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終其一生都在追根溯源
探求客從何處來,將往何處去
當下的中國
城鎮化的腳步轟隆作響
大批移民被裹挾在時代的大潮中
離開故土融入新生活
一些傳統文化正在逐漸被人們遺忘
許多現代人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家園
廣東梅州
世界客都
500萬人的城市卻有700萬華僑
他們的祖祖輩輩在這裡
建起了近20000座客家圍屋
這裡圍龍屋的變化
折射著中國人的遷徙與流動
宗族關係的變化
和幾代人的鄉愁
遺憾隨著歲月的推移
越來越多的圍龍屋
被丟空、堆放雜物
它們, 在退場
但有一群人
開始了「拯救圍屋」行動
他們選擇
回到圍屋,活化圍屋
梅州市委宣傳部指導,梅州市廣播電視臺、佛山市和光影視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聯合製作
紀錄片《回到圍屋》所記錄的圍龍屋活化故事,反映了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人們振興鄉村與復興傳統文化的思考與實踐。
玉庭樓產權所有者鐘山說:「我一直都沒有故鄉,故鄉對我來講,只是一個籍貫。」但他最終選擇遵循父親的遺願,尋訪散落在8個國家的百名族人,賣掉自己唯一的房產,只為修復一座自己從未住過的圍屋。
溫亮興,江西老家被拆,他傾注全部情感,期望將玉庭樓打造成時尚的文創基地,且認他鄉做故鄉。
熊列長,在圍屋裡生活了70年的他,希望留住母親與中國式大家族的記憶,無奈遭到家族反對。
梁志龍,歷經珠三角的商業浪潮洗禮,卻無法承受背井離鄉的孤單,他從廣州回老家,以民宿開啟全新的圍屋活化項目。
鍾學宏,企業家。財富自由後,他選擇以最笨的方法,試圖以一己之力改造圍屋,復原客家最古老的元素,追尋夢想中的桃源鄉。
宋嘉樂,選擇將圍屋改造成為人與自然的連接點。
1部紀錄片
3座百年圍龍屋的活化歷程
幾個普通人打造精神家園的故事
如片裡所言
這是一次客家人尋找身份歸屬的挽救式行動
是現代中國人用情懷與智慧記錄自身文化基因的一場儀式
他們,是鄉村振興的脈動
田園將蕪
我們需有探索與改變的勇氣與行動力
更多有關鄉村的片子
歡迎在後臺給我們留言推薦
本文綜合整理自紀錄片《回到圍屋》、微信公眾平臺「南派紀錄片」、「和光記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