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官渡之戰勝利後真的沒有檢查部下與袁紹私通的信件?

2020-12-19 鬼說天下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大敗袁紹,繳獲了袁紹大量的機密文件,其中包括了很多曹操的部下在官渡之戰時與袁紹私通的密信。但曹操在表面上並沒有檢查部下與袁紹私通的信件,而是付之一炬。

曹操燒毀部下與袁紹私通信件的處理方法在後世得到了廣泛好評,毛宗崗在點評《三國演義》時就評價曹操此舉是「奸雄可愛」。那麼人稱「奸雄」的曹操在官渡之戰後真的沒有檢查部下與袁紹私通的信件嗎?

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記載,曹操控制下的各郡長官在官渡之戰時都與袁紹私下裡有書信往來,領陽安太守李通也想與袁紹私通。但李通的副手趙儼堅決反對,還向李通講解袁紹必敗的道理。

官渡之戰後,曹操在檢查袁紹書信時發現自己麾下的郡太守只有李通沒有與袁紹私通。素有識人之明的曹操馬上猜到這是趙儼的功勞,便稱讚道:「此必趙伯然(趙儼字伯然)也。」趙儼此後則是官運亨通。

從《魏略》的記載可以發現,曹操在官渡之戰後實際上是檢查了部下與袁紹私通的信件,只是迫於形勢而無法處置。不過裴松之作注時認為《魏略》的記載與《三國志》存在衝突,未必是「真實」的記載。

