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父親原名叫朱五四,大將常遇春的老爹叫常六六

2020-12-21 無名狂客

朱元璋登基之後為了光耀門楣,不僅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高大上的朱元璋,還改了老爹的名字,這也不能怪朱元璋,因為當時蒙古帝國統治時期把人分為四等,蒙古人統治下的漢人、南人是賤民。殺蒙古人償命,殺回回罰銀八十兩,殺漢人罰交一餐頭毛驢價錢。漢人村裡新媳婦的頭一夜一定要給蒙古保長,中國人連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為名,不能擁有武器,只能幾家合用一把菜刀。賦役沉重,再加上災荒不斷,廣大漢人在死亡線上掙扎。。朱世珍(1283年-1344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父親,原名朱五四,妻子陳氏。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他被尊為皇帝,廟號仁祖,諡號淳皇帝。陵墓在鳳陽的明皇陵。

明太祖原名叫朱重八,朱元璋這個名字是他投附郭子興後由郭子興取的。朱重八的父親,也不叫朱世珍,原名朱五四。朱元璋的媽媽,叫陳二娘;朱元璋的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他本人排行老三,所以叫朱重八。清朝人俞樾在他的《春在堂隨筆中》寫道:「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齒合計為名,此於《元史》無徵,冉證以明高皇(朱元璋)所稱其兄之名,正是如此。」他又舉當時紹興鄉間為例:「如夫年二十四,婦年二十二,命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婦年二十二,合為四十五,生子即名'五九』」,五九相乘,四十五也。據俞樾鉤沉,明朝大將常遇春的曾祖父叫常四三,爺爺叫常重五,父親叫常六六;大將湯和的曾祖叫湯五一,爺爺叫湯六一,父親叫湯七一,等等,皆為佐證。

朱元璋的出世也被人為增加了幾分傳奇色彩,據《明史》記載:朱元璋的母親剛懷孕時,曾經做了個夢,夢中有一個神仙給了她一粒仙藥,放在手中閃閃發光,於是她就吃了下去,他母親從夢中驚醒,但是仍餘香滿口。等到朱元璋出生時,紅光滿屋,時值夜晚,紅光從屋中射出,鄰居見後,以為失火,忙奔走相救,結果是虛驚一場。

