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鳳梨酥經濟」現象

2020-12-12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大陸居民赴臺旅遊購物,是刺激臺灣市場最直接最見效的方式。

「臺灣有什麼特產可以買?」大陸赴臺交流團的團友們知道筆者赴臺多次,用信任的口吻詢問。

「可買的東西多著呢。琉璃、法藍瓷系列、時尚白瓷、老巖泥茶具、紅珊瑚飾品、大理石石雕、三義木雕等工藝品琳琅滿目,全憑你的欣賞品位和購買實力;鳳梨酥、太陽餅、貢糖、牛軋糖、水果蜜餞、茶葉等伴手禮應有盡有,要看你的實際需要。」筆者如數家珍般一口氣列了許多臺灣名產,還不忘介紹其特點,儼如一名老道的臺灣導購。團友們會意地不時點頭。

筆者這麼一「忽悠」,團友們開始躁動了:「哪裡能買到紅珊瑚」,「茶葉和鳳梨酥一到就買還是離開前買?」路過一家紅珊瑚展示中心時,筆者請包車司機停車,讓老總們進去先睹為快,還特意叮囑他們要貨比三家。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大家才如沐春風地上車了。筆者納悶,是不是他們已「得手」啦?果然,原先的「火力偵察」最後演變成「實戰操練」,大家幾乎未空手而歸。最大買家花了近15萬元人民幣,第二買家也從卡上刷走了7萬多元,其他人花的錢數從300元到20000元不等。粗略估算,全團在該展示中心共消費30多萬元人民幣。

到了花蓮,有位團員突然用很高頻率的聲音喊了起來:「看,前面有家大理石雕工藝品店,能停下車進去瞅一眼嗎?」「沒問題,15分鐘內務請上車,不然趕不上開往臺北的火車。」我反覆強調了兩遍。這回,大家很準時。雖然只有短短10餘分鐘,大家還是有斬獲,許多人手裡拎著大包小包。

買點臺灣茶葉或當地特色旅遊食品回來贈送給親朋好友,這已成了赴臺新聞團隊的「保留節目」。但整箱整箱地買,還是比較少見。閒聊中,一位團員指著一個大紙箱說:「你別看這一大箱東西,回去後還不一定夠分配呢。你想啊,沒到過臺灣的同事,你得送吧,老嶽父家得給,嫁出去的女兒也得給,我都快成搬運工啦!」

轉眼交流團就要離開臺北返回大陸,前來送行的臺灣同行看到每位團員比來時增加了那麼多行李,心直口快地說,「你們快成採購團啦,你們給臺灣經濟做了貢獻。」

臺灣同行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其實,我們在業務交流方面的收穫遠比物質收穫多得多。但她說的也沒錯,我們是全方位激活臺灣市場,拉動臺灣經濟。據臺灣地區旅遊主管部門統計,在入臺遊客購物消費排名中,大陸遊客以每人每天消費3997元新臺幣位居首位。筆者所在的旅行團共14名團員,此次在臺活動8天,購物消費約35萬多元人民幣,人均日購物消費3000元人民幣,遠遠超過臺灣觀光部門的統計數字。當然,這只是個案,但隨著臺灣開放大陸居民赴臺自由行,大陸這個臺灣地區的主要客源市場將日益龐大。

臺灣地區旅遊觀光部門的統計數字顯示,2011年,入臺遊客總數為608.75萬人次,同比增長9.34%,其中大陸赴臺總人數178.42萬人次(含交流人員和赴臺遊客),同比增長9.4%,居島外客源市場之首。另據國家旅遊局統計,今年1至4月,大陸赴臺人數達到66萬人次(團隊61.8萬人次,個人遊4.2萬人次),同比增長58%,今年4月當月入臺人數超過了22.7萬人次,其中團隊赴臺遊客21.5萬人次,個人遊1.2萬人次。大陸居民無論是以旅遊者身份,還是公務交流入臺,都給臺灣的旅遊業及相關產業注入了一股活力。以鳳梨酥為例,2006年,臺灣全年鳳梨酥產值只有15億元新臺幣,2010年的年產值已升至250億元新臺幣,5年間增長逾16倍,被譽為「鳳梨酥經濟」現象。維格公司幾年前還是一家生產鳳梨酥的小企業,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後,該公司產值連連翻番。維格不斷擴大生產規模,還在大陸建廠,並計劃2013年上市。

