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回到圍屋》,記錄客家人尋找身份歸屬的挽救式行動

2020-12-24 愛鄉寶

人類終其一生都在追根溯源

探求客從何處來,將往何處去

當下的中國

城鎮化的腳步轟隆作響

大批移民被裹挾在時代的大潮中

離開故土融入新生活

一些傳統文化正在逐漸被人們遺忘

許多現代人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園

廣東梅州

世界客都

500萬人的城市卻有700萬華僑

他們的祖祖輩輩在這裡

建起了近20000座客家圍屋

這裡圍龍屋的變化

折射著中國人的遷徙與流動

宗族關係的變化

和幾代人的鄉愁

遺憾隨著歲月的推移

越來越多的圍龍屋

被丟空、堆放雜物

它們, 在退場

但有一群人

開始了「拯救圍屋」行動

他們選擇

回到圍屋,活化圍屋

梅州市委宣傳部指導,梅州市廣播電視臺、佛山市和光影視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聯合製作

紀錄片《回到圍屋》所記錄的圍龍屋活化故事,反映了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人們振興鄉村與復興傳統文化的思考與實踐。

玉庭樓產權所有者鐘山說:「我一直都沒有故鄉,故鄉對我來講,只是一個籍貫。」但他最終選擇遵循父親的遺願,尋訪散落在8個國家的百名族人,賣掉自己唯一的房產,只為修復一座自己從未住過的圍屋。

