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報訊:《史記》是西漢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通史。司馬遷字子長,今陝西韓城人。生卒均無詳細記錄,王國維《太史公行年考》說他的一生「與武帝相終始」,大致如此。司馬遷出生在一個「太史」之職祖傳世業的家庭。父親司馬談在漢武帝初年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星曆和佔卜祭祀等事,同時兼掌文獻圖籍和記載朝廷大事。司馬談雖然官職卑微,但有機會接觸中央所藏典籍,了解朝廷情況。成長於這樣家庭的司馬遷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十歲便誦讀古文,曾向當時的著名學者董仲舒、孔安國等人學習。二十歲時,曾到各地遊歷,走訪許多名人,收集了很多歷史和當時的重要資料,為後來撰寫《史記》做了必要的準備。
司馬遷任郎中後,又奉命出使西南夷地區,了解了不少各民族地區的情況。回來時,其父正病倒雒陽(當時洛陽寫成雒陽)。司馬談本有撰寫一部史書的志向,但未能實現,在臨終時作為遺訓交託給了司馬遷,這成為日後司馬遷著述《史記》的一種精神力量。他在父死後三年(公元前108年)繼任太史令,並於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開始撰寫《史記》。七年之後(公元前98年),因遭李陵之禍而下獄,慘受酷刑,在肉體和精神上都受到很大摧殘,但也使他對統治階級及其王權的虛偽性和殘酷性有了深刻的認識。他出獄後,任中書令,把全部精力傾注到了《史記》的寫作上,終於完成了這部偉大的史學名著。
《史記》著成時,不叫這個名字。司馬遷在《自序》中稱《太史公書》,東漢學者又有稱為《太史公》《太史公記》《太史記》者。至東漢末年,始稱《史記》,大概是《太史公記》的簡稱。
《史記》是一部紀傳體通史,記事從傳說中的黃帝到司馬遷生活的時代。全書分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個部分。「本紀」寫帝王,採用編年體,按朝代及年代依次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歷代王朝的興衰及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表」分世表、年表、月表三種,把錯綜複雜的史事,用表格形式,以年月為序,提綱挈領,排比列舉,是一種大事記。「書」記述的是社會政治、經濟、禮樂及天文曆法、水利等方面的制度和情況。「世家」寫諸侯,記載了自周代以來重要王侯及其家世的情況。「列傳」分為單傳、合傳、附傳、類傳等四種形式,記述公卿將相和社會各階層的代表人物以及一些邊遠部族的情況。本紀、世家、列傳的名稱雖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人物傳記。這種以紀傳為主,各個部分互相配合的史書體例,就是紀傳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