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浙江民間博物館生存現狀調查:絕響之後的沉寂

2020-12-19 浙江新聞

對浙江民間博物館生存現狀調查:絕響之後的沉寂
www.zjol.com.cn 2004年06月09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前不久,正在籌辦奧運會的北京市提出要在2008年之前要建各類博物館130座以上,並鼓勵民間有識之士參與,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民間博物館,儘管不能和煌煌大氣的國立博物館相提並論,但由於民間博物館藏品的獨特性,他們成了散落在民間的文化碎片的收集者,僅僅從這個意義來說,他們的工作值得我們肯定、他們的熱情我們應該嘉許、他們的困難我們應該關注。
    
  浙江省的民間博物館在全國創辦得是最早的,也是最多的,眾多的民間收藏家們創辦起了一個又一個博物館,為文明傳承小心地保留著星星點點的碎片。這群痴迷執著的人,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他們創辦的博物館的生存情況又如何?記者經過多處尋訪走進了他們的今天。

  國內首家微雕館 個人力量難以為繼
    
  中國第一家微雕藝術館——杭州天石微雕藝術館,是由蕭山的一位微雕藝術家創辦的。
    
  馮耀忠是世界著名的微雕大師,十多年前他就在一根人體汗毛上雕刻出「為國爭光」等字,一舉打破世界微雕紀錄,此後幾乎每年都打破吉尼斯記錄。他在一根頭髮上成功刻上唐詩一百首,他在一顆芝麻粒上雕刻出《萬裡長城圖》,他的眾多作品作為國禮贈送給世界各國的貴賓……
    
  因為痴迷微雕創作,又對中國的微雕藝術史進行獨到的研究,所以早在他雕刻「為國爭光」的時候就有了一個心願:創辦中國第一座微雕藝術館。從那時候起,只要能建一個微雕博物館,他願意做出任何個人的犧牲。經過近十年的奔走,到2002年他的這個夢想才有了成真的希望,當時蕭山區政府決定將新建江寺公園的500多平方米的房子給他籌辦中國微雕藝術博物館,首期用房時間為10年,政府免收其房租,但所有的費用全需由他個人承擔。這個消息讓馮耀忠激動萬分,他立刻放下手上的創作計劃,全身心投入到了中國微雕藝術博物館的籌辦之中。
    
  籌辦一個微雕博物館需要近300萬資金,這對一個微雕創作者來說無異於一個天文數字。
    
  馮耀忠再次向政府求助,得到了30萬元的撥款,使他一解燃眉之急,有了政府的支持,他的啟動跨出了一大步。馮耀忠對全國和海外微雕界的同仁十分熟悉,對中國1700年的微雕歷史也十分了解,他開始向全國和海外的微雕同仁寫信,徵集作品,又向全國的博物館收有關中國微雕的歷史文物和資料,為此他跑了全國各地的博物館、圖書館收集資料、複製藏品。由於他個人在微雕創作上的影響和為人,國內和海外的微雕名家願意無償提供微雕精品,供藝術館展出。
    
  除了政府和海內外微雕界的支持,馮耀忠將家裡幾十年積蓄、自已微雕創作的稿費全部投入到博物館的建設之中。此外他還把政府獎勵他的房子也賣了,現在他自已只好住在6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裡。通過這些途徑,他籌集了近150萬元資金,但這也遠遠不夠,因為光一個千倍顯微鏡就需要一百多萬。為了省這筆錢,他積微雕多年之經驗,自己發明研製了數臺顯微鏡,省下了這一百多萬元,還獲得了國家專利。
    
  在傾注全部精力和積蓄之後,經過二年多的精心準備,一個包括中國微雕名家展區、海外微雕精品陳列區、中國古代微雕藝術陳列區和中國古代微雕藝術歷史概況等組成的中國第一家微雕藝術博物館終於在2003年12月面世開館。
    