朱元璋祖籍

朱元璋祖籍是江蘇句容縣(今南京市句容縣)通德鄉的朱家巷,其祖先世代耕田種地。其祖父朱初一因不堪地主和蒙古統治者的剝削,舉家逃到了淮河岸邊的泗州盱眙(今江蘇盱眙)墾荒種地。朱初一死後,家裡一貧如洗,朱元璋父親朱世珍(本來叫朱五回,後來朱元璋給父親追名為朱世珍)只好東遷西移,五十歲時,才在濠州鍾離縣(今安徽鳳陽)的東鄉定居下來,並在這裡有了朱元璋。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的父親原名叫朱五四,大將常遇春的老爹叫常六六
    朱元璋登基之後為了光耀門楣,不僅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高大上的朱元璋,還改了老爹的名字,這也不能怪朱元璋,因為當時蒙古帝國統治時期把人分為四等,蒙古人統治下的漢人、南人是賤民。殺蒙古人償命,殺回回罰銀八十兩,殺漢人罰交一餐頭毛驢價錢。
  • 朱重八為什麼改名朱元璋?名字的含義是什麼?
    隨著明朝歷史尤其是明粉的一再「科普」,很多人都知道朱重八是朱元璋。而在過去,民間除了朱元璋之外還習慣叫他「朱洪武」。當然,洪武是年號,並非朱元璋的名字。1、朱重八的名字有「家族遺傳」基因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朱元璋原本叫朱重八。為啥起這樣一個名字?說起來,這跟朱家的「家族遺傳」有關。
  • 朱重八、朱五四、朱五六,朱元璋家族起名為何偏好數字?編號而已
    明太祖朱元璋,字國瑞,原名朱重八,後取名興宗。朱重八,聽名字怪怪的。再來看朱元璋的父親,叫朱五四,叔叔叫朱五六,爺爺叫朱初一,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三哥叫朱重七,全都是十以內的自然數。朱元璋家族怎麼和數字較上了勁,況且這些數字組成的名字非但不好聽,還沒有什麼寓意、寄予。但是,翻閱歷史,與數字有關的名字並非朱元璋家族獨有。清朝俞樾《春在堂隨筆》記載,明朝開國名臣常遇春、湯和家族的名字也都是以數字命名。
  • 朱元璋原名為何叫朱重八,原因絕非你想的那麼簡單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但沒人想過,他老爹為啥給他取這麼個名,這名畢竟太土了啊,這時你可能會說了,老朱家往上數幾代都是貧下中農,又沒啥文化,取這麼個名也正常吧,這你可能就誤會朱爸了,沒準朱爸也想給自己兒子取個響亮的名字。
  • 常遇春投奔朱元璋初立功,朱元璋采石磯之戰巧用計謀展現雄主氣概
    想起小時候,朱元璋每次闖了禍,總是二姐幫忙收拾爛攤子,驀然心中一酸,拍拍保兒的頭道:「外甥見到舅舅,就像見到娘一樣的。」以後,朱元璋在皇陵碑中記載這-段: 「一時會聚如再生,牽衣訴昔以難當。」在此同時,朱元璋還收了一個叫沐英的為養子。沐英只有十歲,父母雙亡,長得一臉聰明相。朱元璋把親侄文正、外甥保兒與沐英都收為養子,改姓為朱。朱元璋以後又收了二十多個義子,壯大勢力。
  • 明朝開國功臣徐達、常遇春的夫人,到底是不是被朱元璋所殺?
    但是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於很多江南文人編造出來強加於朱元璋頭上的謠言,筆者認為還是要正本清源,還這位開國雄主一個清白。明朝開國之時,徐達和常遇春是明軍之中功勞最大的兩位武將。但這二位的夫人,在明代中後期就已經言之鑿鑿地被說成是被朱元璋下令殺害,而且死狀極慘。
  • 朱元璋騎馬路過田邊,無意看到一個壯漢,從此半壁江山改姓朱
    朱元璋曾寫過這樣一首詩:"我有千行鐵汁,一生不為兒女哭。忽聽昨日常公鬧,淚灑枯坤草木溼。"自認為不粘小節,"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朱元璋,聽到將軍常遇春去世的消息後痛哭流涕,感慨失去了自己的臂膀。而常遇春光,確實值得朱元璋重視。常遇春經常被拿來與朱元璋的另一位大將徐達比較。
  • 朱重八痛恨元朝,為何又要改名為朱元璋,有什麼含義
    很多人佩服劉邦和朱元璋,是因為他們兩個出身都很低,卻能白手起家建立一個統一王朝,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且西漢和明朝統治都超過了兩百年。不過他倆比起來,朱元璋的身世還要慘一些。 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是個老老實實的農民,家裡的兄弟也是老實人,所以靠著種地還是能養活自己的。
  • 明朝大將常遇春墓,在南京紫金山,卻不知道河北這個小鎮也有一座
    這次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位具有傳奇色彩的明將常遇春。常遇春是明朝有名的大將,與開國皇帝朱元璋是結拜兄弟,一生沒打過敗仗。據史料記載,常遇春相貌奇偉,猿臂善射,勇猛過人,跟隨朱元璋從一個小官,一直成為大將軍,可見他確實是有過人之處,不然也不會成為朱元璋的左膀右臂。關於他的作戰故事就不多說了,這裡主要說一說他的墓地。眾所周知常遇春墓在南京紫金山,但在河北承德的一個小鎮也有一座常遇春墓,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朱元璋為什麼叫朱重八,真的是元朝規定只能用數字取名嗎?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又名朱興宗。看過《明朝那些事兒》的朋友都知道,按照當年明月的說法,之所以用數字作為名字,是因為在元朝有個不近人情的制度:尋常老百姓如果沒有正當職業的話,是不可以取名字的,只能以出生日期或者出生時父母雙方的年齡之和,作為名字。而朱元璋是八月八出生的,所以叫朱八八(老朱家可真會佔人便宜!),也叫朱重八,這裡的「重」是「雙」的意思。
