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為何叫「古董羹」?

2020-12-19 導師風範

涮羊肉為何叫「古董羹」

如今,若問一人:「你喜歡吃『古董羹』嗎?」對方估計一定會疑惑地說:「那是什麼東西啊?」但是去問那些老北京人,他們估計會笑笑,說:「不就是涮鍋子嗎?當然喜歡吃辣!」那為什麼涮火鍋又叫「古董羹」呢?

這就要從涮火鍋的歷史說起了。火鍋歷史源遠流長,距今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因為肉料投入沸水中會發出「咕咚、咕咚」的聲音,所以人們稱之為「古董羹」,據考證,東漢時期就已經有了火鍋,如今的火鍋雖然在容器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變,但是煮食物的根本用法始終未變。

白居易就曾寫詩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吃火鍋的場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到了宋代,火鍋的吃法在民間已十分常見。元代時,火鍋已經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

到了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為宮廷名菜,主料是山雞等野味。據說,乾隆皇帝很愛吃火鍋,他多次下江南,每到一地,都要吃火鍋。「古董羹」為何後來又變化成「羊肉」這個名字了呢?

其實這是元世祖忽必烈給起的。當年,忽必烈率軍南徵,遇到天降大雪,寒氣逼人,所以忽必烈就下令大軍進駐到一個山谷的牧場裡。幾名廚師正在為大軍準備食物時,探子回報前方有敵情。

忽必烈想總不能讓大家餓著肚子去打仗啊,於是就命廚子用最快的速度準備飯菜,以解決將士們的饑寒之苦。廚子們將羊肉切成薄片,然後放入鍋中攪動幾下,等羊肉變了顏色,再撈入放了湯料的碗中。

雖然當時情況緊急,食材準備得很粗糙,但是將士們吃完之後馬上就恢復了體力,並在之後的戰爭中取得大勝。

晚上,營地裡舉行慶功宴時,忽必烈讓廚子按照白天的做法,再給將士們做一頓那樣的美味。由於時間比較充足,廚子們在調味料上下足了功夫,羊肉也比白天切得更薄了,所以晚上的比白天的更加美味。

將士們吃了紛紛讚不絕口,忽必烈問廚子這道美食的名字。廚子說沒有名字,並說了一下大致的做法,在鍋裡涮之類的話,請忽必烈給起個名字。忽必烈看了看碗中的羊肉,又想了一下羊肉的做法,便說:「就叫涮羊肉』吧!」如今,古老的涮鍋子已經發展得越來越豐富,成為老北京傳統美食中的代表。