  藝術館是辦起來了,不僅成為經濟發達的蕭山一大觀景,前來參觀的中央和省委領導也充分肯定,但馮耀忠在無限欣慰之餘卻有著更多的擔心與不安,因為這個藝術館現在每年日常開支需要20多萬元,藝術又不收門票,也沒有其他的創收途徑,僅靠他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維持。他說微雕館是社會的,也希望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那樣這個場所才會永遠地生存下去。
    
  石雕和音樂 兩個藏館一種困境
    
  夏可承是青田籍的華僑,十幾歲就在青田石廠做工,痴迷於石雕藝術已經幾十年了,他不僅在青田創辦了自已的石雕研究院,有一個心願就是想將堪稱世界一絕的中國石雕藝術搬到杭州,在這個歷史文化名城辦一個石雕藝術館,為此他在前年投資一千多萬元在杭州建國北路的東河邊買了幾百平方米的房子,把一千多件由中國幾大名石雕刻成的精品搬到了杭州,在2003年秋開辦一家藝術館,參加開館儀式的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稱讚說,「夏可承辦了一件好事,給杭州市增添了一道全新的人文景觀」。但對夏可承來說也並不容易,他說:「場地太小,又在樓上,觀眾不太方便,精美的藝術不能完全地走向大眾是非常令人遺憾的事,我們希望藝術有發揚光大的機會。」
    
  與夏可承不同的是,杭州張銘音樂圖書館的創辦人張銘是一個純粹的讀書人,他是浙江藝術職業學院音樂欣賞課的老師,他投資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業音樂圖書館,當然,過程同樣無比艱辛。
    
  中河路上的張銘音樂圖書館是杭州城裡十分雅致的風景,是音樂愛好者搜集資料和欣賞音樂的好去處,張銘投資了近80萬元的錢。5000多張世界古典碟片,數量是浙江圖書館的四倍多,因此這裡成為音樂愛好者的樂園。但講起投資和回報,張銘一臉的無奈,他說投資的錢是夫妻二個人所有積蓄,為了音樂圖書館的生存他只好到處講課,拼命寫稿子,但他說這樣的事總得有人去做,他只希望有一天能有一座自已的房子,搞一個真正屬於自已的音樂圖書館,不知道這個夢什麼時候能實現。
    
  千隻相機和8萬枚古幣 誰給它們一個家
    
  高繼生是杭州一位照相機收藏家,在全國十分有影響,至今他已收藏了一千多架相機,幾百臺望遠鏡以及古西洋小提琴等,這些東西塞滿了九個柜子。早在1993年他就成立杭州高氏照相機收藏館,至今已有好幾萬人前來參觀,而這個館就在他自已的家。僅80多個平方的房子使得他十分為難。「去年為了接待日本一個二十多人參觀團,只好將家裡其他的東西全部搬出,目的是讓部分相機得到展示。實在是夠苦的,所以我希望給這些相機一個家。這是我的一個夢,只要能給我一畝地,我寧可把房子賣了蓋一個相機博物館。」高繼生眼裡滿是迷茫。
    
  給自己的收藏品找一個家不僅僅是高繼生的夢想。錢幣收藏家、杭州南宋錢幣博物館館長屠燕治的處境更為令人感嘆。他原先搞過企業,是浙江省最早的一位中國國際商會的創始會員。十多年前,他在西湖邊造了300多平方米的房子建成杭州南宋錢幣博物館,但三年前,為了配合西湖南線舊城改造工程而被拆遷。當時有關部門答應給他重新安排土地建造博物館,並立了項,但三年多過去了,那個立項至今還在紙上。他收藏的8萬多枚古幣不要說展示,連保存的地方也十分困難,他只好分批分批地求人幫忙,貴重一點的只能花錢放在銀行的保險箱裡。「古錢幣是一部活的經濟史、文化史和商業史,和我們今天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十分密切,這樣多的古幣沒有機會向世人展示實在可惜,希望有關部門早日按政策解決問題,給8萬多枚古錢幣安個家。」他說。
    
