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有品開賣掛耳咖啡,這在中國是一個怎樣的市場?

2020-12-13 界面新聞

本篇思考點:

1、小米有品近期上線了掛耳咖啡產品,這背後可能意味著什麼?

2、小米有品的食品板塊發展得怎麼樣了,對於食品初創公司這會意味著什麼?

3、掛耳咖啡在整個咖啡品類以及咖啡消費裡處於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4、中國市場上掛耳咖啡又處於什麼地位?

5、目前中國市場上有哪些掛耳咖啡品牌,這些玩家各自的特色以及發展情況如何?

6、掛耳咖啡在中國是一個好的創業方向嗎,以及這個小品類未來可能會成為一個多大的市場?

精品咖啡品牌鷹集咖啡的掛耳咖啡產品上線小米有品平臺

鷹集咖啡金絲雀掛耳咖啡產品(圖片來源:鷹集咖啡微信服務號)

最近我們在鷹集咖啡的微信服務號上看到鷹集咖啡的掛耳咖啡產品於5月28日上線了小米有品平臺,一共上線了兩款咖啡,分別是貓頭鷹和金絲雀,每款咖啡各兩種包裝,分為5包和10包。

鷹集咖啡是上海的一個精品咖啡品牌,對於熟悉鷹集咖啡的咖啡迷來說,應該熟悉在鷹集線下實體咖啡館點單時,貓頭鷹和金絲雀是店員要求選擇的兩種咖啡豆種類,前者更加濃鬱,後者更加清新。

其中貓頭鷹是拼配咖啡豆,金絲雀是單一產區單品咖啡豆,對於不太熟悉咖啡的消費者來說可能會不太理解拼配豆和單品豆分別是什麼。

其實我們大多數喝到的咖啡都是拼配豆,拼配豆即多品種咖啡豆混合在一起,由於每一種咖啡豆的風味、口感都有細微差異,所以拼配豆的風味相比會單品豆會豐富一些。

而單品豆即指一個產區某一個品種的咖啡豆,由於農產品的標準化很難控制,所以同一產區不同年限的咖啡豆都會有差異,所以單品豆一般並不常見,而且通常會用好的咖啡豆來做單品咖啡豆,這也決定單品豆的售價相比拼配豆會更高一些。

鷹集咖啡掛耳咖啡產品(圖片來源:鷹集咖啡微信服務號)

所以鷹集咖啡的這兩款掛耳咖啡在售價上也稍有不同,拼配的貓頭鷹5包裝售價人民幣24元,10包裝售價人民幣54元,單品的金絲雀5包裝售價人民幣42元,10包裝售價人民幣78元。

除了鷹集咖啡這兩款掛耳咖啡之外,我們還在小米有品看到,在5月早些時候上線了另外一款名叫和言的掛耳咖啡,只有一種規格,10包裝的售價人民幣49元,目前評論數在110多條左右,最早一條評論是5月15日的。

從去年10月份小米有品開賣袋泡茶開始,我們把小米有品上線食品產品當做一個風向標,尤其是一些小品類和食品初創公司的產品,這說明大公司也在關注這些小品類和新產品,而小米本身有龐大的流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小品類的成長以及新產品的增長,獲得更高的市場認知度。

小米是一個在年輕消費者中有較高認識度的品牌,而小米有品近期上線了兩個品牌的三款掛耳咖啡產品,也在說明這些年輕的人群關注掛耳咖啡這個小品類。關於這三款掛耳咖啡在小米有品上的表現,我們會進行持續關注。

有品在近期更名為小米有品,目前上線的食品種類已經接近100種

回到小米有品的食品類目上來。

在去年10月份,小米有品還叫有品,更為人熟知的是小米生態鏈品牌米家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所以在當時食品的種類並不很多。也在那時有品開賣袋泡茶,上線了一款平仄品牌的袋泡茶,當時我們在Weekly中提到上線的食品種類也不過12個。

隨後的12月有品開賣方便麵,上線了一款和廚的凍幹方便麵,我們在那篇Weekly中還特別介紹了凍幹技術在食品中應用的一些情況。那個時候有品上線的食品種類達到了26個,雖然相比網易嚴選相差了有10倍以上,但看得出有品對於食品的挑選上有一定的思考,比如也在那個時期上線了兩款精釀啤酒。

隨著小米在香港提交招股說明書準備IPO,旗下的精品電商平臺有品也在同一時期更名為小米有品,更加強調小米品牌,要知道最早有品是從米家有品更名過來的,這也能夠看得出在更名為小米有品後,這是小米上市非手機業務板塊的一大核心。

截止到文章發布之前的數據,我們觀察到小米有品食品板塊的種類目前已經有96種,即將突破100種。這近100種食品總共分成了六大類,分別是方便食品、休閒小食、酒水/乳品、生鮮、衝飲/茗茶、糧油/調味。

