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 臺北選情最混亂最複雜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各政黨的有心人正在緊密部署。而從現在傳出的訊息看,就民進黨內而言,爭取連任的縣市長已無懸念,不能再選的縣市長也已有了自己心中的接棒人。可能是臺北市最混亂最複雜,民進黨內外各路大軍都在明爭暗鬥,鬥個你死我活。

  臺北市本來是藍軍天下,當時有個說法,國民黨即使是派出個阿貓阿狗出來選都會贏。但2016年的選舉,遭逢幾個重大變量,其一是就在臺北市發生「太陽花學運」攪亂人心,促使傳統選情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其二是馬當局不但是施政無能,而且連自己唯一的施政亮點兩岸關係也因倡導無力,而使選民無感,就連國民黨的支持者也懶得出來投票;其三是民進黨變陣,寧願讓已經贏得初選的姚文智棄選,讓給柯文哲,讓臺北市民有一個清新的驚喜,再加上柯營善用新媒體,顛覆臺北市傳統選風;其四是國民黨推出的候選人連勝文,並非最佳人選,不過也有人說,由於政治氛圍已變,國民黨即使是推出丁守中,也一樣輸選。

    這使得「謝系」頗為不服,因為民進黨倘是按照當初黨內初選,推出屬於「謝系」的臺北市「立委」姚文智,也一定能贏,這就可避免了「謝系」在縣市長選舉中「掛零」。尤其是在去年七月十七日的民進黨領導層改選中,「新潮流系」在三十席票選中執委中拿下九席,在十席票選中常委中奪得三席,再加上三席當然中常委,及在非直轄市的各執政縣市長中互選一席,也因「新潮流系」的縣市長最多而再下一城,而使得「新潮流系」幾乎掌控了黨中央。而原本有兩席中常委的「謝系」,卻因為配票失誤,而在中常委選舉中一敗塗地,一席也拿不到。「謝系」檢討失敗原因,除內訌及配票失誤之外,關鍵原因就是在於在縣市首長中佔有絕對的優勢,除高雄、臺南、桃園三席直轄市之外,還擁有屏東、彰化、雲林等縣市,而「謝系」則「掛零」。因此,「謝系」決定,在2018年的縣市長選舉中,爭取說服民進黨不要再與柯文哲合作,而是直接推出候選人,倘此,屬於「謝系」的姚文智當選的機率就將會很高,消除「謝系掛零」的現象。

  實際上,在當時的民進黨臺北市長初選中,雖然「新潮流系」全力挺拱顧立雄,但早就已經做好準備的姚文智,推出的「翻轉臺北」的「立體書藍圖」,討得了臺北市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歡心和信心。但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卻缺乏信心,要姚文智與柯文哲再初選一次,而使得他失去此次機會。因此,「謝系」今次不願再「為他人作嫁衣裳」了,既是為「謝系」,更是為民進黨,希望民進黨不再禮讓柯文哲,而是直接推出姚文智。

   這可讓與「謝系」有宿仇的「新潮流系」極為緊張。「新潮流系」雖然也不太滿意柯文哲的施政表現,但在確定本「流」的賴清德不會在臺北市選,而本「流」也還沒有足以挑戰柯文哲的人選之下,為派系利益考慮,避免「謝系立委」姚文智拿下臺北市長寶座,就決定就奉行「寧讓外人,不予家奴」的哲學,在民進黨臺北市長初選中暗助柯文哲,堅拒姚文智,好讓柯文哲連任四年後,接棒給「新潮流系」臺北市「立委」吳思瑤接棒。這幾天在民進黨內外,此事已經鬧得沸沸揚揚。

  這讓蔡英文左右為難。一方面,從私心出發,蔡英文也希望在2020年自己爭取連任時,能夠消除柯文哲對自己的威脅及挑戰。實際上,柯文哲的野心勃勃,就在2016116日「大選」投票日的前夕,柯文哲進行了一項名為「一日雙城」的活動,騎自行車從關渡到高雄騎狂飆三百八十公裡,一共花十九個小時達陣。途中,柯文哲所到之處掀起「總統級旋風」,休息時超商外頭擠滿民眾搶拍,連上廁所都有百人圍觀,到達目的地時民眾夾道歡迎,臉書上兩支直播影片更吸引二百二十萬人次搶看,人氣無人能敵,氣勢之強讓人直呼「根本是要選臺灣領導人!」即使是在蔡英文當選後,柯文哲仍對蔡英文下了批語:蔡英文最大的困難,是大家對她的期望值太高,滿意度等於實際值除以期望值,現在期望值太高,分母太大,不管蔡英文怎麼做,滿意度都會很低。這就對蔡英文形成極大的威脅,因為倘民進黨繼續奉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的政策,屆時在對國民黨不滿意,對民進黨更失望之下,超越藍綠的「第三勢力」,可能就成為選民們的希望所在,而柯文哲的「一五新觀點」,就正好是 「中間落墨」,左右逢源。這對要爭取連任的蔡英文,及要爭取實現長期執政夢想的民進黨來說,就是一個夢魘。另一方面,民進黨禮讓柯文哲,是蘇貞昌的決定,蔡英文與蘇貞昌有 「瑜亮情節」,又豈能要讓蘇貞昌的決定套住自己?