  視點背景
  浙江民間博物館如雨後春筍
    
    浙江省這些年為建文化大省,在文物保護和博物館建設,特別是民間博物館建設方面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200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專門頒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意見》的文件,文件明確指出要用多元化的機制加快文物、博物館事業的發展,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興辦民辦博物館(紀念館),對民辦博物館(紀念館)在規劃建設、土地徵用、規費減免、從業人員職稱等方面與國有公辦博物館(紀念館)一視同仁。
    
  由於浙江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政府的支持,浙江省的民間博物館這些年發展十分迅速,大大小小的民間博物館如雨後春筍,特別是一些地區由於政府的支持,搞得十分有聲勢,像台州新落成的中國玻璃雕刻博物館很有規模,成為當地十分有影響的人文景觀,岱山的海曙珍藏館當地政府在規劃用地上給予一視同仁的支持,資金上也給予幫助,湖州德清的力度更大,給當地一位中醫創辦的中國中醫博物館劃批土地35畝,讓他重新擴建,使中國中醫文化真正展示在世人面前。
    
  據省文物局博物館處的同志介紹,全省到去年年底已建的各類民間博物館有80多家,還有更多的正在籌建當中,該同志說因為民間博物館實行登記註冊制度,國家有關民間博物館登記註冊的辦法還在制定當中,而且審批也下放在縣一級,所以這些數字是十分不完全的,這可見浙江民間博物業的發達。但與浙江豐厚歷史文化相比,和建設文化大省的要求相比還是相距甚遠,需要各級政府更大力度的引導和支持。
    
  視點訪談
  珍惜歷史遺存
    畫家何水法說民間博物館
    
    「博物館無論是政府搞的,企業搞的還是民間的,都是我們豐厚的民族文化和歷史積澱的反映,我們都要一視同仁,不能厚此薄彼。」一直熱衷於民族文化,在民間博物館之間尋尋覓覓的著名花鳥畫家何水法這麼說。
    
  何水法幾天前剛剛從埃及、土耳其訪問回來,說起文明古國,他特別有感觸。他說相比之下,我們的博物館是太少了,在埃及就算是一堵很小很破的舊城牆,只要有歷史價值也會得到非常好的保護。但我們在舊城改造當中往往沒有能做到這一點,很有歷史價值的建築也會在推土機的聲音中轟然倒下,實在可惜。作為一個文化大省的浙江以及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的杭州不能只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更需要有反映其歷史遺存和文化底蘊的東西。
    
  何水法說民間博物館是我們歷史文化保護和建設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一個文化人他不僅與他們有著十分密切的交往,還被一些博物館聘為名譽館長,他說民間的收藏者是十分艱辛的一群人,他們平時省吃儉用,卻傾其所有用於民間文化傳承,他們的行動看似個人的行為,其實不然,可以說他們是在無私地收藏並保護弘揚著祖國的歷史文化。
    
  因此,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我們都應該支持他們,要有平等對待的氣度,在物質上、政策上、道義上都要支持,要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我們正在建文化大省,這也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本報記者 俞力培 李曉鵬 攝/張亞文