從小米生態鏈中的智能硬體產品來看,主打是爆品,從單品突破,毛利設定並不高,讓單品來承擔大規模銷售的目標。

這在小米有品的食品類目中也能夠看到類似的邏輯,比如和廚凍乾麵,因為小米有品的銷售讓這款方便麵成為了網紅產品,在小米有品的服務號文章中也多次出現在月度爆款產品的推薦中。

和廚凍幹番茄面(圖片來源:小米有品)

在先推出凍幹番茄面之後,又推出了凍幹陽春麵以及大桶裝的凍幹番茄面。目前凍幹番茄面的評論數已經超過28000條,陽春麵的評論數也超過了5000條。

除此以外的產品還有白酒、精釀啤酒以及葡萄酒,目前精釀啤酒有7個SKU,葡萄酒有12個SKU,還有白酒中的谷小酒之前我們在Weekly中曾提到過,做為小米生態鏈企業進駐了小米有品,並獲得了3000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

還有茶這個品類,之前上線的袋泡茶品牌平仄是一家小米生態鏈企業,創始人也曾是小米員工,目前平仄在小米有品上線的茶葉產品已經有4中,袋泡茶、小罐裝的茶葉,以及花草茶和單芽茶。除了平仄之外,還有10款茶葉產品。

另外,以前我們也提到過進駐小米有品有兩種,一種是認識小米員工,另外一種是通過發郵件申請,但最近我們發現小米有品開通了招商頁面,可以看出小米有品會持續增加上線的產品種類以及食品種類。

小米有龐大的流量支撐,從渠道以及早期宣傳這個角度來看,早期食品初創公司可以把類似小米有品這樣的新型渠道做為發力重點,可以實現早期的積累和做市場啟動。

全球各大咖啡市場環境,咖啡的產品分類和掛耳咖啡的地位,以及掛耳咖啡有著怎樣的消費場景

掛耳咖啡是一個歷史並不長的咖啡產品形態,主打便利性,不需要專業的衝泡器具或者咖啡機器就可以很方便做一杯咖啡,最近在中國能夠流行起來很大原因是因為精品咖啡的流行,隨著有一批做精品掛耳咖啡的品牌出現,主打兼具便利性和高品質咖啡兩點。

要追溯掛耳咖啡的歷史,要從日本咖啡集團UCC發明了掛耳包專利談起,這種用無紡布和紙板包裝的方式將烘焙好的咖啡粉包裝好,衝泡時只需要撕開掛耳包掛在杯子按量注水即可。發展至今,掛耳咖啡在日本零售包裝咖啡類別中已經佔據了不小的份額,據好奇心日報2014年的一篇報導,這個數據在15%左右。

根據UCC官網信息顯示,目前在UCC的掛耳咖啡產品線總共有7條產品線,近30個SKU,其中比較知名的是Gold Special和職人咖啡這兩條產品線。

其實UCC的咖啡業務非常多元化,從咖啡豆種植到咖啡豆貿易、烘焙以及銷售,全產業鏈運作,既有針對消費者端的咖啡豆、即飲咖啡、咖啡館業務,也有針對企業端的咖啡豆供應,包括酒店、餐廳以及便利店等,其中7-11的自動現磨咖啡的咖啡豆就是UCC供應的,甚至還包括咖啡機業務。

由於每個國家的咖啡消費習慣和咖啡文化不同,所以在咖啡的消費上以及咖啡市場的結構上也會有較大的差異。

將咖啡品類進行分類,可以大致分成即飲咖啡、零售包裝咖啡、膠囊咖啡以及現磨咖啡,其中掛耳咖啡可以納入零售包裝咖啡這個範疇,屬於其中咖啡粉這個類別,除此以外還有咖啡豆。

另外,不論是在美國、中國,還是日本,現磨咖啡也就是咖啡館以及便利店現磨咖啡,在整體咖啡市場的佔比都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中國,在咖啡這個品類中全球最有潛力的市場,咖啡文化已經被星巴克這種連鎖咖啡館培養得有了一些基礎,以及以雀巢為主的速溶咖啡讓很多消費者有喝咖啡的經歷。

但是咖啡的普及率相比成熟國際市場還有很大的差距,比如中國人均1年4杯咖啡,而挪威、德國、瑞士這樣的國家,人均是每天3杯。即便咖啡在中國一二三四線城市普及,這也是一個遠比現在大得多的市場規模。所以星巴克將中國市場做為全球最核心的世行看待,luckin瑞幸咖啡也天使輪融資10億來搶佔這個市場。

根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的一份數據,中國咖啡消費每年增長幅度是15%,2015年的市場規模在700億人民幣,並預計2020年中國咖啡市場能突破到3000億人民幣。這其中的增長從哪裡來,很大部分來自於門店現磨咖啡。

