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守村人」是什麼意思?並非是村幹部,很多人不懂

2020-12-25 程哥歷史觀

在提及「守村人」這個名字的時候,有許多人可能會以為這是什麼高大上的職業,甚至可能是一個村級的幹部,但其實「守村人」所指的並不是這個含義,而是指村裡那些有些傻乎乎但是心眼又不壞的人們,他們往往在先天或者後天的成長過程中於智力上有些許殘缺,甚至還時常表現的有些瘋瘋癲癲的,做事也讓人看不懂。

不過每到村裡有紅白喜事的時候,他們卻都會主動前去幫忙,只要給他們一口食物,他們就能夠幫對方去做一些髒活累活,因此雖然很多人都會對「守村人」這種自輕自賤的行為表示不屑,但是也沒有一個人會憎恨他們。

而其實「守村人」的傳說本身就是非常感人的,相傳每一個村子的「守村人」都是來人間進行修煉的神仙們,他們的作用就是為這個村子的人們進行消災搗亂,將所有的壞事都攬在自己的身上,以此來修得下一世的福報。

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在成為「守村人」之後,他們往往都具有五弊三缺,所謂的五弊便是指「鰥寡孤獨殘」,而三缺則是指「錢、命、權」,所以身為「守村人」的他們大多都活不長久,而在有生之年也都會受到窮困的困擾,一生都為人所輕視。

但是傳說終究只是傳說而已,不能當真。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每一個村子都的確有那麼幾個「守村人」的存在,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守村人」,主要是因為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便是因為當地的醫療水平非常落後,畢竟在農村由於經濟和交通的不發達,因此如果一個孩子生病了,往往不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而在幼年時期,人體又是非常脆弱的,所以一場大病就可能帶走一個生命,或者是讓他的智力上有所欠缺。

其次這也是因為農村中盛行重男輕女的思想,所以在一戶人家生下女孩之後,往往會選擇將它丟掉,而這些棄嬰們也是「守村人」的主要來源之一。失去父母教導的他們,很容易便會在行為處事上與他人不同,做出一些令他人難以接受的事情來。

接著這還是因為近親結婚的原因,由於農村人們所接受的教育水平程度不高,因此對於一些科學道理還不太明確,因此在親上加親這一觀念的影響之下,往往會選擇同自己的表兄妹進行結婚,而這也就導致了生下畸形兒的概率大大增加了。

最後「守村人」的出現和「守村人」本身的懶惰也脫不了干係,其實有許多「守村人」都是四肢健全,精神狀態也沒什麼問題的,只不過是因為他們自己不想勞動,因此便整日好逸惡勞,不願找一份正經工作,只想每天混口飯吃,而這樣的「守村人」也是讓大家所厭惡的。