相關焦點

  • 乾隆皇帝是老北京涮羊肉的忠實粉絲,那知道銅火鍋的起源嗎?
    大家都說是忽必烈發明的,說是當時忽必烈帶領軍隊在南徵的時候,因為有一次他們行軍的時候,突然有了要打仗的軍報,打亂了他們平時吃飯的時間,當時因為來不及吃飯,廚子就急忙把羊肉切成薄片,扔進了大鍋裡,把它放在沸騰的開水鍋裡涮了兩下,用簡單的調料攪和均勻讓忽必烈和士兵們吃飽了去打仗,他們吃完出站,大獲全勝,在慶功會上就把這個吃法叫成了「涮羊肉」。
  • 老北京涮羊肉,該怎麼涮?
    老北京火鍋有著悠久的歷史,火鍋,古稱「古董羹」, 相傳蒙古騎兵南徵北戰時,不方便隨時做飯,有一次鐵木真偶然將羊肉片扔到水裡,覺得挺好吃,這後面發展成涮羊肉,也就是後來的老北京火鍋。吃涮羊肉,講究沒有羶味。寫到這,看似簡單的涮肉需要學得還不少呢!請問你印象最深的涮羊肉是在哪涮的呢?歡迎分享您的經歷。
  • 乾菜、醃菜都不如熱氣騰騰的「古董羹」
    乾菜、醃菜都不如熱氣騰騰的「古董羹」生活於古代社會中的男男女女,堪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因為他們不僅時刻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原則,同時還按照自然法則的要求,過著「春種、夏忙、秋收、冬藏」的原始生活。古代中國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人們在不斷勞作的過程中發現,土地所蘊藏的能量其實非常大。
  • 吃涮羊肉的日子都是幸福的 清湯銅鍋涮出溫暖歲月
    鮮嫩的羊肉片兒,汆入銅鍋沸水之中,翻滾著的是食客的焦心,拿起筷子,點上點佐料,迫不及待地送入口中,幸福感在唇齒口鼻之間遊蕩幾個來回,一股腦兒地暖了心暖了胃,好不暢快,這便是北京人秋冬最愛的一口——涮羊肉。
  • 2斤羊肉,1盤白菜豆腐就是北方漢子山中叔叔理解的涮羊肉,無他!
    火鍋,古稱「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歷史悠久。據考證。東漢時期即有火鍋。唐代白居易的問《問列十九》詩:「綠蟻新酷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就惟妙惟肖地描述了當時吃火鍋的情景。
  • 從紅樓夢中的古董商人冷子興,說說清代的古董貿易
    紅樓夢中有個特殊人物叫冷子興。曹雪芹給了他一個特殊的任務,也就是在紅樓夢第二回,由他來演說故事開頭。通觀紅樓夢一書,關於這個人物的著墨其實並不多,那為何由他來演說?第二,他是個古董商人,誰家有錢了第一件事必是收藏古董裝飾門面,誰家沒錢了第一件事必是倒賣古董維持生計,所以不管有錢沒錢的,只要經過古董商人,很快就能知道:誰家即將榮升,誰家即將敗落。曹雪芹選他來演說榮國府,最合適不過了。不知讀者看過孔尚任的《桃花扇》沒有,這位作者也是選了一名老贊禮的古董商人來演說全劇,其實跟曹雪芹的用意是一樣的。
  • 蒙古傳統涮羊肉小史
    現在北方的涮羊肉,大都傳承於蒙古涮羊肉,東來順傳承蒙古涮羊肉。北方的冬季哈氣成冰。若是瑞雪飄飄的冬夜,一家人能聚在屋子裡,圍著翻滾沸騰的涮鍋子美美吃上頓涮羊肉,那是一件多麼溫暖的美事!吃菜講究鍋氣,涮羊肉的鍋氣無疑是最足實的。
  • 天津人吃的不是火鍋叫涮羊肉,地道銅鍋,看看老天津衛都點了哪些
    天津人吃的不是火鍋叫涮羊肉,地道銅鍋,看看老天津衛都點了哪些這天一冷,就想吃個火鍋啊暖暖身子,例如今天下了那麼大的雨,不吃頓熱乎怎麼行。在咱們天津,吃的那可不叫火鍋,它叫涮羊肉。用的是銅鍋,而不是電火鍋,記得小時候家家都有一個大銅鍋,那個時候哪有這麼多飯館啊,想吃涮羊肉,就自己在家涮唄。它和九宮格火鍋,麻辣火鍋有很大的區別,只吃清湯滋補鍋底,那才叫一個香!鍋底只用了,大蔥,薑片,大料,偶爾加個棗啊,枸杞,也就差不多了,涮出來的羊肉,原汁原味的,就是鮮。相比麻辣鍋底和各種料碟的四川火鍋,我覺得我還是最喜歡這個本地老味兒,同道的小夥伴請舉起你們的手。
  • 一直沒搞明白,鄭州這家涮羊肉為啥叫「四個涮肉」