溫亮興,江西老家被拆,他傾注全部情感,期望將玉庭樓打造成時尚的文創基地,且認他鄉做故鄉。

熊列長,在圍屋裡生活了70年的他,希望留住母親與中國式大家族的記憶,無奈遭到家族反對。

梁志龍,歷經珠三角的商業浪潮洗禮,卻無法承受背井離鄉的孤單,他從廣州回老家,以民宿開啟全新的圍屋活化項目。

鍾學宏,企業家。財富自由後,他選擇以最笨的方法,試圖以一己之力改造圍屋,復原客家最古老的元素,追尋夢想中的桃源鄉。

宋嘉樂,選擇將圍屋改造成為人與自然的連接點。

1部紀錄片

3座百年圍龍屋的活化歷程

幾個普通人打造精神家園的故事

如片裡所言

這是一次客家人尋找身份歸屬的挽救式行動

是現代中國人用情懷與智慧記錄自身文化基因的一場儀式

他們,是鄉村振興的脈動

田園將蕪

我們需有探索與改變的勇氣與行動力

更多有關鄉村的片子

歡迎在後臺給我們留言推薦

本文綜合整理自紀錄片《回到圍屋》、微信公眾平臺「南派紀錄片」、「和光記錄」等

相關焦點

  • 山谷中的飛碟 梅州客家圍屋的光陰故事
    梅州則因其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區而被稱為「世界客都」。所以,可以說梅州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中心,其客家圍屋也是有2萬座之多。名氣雖不比福建土樓大,但梅州的客家風情來的更真、更切。雖然都是客家人居住的圍屋,梅州的圍屋相比於福建那邊的圓樓還是不太一樣,有諸如府第式、方樓、半月形圍樓等等,樣式要豐富很多,格局也相對開放。
  • 梅州,那些環繞在圍屋裡的客家文化
    梅州則因其為客家人的最主要聚居區而被稱為「世界客都」。所以,可以說梅州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中心,其客家圍屋也是有2萬座之多。名氣雖不比福建土樓大,但梅州的客家風情來的更真、更切。  雖然都是客家人居住的圍屋,梅州的圍屋相比於福建那邊的圓樓還是不太一樣,有諸如府第式、方樓、半月形圍樓等等,樣式要豐富很多,格局也相對開放。
  • 福建、廣東、江西客家人永恆的記憶:客家圍屋
    相信很多客家人都聽過一首名叫《客家阿媽》的歌曲。歌曲中有一句經典的歌詞讓人難忘:那一天我為你回到了家思念已爬滿了你的白髮你對我說客家人要志在天涯別為這老圍屋把心留下 客家圍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樓是客家人居住和生長的記憶,其中客家圍屋的覆蓋面最廣
  • 梅州大埔圍屋遊
    打開百度APP,語音「小度小度,到梅州大埔圍屋」,行程馬上給你規劃咯,從深圳出發,順著導航要開5個多小時。我滴個小乖乖,開這麼遠還是有些累人。為了看土樓這個還山長水遠跑來,得先上圖,還好不虛此行咯。客家圍屋花萼樓,位於梅州大埔縣,距今有近400年的歷史。佔地面積2300平方米,建築面積2286平方米,屬土木結構的圓形建築,是粵東地區規模最大、最具有開發價值的客家土圍樓。
  • 《圍屋喜事》建築篇|圍龍屋:承載著客家人的偉大智慧
    客家圍屋,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獨具特色。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杆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合稱為我國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形式,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之一。《圍屋喜事》劇組在這座圓形的客家土樓裡面拍攝了影片的最後一場戲。一支現代的搖滾樂隊在這座有數百年歷史的老建築中大放異彩。影片的主要取景地是梅縣區松口鎮和梅州市區。松口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廣東十大海上絲路文化地標之一。在明末清初時期,鬆口是粵閩贛地區客家人下南洋的第一站,由於華僑眾多,松口鎮保留了大量精美的客家圍屋。
  • 作為客家人的你,有沒有那麼一刻,想回到梅州?
    廣東東北角,三省交界處有一座城市人們講客家話,吃客家菜這裡是世界客都是客家人千年遷徙的最終歸屬梅 州 有木偶戲、採茶戲、竹馬舞、春牛舞、花朝戲等底蘊深厚的世界客都梅州是客家民系的最終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是全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1994年第十二屆世界客屬聯誼會上
  • 「涯系客家人!」客家方言電影《圍屋喜事》東莞提前試片被贊「驚豔」
    95%以上臺詞採用了客家話影片在廣東梅州拍攝,全片95%以上的臺詞採用了客家話。影片的主要取景地是廣東省梅縣區松口鎮和梅江區,其中,梅縣區松口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也是廣東十大海上絲路文化地標之一,保留了大量精美的客家圍屋。
  • 梅州圍龍屋:客家人的土木堡壘
    梅州圍龍屋始於唐宋,盛行於明清。在兩晉至唐宋時期,因戰亂饑荒等原因,黃河流域的中原漢人大舉南遷,陸續遷入南方各省。當地官員將這些移民的戶籍立為「客籍」、「客家」,這正是客家人稱謂的由來。堂屋和橫屋的外層便是弧形的圍屋層,宛如一條巨龍,也叫作「圍龍」。圍屋在建造時將窗戶設計的比較小,可以用來瞭望和射擊,以此拱衛著正屋。當有來犯之敵時,圍屋層就形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禦屏障。圍龍屋還建有堅固的多層「角樓」,既可用來儲備糧草,又可居高臨下射擊來犯之敵。在圍屋與正堂之間有一塊半月形空地,稱為「花頭」。
  • 客家人的土木堡壘——走近梅州圍龍屋