相關焦點

  • 「守村人」是什麼意思?為何每個村子都有一個「傻子」
    在網上看見過一位網友說了一個非常逗趣的笑話:「都說每個村子都有守村人,我尋思著為啥就我村子裡沒有?後來我才發現,原來我就是那個守村人。」雖然這只是一句逗趣的玩笑,但在中國還有一句俗語叫「無傻不成村」由此可見「守村人」是真的很常見的。
  • 農村這3種人,他們不是村幹部,說話卻比村幹部還管用!
    在農村或者一些小圈子小群體裡,都會有這樣一種人,他們人緣很好,很會做人,能力未必很強,但是卻是公認的為人穩重踏實、處事厚道、沒有什麼套路的人。這種人在農村一些小糾紛或者一些瑣碎的事上說話是很有份量的,村民遇到這些小事往往找他們來做和事佬或者徵求一些意見。
  • 農村裡的「守村人」是什麼職業?明明是傻子,為何卻被村民當神仙
    不管是在大院還是農村長大,周圍肯定有一個傻子,他們經常遊跡於院裡或村頭,而當我們長大後,這個傻子卻再也尋不著了。 為何會產生這樣的現象呢?主要是因為早年我國農村的醫療條件落後,一些嬰兒在剛出生時罹患了什麼疾病沒來得及治療,拖久了留下了嚴重後遺症成了傻子。或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發燒,高燒不退最後燒壞了腦子。
  • 武漢農村3000人,沒有一個人被感染,村書記:先感染的也是村幹部
    疫情的到來,讓很多人思考一個問題,為何農村每次都會是一片淨土呢?不管是17年前的非典還是如今的新冠,農村中受感染的人都不是太多,也不會出現集中性感染的可能。其實農村的行動一直很快速,疫情傳出後,各地第一時間下令「封村」,村子裡只留一個主幹道,其他路口全部用泥土堆起來,從而可以阻絕大家的外出。在主路也由村幹部看守,對於來往的行人要做好登記工作,並對其進行體溫檢測,如果是外來人員還需要重點了解,看是否為重點疫區趕來的人。
  • 在農村,一個村有幾個村幹部?職權如何界定?
    提到村幹部,農村人並不會陌生,畢竟他們承擔著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帶來農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中。村幹部的主要職責就是宣傳國家對農村的各項政策,讓農民都能夠享受這些政策帶來的福利,還會解決農民生活中的難題,及時的疏導村裡的糾紛問題,保障農民的權益,維護村集體各成員的公平正義。
  • 2020年村幹部「工資表」出爐,很多人搶著當,實際上工資並不高?
    按照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村幹部將承擔更大的工作負擔,國家賦予他們更多的責任,希望他們能夠擔負起扶貧的重擔,讓村民過上更好的生活。但近年來,不少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不高。他們看起來不錯,但實際上他們什麼都沒做。不僅不能及時解決村民的訴求,更不能傳達最新的政策,更不能帶領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 農村這3類人比村幹部的權威都還高,為啥都不去當村官?
    農村的村官,雖然事情多,工資也並不高,但是很多人都爭著想去當,因為農村的村官並不是官,但是在農村的權利可不小。這些年農村的發展越來越快,而且國家為了支持農村的經濟發展,在農村頒布和實施了很多的優惠政策和補貼,而這些政策和補貼的第一接手人和具體的實施都是村官。
  • 為什麼將農村裡的傻子叫「守村人」,你知道嗎?
    無傻不成村——是很多農村流行的一句老話。為什麼會有這種講法?農村裡有些見識的人會告訴你:傻子是村子裡面的「守村人」!大家都知道,所謂「傻子」,這些人要麼先天智力低弱,要麼是後天疾病導致,總之,這類人共同的特徵是:相貌憨厚、智力低下、行為蠢笨。這類人,天資雖不足,卻也天性善良,村中大小事,未卜先知;村裡紅白喜事,主動幫忙、不要報酬。有煙就抽、有酒就喝、不講長短、逍遙快活。幾乎絕大多數村寨,都會出現一兩個這類「守村人」?
  • 「守村人」是啥意思?為啥很多村子都會有一個傻子?
    的確,看過這部劇的人,一方面驚嘆王寶強的演技,另一方面被電影想要表達的內容所打動,看完之後會覺得十分壓抑,甚至喘不過氣來,這是很多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因為他們覺得很現實,如果不小心,自己可能就是樹先生。
  • 農村的「守村人」是什麼身份?明明是傻子,為何卻被村民奉為神仙
    不過,那些在外人眼裡的傻子,卻在村子裡有另一個身份:守村人。可是,正所謂「換湯不換藥」,守村人本質上依舊是傻子。然而,村民們卻往往把他們奉為神仙,這是為何?早些年,農村的醫療條件比較落後,發燒的病人往往得不到及時治療,時間一長,腦子燒壞了,成了傻子。此外,由於觀念陳舊,村民們一直奉行"親親親"的觀念,近親結婚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 每個村莊幾乎都有,老人為何將他們稱為「守村人」?
    文:團團在農村一直有「無傻不成村」的說法,意思是不管是在哪個村子,都會有一個或兩個傻子。仔細想想,不管是在大院還是農村長大,周圍確實有這種現象,他們經常遊跡於院裡或村頭。守村的人也叫鎮靈人,他們一般多為前世大兇之人,死前醒悟,自願來世三魂去一,七魄去二,守一方。他們天性善良,從來不搶也不偷,遇事情總會一直幹下去,這也是因為他們都五弊三缺。梁宏達解釋什麼了是五弊,就是我們文學上所說的「鰥、寡、孤、獨、殘。」三缺指缺錢、命、權這三樣。守村人天性少五缺三,自然不能與正常的農村人來比較了。