也許,上述這一連串數字與筆者沒太大直接關係,但筆者仍感驕傲:因為筆者經常充當團友在臺購買名特產品的「導購」,用別樣方式為拉動臺灣經濟,為促進兩岸關係正常發展盡了一分綿薄之力。

相關焦點

  • 鳳梨酥經濟
    臺灣對此非常重視,新聞播了又播,許多人發表評論,為什麼一顆鳳梨酥,有人賣10元,有人賣40元,而到了日本,一顆鳳梨酥可以賣到100元依然大排長龍。鳳梨酥背後似乎凝聚著太多臺灣思考與探索,也彰顯了臺灣態度與野心。我們去的那天,適逢「微熱山丘」漲價前最後一天,顧客絡繹不絕。「微熱山丘」此次的調漲行動,幅度高達20%,小小一塊從35元臺幣漲到42元(約合人民幣9元),價格不菲。
  • 鳳梨酥經濟與「金磚奇蹟」
    臺灣對此非常重視,新聞播了又播,許多人發表評論,為什麼一顆鳳梨酥,有人賣10元,有人賣40元,而到了日本,一顆鳳梨酥可以賣到100元依然大排長龍。鳳梨酥背後似乎凝聚著太多臺灣思考與探索,也彰顯了臺灣態度與野心。  我們去的那天,適逢「微熱山丘」漲價前最後一天,顧客絡繹不絕。「微熱山丘」此次的調漲行動,幅度高達20%,小小一塊從35元臺幣漲到42元(約合人民幣9元),價格不菲。
  • 臺灣鳳梨酥傳奇
    鳳梨酥誕生自上世紀70年代,從當初做工簡樸、口味單一的粗製糕點,到現今工藝精緻、包裝精美的「金磚」,鳳梨酥的「傳奇」故事,就像一個微縮版的「臺灣奇蹟」。時值臺北市舉辦第五屆「鳳梨酥文化節」之際,記者電話連線了臺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國榮,以及臺灣知名鳳梨酥廠商,請他們來聊一聊臺灣鳳梨酥的「發跡史」。
  • 從15億暴增至250億 這位食品包裝設計大師揭秘臺灣「鳳梨酥」經濟現象
    上圖為鳳梨形狀的鳳梨酥伴手禮設計亮點:設計鳳梨形狀的外包裝,工藝並不難,巧妙就在於富有質感的外包裝設計,創意就是這樣,點破不值錢。上圖為臺農17號 設計亮點:臺農17號是一種偏酸的鳳梨品種,有鳳梨本身的味道,深受很多吃貨喜愛。這一設計把品種與意像結合,讓你知道,我到底在賣什麼。
  • 鳳梨酥寫下臺灣美食新傳奇
    大陸遊客到臺灣,最愛買的特產是什麼?鳳梨酥。由於陸客的追捧,臺灣的鳳梨酥年產值已從5年前的20億元新臺幣一路狂升到250億元新臺幣。小小鳳梨酥,凝聚了臺灣業者的許多心血和創意。鳳梨就是菠蘿,閩南話發音「旺來」,臺灣盛產鳳梨,鳳梨又有「旺來」的吉兆,自然成為臺灣民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提起鳳梨酥的由來,則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傳說當年劉備招親用的喜餅中就有以鳳梨入餡製成的大餅;臺灣婚禮習俗中,訂婚禮餅共六種口味代表六禮,其中也有一種餅以鳳梨做餡,寓意「子孫旺旺來」。不過這些糕餅顯然不是現代概念的鳳梨酥。
  • 臺灣鳳梨酥,為什麼不能叫菠蘿酥?