根據英敏特和Package Facts的數據,美國咖啡情況的情況是2017年現磨咖啡規模在234億美元,2015年零售包裝咖啡以及即飲咖啡在150億美元左右,其中K-Cup大概在38億美元,研磨類咖啡在40億美元,其他則大部分被速溶咖啡佔有,少部分即飲咖啡。

之前我們在Insight文章中也提到過一個數據,2012年的時候美國即飲咖啡市場大概在12億美元,2017年達到33億美元,每年增幅在14%左右。

回到掛耳咖啡的消費上,掛耳咖啡因為主打衝泡方便,而且又便於攜帶,所以消費場景主要分三種類型:a、在家;b、辦公室;c、旅行。

但如果我們把這三個掛耳咖啡的消費場景拆開來看,其實每一個場景中都有相對應的競爭咖啡品類。

在家消費,例如在美國咖啡市場,咖啡機是很多家庭常備的家用電器,包括兩種現磨咖啡機以及膠囊咖啡機,所以在美國市場現磨咖啡豆以及K-Cup佔比都不小,速溶咖啡和即飲咖啡也是在家消費咖啡的場景,這兩種都主打方便,而且在美國市場上許多即飲咖啡產品都主打家庭大包裝規格。

辦公室場景,在中國市場上,很多咖啡館開在CBD、寫字樓、辦公區附近,以及同樣開在這些位置的便利店,這些現磨咖啡佔據一定辦公室場景的市場,除此以外還有瑞幸咖啡、連咖啡為代表的外賣咖啡,這也覆蓋了一部分辦公室場景,還有一些辦公室會配備現磨咖啡或者膠囊咖啡機。

旅行場景,同樣主打便利性的速溶咖啡也針對旅行、外出這個場景。

掛耳咖啡在這三個場景中如何與其他咖啡品類產品進行競爭,就要看各個品牌如何在產品差異化以及零售價上考量了。至於有哪些競爭的策略,可以接著看文章的後面兩部分。

起源於日本市場的掛耳咖啡,銷售渠道主要是超市、便利店渠道,除了UCC之外,日本也有比如隅田川、Seiko等品牌。也有星巴克這樣的連鎖咖啡館推出掛耳咖啡產品,這種類型的掛耳咖啡的銷售渠道也包括了咖啡館銷售。

但掛耳咖啡在中國市場和日本市場有很大的不同,中國的掛耳咖啡起步是最近幾年的事情,這個時期線上銷售已經逐漸成熟,所以在中國市場,掛耳咖啡的銷售主要集中在線上銷售,少部分來自於超市、咖啡館,但便利店銷售掛耳咖啡還不常見。

目前中國掛耳咖啡市場的格局,以及有哪些主要的掛耳咖啡品牌,這些玩家各自的特色以及發展情況如何

國內掛耳咖啡玩家大致可以分成這幾種類型:

a、如果從咖啡豆品質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精品掛耳咖啡,另外一種則是普通的掛耳咖啡。

b、如果從品牌所屬國家,可以分成國產咖啡品牌和國外咖啡品牌,其中國外咖啡品牌的掛耳咖啡產品大多是進口的形式。

c、如果從背後的咖啡品牌,可以分成有實體咖啡館和主營咖啡豆咖啡粉的品牌兩種類型。

從渠道來看,淘寶以及天貓是絕對的主陣地,例如在整個阿里平臺銷量比較靠前的柯林咖啡天貓旗艦店,其中一款售價人民幣59元掛耳咖啡,規格25包,目前總銷量已經超過22萬,5月31日的月銷數據在6400+,考慮到夏季並非掛耳咖啡忘記,可以估算這款單品在柯林天貓店的年銷售至少在人民幣500萬以上,接近人民幣700萬。

在掛耳咖啡線上銷售渠道也分布京東、小紅書、微信等其他電商渠道中,不過相比阿里旗下的淘寶、天貓銷售佔比就會少許多。

全家旗下的湃客掛耳咖啡產品(圖片來源:全家微信服務號)

除了線上銷售渠道,線下渠道也有掛耳咖啡銷售,比較常見是精品超市、便利店,比如在上海部分全家便利店能夠看到全家旗下咖啡品牌湃客的掛耳咖啡有進行售賣,而類似大賣場目前還是速溶咖啡的主戰場。

在2015年的時候,星巴克在國內市場推出ORIGAMI可攜式滴漏咖啡,可以理解為星巴克品牌的掛耳咖啡,當時這款產品主要在星巴克少數店鋪中售賣,所以對於有實體咖啡館的咖啡品牌,這是一個主力的銷售渠道,在現磨咖啡之外的周邊產品業務。