史料原文:魏略曰:太祖北拒袁紹,時遠近無不私遺箋記,通意於紹者。儼與領陽安太守李通同治,通亦欲遣使。儼為陳紹必敗意,通乃止。及紹破走,太祖使人搜閱紹記室,惟不見通書疏,陰知儼必為之計,乃曰:「此必趙伯然也。」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曹操袁紹兩軍差別這麼大?
    三國演義這本書描述的大概情形是袁紹帶領著自己麾下十萬兵馬南下攻打曹操,而當時曹操的兵力相較於袁紹來說非常的弱小,連一萬人都無法湊出來,袁紹和曹操兩方的部隊在官渡發生了一場大戰,結局是出人意料的,曹操成功以少打多獲得官渡之戰的勝利,從此以後,曹操和袁紹的勢力轉變,中國的北方地區逐漸被曹操統一。
  • 官渡之戰後袁紹依然強於曹操,為何仍失敗?
    官渡之戰袁紹固然損失慘重,但仍有極強的實力,可以說曹操在戰後也只是有了自保之力而已,然而為何袁紹集團仍然在戰後走向崩潰,被曹操集團完全吞併?袁曹之間的強弱轉換,絕非官渡之戰可以概括,而是有深厚的社會背景。1一說起袁紹集團的滅亡,很多人立馬就會想到官渡之戰,認為袁紹在官渡之戰後就完蛋了,而實際上,袁紹集團的滅亡絕不是一個官渡之戰就能導致的。
  • 官渡之戰:袁紹十萬人馬戰敗曹操的原因是什麼?
    在曹操一統北方的戰役中,最關鍵的一戰應該是官渡之戰,它為曹操日後徵討打牢了根基。曹操和袁家兄弟本是故交,雙方也都相互了解甚多。曹操是個很有野心的軍事家,對袁家兄弟的一舉一動更是備加關注。以弱勝強勝袁紹,彰顯了曹操的過人之處。
  • 官渡之戰,曹操如何擊敗袁紹?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三國演義,官渡之戰,袁紹為何失敗?
    三國演義,官渡之戰,袁紹為何失敗?官渡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戰役,此戰曹操以少數兵力打敗袁紹,從而替代袁紹成了北方的霸主,但是在官渡,曹操和袁紹相持數月,曹軍兵少糧缺,曹操幾乎頂不住了,甚至動過撤軍的念頭,是謀土們的鼓勵使他決定背水一戰,堅持到底,曹操於是就真的堅持下來了,袁紹此時肯定不會想到自己會失敗,要不然他的腦子肯定會更清醒一些。
  • 後官渡之戰:袁紹生命中的最後兩年,曹操為何仍舊過不了黃河?
    一直以來,我們對官渡之戰的結果都有點誤會。事實上,官渡之戰的勝利對曹操來說,僅僅意味著守住了地盤,不用擔心被袁紹吞掉;而對於失敗方袁紹來說,僅僅是退回了河北,暫時失去了滅亡曹操的機會而已。而這種結果,距離曹操奠定統一北方的基礎,其實還差的遠。
  • 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為何會敗給曹操?只是因為其大將的一次秉公持法
    公元200年,袁紹軍與曹操軍在官渡爆發一場長達一年多的戰爭,史稱官渡之戰。當時袁紹已經統一北方四州,兵多將廣,在這場戰爭中前後共投入了11萬人的兵馬,而曹操雖然是防守方,有著地利優勢,但是能動員的兵馬只有3萬餘人。
  • 曹操官渡之戰,險勝袁紹,袁紹有了決策失誤體現在哪裡?
    都知道曹操的官渡之戰勝得非常的危險,曹操的官渡之戰能夠勝利,不僅僅是有他自己,他的原因還有袁紹這個人在指揮上的失誤這方面原因,他固然是很有能力,並且很會指揮作戰,可是曹操這個人,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曹操這個人,他自己的兵力根本就不是很多,在實力上他是比不上袁紹的,可是他卻勝利了,
  • 三國演義27:曹操和袁紹官渡之戰,曹操用幾句話讓袁紹大敗而歸
    在上一集中我們講到了,劉備、關羽、張飛和趙雲四人終於在古城相會,袁紹也決定出兵討伐曹操,並且還將自己的兒子們叫了過來一同徵戰。就在他的兒子們爭論誰要做先鋒的時候,袁紹則說道:「這個先鋒由我來當」,此話不僅讓自己做了先鋒,而且也避免了一場口舌之戰。之後袁紹率領了70萬大軍陳兵官渡,向蒼天歃血祭拜並且鼓舞士氣,與曹操一決勝負、決一死戰!
  • 真正歷史上官渡之戰,戰後對曹操和袁紹影響不大,顛覆人們認知!
    圖片來源於網絡歷史上說官渡之戰是曹操奠定統一北方的基礎,在我看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實在是有點把官渡之戰誇大了,其實官渡之戰對曹操和袁紹的影響其實並沒有太大!並且官渡之戰也沒有書上說的那樣曹操對官渡之戰勝券在握,而是僥倖勝利!
  • 在官渡之戰中,曹操的勝利並不是偶然,而是大勢所趨
    官渡之戰是曹操和袁紹之戰,袁紹率領的軍隊約10萬人和曹操率領的軍隊約2萬人,官渡之戰開始了。 第一次發動戰爭時,袁紹的軍隊以失敗告終,但袁紹的兵力依然佔有很大優勢,因此出現了雙方誰也攻不下、誰也不輸的強迫局面。
  • 許由的投降,改變了曹操和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的局面
