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文學家蘇東坡興起的,川菜中的經典名菜,東坡肉

2020-12-19 美食快報圈

東坡肉,應該不陌生吧,今天小編就具體為大家講講東坡肉背後的故事吧。

東坡肉和蘇東坡肯定是有關係的,蘇東坡可以說是吃貨裡的文人,好吃好喝聞名天下,又寫得出好文章,也可以說蘇東坡是文人裡的吃貨,提筆有文章落筆有美食,想想古今中外有幾人能達到此境界。傳說是宋朝大文豪蘇軾蘇東坡所創造的一道特色菜餚(蘇東坡老家四川眉山)。後來蘇東坡出仕為官輾轉各地,這道名菜也隨之聞名海內外。蘇東坡在烹調這款美食的時候還為其創作了一首詩歌:《燉肉歌》,可見蘇東坡有多喜歡這道東坡肉。

蘇東坡做官雖幾經貶罰,但也都是地方長官,官宦人家,為他的美食提供了吃的特權,東坡私房菜也是官府菜的另一個分支。比較著名的有東坡肉、東坡豆腐、東坡腿等等。蘇東坡是個有名的饞鬼,但他愛吃的好像只是豬肉。他稱讚「黃州好豬肉」,但有錢人還是不想吃,窮人也不想煮。他愛吃豬頭,也不過是煮得稀爛,最後澆一勺杏酪——杏酪應該是酸的,可以解膩。

東坡肉,現在的做法多種多樣,但是黃酒是做東坡肉不能少的點睛之酒。黃酒並不是現在用的料酒,比較有名的黃酒有古越龍山,即墨等品牌。黃酒可以去腥除異、助味滲透的作用;和味增香;增色的作用。所以東皮肉做得好不好黃酒和關鍵。

想當年,在下還吃肉的時候,第一次在杭州豔遇東坡肉,一口氣幹掉一盆,厚著臉皮請朋友再點一盆,又風捲殘雲一樣拿下,都顧不上人家笑話我沒見過世面,哪裡還想得起關心這肉背後的風流韻事?糟心的是,後來可能是吃「頂」了,呃,所以現在已經不吃肉了。可要說起東坡肉,我還是得豎起大拇哥。

豬肉中國人早就開吃了,孟子都說:「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見在周朝時候豬肉已經是中國人的盤中餐,可為什麼到宋朝蘇東坡的手裡,這道豬肉才出了名呢?事實是,豬肉雖然也吃,在古人的眼裡,他屬於下等貨色,貴族人等根本不屑一吃。就比如那個偏安一隅的宋高宗,他在清河郡王張浚府上吃了一頓,地上躥的,空中飛的,水裡遊的都上了,他們就是不吃豬肉。

但窮苦老百姓得吃,《東京夢華錄》稱,一天怎麼也得有一萬頭左右的豬被販子們送入東京。《水滸傳》裡魯智深打死的那個屠戶哥們,賣得就是豬肉,而且豬肉分類很細,都會切臊子了,呵!真正能讓豬肉漸漸興起的,應該還是蘇東坡。一般的說法是:蘇東坡在杭州治理西湖時,他突發奇想的發現了 「小火慢燉」的方塊肉,佐以醬油料酒姜蔥紅糖等,那才叫香嫩多汁,酥爛不碎,香糯不膩!幹活的民工們大快朵頤,叫好不迭,之後「東坡肉」的大名就風傳天下。

相傳蘇東坡在徐州、黃州、杭州都做過這道菜。在徐州任知州時,遭遇天降大洪水,百姓惶恐,蘇軾鎮定自若,將民眾情緒安撫好,並帶州中壯丁修築堤壩,阻隔洪水,幫助城中百姓順利度過了難關。百姓都很感謝他,紛紛將自己家的豬給殺了,慰問抗洪辛苦的蘇軾和各大縣衙人員,面對百姓的一片心意,蘇東坡怎麼推都推遲不掉,豬肉又太多,他只好指點家人燒紅燒肉回贈百姓。這時候東坡肉是「回贈肉」,意為這是知州大老爺回贈給他們的,吃了有福氣。大規模的做東坡肉,是在黃州,時值蘇軾被貶謫到黃州,黃州的豬肉價格非常便宜,才知道,黃州地處長江中遊北部,湖泊眾多,平時都吃的是雞肉、魚肉一類的東西,但是豬肉肥肉過肥,瘦肉炒了之後太綿,沒幾個人願意吃這種肉。