雖然掛耳咖啡的玩家很多,但通過我們的觀察下來,幾乎不存在只做掛耳咖啡的咖啡品牌,除了掛耳咖啡產品外,也有開展類似咖啡豆業務、咖啡粉或者咖啡濃縮液產品。

接下來我們就詳細盤點一下國內都有哪些掛耳咖啡玩家,以及他們在淘寶&天貓的掛耳咖啡產品和銷售數據情況。

UCC掛耳咖啡產品

做為掛耳咖啡的鼻祖,旗下的幾款代表性掛耳咖啡產品都已進入中國,但UCC的掛耳咖啡產品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並不是特別好,從UCC天貓旗艦店看到的數據,銷量最高的是50袋裝的職人咖啡,售價人民幣129元,月銷1050。

除了掛耳咖啡之外,UCC天貓店中也有銷售速溶咖啡以及已烘焙咖啡豆和即飲咖啡,其中即飲咖啡在例如全家這種線下便利店渠道也有銷售,此外在日本市場上UCC的即飲咖啡佔有的市場份額也處於領先位置。

柯林咖啡掛耳咖啡產品

柯林的掛耳咖啡咖啡是整個阿里平臺銷量排名比較靠前的,前面也有提到其中一款售價人民幣59元的意式特濃掛耳咖啡月銷在6400多,主打平價,相比精品咖啡來說採用的是普通的咖啡豆。

柯林咖啡這個品牌的銷售渠道主要放在了線上進行銷售,除了天貓旗艦店之外,還有食品專營店類型的天貓店以及京東、一號店等。

在另外一個叫做世祁食品專營店的天貓店中,銷售排名第一的是一款藍山風味咖啡粉,售價在人民幣50多元,總銷量已經超過60萬,月銷在11000+。除了掛耳咖啡產品之外,柯林也有速溶咖啡、咖啡豆產品、咖啡濃縮液,以及咖啡器具。

隅田川掛耳咖啡產品

隅田川是日本的咖啡品牌,掛耳咖啡同樣也是阿里平臺銷量比較靠前的品牌,除了掛耳咖啡產品之外,也有速溶咖啡以及咖啡豆產品。和柯林咖啡類似,主打平價,採用普通咖啡豆。

illy掛耳咖啡產品

illy是義大利著名的咖啡品牌,給許多高檔餐飲和星級酒店供應高品質咖啡豆,而這些商戶也主打illy的品牌來吸引消費者對其咖啡飲品的關注。雖然從illy的業務類型來看是一個ToB的公司,但消費者對illy咖啡品質卻有著很高的認可,據好奇心日報去年的報導,illy也準備開設高端的咖啡館。

所以即便illy沒有打精品咖啡的招牌,但產品售價也並不便宜,和一些精品咖啡品牌的掛耳咖啡產品售價相當,例如5包裝的售價人民幣45元,平均要賣每包人民幣9元。

以上這些是國內非精品掛耳咖啡的主要參與者,下面我們來看看精品掛耳咖啡的玩家有哪些,分別又有著怎樣的特色。

明謙咖啡掛耳咖啡產品

明謙咖啡是一家既經營咖啡烘焙、咖啡豆/粉零售,也經營咖啡學院和線下咖啡館的精品咖啡品牌。依託於自有的烘焙工廠,是國內較早進入掛耳咖啡這個市場的品牌,在好奇心日報2014年的報導中提到,明謙咖啡創始人蔡中順在2010年關注到掛耳咖啡,也在那個時間之後開發出掛耳咖啡產品。

雖然進入掛耳咖啡市場比較早,但目前明謙的掛耳咖啡產品銷售並不高,咖啡零售這個板塊主要業務還是在銷售咖啡豆上,同時依託於自有咖啡烘焙工廠,也在做代加工的業務以及向精品咖啡館供應咖啡豆上。

Fisher Coffee掛耳咖啡產品

在精品掛耳咖啡這個品類裡,銷量比較高的是Fisher Coffee,這是位於青島的一家精品咖啡品牌,有自己的烘焙工廠,業務主要以零售烘焙咖啡豆為主,銷量較高的是自己拼配的一款意式咖啡豆,也有一些列單一產地單品咖啡豆,不乏瑰夏咖啡這種高品質的精品咖啡豆。

從每一包的平均售價上也看得出來,Fisher Coffee是精品掛耳咖啡較低的,甚至比前面提到的有些普通掛耳咖啡售價還要低,也正是因為主打平價精品掛耳咖啡,所以在阿里平臺上,精品掛耳咖啡裡Fisher Coffee的銷量是比較靠前的。

三頓半掛耳咖啡產品

三頓半是在精品咖啡文化上做得比較深的品牌之一,可以在其淘寶店上看到有一系列手衝咖啡的器具以及教程,三頓半的經營類型和Fisher Coffee有些類似,有自己的烘焙工廠,主營精品咖啡豆和精品掛耳咖啡。