    也就是說,這種騷擾戰術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而曹操在黎陽與袁紹的對峙也是互有勝負,袁紹並沒有取得太大的勝利。"。久攻不下,袁紹改變戰術,與曹操打起了消耗戰。這對於曹操來說,當然是非常危險的。很快,由於戰事已經持續了近一年,曹操的物資儲備不足,曹操有些想要撤退,但在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等人的勸阻下,還是堅持住了,繼續等待機會。
  • 假如袁紹不發動官渡之戰,進行養精蓄銳,袁紹能拖垮曹操嗎?
    官渡之戰是歷史上知名度非常高的戰役,它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官渡之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官渡之戰是奠定三國的基礎性戰役之一。對於曹操來說,官渡之戰的重要性不亞於一個重要的謀士。通過官渡之戰的勝利,奠定了曹操一統北方的基礎。袁紹在官渡之戰中失利,給了曹操一統北方的基礎。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展開戰略決戰。此時的曹操已經下定決心一統北方。這時候的袁紹其實是有機會扭轉乾坤的。當時袁紹手下有一位謀士,此人就是田豐。
  • 官渡之戰,真的能決定北方格局?袁紹到底有沒有機會翻盤?
    官渡之戰,真的決定北方格局了麼?公元200年10月,曹操取得官渡之戰的決定性勝利,袁紹敗退回河北。官渡之戰雖然失敗,袁紹雄踞冀、青、幽、並北方四州,實力依然在曹操之上,官渡之戰對於袁紹集團最大的損失是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但是這並沒有動搖袁紹根本。袁紹是主動進攻曹操失敗的,並非因為曹操的進攻而兵敗,雖然調兵遣將進攻曹操,但是守衛本土的軍隊還是有的,主動進攻下的失敗以後只不過是由攻勢暫時轉為守勢,並不至於迅速敗亡,實力遠在曹操之上,如果打起消耗戰來,曹是耗不過袁紹的,袁紹輸得起,曹操卻輸不起。
  • 官渡之戰失敗,袁紹沒有聽從田豐建議,即使是聽了,袁紹也不會贏
    官渡戰役是三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 雖然袁紹在戰前共有20萬人,但曹操只有5、6萬人。 在實際決戰中,袁紹出兵超過10萬人,應該在11、2萬人左右,曹操兵力就很少了,估計只有2、3萬人。 但曹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 太誇張了:官渡之戰是袁紹70萬打曹操7萬?
    本文為珀爾修斯之弓原創,主編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薩沙講史堂第二百五十四期】 (歷史系列第102講)漢末的官渡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三國演義說袁紹70萬,曹操7萬,兩軍一共近80萬人。那麼,此戰到底有多少人參戰呢?簡述官渡之戰的過程史書記載袁紹率領大軍南下攻打許都。
  • 假如袁紹聽從田豐建議,不發動官渡之戰,能拖垮曹操嗎?
    董卓死後,天下仍然沒有太平,一直處於亂世之中。東漢末年時期,出現了三大戰役,其中的官渡之戰是非常重要的。無論如何去看,三大戰役都是影響力非凡的。曹操一統北方之前,袁紹是相當強大的勢力,其次北方還有一個擁有很大勢力的諸侯,他就是公孫瓚。無論哪一個,都不可小覷。
  • 三國時期的官渡之戰,袁紹的部下為何分為兩派?
    聰明機智的曹操,衷心護主的諸葛亮,勇猛大力的張飛,漂亮溫柔的小喬……還有一個人,也非常名,他就是袁紹。袁紹出生於世家貴族,因為卓越的領導能力,成功坐上了盟主的位置。因為他的足智多謀,各地有非常多能人異士們都自發跑去投奔他。希望可以跟隨他,闖出自己的一番事業。袁紹也是惜才如命,對待自己門下的人,也是非常的愛戴,經常聽取他們的意見,也收穫到了很多真知灼見。但是,人一旦聚集的多了,矛盾也就出現了。
  • 「官渡之戰」勝利後,曹操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是怎麼解決的?
    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戰勝了袁紹,成為了中原地區的老大。在這次戰役最艱苦的時候,曹操軍中有不少人腳踏兩隻船,一部分官兵給袁紹寫了投降信。戰爭結束後,袁紹匆匆撤退,很多文件來不及收拾,曹操從袁紹軍營裡繳獲了這些降表。
  • 原來袁紹並不是在官渡之戰一敗塗地,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敗給了曹操
    說起曹操和袁紹,大家首先可能會想到的是官渡之戰。在此,小編先帶大家一起回顧一下官渡之戰。公元200年,曹操、袁紹相持官渡,當時曹操人少,糧草也不夠,最終卻贏得了勝利。為什麼?有的人認為是許攸前來投靠曹操,告訴曹操袁紹的『小秘密』,曹操得以奇襲烏巢,贏的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