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消失的廣式老茶樓還能回來嗎

2020-12-15 FM974珠江經濟臺

人曰「食在廣州」

乃五步一茶樓

十步一酒家之故也

廣州

這座地處北緯23°的城市

時刻都浸泡在茶樓裡

從清晨到凌晨

一盅兩件

三五好友

密密斟

茶樓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一座茶樓,一部歷史

「飲啖茶,食個包」

茶樓見證了老廣人的生活變遷

1970年代的茶客

《人文廣州叢書》中有記載,清鹹豐、同治年間,廣州出現了「一釐館」和「二釐館」。「一釐館」即路邊簡陋的茶寮,「二釐館」也好不到哪去,以平房作店,設有木臺木凳,供應糕點,茶價二釐(每角等於七十二釐),為販夫走卒的歇腳之處。

二釐館

這就是茶樓前身,廣州茶樓文化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經歷了茶寮(一釐館)、茶館(二釐館)、茶居、茶樓的演變。光緒中期,追求茶道之雅的茶居,典雅富麗的茶樓應運而生。

民國時期的瑞如樓

廣州最有名的茶樓就是「九魚」——惠如樓、三如樓、太如樓、東如樓、南如樓、多如樓、瑞如樓、福如樓、天如樓。這9家名字帶「如」(粵語發音同「魚」)的老字號代表著廣州茶樓文化的巔峰。可惜,它們或被收購、或毀於戰亂、或被拆遷、或經營慘澹,總之都沒有挺過歷史的淘汰局。

1980年代的三如大酒樓

2000年12月,三如樓關閉,廣州最後一條「魚」也隨之消失,只留下一張張老照片,供人懷念。至今堅挺的老茶樓雖已不多,但依然留有碩果,廣州酒家就是其中之一。

上世紀的廣州酒家

1935年,開築馬路時西關文昌廟和洪聖廟被拆除,商人陳星海與餘漢謀及其弟集股在此開辦了西南酒家,但1938年毀於戰火。1939年,酒家重建取名「廣州酒家」。1956年,廣州第一屆名菜美點展覽在廣州酒家舉行。自此「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譽逐漸傳開。

改造後的廣州酒家

躲過了戰火的廣州酒家在改革開放後經營慘澹,已明顯呈明日黃花之勢。眼看著「廣州第一家」的位置不保,廣州酒家向銀行抵押貸款400萬元,重新改造裝修。從頭頂電風扇,腳踏花街磚的老茶樓華麗轉身為擁有空調地毯吊燈等豪華設施的餐飲天地。

接連邁過兩道坎的廣州酒家,歷經風霜雨雪卻不見滄桑老態,在時代的浪潮中來去自如,越發顯得意氣風發。

一座茶樓,一份手藝

「一盅兩件」

茶點勾勒出老廣人的生活百態

廣州人以飲茶為名,實則是為著點心去的。鳳爪、燒麥、蝦餃、腸粉、蛋撻、糯米雞、牛肉丸、艇仔粥、蛋散、煎堆仔、鹹水角……。廣式點心集合了中西文化特色,烹飪技法也集中了西南北之大成,種類繁多。

陸羽居的星期美點

20世紀初,陸羽居首創「星期美點」,每周換新花樣,形色講究,鹹甜兼備,備受熱捧。至此茶點成為茶樓的重中之重,大家紛紛效仿,力求色香味俱全。廣州酒家作為當下所剩無幾的老字號,傳統手藝得以傳承,其王牌茶點「蝦餃皇」更榮獲第三屆美國傳統杯世界烹飪大賽銀獎。