  • 科普一下:村和屯到底有什麼不同?
    說起鄉村,城裡人自然就會覺得是農村,養豬放羊種菜的地方。其實不然,鄉村是「鄉鎮」和「行政村」合起來的簡稱,鄉(鎮)是我國最基層的行政區域,而行政村是村民自治的一個行政區域。那麼村屯又是幾個意思?村和屯到底有什麼不同?這個問題別說城裡人不懂,就是土生土長的村民自己也不一定搞懂。
  • 農村正常離任村幹部都有補貼嗎?具體補貼標準是什麼?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發展日新月異,農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這些巨大的變化對於大家而言,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農村的發展建設離不開很重要的一個群體,那就是村幹部。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選擇在農村發展,為建設新農村而貢獻力量。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實施,國家對「三農」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對村幹部的素質和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當然,國家對於村幹部的工資待遇也在不斷提高。現在的農村之所以發展得這麼好,以前的離退老幹部功不可沒。
  • 農村裡的傻子,為什麼會被稱為「守村人」,而且每個村莊都有呢
    農村裡的傻子,為什麼會被稱為「守村人」而且每個村莊都有呢?幾乎每個村裡都有一個傻子人,沒有人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但他們卻實實在在生活在村莊內,有些是先天就是一個傻子,有的則是後天由於疾病形成的後遺症,這也許是上天安排的,只有出一個傻子人,才能保一村平安吧!現在我們村莊有兩個這樣的人,一個年齡跟我差不多大,40多歲了,唉!
  • 農村俗語:「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什麼意思?農村人的智慧
    農村俗語:「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什麼意思?農村人的智慧關於農村裡面的俗語其實也是講過不少的,但是就是這簡簡單單的俗語卻是真正的蘊含了農村人的智慧,這也是大家不可輕視的。雖說這些俗語初聞語句有些簡陋,甚至是有些粗糙,但是當細聞其詳後就會發現,這可真當是十分有見地的。
  • 村幹部注意了!農村這3類土地問題碰不得,否則將嚴肅處理!
    機動地一般來說是分給村裡新增人口的,但是2019年新修訂施行的土地承包法,在明確說明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土地所有權歸村集體,承包權穩固在農戶手中,放活土地經營權)的同時,也宣布了村集體不得再預留機動地。儘管新修訂的土地承包法明確說了本法實施後各村不能夠再預留機動地,但是在該法實施以前其實已經有很多農村預留了機動地,所以當前有機動地的農村也不在少數。
  • 每個村子都有個「半傻人」,老人說這是擋災的「守村人」,為啥?
    其中有一句俗語引的大家熱議了起來「無傻不成村」,意思是說,每個村子都會有個「半傻人」,也就是大家說的腦子不好使的傻子。可為啥說是半傻人呢?他們腦子雖然不好使,有點痴呆,但是他們吃百家飯,穿百家衣,擔著百家情,他們心地善良、無欲無求,樂於助人。因為老人們也說,他們是為村子裡擋災的「守村人」。
  • 楊凌:村幹部上大學,破解農村基層「人才荒、本領荒」
    49歲的李恩山是楊陵區揉谷鎮權家寨村的村委會主任,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忙著給村民培訓栽培技術。「行距1米5、株距1米3,一畝地可以種450株金銀花,還要適當種些草。以前咱不懂,其實種草能保墒防蟲。」李恩山講起來頭頭是道。
  • 「籬笆村」的蝶變並非偶然
    一戶戶人家、一幢幢樓房、一縷縷炊煙、一畦畦菜地、一道道籬笆……詩意般的田園風光成為「籬笆村」高州市長坡鎮潭坑村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筆者曾經帶領廣東茂名健康職業學院駐電白區坡心鎮七星村、旦場鎮紅花坡村的駐村幹部參觀過那條「籬笆村」,印象頗為深刻,而且感觸很大。
  • 農村葬禮:「孝子逢人低三輩」,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玉濁清農村葬禮:「孝子逢人低三輩」,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是一個文化底蘊比較深厚的地方,也特別的注重人文禮節,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時候也特別的熱情坦誠。如果生活在農村的話,就會發現農民們特別的重視喪禮,一到家裡有人去世,就會有一個報喪人,專門到親朋好友家裡去報喪,而在民間對此就流傳出這樣一句話:「孝子逢人低三輩」,是什麼意思呢?農村在辦喪禮的時候都非常的隆重,只要是跟其有親屬關係的人都需要戴孝帽,穿孝服,以表示對死者的哀悼之情。而報喪的人,大多選的都是本家人,也被稱為「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