「茉莉茶王」親制茉莉花茶,真香
    茉莉白毫(圖上)、茉莉針王(圖下)茉莉針王一共要窨9次,烘焙9次。茉莉大白毫要窨7次,烘焙7次。在反覆窨制和烘焙的過程,茶性變得溫和養人,四季皆可飲用。嗅上一嗅,香得渾身都舒坦了。再喝上幾口,身體暖暖的,散發著溫熱的氣息。日常銷售價:¥138九窨茉莉針王淨含量:45g1月31日23:59特惠結束九窨茉莉針王還有限時閃購:1月30日10:00開始,前100件購買再減40元VIP會員提前30分鐘開搶!
  • 北京吳裕泰評茶大會盲評現場見聞
    超級舌頭「11號香氣濃鬱,好茶!」「11號不好!」「你打的分數太高了!」「4號、6號比較穩定,3號和5號需要重新定一下。」評審組出現了意見分歧,76歲的陳金水老人笑著說:「到底好不好,還要再泡泡,大家重新來!」最後,評審組的意見是:「11號茶葉賣相好,聞著好,喝起來不好,有花香但不鮮靈。」
  • 生活中,評茶師和茶友的區別在哪?
    在與茶相關的眾多職業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負責茶葉審評和鑑賞等,專注於為大眾提供滿意的好茶……這群人,就是評茶師。評茶師在生活中是怎樣的?對茶又有著怎樣的態度?是不是和茶友們一樣?一起往下看吧。對評茶師來說,品茶喝茶,不單單是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其生活的一部分。
  • 會長白毛的茶你喝過嗎?凌雲白毫:滋味濃厚茶香醉人
    我國茶的品種有很多種,相信即便是不太喝茶的朋友都有聽過碧螺春、龍井茶等名字。但不知道大家喝過一種會長白毛的茶嗎?很多人聽到「長毛」可能都會以為茶壞了,但實際上可不是這樣。這種茶叫做「白毫茶」,它有著自己獨特的滋味,下面就好好了解一下吧。
  • 國家級專家一天喝上千口這個,只為了...
    陳鬱榕是全國茶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質量專業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福建省茶葉技術大賽主評茶師,仲裁委員,福建省名優茶評比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各位專家一致推舉陳鬱榕為本屆大賽專家組組長。陳鬱榕介紹,本次大賽,參賽茶樣眾多,僅綠茶就有60個茶樣,品質總體較好。初評複評,每個茶樣至少品三口,加上有的還要反覆品。
  • 茶知識:烏龍茶之東方美人茶(白毫烏龍茶)
    東方美人也叫是膨風茶,東方美人茶原稱膨風茶(臺灣方言吹牛的意思),據說早期有茶農因茶園受蟲害侵食,不甘損失,乃挑至城中販售,沒想到竟因風味特殊而大受歡迎,回鄉後向鄉人提及此事,竟被指為吹牛,從此膨風茶之名不脛而走。
  • 眾籌丨老銀針,勝黃金,7年陳的白毫銀針茶,茶廠也僅剩249份!