  但是,蔡英文又不能再讓「新潮流系」為所欲為。最近「新潮流系」有向她「逼宮」的跡象,陳菊就在黨中央的會議上向她落下狠話,倘再讓「新潮流系」得寸進尺,可能就會有被「架空」的危險。因此,蔡英文是否因為要平衡「新潮流系」,打亂目前的格局?值得觀察。

  國民黨聲稱要收復臺北市。但可能沒有好的人選。本來在此前,朱立倫的條件不錯,資歷完備,曾任「行政院」副院長,也為國民黨守住新北市,因而應是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的最佳人選。而且他的新北市長已經兩任,不能再選。但他在2014 「九合一」選舉大敗後,嚇破了膽,怯戰、避戰,洪秀柱出來挑戰,他又發動「防磚機制」,使令致、洪秀柱受到制肘,再加上本人實力不足,朱立倫又發動「倒柱」,才自己出來選,但此時他的氣勢已盡,且被人看小。因此,他的優勢已經流失,並非最佳人選。

  目前國民黨中,似乎郝龍斌的走勢最佳。倘當選國民黨主席,是否會敢於挑戰再選臺北市長?這在法律上沒有限制,俄羅斯的普京就是如此。但今時不同往日,柯文哲打他的 「五大弊案」,雖然最後都不了了之,但也不是完全沒有瑕疵。就要看市民如何對待?說不好真的有人在懷念他任市長的勤政。

  丁守中本來有一戰的實力,但卻在2016年的臺北市長初選中失利後,淡出政壇,在 「冷凍」了四年後再復出,可能能見度不足。

  昨日,傳出國「後山王」傅昆萁在明年花連縣長卸任前,有意循「柯P模式」轉戰臺北市長,「走出後山」,讓政治生涯「更上層樓」的消息。實際上,從今年起,傅昆萁就開始逐一安排上各談話節目接受專訪,顯然就是為了提升曝光,目標就是劍指需全島知名度的臺北市長。

  傅昆萁雖然是親民黨人,被視為宋楚瑜的子弟兵,但卻是「腳踏兩隻船」,心向「老東家」國民黨。在2016年的「大選」中,雖然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也有參選,但他早就宣布,只要朱立倫參選,他願意重回國民黨力挺朱立倫,因而傅昆萁重回國民黨的消息也就甚囂塵上。後來國民黨經過「換柱」後,朱立倫果然參選,他就表態力挺朱立倫。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傅昆萁除在地方繼續支持現任黨主席洪秀柱連任外,日前黨副主席郝龍斌競選辦公室成立,傅也以「無黨籍」藍營百裡侯身分前往力挺。而與傅昆萁有交情的國民黨內人士表示,他其實去年起就已經開始評估卸任前轉戰臺北市長與新北市長可能性。幕僚方面多建議傅參選新北市長,但傅本人傾向直接挑戰臺北,認為「七連冠五星縣長」為什麼不能直接挑戰臺北市長。但是,他身負「臺鳳炒股」及「合機炒股」兩件十年以上炒股官司,未來倘若判刑定讞,很可能令他一手打造的「傅家王朝」一夕傾圮。尤其「五二零」政黨輪替,屬於「新潮流系」的新任「法務部長」邱太三喊出「清除司法敗類」,這將會成為他能否參選臺北市長的變量。

來源:新華澳報

 