    舉個簡單例子,臺灣並不是大陸所宣傳的那樣子。那時,我驚奇意識到,我會雙向思考了!在臺灣遊學的時間裡,對方大學安排很周到,帶我們去了很多景點,吃了很多美食,讓我的大腦,不斷被新鮮事兒所衝擊。其中,臺灣鳳梨酥讓我印象很深刻,因為在臺灣到處都有鳳梨酥的身影。
  • 風靡臺灣的~鳳梨酥
    鳳梨酥是風靡臺灣的名小吃,也是送人的佳品。很多人在送禮物的時候陷入糾結,送巧克力太過於甜膩與普通,不夠吸引,但是這枚香濃酥脆的外皮,飽滿的鳳梨內餡,一口下去,軟化人心的甜,與撩撥味蕾的酸完美融合,就如溫情的情話一般,任誰都不會拒絕吧。
  • 茶聖居鳳梨酥 | NO.1的臺灣鳳梨酥,到底有多好吃?
    茶聖居臺灣鳳梨酥均由臺灣直供、外皮酥而不散、餡料甜而不膩選用紐西蘭天然乳汁精華,乳香純正,質地細膩絲滑,口感濃鬱香醇。不是所有的鳳梨酥,都是鳳梨做的酥!」可能你吃過很多次鳳梨酥,但你一定不知道很多鳳梨酥的內餡並不是純鳳梨,而是冬瓜。據說只有1%的人吃過真正的純鳳梨果餡做的鳳梨酥。添加了冬瓜的鳳梨酥,味道偏甜,香氣不足,口感也不夠出眾。而茶聖居選用每年當季的臺灣土鳳梨,削皮切塊、慢熬細煮,1顆完整的鳳梨,才能做出7個飽滿的鳳梨酥!
  • 臺灣鳳梨酥傳奇:從「粗餅」到「金磚」(圖)
    鳳梨酥誕生自上世紀70年代,從當初做工簡樸、口味單一的粗製糕點,到現今工藝精緻、包裝精美的「金磚」,鳳梨酥的「傳奇」故事,就像一個微縮版的「臺灣奇蹟」。時值臺北市舉辦第五屆「鳳梨酥文化節」之際,記者電話連線了臺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國榮,以及臺灣知名鳳梨酥廠商,請他們來聊一聊臺灣鳳梨酥的「發跡史」。
  • 當「臺灣鳳梨酥」遇上「雲南鮮花餅」
    當「臺灣第一伴手禮」鳳梨酥,遇上「最雲南伴手禮」鮮花餅,會發生怎樣的故事?2日,臺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代表與昆明焙烤行業協會代表齊聚昆明,交流烘焙技藝,探討合作事宜,欲開啟雲南食材與臺灣工藝的「一帶一路」夢。
  • 為什麼臺灣人愛吃鳳梨酥?
    還有一個共同的答案一定是鳳梨酥是不是去臺灣旅行沒買到鳳梨酥像沒去過臺灣一樣大家鳳梨酥不是一盒一盒拿的是一箱一箱託運的因為總是有那麼多親朋好友需要分享你在家門口的85度C也能吃到正宗臺灣味的鳳梨酥了!而且....現在還降價了!word天兒阿!
  • 來自臺灣的故事-鳳梨酥篇
    如果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每次都要重複這句因為很傳神😳),那臺灣最具盛名的伴手禮肯定就是鼎鼎大名的鳳梨酥!
  • 舌尖上的臺灣:美味的鳳梨酥
    臺灣不但盛產菠蘿,在民間習慣,菠蘿又代表「旺來」(閩南語菠蘿的發言)的吉利意義,因此這款小點心,竟在臺灣走紅超過一甲子。  鳳梨酥內餡,並不是單純的菠蘿。近年流行養生,臺北市面上可以買到加了五穀雜糧、松子、蛋黃、慄子等不同口味的鳳梨酥;餅皮也加入燕麥等食材,口感更為多元。也有業者改用其它水果做餡料,發明了例如香瓜酥、蜜李酥、酸梅酥等。鳳梨酥和蛋黃酥一樣起源於臺灣,因為在臺灣管菠蘿叫鳳梨,所以一直沿襲了對鳳梨的叫法,都管它叫鳳梨酥。