在廣州酒家工作了20多年的韋師傅表示,蝦餃是「點心之父」,講究皮薄餡靚,好的蝦餃必須底部和上部的外皮顏色一樣呈半透明狀。

要想擁有這樣一身「朦朧亮衣」,就必須用刀背抹出一邊薄,一邊厚的麵皮,俗稱「陰陽皮」。

蝦餃的褶子也有講究,優秀蝦餃必須有13道褶子,但學做蝦餃的學徒要經歷好幾年的練習才能做出十個褶子以上的蝦餃。

民國時期一盅兩件

存活至今的老字號都肩負著廣州早茶文化的傳承重任,它們憑藉精湛專業的傳統手藝保留著最原汁原味的早茶。老茶樓的記憶或許會模糊,但味道一定不會。

一座茶樓,一世傳承

老字號不能倚老賣老

應與時俱進才能保持生機

茶樓的衰落和消失,既是無可奈何的,又是無力阻擋的。城市的節奏越來越快,連早餐都沒有時間吃的人們又怎麼會相約起早嘆茶。面臨生存危機,「變」是必然。

南粵點心泰鬥何世晃說過「不變是沒有生命力的,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是我們要謹記的創新與傳承之間的大原則。」從二釐館到現代化茶樓,從十幾種傳統茶點到上千種早茶,廣州早茶文化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

廣州酒家雖是茶樓出身,但沒有固守餐飲業一隅,而是實施餐飲與食品雙輪驅動。去年12月起,廣州酒家攜手京東入駐7FRESH門店,加入無界零售大軍。京東7FRESH開創的數位化通道,正好解決了傳統餐飲企業物流成本高、運維能力弱的發展痛點。目前,京東7FRESH已在全國300個城市覆蓋冷鏈配送,11個主要核心城市設有20個全溫層冷庫。

廣州酒家利用京東大數據,挖掘年輕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開發定製產品。並精細運營廣州酒家線上生鮮自營旗艦店,聯動線下門店,相互引流深度圈粉。3月22日,由京東7FRESH與廣州酒家聯合主辦的「廣式早茶文化節」在廣州百福廣場正式拉開序幕。

兩者的深入合作不僅實現了文化傳承,還將質優物美的產品送到了千家萬戶。

40年代廣州大酒家

懂得變通,不墨守成規,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傳承和延續。不得不承認,正是因為這不斷注入的新鮮血液,早茶文化才得以保存至今。