相關焦點

  • [浙江]博物館特邀名家演奏館藏唐琴 絕響歸去來兮
    [浙江]博物館特邀名家演奏館藏唐琴 絕響歸去來兮 2009年02月11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 秦皇島博物館現狀調查:博物館不該成擺設
    近日,王錢展、羅宏亮、齊芳等8名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的學生,在一起做了個「秦皇島博物館現狀調查」的社會調查活動。可結果讓這幾個大學生有些失望,他們覺得,文化不能只是擺放在那裡,參觀者需要的是「鮮活」的博物館。
  • 義烏博物館正式開館 推出「海絲絕響」特別展覽
    延期的」海絲絕響」展覽繼續開啟步入博物館,便能看到「海絲絕響-館藏清代廣東十三行外銷藝術品展」的大型宣傳展架。「這個展覽本該在春節期間推出,但是受疫情的影響延期了,如今開館的同時也開啟了此次展覽活動。」王永平說。
  • 對「蟻族」生存現狀的調查和思考
    浙江工業大學「蟻族」暑期調研團隊在全國典型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展開「蟻族」調研。希望能通過尋訪和研究,探尋這些同齡人的思想世界、行為特徵,增加社會對「蟻族」的了解,探究其產生的背景,研究「蟻族」隊伍擴大的原因,把握其現狀,明確其與金融危機、就業形勢改變等社會形勢的關係,並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 開館後被迫「內部整修」 滬家庭博物館生存現狀調查
    但在重重壓力下,這個靜安區首個市民自辦博物館、也是中國第一個音樂家庭藝術館卻在上月第一次開館後,被迫對外宣稱「內部整修」。眾多曾是溫可錚這位「中國低音歌王」粉絲的市民不得不抱憾等待它再次「開門」。    記者連續多日實地走訪調查發現,在群眾文化大力發展的今天,滬上眾多家庭博物館、民間收藏館卻面臨著資金短缺、鄰裡糾紛、安保缺失、維護困難等多種問題,困境重重。
  • 中華藝術巔峰唐三彩面臨絕響
    唐三彩主要集中在唐朝墓葬地帶,歷經數個朝代,早就曾被挖洞盜掘,第一批盜墓賊取走金銀財寶,之後的第二批、第三批盜墓者沒有收穫,往往砸碎唐三彩洩憤,導致重現人間的完好唐三彩數量並不很多。  外國考古和藝術界對唐三彩非常熱衷,紛紛購買,大部分出土唐三彩被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日本國立博物館等世界級博物館收藏,造成一種怪現象,連古玩大家馬未都要研究唐三彩,都要去大英博物館觀看。  故宮擁有36萬件陶瓷國寶,而唐三彩僅僅只有16件。  每年在世界知名拍賣行上拍的瓷器數以萬計,而唐三彩數量稀少,每一次露面都創下天價。
  • 成都說唱歌手現狀調查 生存出名「血淚史」
    成都說唱歌手現狀調查(1 /1張)如果沒有 《中國好歌曲》的舞臺,很少有人會關注到《明天不上班》這首成都話說唱,很少人會關注一位叫做謝帝的歌手。【生存現狀】曾經被壓榨如今商演3萬起今年初,謝帝唱著《明天不上班》登上好歌曲舞臺,不僅自己走紅,也讓成都一群說唱歌手們的生存狀況發生了改變。謝帝走到街上,周圍的人大多都能認出他,每天各種演出合作電話也接到手軟。他的商演價格已經從3萬元起價,邀請方還會主動問:「你們有沒有啥要求?」對謝帝來說,這是史無前例的。
  • 繁榮背後的隱憂 私拋廠生存現狀大調查
    生存狀況如何?今後又將走什麼樣的的發展之路? 他們通過購買磚坯,經過拋光等工序的後期生產之後,貼上自己的品牌標籤,大量傾銷於三四級市場及省會城市的批發市場。成為我國陶瓷磚產品製造大軍中的特殊「部隊」。  關於私拋廠的第一次出現,行業內說法不一。有說法稱私拋廠始於1998年,也有人稱是2000年產生第一批私拋廠的。
  • 【恩施文旅號】利川非遺「雲展播」| 第五期:赤擊肉身稱絕響,千古...
    【恩施文旅號】利川非遺「雲展播」| 第五期:赤擊肉身稱絕響,千古美名遠傳揚之《利川肉連響》 2020-07-14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吃"五穀雜糧"求生存 瑞安民間紀念館以館養館