  • 通訊:當「臺灣鳳梨酥」遇上「雲南鮮花餅」
    」遇上「雲南鮮花餅」  中新社記者 胡遠航  當「臺灣第一伴手禮」鳳梨酥,遇上「最雲南伴手禮」鮮花餅,會發生怎樣的故事?2日,臺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代表與昆明焙烤行業協會代表齊聚昆明,交流烘焙技藝,探討合作事宜,欲開啟雲南食材與臺灣工藝的「一帶一路」夢。  談及臺灣伴手禮,鳳梨酥是當之無愧的「桂冠」。而以食用玫瑰為餡料製作的鮮花餅,作為「後起之秀」,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最雲南伴手禮」。當日,這兩地最佳伴手禮的幕後推手首次齊聚一堂,分享彼此故事。
  • 走,去臺灣買鳳梨酥啦
  • 梅朋友鳳梨酥:為了一口好酥,進口臺灣老師傅
    現在普遍的一種說法是鳳梨酥起源於臺灣,是臺灣糕點的象徵:近百年前,臺中縣有一位糕餅老師傅,叫傅顏瓶,他有一手制餅絕技,深受鄰裡鄉親歡迎。他經常挑著自己做的招牌「龍鳳餅」走街串巷,吆喝叫賣。「龍鳳餅」是分別 用肉糜、鳳梨製成的精巧小餅。「鳳餅」後來演變成了西式酥皮加中式餡料的鳳梨酥。
  • 一包臺灣鳳梨酥的大陸之旅
  • NO.1的臺灣鳳梨酥,到底有多好吃?
    ,幾乎所有人都選擇放棄香水、口紅,一心期盼著那跨越海峽才到手的鳳梨酥。在一眾伴手禮大軍裡,鳳梨酥一直是臺灣伴手禮中最受歡迎也最有名的一個,但是真正讓人覺得驚豔的卻並不多,直到鍋妹吃到獲得臺灣官方鳳梨酥大賽冠軍的「榮錦本味•RJ 鳳梨酥」。
  • 此生該去的臺灣六大鳳梨酥名店
    鳳梨酥是臺灣的著名小吃,外皮酥鬆化口,內餡甜而不膩。也是遊客最愛的臺灣手信之一。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六大知名鳳梨酥店,去臺灣的朋友千萬要去試試哦!4、查理布朗以雞蛋布丁等西式甜點在臺灣打下名號的查理布朗,他家的鳳梨酥比較注重健康飲食理念。他家的鳳梨酥採用減糖減油的做法,吃起來不甜不膩,滿口清香。因此受到許多愛美的年輕人的喜愛。
  • 鳳梨酥是臺灣點心的代表,是不可錯過的美味
    鳳梨酥是一種點心,起源於臺灣,現在成了臺灣糕點的象徵,在全世界華人圈裡,都有重要地位。剛看到鳳梨酥時,我覺得它跟月餅差不多,只不過是方正的。我不愛吃月餅,但因為喜歡嘗鮮,就隨手買了幾個。入口後的鳳梨酥,餅皮酥而不脆,比月餅皮硬朗,又比餅乾香脆,一入口就鬆散開來,內餡糯軟,夾雜著粗粗的鳳梨纖維,酸酸甜甜的味道,一層帶一層朝味蕾湧來,同時,滿嘴都是濃鬱的鳳梨香味和奶油味道。果然,對於美味,不能用舊眼光直接下定義。臺灣鳳梨酥,分為三種,一種是冬瓜鳳梨酥,純冬瓜內餡,軟綿,味道較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