  • 朱重八為什麼改名朱元璋?名字的含義是什麼?
    隨著明朝歷史尤其是明粉的一再「科普」,很多人都知道朱重八是朱元璋。而在過去,民間除了朱元璋之外還習慣叫他「朱洪武」。當然,洪武是年號,並非朱元璋的名字。1、朱重八的名字有「家族遺傳」基因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朱元璋原本叫朱重八。為啥起這樣一個名字?說起來,這跟朱家的「家族遺傳」有關。
  • 朱重八為何改名朱元璋?只因和元朝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文/晚風暮雨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從草根逆襲為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傳奇色彩的帝王之一。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身貧寒,和當時無數普通人一樣,都採用數字取名。,妻子陳氏,生四子: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朱重八。
  • 朱元璋把常遇春老婆大卸八塊,請常遇春吃「悍婦肉」喝「妒婦湯」
    朱元璋能夠從一個要飯的,最後成為萬人之上的皇帝,除了他的運氣很好,政治手段非常高明之外,還和他手下有很多能徵善戰的將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那種亂世之中,必須要有厲害的將軍和強悍的軍隊。常遇春就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員大將,他曾經帶兵擊敗了元朝的殘餘勢力,為明朝的建立做出重大貢獻。
  • 歷史探秘:常遇春的二兒子跟朱元璋有什麼矛盾?
    歷史探秘:常遇春的二兒子跟朱元璋有什麼矛盾?時間:2020-12-21 18:58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常遇春的二兒子跟朱元璋有什麼矛盾? 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統一戰爭進行到最後階段。朱元璋派遣徐達、常遇春,帶領北伐軍揮師北上,兵鋒直指元大都。
  • 朱重八、朱五四、朱五六,朱元璋家族起名為何偏好數字?編號而已
    明太祖朱元璋,字國瑞,原名朱重八,後取名興宗。朱重八,聽名字怪怪的。再來看朱元璋的父親,叫朱五四,叔叔叫朱五六,爺爺叫朱初一,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三哥叫朱重七,全都是十以內的自然數。朱元璋家族怎麼和數字較上了勁,況且這些數字組成的名字非但不好聽,還沒有什麼寓意、寄予。但是,翻閱歷史,與數字有關的名字並非朱元璋家族獨有。清朝俞樾《春在堂隨筆》記載,明朝開國名臣常遇春、湯和家族的名字也都是以數字命名。
  • 朱元璋的原名叫朱重八,父親和爺爺都叫什麼名,都是很好記的
    朱元璋的原名叫朱重八,父親和爺爺都叫什麼名,都是很好記的。眾所周知,明朝的第一任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從小就過著艱苦的生活。因此在田裡幹活種植莊稼是絕對必要的,然而儘管朱元璋出身貧寒,卻有一個關於他出生的傳說。
  • 朱元璋原名為何叫朱重八,原因絕非你想的那麼簡單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但沒人想過,他老爹為啥給他取這麼個名,這名畢竟太土了啊,這時你可能會說了,老朱家往上數幾代都是貧下中農,又沒啥文化,取這麼個名也正常吧,這你可能就誤會朱爸了,沒準朱爸也想給自己兒子取個響亮的名字。
  • 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死後穿龍袍下葬,為何妻子卻被朱元璋大卸八塊?
    經過了數十年的奮鬥,朱元璋笑到了最後。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歷史上的明足足存在了276年之久,明王朝能建立離不開許多功臣的打拼。假如說徐達是明第1統帥的話,那麼常遇春就是明第1猛將了。 常遇春剛投靠朱元璋時並沒得到重視。按《明史》所記,當常遇春前來投奔時,朱元璋竟問對方:「你是肚子餓了才來投靠於我的吧!」
  • 常遇春投奔朱元璋初立功,朱元璋采石磯之戰巧用計謀展現雄主氣概
    朱元璋低頭一看,十四歲的保兒,長得與二姐一一個模子印出來似的。想起小時候,朱元璋每次闖了禍,總是二姐幫忙收拾爛攤子,驀然心中一酸,拍拍保兒的頭道:「外甥見到舅舅,就像見到娘一樣的。」以後,朱元璋在皇陵碑中記載這-段: 「一時會聚如再生,牽衣訴昔以難當。」在此同時,朱元璋還收了一個叫沐英的為養子。沐英只有十歲,父母雙亡,長得一臉聰明相。
  • 朱元璋為啥叫朱重八,不是因為沒文化,看了他父親的名字你就懂了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還有個不那麼廣為人知的名字——朱重八,看到這個名字我差點沒噴出鼻涕泡來,這是什麼名字,簡直就相當於一個人的大名叫李狗蛋一樣的好笑。根據明史所說,他們家不光他的名字這麼特別,他爸爸他爺爺的名字也是別具風味,朱元璋的祖父名叫朱初一(估計是初一生的),朱元璋父親名叫朱五四(五四青年節生人嗎?),那朱重八這個名字是怎麼取得呢?我連忙翻閱了歷史書籍,終於找到了原因,跟據清朝人俞樾的《春在堂隨筆》第五卷中曰:「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齡合計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