東坡肉這道菜可謂揚名海內外,其實東坡肉雖然口味偏甜但是發源地卻是在四川,是隸屬於川菜一系。因為東坡肉的發明者蘇東坡就是四川眉山人,這道菜的口味鮮甜讓人回味無窮。東坡肉的特色是顏色紅亮誘人,口感肥而不膩,氣味香甜至極。

下面我們來看看東坡肉的詳細做法。帶皮豬五花肋肉1000克,料酒200克,蔥50克,生薑100克,冰糖100克,老抽100克,食用鹽10克。將五花肉去毛洗乾淨,放入清水中。開大火將水燒開,等五花肉血沫浮出後煮五分鐘左右,撈出備用。將五花肉切成10個小塊(大小要均勻,不然成盤不美觀),將蔥切成段,生薑切成薄片。選用一個大小合適的砂鍋(可以正好將肉塊放滿),砂鍋底部要墊上墊子(竹墊或者矽膠墊都可以,防止烹飪過程中肉塊和砂鍋粘住)。先將蔥段和薑片墊在砂鍋底部,然後再放上肉塊(肉塊的全部朝下放)。加入演、老抽和料酒,可以適量加一些清水,讓液面沒過肉塊。將砂鍋放入煤氣灶上開大火加熱,等沸騰後轉小火慢燉1個小時。等肉變熟後加入冰糖,再煮半個小時。這個時候有一個關鍵步驟:將肉塊全部進行翻身,將肉皮全部朝上擺放,在悶煮30分鐘。接著將肉塊肉皮朝上放入蒸籠中,開大火蒸煮15分鐘左右。

這道名餚的製作方法要點是——用微火煨燉。在自家嘗試製作東坡肉,往往是將其置於小陶罐或者蒸籠中,用旺火蒸30分鐘,直至肉酥透為止;但是樓外樓的東坡肉,至少要煨燉至僅用筷子輕輕一戳便能使皮肉俱爛方才完工。本篇開頭的詩中也早已寫道:「柴頭罨煙焰不起」,意思是點燃柴火,控制好火候,用沒有火苗的微火來煨燉。想必這是蘇軾在不斷嘗試中得出的結論:若是用急火,不單容易控制不住火候,肉和佐料的味道也無法全部印出來;只能用微火,慢慢將肉煮爛,入口即化,肥而不膩,口感極佳,而且五味俱全。

看完了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東坡肉,大家還不饞嗎?還不趕緊的行動起來?