相關焦點

  • 在廣州,再也找不到一家正宗的廣式茶樓了嗎?
    多年來,「飲茶」愛好者的數量有增無減,廣式茶樓的勢力甚至衝出省外。所以,人們從來不會擔心飲茶文化有消失的可能。但你有沒有想過,其實現在的它,已經失去了不少「傳統習慣」,已經不再是純正的傳統味道?▲圖片來自飲食男女消失了的點心車六七十年代的茶樓,為了吸引客人,會讓年輕女孩當「點心妹」叫賣點心。
  • 大連消失的報刊亭還能回來嗎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崛起與智慧型手機不斷普及,公眾的閱讀習慣快速轉變,報刊亭這道城市風景線正在逐步消失。近日,大連市政府在徵集2018年重點民生項目時,收到了一位袁姓退休工人的來信。在信中,老袁講述了一個普通市民在報刊亭消失後的苦惱——買個報紙雜誌成了「天大」的難題。
  • 超正宗廣式老字號茶樓,超特色美食!
    廣式老字號茶樓「民以食為天」這句老話大家都聽過!在廣州生活的小夥伴都知道廣州是一個「吃貨的天堂」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廣州老字號茶樓點都德這家茶樓性價比超高,價格適中地點:廣州市荔灣區第十甫路20號預估人均:64元/人和宛酒家環境非常高大上早上喝早茶走進大堂(大廳)能聞到一股濃濃的廣式
  • 廣式茶樓裡的豆豉蒸排骨怎麼做,一步步教你,初學者也能做好
    在兩廣地區,都會有一些廣式茶樓,主要就是早上到中午這一段時間,三五成群坐著吃一些美食,喝幾杯茶水,聊聊家常,享受悠閒的時光。廣式茶樓裡的美食多以廣東菜為主,像是常見的腸粉和各類糕點。而讓小編映像深刻的就是豆豉蒸排骨了,把豆豉的鹹香融入到排骨裡,每次都讓人垂涎欲滴。並且是通過蒸煮烹飪而成,很適合早上進食,早上腸胃比較敏感,這時不適合吃一些多油刺激性較強的食物。
  • 老廣最愛的點都德茶樓,一起來嘆茶
    老廣最愛的點都德茶樓,一起來嘆茶在廣州,一頓早茶是開啟生活中小確幸的開關。廣州人早晨去茶樓喝茶是一種傳統,親朋好友相聚於茶樓,泡上一壺茶,要上兩件點心,美名"一盅兩件",如此品茶嘗點,潤喉充飢,風味橫生。廣州早茶早已發展成為嶺南民間飲食風俗,早茶在廣州人心裡賦予了不同的含義,比起一頓早飯,更是一場社交。
  • 這些老茶樓才是廣州人的驕傲
    老街、老巷、老茶樓,加起來就是一個老廣州。  廣州人嗜好飲茶,已經演化成了一種獨特的地域習俗,據說相熟的老廣們,見到面的第一句問候就是「飲咗茶未?」  早茶之於廣州,就如咖啡之於歐洲。
  • 七星巷、維新巷、天成巷……這些消失的重慶老地名又回來啦!
    ,承載著記憶與鄉愁,不過,隨著城市的發展變遷,有的老地名漸漸消失了,最近,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我市高質量完成了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任務,形成了《消失地名名錄》,一些已經消失的老地名,會被重新啟用。目前已建立了《歷史地名保護名錄》和《消失地名錄》,編制了《重慶市歷史地名圖集》,並在渝中區試點建成兩處老地名文化標誌。
  • 自製廣式芋頭糕,做法特簡單,普通材料就能搞定,跟茶樓味道一樣
    因為疫情的問題,都不能出門喝早茶了,但是作為一個正宗的南方粵人,是少不了喜歡到茶樓飲茶吃點心的,這些天想起了在茶樓吃的芋頭糕,傳統的廣式芋頭糕,想想就好吃!想吃芋頭糕不用去茶樓,喜喜教你在家做,軟韌適中,鹹香可口,比茶樓的還好吃哦!
  • 這家地道廣式茶樓,每款點心平均下來還不到9元...
    原來,在華達北街與永福西路交匯處有一家既時尚性價比又非常高的廣式茶樓純手工製作,細膩柔軟、口味香甜蓬鬆如烤麵包般帶著淡淡的奶香味色澤瑩潤,是現在格外走俏的廣式點心鳥叔每次都是到店必點,你不容錯過喲!剛端上桌的燒鵝還能看到油光在脆皮上閃閃發光恨不得馬上用筷子去收服這隻發光的燒鵝稍微湊近一點,那肉香味兒立即竄進鼻子裡簡直迷死人!
  • 廣式茶樓裡很常見的糕點,幾乎每桌一份,自己做真材實料,很簡單
    廣式茶樓裡很常見的糕點,幾乎每桌一份,自己做真材實料,很簡單說到早餐,其實我們家還是喜歡自己在家做的,做一桌營養豐富又美味的早餐,全家都能吃得開心。相信很多朋友家裡都有上學的孩子,在早餐上更要用心才行,補充充足的營養,讓身體更健壯。