    梅州圍龍屋是一種富有濃鬱客家風格特色的民居建築,主要分布在中國廣東省梅州市內,以及福建省和廣西省北部部分地區,歷史悠久。梅州圍龍屋始於唐宋,盛行於明清。當地官員將這些移民的戶籍立為「客籍」、「客家」,這正是客家人稱謂的由來。為了防範外敵和野獸的侵擾,客家人選擇了聚族而居,於是形成了圍龍屋、走馬樓、五鳳樓、士圍樓、四角樓等民居建築形式。其中,圍龍屋存世量最多、最為著名,是客家建築文化的集中體現。
  • 廣東梅州客家圍屋,壯觀得不得了
    廣東梅州客家圍屋,壯觀得不得了去年姑姑生了二胎,我跟爸爸媽媽作為娘家人去吃滿月酒,又在哪裡打算住上兩三天,姑姑就告訴我們附近有個客家圍屋群特別壯觀,可以閒著沒事兒幹的時候去走走,還挺好玩的。一天清晨,我們一家人就帶著大表妹一起去玩咯。
  • 廣府梅州的一張名片,客家文化的集中地,圍屋之下皆是客天下
    在華夏大地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這樣一個族群,他們是那樣的獨特,帶著幾分心酸,回頭卻儘是美好,這便是客家人。放眼全球,客家人的分布甚廣,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越南、美國、秘魯、模里西斯等數十個國家,帶著他們極具特色的客家文化漂洋過海。
  • 世界圍屋之都就在龍南!風景絕美卻鮮為人知,收藏了下次去
    圍屋是「聚族而居」的民居。客家圍屋是客家文化中最為重要的實物載體,它凝聚了客家先民的智慧,也是我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建築形式之一。圍屋內的一磚一瓦都記錄著客家人的情感和記憶。龍南客家民俗人文風情自駕遊,樂玩君親身體驗了龍南的秀美山川、探尋了一些千年圍屋、也打卡了贛南最美鄉村的正桂民宿村、食過讓人念念不忘的客家味道,在一碗接一碗的米酒中,感受到客家人熱情,領略到最原生態的龍南客家風情。
  • 梅州的味道(行天下)
    到梅州的第一個夜晚,我獨自行走在梅江畔,江水氤氳了空氣,鑽進鼻子裡的味道竟有些悠遠。這味道,像是梅江從源頭風塵僕僕帶來的,又有一種濃厚的文化氣息。   在梅州的幾天,我一直在尋找,這種味道究竟是什麼。   站在客天下景區的高地之上,可以俯瞰整個梅州城。這是一座被青山包圍、被江水澆灌的城市,綠色,是這座城市的底色。
  • 梅州憑什麼被稱為「世界客都」?
    遷徙到梅州大山的客家人,先建起可以抵禦動蕩的樓屋,後來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也有了府第式、園林式的建築。 相比於閩西客家土樓的高頻出現,土樓在梅州客家民居屬於少見。在梅州更為多見的是「圍龍屋」,也就是客家圍屋。
  • 行天下:梅州的味道
    到梅州的第一個夜晚,我獨自行走在梅江畔,江水氤氳了空氣,鑽進鼻子裡的味道竟有些悠遠。這味道,像是梅江從源頭風塵僕僕帶來的,又有一種濃厚的文化氣息。在梅州的幾天,我一直在尋找,這種味道究竟是什麼。站在客天下景區的高地之上,可以俯瞰整個梅州城。這是一座被青山包圍、被江水澆灌的城市,綠色,是這座城市的底色。青草託清風捎來的香味,讓我不由自主閉上眼睛盡情呼吸。
  • 圖文:梅州有個"中國客家博物館",客家人必看!
    你肯定去過不少的博物館,而作為一個客家人,梅州的「中國客家博物館」一定不能錯過!今天,讓我們跟隨鏡頭,一起去看看享譽天下的「中國客家博物館」吧: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梅州,是我國漢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素有「世界客都」之稱。
  • 印象梅州:「天圓地方」的客家圍龍屋
    「靠山」而居的選擇,是客家先人艱難遷徙的無奈之舉,但也是因地制宜的明智之選,在這樣特殊的環境下,造型奇特、功能齊全的客家圍屋應運而生。圍屋之妙在於「圍」,包括圍龍式、城堡式、中西合璧式、殿堂式等,今天我們的主角是圍龍式圍屋。
  • 梅州,最美不過圍龍屋!
    梅州是歷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終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因此被稱為「世界客都」。在這裡,圍龍屋遍布郊野鄉間,規模各異、樣式相同,最能體現濃鬱的客家風情。客家圍屋始建於唐宋,興盛於明清,是客家民居三大經典樣式(圍屋、排屋、土樓)之一,也是中國民居的「五朵金花」之一(其他四朵: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廣西幹欄式、雲南一顆印)。圍屋之妙在於「圍」,而在「圍」的基礎上,又可細分出十多種樣式,最常見的有圍龍式、城堡式、殿堂式、槓式、中西合璧式等。
  • 集結客家人智慧的特色建築——圍屋
    除了以上大家熟知的這些 惠州還有著獨特的建築風採哦~ 今天,小天帶大家走近 中國五大民居特色建築之一 客家圍屋 客家圍屋
  • 惠州惠陽區百年客家圍屋 凝聚宗族情誼
    ,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歷史 圍屋為客家人宗族凝聚力載體  惠陽,古稱歸善,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自宋朝開始,就有客家人遷徙到此。據《惠陽客家圍屋故事》(惠陽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編)一書記載,因戰亂原因,客家人在歷史上經歷了五次南下大遷徙,他們因為離開故土,客居他鄉,故自稱為「客」。古代當地官員為他們登記戶籍時,立為「客籍」,稱他們為「客戶」「客家」,「客家人」之名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