相關焦點

  • 遠近聞名烤全羊,東坡肉,川菜
    大家好,我是姜陽陽,今天給大家帶來美食《烤全羊》《東坡肉》《川菜》烤全羊烤全羊是蒙古族接待貴客的一道名菜。色、香、味形俱全,別有風味。烤全羊源於蒙古族。其歷史洲源可以迫溯到很遠。康熙、乾隆年間,北京的「羅王府」(羅卜藏多爾濟)中的烤全羊,遐邇京師,名氣很大,甚至連廚師嘎如迪(蒙古族)也很出名。清末民初直至解放初,各地王府中還有烤全羊。解放後,不但恢復了這道名菜,而且有了許多改進。東坡肉東坡肉是杭州傳統風味菜餚中的一朵奇葩,以色澤紅豔,汁濃味醇,肉酥爛而不碎,味香酥而不膩為特點。
  • 中國十大名菜之東坡肉
    而經過這八大菜系還引申出很多地方菜系,而這些菜系中都會有一兩道甚至更多道的代表名菜,而說到中國名菜,可能我們還是會想到傳統的中國十大名菜,這中國十大名菜分別是北京烤鴨、四川麻婆豆腐、西湖醋魚、飛龍湯、無為板鴨(無為燻鴨)、東坡肉、腊味合蒸、辣子雞、東安子雞、清蒸武昌魚。而今天我們就來嘗一嘗這道來自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東坡肉!
  • 國宴東坡肉與蘇東坡有什麼關係
    東坡肉是眾所周知的一道名菜,以豬肉為主料,口味鹹甜、香糯,軟而不爛,肥而不膩,是眉山和江南地區特色傳統名菜。這道菜既以「東坡」為名,那麼它與東坡先生有什麼淵源呢?東坡肉在「八大菜系」的浙菜、川菜中都有,也存在於楚菜、鄂菜等菜系,但各地做法略有不同。有先煮後燒的,有先煮後蒸的,有直接燜煮收汁的。東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異,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菜都是碼得整整齊齊的麻將塊兒,紅得透亮,色如瑪瑙。
  • 蘇東坡與東坡肉的故事
    哈嘍,大家好,本期給大家帶來的是歷史上到現在一直都很有名的一道名菜和一個偉人的故事蘇東坡與「東坡肉」。蘇東坡在歷史上是因為「東坡肉」而被世人所知曉。東坡肉是又叫滾肉、紅燒肉,是江南漢族傳統名菜,豬肉味首要的食材,薄皮嫩肉,顏色紅眼,味香齊全,酥而不碎。
  • 蘇東坡與東坡肉:一個吃貨的人生哲學
    東坡肉據考是為紀念東坡所做,並不是蘇東坡本人所創。蘇軾(1037.1.8-1101.8.24),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歷史治水名人。
  • 吃貨蘇東坡在美食上的造詣,眾多經典名菜,網友:認真下廚的詩人
    1.東坡肉 也就是紅燒肉的前身,宋朝的時候豬肉的價格並不貴,但是當時的人們都不喜歡吃豬肉,蘇軾就想要在豬肉上面下文章,通過美食將滯銷的豬肉簡單快速的賣出去
  • 杭州旅遊4大必吃的名菜,東坡肉第一,西湖醋魚第三,你愛吃嗎?
    杭州是一個美食之都有很多特色小吃和美味佳餚,其中包括東坡肉、宋嫂魚羹、西湖醋魚、龍井蝦仁等,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杭州四大名菜排名。4、龍井蝦仁:龍井蝦仁是杭州當地一道特色名菜,口感鮮嫩清爽,色澤好看,吃後讓人回味無窮。
  • 古代大吃貨蘇東坡"菜譜"首公開 東坡肉原是白水煮肉
    東坡肉(資料圖)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東坡肉又名滾肉、紅燒肉是江南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於浙菜系,以豬肉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香糯而不膩口。但是古時的東坡肉也是這樣嗎?
  • 蘇東坡最愛的菜餚—東坡肘子,因「會錯意」而創造出來的美食
    比如說四川最為傳統的一道菜—東坡肘子,光聽菜餚的名字就知道這道菜與蘇東坡有關。這道東坡肘子是他最愛的一道菜,流傳到現在也成為了餐桌上的一道大菜。蘇東坡先生不僅僅是在詩詞方面很有天賦,對於美食更是有研究。而有關於東坡肘子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那是蘇東坡在遊歷天下的時候,有一次,在江西一帶的鄉下,他為小孩治療疾病,疾病治好以後,農夫為了感謝他,便邀請他在家裡吃飯。
  • 東坡肉來源妙又多 驀然回首浙菜中
    東坡肉是傳統美食,大家都很熟悉這道菜。菜名是以著名詩人蘇東坡的名字來命名的,但是很多小夥伴都不知道這道菜屬於那個菜系,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尋一番吧!豬肉相信是大家生活中吃的就比較多的肉,那麼大家還記得有一道豬肉釀製的佳品麼?沒錯,那就是我們大名鼎鼎的蘇東坡發明的東坡肉!
  • 蘇東坡與東坡肉,探尋文豪與美食背後的秘密
    北宋的大文學家蘇軾,號東坡居士,世人喜愛稱他為蘇東坡。人有真樂,雖至苦亦不能使之不樂。吃,就是蘇東坡的快樂。走到哪兒,吃到哪兒,蘇東坡簡直就是一個大吃貨。做東坡肉的簡單步驟,連洗鍋子這樣的小事蘇東坡都講得清清楚楚。這雖然看似微不足道,卻展現出蘇東坡對製作美食的敬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個環節都做到位,這是蘇東坡一絲不苟的嚴謹。