  • 你知道嗎?肇慶這些「老味道」,曾經名揚四海!
    在肇慶,這些最早、最古老、最情懷的地方承載著肇慶老味道你知道嗎?肇慶最早的茶樓倚巖樓「倚巖樓」是肇慶最早開業的名茶樓之一。倚巖茶樓有一間名為「勝利廳」的包廂,抗日戰爭期間李宗仁、白崇禧都曾在此設過宴會。2014年8月倚巖樓二樓發生火災後被拆除一部分這導致許多人誤以為倚巖樓原址已消失。
  • 廣式茶樓裡的黃金糕,自己在家裡也可以製作了
    黃金糕在廣式茶樓裡非常常見,且很受歡迎,被稱之為糕王。它吃起來柔軟的同時又很有韌性,還有椰香,非常的好吃。當然價格也貴! 第二步:另外一個碗裡打入3個雞蛋,然後隔熱水進行打發,分3次加入100g白糖,最終打發至提起打蛋器滴落的紋路不容易消失就可以了。
  • 中式蛋糕的廣式茶樓點心——馬拉糕
    馬拉糕是傳統的廣式茶樓點心,而香港的港式馬拉糕,又叫做古法馬拉糕。馬拉糕是廣東茶樓裡常見的點心之一,特色之一是氣孔有三層,頂層是直的,而低層是橫的,算是蛋糕的一種。正宗馬拉糕由麵粉、雞蛋、豬油、牛油混合發酵三日,最後放在蒸籠蒸製而成。茶樓內的馬拉糕通常製成一大型圓狀,切開成小塊發售。馬拉糕呈金黃色,新鮮吃時非常蓬鬆、柔軟,帶有輕微的香味。若發酵足夠,馬拉糕的顏色會變成深褐色。
  • 有點心的秀色還不夠,廣式茶樓更要有鳥雀啾啾、粵曲南音……
    提起廣州的早茶,許多人眼睛放光,也數得出幾樣廣式點心。但是,以前的廣州茶樓,除了點心就沒別的嗎?當然不是,「一盅兩件」之外,還有「唱曲聽戲」、茶樓遛鳥等。在榮華樓聽曲飲茶第二個特色更好玩——「聽戲飲茶」。
  • 廣州茶樓那麼多,哪家「廣味」更足?
    價格方面,在眾多茶樓裡來說,陶陶居的價格屬於中高檔那一檔位,稍貴,但還能接受。點都德點都德也廣州本土的老字號茶樓,它起源於1933年。廣州好·水上茶居廣州好·水上茶居是老廣州們最愛的茶樓之一,也是外地人品味正宗廣式早茶的最佳產所。如果你第一次來廣州,向當地的居民打聽喝早茶的好去處,他們往往會給你指路位於珠江畔的廣州好·水上茶居。
  • 這些消失在歷史中的瀘州老茶館,你知道幾個?
    這些消失在歷史中的瀘州老茶館,你知道幾個? 演出清音時 每碗茶加茶資5分至1角 有時也清唱川劇高腔或者皮黃,則加收2角 均歸藝人個人收入 若茶客要點唱,則另外計資收費 瀘陽茶館 瀘陽茶館位於老城鐵碓窩
  • 北京的廣式茶樓我最愛這家,味道正宗,生意興隆,一到飯點就排隊
    然而到回到了北京以後,廣式茶樓已經寥寥可數,想要吃正宗的廣式早茶,在北京,只有幾家可以選擇。金鼎軒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家也是我的最佳選擇,隔三差五就會去吃上一頓。尋找一下廣式早茶那個熟悉的味道。金鼎軒可能也是北京最出名的廣式茶樓了,幾乎一到飯點都需要排隊,味道可以說很接近廣東,當然還是要略遜一籌。
  • ...竟然還有這樣的百年茶樓?聽掌柜講那些上海逐漸消失的老茶館
    原標題:城隍廟、朱家角竟然還有這樣的百年茶樓?聽掌柜講那些上海逐漸消失的老茶館  茶館掌柜江虹蔚凌晨為茶館開門  在江虹蔚看來,茶館能夠傳承百年茶樓的韻味,多虧了這些90多歲的老人們。2012年,從雲南來到上海的江虹蔚第一次走進茶樓時,這裡已經歇業3年多,樓內一副破敗景象。
  • 傳統的廣式茶樓點心,只需3個步驟便能輕鬆做出!
    馬拉糕是傳統的廣式茶樓點心,而香港的港式馬拉糕,又叫做古法馬拉糕。馬拉糕是廣東茶樓裡常見的點心之一,特色之一是氣孔有三層,頂層是直的,而低層是橫的,算是蛋糕的一種。。哈哈!話不多說,接下來就教大家怎麼做出這樣一道美食!
  • 隱藏江南西的2家老茶樓,除廣式點心,其他美食一樣能降服你
    今天,我就帶大家一起去找一找這裡的2家老茶樓,超低的價格,這裡的美食絕對能夠降服你喲。江南西老茶樓--常來茗點據說這家店已經有七年的歷史啦,人很多,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所以大家想吃的話一定要早一點去,不然就得排長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