三頓半冷萃速溶精品咖啡(圖片來源:三頓半淘寶店)

最近我們有觀察到其上線了一款冷萃速溶精品咖啡,5月28日正式上線銷售,共有三個口味,9顆裝,售價在人民幣89元和99元兩個價位,目前銷量已經超過2700+,是店鋪銷量最高的產品。

三頓半其中一款掛耳咖啡產品的銷量也是阿里平臺上比較靠前的,20袋裝售價人民幣99元,平均每包不到人民幣5元的價格。

永璞掛耳咖啡產品

永璞咖啡是做精品掛耳咖啡的品牌中比較獨特的一個,這個品牌擅長與其他IP以及品牌推出聯名款掛耳咖啡產品,同時也經營企業定製這方面的業務,例如和日食記推出了多款聯名咖啡產品,還和網易雲音樂、小崽子劇場有聯名掛耳咖啡產品。

在所有掛耳咖啡產品中永璞咖啡的售價相對是比較高一些的,每包零售價在人民幣6.6元到11.28元不等。

永璞冷萃咖啡液產品(圖片來源:永璞天貓旗艦店)

除了掛耳咖啡產品之外,也有冷萃咖啡液這樣的產品,在永璞淘寶店和天貓店中銷量比較靠前,甚至超過了掛耳咖啡產品的銷量,比如天貓中售價人民幣99元的14小袋裝的冷萃咖啡液產品,目前月銷在1900+,相比銷量最高的掛耳咖啡產品是350左右。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有掛耳咖啡產品的品牌之外,其實還有一些主營咖啡館的品牌也有掛耳咖啡產品,比如3W咖啡旗下有一個子魚掛耳咖啡品牌,小米有品上線的鷹集咖啡,主營線下精品咖啡館,還有最近幾年比較知名的精品咖啡品牌Seesaw,也有掛耳咖啡產品銷售。

雖然掛耳咖啡這個小品類最近幾年在中國熱度挺高的,但由於中國咖啡文化以及咖啡消費習慣還處於培養期,而且整個咖啡市場的重心還是在門店現磨咖啡上,所以掛耳咖啡目前還是一個相對規模比較小的市場。

從上面這幾個代表品牌來看,在中國市場上暫時還沒有那個品牌的掛耳咖啡產品年營收超過1億人民幣的。至於這個小品類有沒有機會成為一個大市場,如何成為大市場,即是我們下面來進行分析的。

掛耳咖啡在中國是一個好的創業方向嗎,如果這個小品類未來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大市場,那經營掛耳咖啡產品的咖啡品牌應該如何找到這個機會?

在思考掛耳咖啡在中國是不是一個好的創業方向之前,需要先思考,中國咖啡市場的潛力以及未來中國咖啡市場可能出現的格局。

前面我們有提到過一個數據,中國人均消費咖啡的杯數不及成熟咖啡國家一天的人均飲用量,但又考慮到中國人數量龐大,又分成密集度比較高的城市和想對地廣人稀的農村,同時再考慮人均消費水平和咖啡文化的成熟度。

要達到成熟國家那麼高的人均咖啡飲用量,對於中國來說在未來幾十年裡實現這點是非常困難的,但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在一些一二線城市,咖啡文化已經成為城市的日常文化以及人們常見的生活方式,考慮到中國有數億的城市人口,這個增長潛力對於咖啡市場來說是非常可觀的。

由於目前中國咖啡市場主要來自門店現磨咖啡,而咖啡市場近幾年最大的增長也是來自於這個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咖啡消費習慣可以大致分成幾種:a、對於身處職場人士,需要補充咖啡因;b、咖啡館聚會、休閒的飲品;c、將咖啡做為日常飲品。

其中第一種和第二種是目前最為普遍的咖啡消費場景,從日本這個市場來看,許多即飲咖啡品牌在宣傳的時候也會強化補充咖啡因這一點,當咖啡文化成熟之後日常飲品的消費場景比重也會日趨提升。

掛耳咖啡主打便利,同時在側重到優質,平均售價如果能夠吻合日常消費水平,不論是家庭、辦公還是旅行,這三個掛耳咖啡的消費場景都有切入機會。尤其是需求量最高的家庭消費和辦公室場景,這兩種場景能夠佔據一席之地,掛耳咖啡市場則有機會成為一個數十億人民幣規模的市場。

在6月1日的微信指數中,瑞幸咖啡的指數在70多萬,星巴克的指數在175萬,咖啡的指數在400多萬。相比較之下掛耳咖啡的指數不到一萬,可以從兩個角度考慮,第一,確實掛耳咖啡比較小眾,第二,雖然小眾,但潛在的空間很大。

我們有一個觀點,沒有長期存在的小眾品類,許多品類要麼成為大市場,要麼消失了,只有小眾公司或小眾品牌。讓自己的品牌在掛耳咖啡這個品類中脫穎而出,還是繼續保持小眾,這既是一個選擇,也是一個整體的策略。

接下來我們從產品、供應鏈、營銷&品牌以及渠道等,這幾個角度來思考在小品類變成大市場,做為創業公司如何包括住機會?