    這幾款白毫銀針,都是早春頭採。茶樹的第一茬嫩芽,採摘時間短,鮮嫩無比。經過一個冬天的厚積薄發,茶芽裡保留了更多的營養物質和活性成分,也是茶樹的精華部分。白毫銀針在白茶市場的份額只有8%,而頭採的白毫銀針更是稀少,只有2%。而在這2%之中,經過陳年的年份茶就更少了,可謂是鳳毛麟角。這些頭採的陳年白毫銀針,大部分都在高級收藏家和茶廠手裡。
  • 鶴峰深山中的「寶」——「茶泡兒」,兒時的甜美記憶
    ▲「茶泡兒」茶泡的形成需要三個條件,一是充足的水分,第二是要有嫩果或者嫩葉,三是需要充足的陽光。在這種條件下,茶樹的嫩果和嫩葉會變異成一種「瘤子」,這種瘤子會慢慢長大,內部中空。過一段時間就會變成一種茶泡,果肉非常厚,吃起來很爽口。茶泡主要在我國南方地區有,北方地區比較少見。
  • 原來評茶師是這樣評定茶葉的!漲知識了,快快收藏起來
    「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在收到千裡之外友人寄來的茶葉,曾自豪地寫下了此詩句,本後人戲稱為史最早的評茶師,那評茶師也因此有了個雅號,叫「別茶人」在19世紀中葉,英國人建立的紅茶審評方法成為國際通行的標準
  • 你知道白毫銀針是什麼茶嗎?產於福建福鼎,是白茶中頂級好茶
    白毫銀針又稱白毫,銀針,銀針白毫等,按制茶種類分,屬白茶類,素有「茶中美女」,「茶王」的美譽。白毫銀針不但是最高檔的白茶,也是白茶的始祖,目前主銷於港澳地區及德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新銀針幹茶顯綠,湯色較淡,有毫香,滋味醇爽,會微有苦澀,葉底黃綠;陳銀針幹茶色深,滋味醇厚滑順,基本無苦澀,香氣如蜜,葉底紅褐。顯然,陳化的銀針茶滋味加重,苦澀減低,醇厚增加,香氣也有轉變,飲後也明顯感到比新茶順滑舒適很多。可見,無論是在滋味上還是在其他方面,陳年白毫銀針都優於新白毫銀針。
  • 中國七大茶系
    原料選大葉、中葉、小葉都有,多會切碎。香氣最為濃鬱高長,滋味香甜醇和。原料選壯芽或嫩芽,細嫩的芽葉上覆蓋了細小的白毫,白茶的名稱就因此而來。白茶味清,鮮香爽口,滋味醇厚部分名優白茶:福鼎白茶、壽眉、貢眉、白牡丹、白毫銀針、政和白茶5.烏龍茶(又稱青茶)烏龍茶屬於部分發酵茶(發酵度: 10%~70%)烏龍茶工藝:鮮葉-萎凋-做青-殺青-揉捻-乾燥
  • 別再說白毛毛了,那叫白毫!資深茶藝師教你專業茶葉審評術語
    術業有專攻,有些話一出口,內行人就知道你行不行。比如那些一看到到碧螺春、白毫銀針就忍不住叫「好多白毛毛啊……」的人,簡直是赤裸裸告訴別人你是小白。那叫茶毫!茶毫!更專業點會說:「白毫滿布,好茶。」語言匱乏不是你不會表達,而是專業術語不是你想說就說得出來。今天就帶大家學習一下專業的茶葉審評術語,免得你下次品茶時,只會說:「嗯,好多毛,好香,好喝……」,那樣真的好尬!01.
  • 你知道青茶(烏龍茶)有哪些品種嗎?
    其所特有的花香、果香,並非茉莉、珠蘭、玉蘭的鮮花研製而成,而是由烏龍茶的茶樹品種、氣候、季節以及獨特的工藝引發出來的;二是烏龍茶滋味醇厚回甘。品飲時有「喉候韻」的特殊感受,即茶湯過喉徐徐生津,而有回味,細加品味,似嚼之有物。武夷巖茶滋味濃醇清活,生津回甘,濃飲而不苦澀,這種特有的韻味,叫「巖韻」。
  • 白毫烏龍茶 "冰滴"佳茗
    「白毫烏龍」的名號您一定聽過,它甘醇如蜜的滋味您或許也嘗過,但,如果從未品過那6小時「滴」出來的茶之精華,千萬別說已看盡這位「東方美人」的婀娜姿態。小綠葉蟬的輕吻,造就白毫烏龍獨具蜜香神韻,相傳連英國女王也為之傾倒,賜名東方美人。新竹獅山遊客中心旁,歇心茶樓也賣東方美人茶,不過除了熱水衝泡外,這兒還有一款「冰滴」茶湯,每天限量40杯,總賣個精光。
  • 茶知識丨烏龍茶篇:白毫烏龍茶
    茶緣深淺,期待相遇白毫烏龍茶是臺灣的茶中之茶,全世界僅臺灣產制,俗稱椪風茶。白毫烏龍傳入英國皇室後,備受喜愛,曾被維多利亞女王稱為「東方美人」。白毫烏龍的茶形比較特殊,不講究條索,而是呈現出紅、白、黃、綠、褐五色相間的外觀,帶有明顯的白毫。
  • 你知道白毫銀針是什麼茶嗎?
    白茶屬於微發酵茶,白茶是中國的特產,已有上千年歷史,原為北宋貢品。其最早出產在浙江湖州安吉大山塢茶場,全國其它地區並不多見。現主要產於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臺灣省也有少量生產。其主要品種有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