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的本質內涵是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2017年年初,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和兩會相繼召開,向全市人民發出了新號令:建設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安。一年來,泰安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拓進取、奮力拼搏,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為一件件實事。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泰安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城市經濟強勢抬頭、產業布局為民謀福、人文生態價值凸顯我們相信,2018年泰安必將書寫更加壯麗的新篇章。
「這裡曾是一片荒山,如今每個夏天都綠意襲來。」新泰市羊流鎮居民手指著蟠龍山笑著說道。幾年來新泰市眾多荒山像蟠龍山一樣,在企業大戶的帶領下,由荒山搖身一變,變為「金山銀山」。
這並不是個案。近年來,我市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建設天藍、水碧、山青、地淨的現代化山水園林生態城市,樹立「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積極爭取全國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按照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統籌考慮自然生態各要素,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先後出臺了《關於生態泰安建設的決定》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加快構建多層次、成網絡、功能複合的生態體系,著力構築「泰山大生態帶」格局。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重要理念,去年4月,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三部委啟動了第二批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的申報工作,確定在全國範圍內選擇6個生態保護修復區域進行資金獎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泰安市委、市政府積極推動開展了申報工作,省政府確定將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作為我省唯一的項目上報。
據介紹,該項目以泰山山脈為核心,向東擴至萊蕪,向北擴至濟南南部山區,涵蓋濟南、泰安、萊蕪三市,以泰山山脈、大汶河流域、東平湖、小清河流域為重點,項目區總面積1.35萬平方千米。根據試點區域自然地理特徵、生態環境特點,共規劃了5大類、13小類、132項工程,制定了保護修復的目標任務,工程總投資290億元。涉及泰安市有地質環境修復、土地整治、水環境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能力建設5大類、12小類、62項工程,總投資193億元。通過項目實施,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修復力度,真正構建起功能完善、功效顯著的生態保護修復系統,建成「生態友好、環境美麗、功能完善、文化永續」的生命共同體,打造「山青、水碧、林鬱、田沃、湖美」的泰山大生態帶,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承載力。
泰山巖巖,魯邦所瞻。古老的泰山煥發著勃勃生機,圍繞加強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傳承,我市加大對泰山的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力度。每年拿出9000餘萬元用於文物古建、林業、基礎設施建設,連續實施600餘項保護修復工程。特別是通過生態紅線劃定、地質遺蹟保護、泰山螭霖魚等物種保護、地質災害防治、泰山石禁採、地質公園規劃管理等措施,泰山生態環境不斷優化,資源保護及人文品位得到進一步提升。
環境改善,把水治好是頭等大事。圍繞保證南水北調水質安全,加大對大汶河流域和東平湖的生態修復治理力度。經過多年治理,大汶河流域及東平湖周邊共關停和改造化工、造紙、印染、電鍍、製革等重汙染企業210家;關閉沿湖澱粉加工企業607家,拆除抽砂船1500隻、砂場碼頭120個;清理湖區網箱網圍漁業養殖12萬畝;建成城鎮汙水處理廠17家,日處理能力達64.8萬噸;建成人工溼地2653公頃。對大汶河進行河道清淤,建設人工溼地及配套設施,整治河道50公裡,佔大汶河全長的20%,加強水源涵養,保護生物多樣性,降低了汶河沿岸巖溶塌陷的發生概率,大汶河和東平湖水質明顯改善。
為了讓「泰安藍」成為城市永恆的主打色,我市大力實施藍天工程,積極開展燃煤汙染物排放、揚塵與裸露土地治理,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逐漸下降,空氣品質有效改善。完成國家小農水重點縣建設、水庫除險加固、河道治理、山洪災害防治、農村飲水安全等各類工程3.5萬項。嚴格堅守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耕地保護三條紅線,積極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對高汙染、高耗能和低產出的企業實施關停並轉,從源頭上減少汙染。
圍繞資源保護,加大對土地、礦山的綜合整治力度。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大力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十二五」期間,累計投入資金20億元,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200多萬畝,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5.2萬畝;累計投入資金5億元,對破損山體進行生態修復,對植被破壞嚴重、巖坑裸露的礦山進行復綠,對山石、砂土開採進行綜合整治,提升了耕地質量,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有效恢復。
如今的泰城,美在生態、妙在景觀、奇在山水,生態之城正散發出蓬勃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