掛耳咖啡的消費習慣是需要培養的,或者說需要找到切入點,切入到咖啡消費者的消費場景中去,這就關係到幾個維度:1、產品的品質以及豐富性;2、掛耳咖啡的零售價;3、品牌建設上以及營銷宣傳的面夠不夠廣;4、渠道鋪設或渠道建設上。

上面我們提到的多個掛耳咖啡品牌,多少在這4個維度上,至少存在一兩個維度有非常明顯的短板。比如柯林咖啡,渠道集中在線上,而依靠純線上打開產品和品牌的市場滲透率是非常困難的,產品品質以及品牌建設上也多少存在一些瑕疵。

首先,從銷售規模上,直接影響銷量的是渠道。渠道的精準度,能夠覆蓋到的潛在消費者數量多少,以及在渠道上曝光的質量。比如掛耳咖啡如果鋪貨到便利店或者超市、大賣場,產品陳列以及產品宣傳的質量就很重要。

我們在知乎上看到,中糧旗下一款掛耳咖啡產品在武漢Toady便利店有在銷售,鷹集咖啡和和言咖啡能夠上線小米有品這個渠道,這些都在說明優質的渠道對於掛耳咖啡銷售規模擴大有著決定性作用。

其次,在看產品售價以及產品是否滿足消費者需求這個角度。在Fisher Coffee天貓旗艦店數據看到,近期上線的一款20包的精品掛耳咖啡售價只有人民幣60元,月銷超過2000,這是一個比較值得思考的產品以及其定價。

如果口感和品質與普通速溶咖啡並無明顯突出,消費者又為什麼要用掛耳咖啡取代速溶,畢竟速溶咖啡要比掛耳咖啡更加便宜的,一杯不到人民幣1元的價格,即便長期消費也不會對消費能力造成多大的挑戰。

同時,如果在售價上和平價的現磨咖啡沒有明顯優勢,消費者又為什麼要用掛耳咖啡取代口味以及體驗更好的現磨咖啡。如果是掛耳咖啡不輸普通現磨咖啡,但保持高售價,這也會影響掛耳咖啡的普及以及市場空間大小。

僅僅是便利,是不足以讓掛耳咖啡有這麼大市場潛力的,需要在品質、售價以及便利性達到一個平衡,而且是很好的平衡,這對於掛耳咖啡來說才會有機會。

最後,我們把目光聚焦到掛耳咖啡的供應鏈端上。其實這和其他類型咖啡產品是一樣的,只不過多了一步掛耳的包裝。

品質可控、成本可控、生產供應可控,咖啡的供應鏈是從咖啡生豆種植、貿易開始的,再到烘焙、磨粉和包裝,倉儲配送以及銷售。

對於精品咖啡品牌來說,小批量精品咖啡生豆,可以直接找貿易商進行採購,但如果規模擴大起來,直採甚至深入到咖啡種植上就必須要考慮的事情。

食品消費品在規模擴大之後,最有挑戰的其實是在供應鏈上,而許多早期增速還可以的食品消費品品牌,後期乏力,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供應鏈能力跟不上增長速度,所以增長停滯甚至下滑。

結尾

其實,門店現磨咖啡的增長帶動了中國咖啡消費市場的擴大,除了本身就比較成熟的速溶咖啡有了升級機會之外,即飲咖啡以及在家咖啡都有著不錯的市場切入機會,在家咖啡包括咖啡豆/粉、膠囊咖啡,當然也包括掛耳咖啡。