  • 十道和蘇東坡有關的菜,有魚、有肉、有炒菜、有羹、有點心
    東坡肉,蘇東坡在杭州任知州時為官賢明,當地百姓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東坡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 蘇東坡與東坡肉,探尋文豪與美食背後的秘密!
    北宋的大文學家蘇軾,號東坡居士,世人喜愛稱他為蘇東坡。他既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又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婉約,更有「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超脫。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蘇東坡都取得很高的成就。但你知道嗎,在美食界蘇東坡也是響噹噹的專家!
  • 精通川菜的市長,現場傳授蘇東坡的「燒肉秘訣」
    10月29日,由中國烹飪協會主辦、眉山市人民政府參與承辦的2019「中國菜」藝術節暨川菜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在四川省眉山市開幕。眉山是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的故鄉。羅佳明在致辭中提到了「東坡肉」、「東坡魚」等美食:「千年大文豪蘇東坡,不僅是詩、詞、書、畫『全能』,還是著名的美食家,所著的《老饕賦》堪稱『烹飪寶典』,所寫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被後世奉為『燒肉十三字經』,所創的東坡肉、東坡魚、東坡肘子等『東坡菜』飄香世界,對川菜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四川十大名菜,你們吃過哪幾種?
    你好,我今天再次與大家見面,分享川菜十大名菜作為中國四大傳統菜系之一的川菜,自古就有許多耳熟能詳的經典傳統名菜,如名不見經傳的麻婆豆腐、東坡肘子、宮保雞丁等四川傳統名菜,在這些經典名菜的後面【眉山東坡肉】東坡壇肉又稱「東坡肉」,又名燒肉、滾肉、東坡燜肉,是眉山的一道傳統名菜;據史書記載,這道菜是蘇東坡首創,蘇東坡親自烹飪,其中以燒肉最為著名。在詩中,他描述了自己的烹飪經驗:「以慢來火,以少來水,以火來足來美。」
  • 東坡肉的奇特傳說,百年前江南、川味東坡肉菜譜二張
    「聽」不一樣的東坡肉神話傳說。「品」百年前江南東坡肉和川味東坡肉。在今天二師兄已飛上天的情況下,於此大談東坡肉顯得有些不太應景,不妨從飲食文化的角度來品析這道傳統名菜,稍微彌補一下望豬興嘆之遺憾。筆者也做了些考證,認為目前關於蘇東坡喜食豬肉的典故,較早的完整版本是源於宋代另一位文人周紫芝的《竹坡詩話》,其文曰:東坡肉的別樣傳說周紫芝在文中講述了蘇東坡愛吃豬肉的習慣和烹肉妙招,並點明東坡之作名為《食豬肉詩》,蘇比周年長四十餘歲,生活年代非常接近,其記錄的可信度較高
  • 舌尖上的美食 東坡肉
    東坡肉起源東坡壇肉又稱「東坡肉」,又名燒肉、滾肉、東坡燜肉,是眉山的一道傳統名菜;據史書記載,這道菜是蘇東坡首創,蘇東坡親自烹飪,其中以燒肉最為著名。在詩中,他描述了自己的烹飪經驗:「以慢來火,以少來水,以火來足來美。」
  • 瑞·美食川菜系代表名菜簡介,總有一款滿足您的味蕾!
    在烹調方法上,川菜有炒、煎、炸、爆、烤、燴、蒸、拌、燜、貼、幹燒、炸燻、泡、燉等38種之多,變化精妙。川菜由筵席菜、大眾便餐菜、家常菜、三蒸九扣菜、風味小吃等五個大類組成一個完整的風味體系。  魚類:水煮魚、魚香肉絲、幹燒巖鯉、幹燒桂魚、幹燒魚尾、四味鮑魚、龍井鮑魚、芹黃魚絲、幹煸鱔絲、魚香大蝦、蒜瓣黃魚、麻辣黃鱔、辣豆瓣魚、籮粉魚頭豆腐湯、泡椒河鰻、魚香荷包蛋。
  • 著名的東坡肉由他而聞名天下
    而豬肉因為是豬肉在沒處理(如閹割)時,肉味不好,再加上豬的飼養環境,而在宋朝被文人士大夫視為賤肉。但東坡肉這一道由豬肉為主料而製成的美味佳餚,卻偏偏是在宋朝還是因一位著名的大文豪而廣為人知,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蘇東坡,東坡肉的東坡二字正是由此而來。
  • 東坡肉做法大全
    蘇東坡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除回贈肉外還有金蟾戲珠、五關雞、醉青蝦、後人將這四道菜稱之為「東坡四珍」。 如今在徐州街頭的各家飯莊,您仍然可領略到東坡肉帶給您的回味無窮的滿口醇香。「東坡肉」最早在徐州創製,《徐州古今名饌》記載,蘇軾任徐州知州時,黃河決口,蘇軾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築堤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