    吃"五穀雜糧"求生存 瑞安民間紀念館以館養館www.zjol.com.cn 2006年06月07日 10:31:56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瑞安各地農村近年來出現了大批靠民間力量創辦的地方歷史名人紀念館、革命紀念館等,使當地鄉土文化的內涵得到了豐富。為拓展存活空間,瑞安市的各家民間紀念館靠經營等收入養館,吃「五穀雜糧」求生存,為維護鄉土文化走出了新路。  像瑞安市莘塍鎮的葉適紀念館每年開支很大,除了管理人員的工資和資料印刷費、會議費用等以外,還承擔了社會公益事業支出。
  • 大師盛舉、時代絕響:伍炳亮黃花梨藝術博物館動工
    其中,其紫檀重器《精刻萬裡長城地座屏》已於11月21日亮相北京中華世紀壇;另有兩件他近期的海南黃花梨家具經典之作則將於12月6日參加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雙年展」,足以讓在京的紅木家具愛好者、收藏家們一飽眼福。
  • 導遊職業生存現狀調查
    本報記者 鄭 彬攝   近期,雲南再次出現導遊辱罵遊客事件,又一次將導遊這個職業推至風口浪尖,也引起了社會對導遊群體生存現狀的關注。遊客抱怨導遊素質不高,樂於「導購」而非「導遊」;而導遊卻連聲叫屈:素質不高是因為收入低,沒地位。究竟是何原因,讓曾經風光無限的導遊職業走入如此尷尬境地?旅遊主管部門該拿出哪些措施來保障導遊的合法權益?未來,導遊職業的發展方向又該如何?
  • 新疆導遊職業生存現狀調查:旅行社完善獎勵機制
    他們究竟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生存狀況?錢少、人累、受氣、挨罵,多年前讓人羨慕的導遊,為何如今會變的如此境地?據了解,如今80%的導遊都掛靠在導遊服務公司,沒有基本工資,收入全靠購物回扣(佣金)和景區門票回扣。不帶遊客進店就沒有收入,不帶遊客消費就沒有回扣返點,導遊們每天都面臨道德和生存的選擇考驗。
  • 哈爾濱市博物館調查報告
    24日調查所得)附件三:向東北烈士紀念館工作人員的調查問卷統計表附件四:向黑龍江省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調查問卷統計表附件五:向東北烈士紀念館觀眾的調查問卷統計表附件六:向黑龍江省博物館觀眾的調查問卷統計表  一、哈爾濱市及其博物館事業的基本情況
  • 導遊生存現狀調查:歐洲領隊主要收入非旅行社工資
    高強度的腦體勞動門檻高   那麼,目前國內的出境旅遊導遊現狀又如何呢?以帶歐洲出境的領隊為例,由於歐洲大多沒有地方陪同導遊,因此帶歐洲團的導遊都是一身二任——既是領隊又是導遊。國內目前資歷比較好的領隊一般都與品牌比較有保障的大旅行社建立起一種相對鬆散的合作關係。
  • 趙福軍:中國網吧業生存現狀啟示錄
    根據2011年3月,文化部文化市場司發布《2010中國網吧市場年度報告》這是繼2010年6月8日,文化部發布《2009年中國網吧市場年度報告》之後,網吧主管機關第二次權威發布行業產業報告。結合兩份報告,我們大致能夠勾勒出國內網吧行業的現狀: 1、從用戶規模來看,截至2010年底,全國網吧用戶規模達1.63億,與2009年相比增加2847萬人,年增長率為21.1%,增速回升明顯。
  • 金陵瑰寶 | 穿越千年的絕響
    金陵瑰寶 | 穿越千年的絕響 2020-05-10 0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江自然博物館
    浙江自然博物館在西湖文化廣場這裡匯集了文化 娛樂 展覽 購物等諸多的文化單位和商業單位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也在這兒
  • 2020直銷人生存現狀調查與行業前瞻
    > 文/銷貓 全文約3000字,建議閱讀6分鐘 8月25日,貓友會——銷貓&聽話貓2周年暨2020社交商業夏長峰會在重慶世紀金源大酒店舉行,銷貓新零售&聽話貓創始人鄒堯在本場峰會上,發布了《2020直銷人生存現狀調查與行業前瞻
  • ——浙江民營劇團生存觀察
    揮之不去的煩惱:留不住人、新創劇目難在浙江的大部分鄉村,趕上紅白喜事或節慶日,請劇團唱戲仍是重要的儀式。這意味著民營劇團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但就其生存境況而言,或面臨市場萎縮,或遭遇成本劇增,也是各有苦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