    忙碌了一天,晚上朋友約著去吃涮羊肉。因為兩家離得比較近,而且我們也都不想再跑得太遠,所以,附近也只有黃河路上的巴記四個涮肉符合我們的要求。我愛吃火鍋,但卻不太喜歡吃某撈和某奴,反而我更傾向於涮羊肉。一說起鄭州的涮羊肉,其實無非也就是鴻茂齋和來自北京的東來順了,管城區的那些涮肉確實也非常好吃,但是騎車要半個小時,還是稍微有點兒遠。巴記四個涮肉,開了也至少三年有餘了,但卻從來沒想起來嘗嘗,今兒也算是借著離家近的藉口過來嘗嘗鮮了。
  • 北京涮羊肉哪裡的最地道?這事得打早年間開始說,這些店不容錯過
    那時候,火鍋被稱為「古董羮」,古董是個擬聲,同咕咚。曾出土過東漢時期的一種鼎,上面是容器,下面有支點,吃東西時,下面生火,上面下東西,這應該就是早期火鍋的雛形。三國時期樣子就更接近現在了,名為「五熟釜」,這玩意有五個格,可以煮不同鍋底,是不是夠先進的?
  • CT5和老北京涮羊肉的搭配指數
    肯定好多朋友都覺得東來順是騙第一次來北京的人,其實不然,東來順還是有著很正宗的老北京涮羊肉的風味,只是價格稍高,所以被冠上了「騙」的名號 東來順的創始人叫丁德山是河北滄州人,在當年的東安市場,手推小車、帶著木案和幾個板凳,擺攤叫羊肉雜麵、扒糕,邁出了艱苦創業的第一步。幾年後,立鋪掛牌,「東來順」由此得名。
  • 寒冬臘月必不可少的北方美食——涮羊肉
    北方的天氣越來越冷,而說到冬天的美食就不得不提涮羊肉。涮羊肉的起源有兩種,一種說起源於元朝,忽必烈時代。另一種就是清朝,康熙的千叟宴。個人更偏向於元朝。理由呢,就是蒙古族作為遊牧民族其基本口糧也就是羊肉,而其做法多以炙烤,水煮。
  • 崔字牌芝麻醬與老北京涮羊肉
    (原標題:崔字牌芝麻醬與老北京涮羊肉)
  • 涮羊肉不好吃了,竟然驚動了黨中央?
    文章採取了「先揚後抑」的手法,開篇先寫東來順在北京曾經多麼受歡迎:「立秋過後,天氣轉寒,東來順的涮羊肉就上市了。三朋四友吃一餐,每人攤上八角一元的,價錢也算公道。『老北京』都把秋後上東來順吃涮羊肉當著一種愜意的享受。佔一個座,擺一隻熱氣騰騰的火鍋,調上辣椒油、蝦油、芝麻醬和腐滷等各味作料,隨意叫幾盤羊肉,慢慢吃來,很有味道。
  • 麥羹,陽山遊子的鄉思
    可它們味道再鮮美,對於來自陽山的你我來說,也比不上老家的柴火大灶裡,熬出來的那煲稀薄的麥羹。因為在那煲麥羹裡,有深沉的鄉愁與牽掛。 將老玉米磨成細粉,用麥粉熬成的糊糊,在陽山的四鄰八鄉裡叫法不一,文雅一點的叫「麥羹」,貼近民俗一點的叫麥餈,也有叫麥其、麥誒的,叫法不一樣,做法卻是一樣的:猛火燒開水,涼水調勻乾粉,傾在熱水鍋中,添上灰草木灰提煉出來的灰水或鹼砂),轉為慢火,不停攪拌鍋中麥羹,避免粘底,直至水粉融合為一,麥香四溢,一鍋香濃的麥羹出爐了。
  • 正宗北京涮羊肉來寧夏啦
    但涮羊肉的吃法,各地有大同也有小異,就拿北京涮羊肉來說,許多名義上的「老北京」餐廳,其風味還是差強人意。愛吃羊肉的寧夏人想吃正宗北京涮羊肉,真是愁煞人。然而前不久有吃貨向尋味君爆料,銀川興慶區有一家正宗北京味道的涮羊肉開張了,這家店改良了傳統涮羊肉的火鍋烹飪手法,選料精、加工細、佐料全、火力足,推崇十秒吃法,堪稱涮羊肉中的佼佼者。
  • 東京吃貨:神代利世為何對古董咖啡廳很感興趣,因為店長?
    在《東京吃貨》動畫第一季的劇情中,萬丈數一突然到訪了古董咖啡廳,想要找到神代利世,從此開啟了青桐樹篇章。當時的金木研就好奇為什麼萬丈數一可以找到古董咖啡廳,根據萬丈數一的說法,因為神代利世在要離開11區的時候就說過對20區的這家咖啡廳很感興趣,於是他們就跑過來了。那麼神代利世為何對這家店很感興趣呢?我們來推測一下。
  • 馬未都:撿漏不一定要去古董市場,我買古董的地方,說出你也不信
    馬未都:撿漏不一定要去古董市場,我買古董的地方,說出你也不信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在如今的盛世之下,古玩行業可謂是非常火熱,即使是普通人,偶爾也會去閒逛一番,買點小玩意,買古董要去古董市場,這算是一個常識,但有些時候,在其它的地方也能買到古董
  • 阿娘的「鯊魚羹」
    寧波菜中,有一道菜叫「鯊魚羹」,也是我阿娘的「看家菜」。每逢春節,這道菜是必上桌的,也是最受歡迎的菜。小時候,逢到過年是最開心的時候,到農曆廿三時,看阿娘供灶頭菩薩,供品是雲片糕、油棗瓜、洋錢餅等。那些散發著奶油香味的供品,引得我小嘴直流口水,就盼望著灶頭菩薩快快供好,那麼我就可以吃這些供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