相關焦點

  • 小米有品5月12日上線了首款掛耳咖啡——龢言掛耳咖啡
    隨著國人對生活品質的重視,在咖啡這一舶來品上的消費,也逐漸開始升級。速溶咖啡、快餐式咖啡已越來越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再加上中國人的飲食偏好,讓咖啡的酸澀口味與醇香口感恰如其分地融合,對咖啡烘焙師是一大考驗。就在近日,一款出自中國咖啡烘焙第一人——李曉宇之手的咖啡——龢言掛耳咖啡在小米有品上線。這也是小米有品上線的第一款掛耳咖啡。
  • 農夫山泉推出掛耳咖啡,咖啡布局「梅開三度」
    簡單地來說,掛耳咖啡比速溶好喝、比現磨便捷。尤其在疫情期間,大家既出不了門、又有大把的時間,掛耳咖啡成為滿足精緻生活需求的咖啡選擇,藉助影視劇的傳播,對大眾消費者來了一次品類普及。 那麼,農夫山泉的掛耳咖啡有什麼特別之處?「梅開三度」的農夫山泉為何如此鍾情咖啡市場?掛耳咖啡會成為咖啡市場的下一個風口嗎?
  • 中國掛耳咖啡品牌有哪些?
    (原標題:中國掛耳咖啡品牌有哪些?)如果只是把掛耳咖啡當速溶的替代品,不追求高品質的風味,隅田川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除了生產日期有點不夠新鮮,烘焙程度偏深之外,隅田川的性價比還是比較高的。
  • 日本掛耳咖啡:星巴克掛耳咖啡銷量 掛耳咖啡衝泡方法
    對於社畜來說,1分鐘就可以獲得一杯咖啡實在是太爽了,而掛耳咖啡應該會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你知道掛耳咖啡是誰發明的嗎?掛耳咖啡一般長這樣(只需要倒水就可以了)掛耳咖啡最先是日本研發出來的專利設計,因濾包用於存放咖啡,兩側是小紙板,像兩個小耳朵一樣,因而被稱為掛耳咖啡,在日語裡,它被稱為「一杯抽出型咖啡」。
  • 農夫山泉「掛耳咖啡」上市!將咖啡深耕到底!
    ,農夫山泉在2020年再推新品,這一次她殺入了一個新興細分賽道:掛耳咖啡。 瑞幸光速上市一年股價漲幅高達106%;農夫山泉、伊利、可口可樂、百事公司等相繼以即飲方式切入咖啡市場;雀巢在中國也首推掛耳咖啡;咖啡新貴三頓半接連完成多輪融資;坐擁3萬家便利店的中石化也加入賣咖啡的陣營…… 而這或許只是開始,中國咖啡市場的春天才剛剛到來。
  • 這麼多掛耳咖啡品牌,你還喝速溶嗎?
    2019年12月30日,天貓淘寶發布的年度報告數據顯示,相比前一年,90後們最愛買的商品變成牙齒美白儀、掛耳咖啡和移動空調。追求更精緻、便捷、舒適的生活,是90後們普通的生活理念。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近幾年掛耳咖啡開始流行,深受辦公室白領青睞,成為咖啡從業者出門旅行必備品之一。
  • 雀巢在中國推出掛耳咖啡了,平均 1 杯價格是 4 元
    12 月 13 日,雀巢宣布在中國市場帶來掛耳咖啡系列,系列名叫「手衝大師」,第一批有兩款,分別是中度烘焙和深度烘焙,也都是在雀巢的金牌咖啡品牌下,前者強調酸度適中,帶有柑橘的果香,後者則強調了「濃鬱的黑巧克力香」,醇香順口。
  • 2020年10月中國掛耳咖啡品牌線上發展排行榜單TOP10
    隨著公眾飲食觀念的轉變,中國咖啡市場正在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預計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10000億元。在一眾咖啡消費品類中,掛耳咖啡可謂便捷與口感兼具的代表,受到市場歡迎。2001年,日本 UCC 上島咖啡發明了掛耳包,在日語裡,它被稱為「一杯抽出型咖啡」。
  • 掛耳咖啡包推薦 如何選擇製作掛耳咖啡的咖啡豆&如何衝煮掛耳咖啡
    1990年日本山中產業株式會社將茶包的概念用於咖啡,發明了濾掛式咖啡並申請專利。隨著精品咖啡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多人開始購買掛耳咖啡,為的就是能快速方便地喝到精品咖啡又不需要用到一堆器具器皿。前街咖啡一直以來都有提供掛耳咖啡包售賣以及定製掛耳咖啡包,確保能滿足每一位客人的口味需求。
  • 入坑掛耳咖啡,瑞幸精品掛耳精選全球六大原產地,真香
    喝完了每一隻咖啡後,我發現這一套掛耳咖啡的選品與呈現都頗有亮點。雖然犧牲了一部分的淺烘中的風味,降低了酸感,然而得益於氮氣灌裝以及Q-Grader的持續品控,我驚訝地發現每一款掛耳都保留了各自清晰的咖啡豆產地特性:哥倫比亞的平衡,水洗埃塞的柑橘與白色花香氣,曼特寧的香料感……埃塞有埃塞味兒,雲南有雲南味兒。
  • 農夫山泉再出咖啡新品,掛耳咖啡乘勢而行
    如今,中國的消費者對咖啡的需求習慣從以前社交型、社會型,演變成為了日常性、習慣性。咖啡消費者也越來越成熟,他們對於咖啡的高品質以及性價比的需求,其實現在已經遠遠超過了對環境跟氛圍的需求。
  • 張文宏:喝咖啡能續命,我趕緊囤了掛耳
    他表示,自己每天也喝無數咖啡。 作為普通的消費者,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咖啡產品作為長期的口糧咖啡,卻成了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在咖啡愛好者眼中,基本上只有現磨咖啡才是真正的咖啡,但現實是中國的大部分咖啡消費者都是速溶咖啡的用戶,主要原因無非是現磨和咖啡機太貴,價格阻擋大部分用戶打開現磨咖啡的消費大門。
  • 掛耳咖啡什麼牌子好 掛耳咖啡怎麼衝&掛耳咖啡的風味口感如何
    有些人會覺得掛耳咖啡不專業,前街咖啡覺得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掛耳咖啡,畢竟一種美食要融入大眾,就需要有更為簡便的適用方式。前街咖啡為了讓更多的客人能在家中輕鬆喝到美味新鮮的咖啡豆,同時也不容易費太多功夫和考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新當季的掛耳咖啡。
  • 掛耳咖啡衝泡 掛耳咖啡怎麼衝?掛耳咖啡也能衝出手衝咖啡味道?
    掛耳咖啡掛耳咖啡是把咖啡研磨成咖啡粉裝在密封的濾袋。之所以稱為掛耳咖啡,是因為在衝煮過程中,需要把濾袋兩邊的小紙片(小耳朵)張開掛在杯子上進行萃取。由於其主打特點是非常便捷就能喝到一杯黑咖啡,成為眾多辦公室、居家和旅行的必備之選。
  • 掛耳咖啡可以衝幾次?
    掛耳咖啡可以衝幾次?  咖啡是白領一族喜愛的一種飲料。白領陳小姐稱,自己以前常喝速溶咖啡,最近在朋友推薦下嘗試喝掛耳咖啡,「掛耳的比較貴,所以我都會泡兩次水,但聽朋友說泡多次會有雜質,導致缺鈣,不知是不是真的」。  小編了解到,速溶咖啡是經過深加工的可以直接溶於水的咖啡飲品,裡面含有一些化學添加劑防腐劑。而掛耳咖啡是用研磨好的咖啡粉放置在用無紡布製作的口袋裡封裝好,由於工藝和品質較高,同等規格的掛耳咖啡價格比速溶咖啡貴。
  • 掛耳咖啡,速溶與現磨的「中間地帶」
    寒冷的冬季,一杯咖啡下肚足以溫暖身心。如今的咖啡世界被速溶、現磨以及掛耳分為了三大板塊。速溶咖啡講究便捷,現磨咖啡注重品質,而掛耳咖啡正好介於二者之間。當你覺得速溶不好喝而現磨又太麻煩時,不妨試一下掛耳咖啡吧!
  • 掛耳咖啡由來 掛耳咖啡可以衝泡幾次?掛耳咖啡包可以衝第二次嗎
    但山中產業設計的掛耳包無法承擔衝煮咖啡的重量,且在衝煮過程中容易失去平衡,所以沒有成功的商業化。直到1998年大紀商事改良了原有的發明,將掛耳的部分向外延伸,才有如今的掛耳咖啡。前街咖啡掛耳包前街上架的掛耳包系列分別有日曬西達摩,半日曬巴西紅果,宏都拉斯雪莉,以及隨機5大產區咖啡豆的當季掛耳包。
  • 子魚掛耳咖啡如何在消費升級中崛起
    2016年發生了一件大事,「掛耳咖啡」這個詞在百度的搜索指數井噴式增長,而這幕後的推手就是咖啡行業的新星「子魚」。日本人發明了掛耳咖啡,而子魚引爆了掛耳咖啡市場。為什麼引領掛耳咖啡潮流的是子魚,而不是星巴克、COSTA等傳統的咖啡館連鎖品牌,也不是雀巢、麥斯威爾等速溶咖啡品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深度剖析這背後的原因。
  • 你真的了解掛耳咖啡嗎?
    隨身掛耳包隨身掛耳包是日本人研發出來的專利設計,濾包用於存放咖啡,而兩側則是小紙板,像個兩個小耳朵,所以就叫掛耳咖啡啦~而這兩個小耳朵則用於把咖啡包掛在杯口衝煮,衝煮完後掛耳包可以丟掉,可以方便喝到有如手衝咖啡般的現磨咖啡。
  • 農夫山泉也賣上咖啡,「掛耳咖啡」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嗎
    文 | Rainie Duan3月5日消息,農夫山泉在天貓官方旗艦店上推出了首款炭仌濾泡式掛耳咖啡。產品包裝與去年 10 月推出的炭仌即飲咖啡風格一致,整體走高端路線。農夫山泉將產品輻射至咖啡市場,必然是看中了咖啡市場的巨大潛力。根據數據顯示,雖然速溶咖啡佔了近七成的市場份額,但 2018 年濾掛咖啡、膠囊咖啡市場規模增速突出。在消費群體上,90 後、95 後更偏好濾掛咖啡和咖啡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