責任編輯:黃楊

相關焦點

  • 2018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大敗!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於24日進行投票,選舉結果在當晚基本出爐,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已於24日晚9時10分召開記者會,宣布請辭黨主席,負起政治責任。  「九合一」選舉指的是臺灣9種地方公職選舉在同一天舉行。9種地方公職選舉包括:「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直轄市」山地少數民族區的「區長」及「區民代表」選舉。  在這次的「九合一」選舉中,高雄市與臺北市的選情備受關注。
  • 臺灣「九合一」選舉聚焦臺北及中部三縣市
    中新社臺北11月28日電(記者 劉舒凌 鄭巧)28日,從清晨到夜晚,全臺19700多名候選人與相關黨派抓住最後時間展開「掃街拜票」、舉辦規模盛大的「選前之夜」晚會,力爭每一票支持。   29日,將產生11130名地方公職人員的臺灣「九合一」選舉會在22個縣市展開。  這是臺灣地區歷來規模最大的一場選舉。
  • 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形勢觀察
    題: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形勢觀察 作者:任冬梅(北京),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作者指出,目前年底「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和國民黨都已完成縣市長提名。《遠見》雜誌今年5月公布的「縣市長滿意度大調查」指出,民調下跌最兇的是澎湖縣長陳光復,無論滿意度、施政分數,皆是全臺最低,是唯一負評超過正評者。此外,嘉義市長涂醒哲滿意度排名倒數第二,彰化縣長魏明谷排名倒數第五。民進黨在這些縣市的選情堪憂。   四是「柯綠分手」對民進黨選情造成一定衝擊。
  • 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藍綠地方板塊有望改變嗎?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於11月24日投票、開票,將選出各地縣市長、議員等總計上萬名公職人員。 除了最受關注的22個縣市長競爭外,議員等公職競選也日益激烈。據聯合報稱,最年長與最年輕的候選人年齡相差60歲左右,更有最資深的裡長候選人,從30歲做到78歲,這次尋求第13次連任。
  • 國民黨選情大好?蔡正元:我對2022「九合一」選舉非常樂觀
    20日,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王鴻薇邀請前「藍委」蔡正元一同討論國民黨要如何布局2022「九合一選舉」。蔡正元直言,他對2022選情非常樂觀,而且國民黨只要拿下臺北市和桃園市就是大勝!因此蔡正元對選情持樂觀看法。蔡正元更直言,反而是民進黨在新北市、宜蘭縣、花蓮縣、南投縣都找不到可以和國民黨競爭的對手,民進黨也為此著急。至於南部選情,蔡正元表示,臺南、高雄和屏東三縣市,國民黨少輸為贏。但在高雄市議員方面,現在國民黨還可以選出高雄市議長,但下次很可能翻盤,就算國民黨知道會輸,也要盡力鞏固選情,不要輸太多。
  • 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原標題:臺灣「九合一」選舉焦點在哪裡?  後天就是「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候選人最後幾天的戰況進展如何,相關選民要領幾張票、選哪些職位都成焦點。為此,本報特意為您盤點了這次選舉中的細節。   本次「九合一」選舉是臺灣地區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選舉,涉及近兩萬人的「求職」,被島內民眾戲稱為「年底最大求職潮」。
  • 「公投」大爆發 年底「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最有可能輸掉臺中?
    同日公布的「2018臺中市長選舉民調」顯示,林佳龍支持度落後盧秀燕1.8%,選情首度出現翻轉。有媒體分析,受「公投」因素影響,年底「九合一選舉」縣市長的部分,民進黨最該憂心的就是臺中市。臺灣地區立法機構去年「修法」鬆綁「公投」提案門檻,2018年至今已經出現了10多個「公投案」要與年底「九合一選舉」一起舉行,連臺北市長柯文哲都說政治效應很難評估。
  • 「九合一」高雄臺南一邊倒向民進黨 臺北新北選舉也難翻天
    民進黨順利推出人選,國民黨則仍找不到戰將,選情一邊倒,幾無懸念。上一屆,也即是2014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在臺南、高雄分別慘輸45%、38%;2年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立委」選舉,國民黨再度因內部鬥爭臨陣換將導致大敗。早前有基層黨員質疑國民黨在臺南市竟連一名不分區「立委」提名都沒有,是形同放棄臺南市。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背景)是臺灣政治史上最大規模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包括「直轄市長」、縣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村裡長等7項選舉。藍綠競逐    臺灣「九合一」選舉 臺北市、臺中市藍營均落敗    九合一選戰慘敗
  • 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今日投票、開票 最大看點是這個
    與今年的「九合一」選舉同時投票的還有10個「公投案」。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24日投票、開票,將選出各地縣市長、議員等總計上萬名公職人員。23日的最後催票階段,整個臺灣「瘋選舉」,藍綠陣營都祭出最後的重磅活動。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文章說,臺灣的地方選舉不影響朝野格局,卻能看出臺灣政治的演化。
  • 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 鎖定過半縣市長席
    原標題: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 鎖定過半縣市長席臺灣地區今天(24日)舉行俗稱「九合一」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截至北京時間24日晚上9點30分,國民黨目前已經贏得全臺22個縣市首長中14個縣市,可謂取得一場大勝。
  • 2018臺灣「九合一」選舉拉開序幕 專家:民進黨將敗選 但國民黨也很...
    據臺媒報導,臺灣地區2018年底」九合一」選戰登記結束,選舉將在11月24日舉行,候選人申請登記已於8月31日截止,共有20993位候選人完成登記,將角逐11047個名額。其中,六都參選人的激烈比拼備受外界關注。臺北市目前確定參選的是現任市長柯文哲,國民黨參選人推出丁守中,民進黨方面確定參選的是姚文智,另外還有脫黨參選的臺大教授李錫錕。
  • 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 鎖定過半縣市長席
    (原標題:臺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 鎖定過半縣市長席) 臺灣地區今天
  • 解讀: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束,國民黨為何慘敗?
    共有19761人報名角逐,創臺灣歷屆選舉之最。而在這次選舉中,國民黨慘敗。那麼,究竟什麼是「九合一」?國民黨為何會慘敗?何為「九合一」■11月29日,臺灣九合一選舉開票11月29日,臺灣九合一選舉開票日。今天台灣選出6名「直轄市」市長,16名縣市長,375名「直轄市」議員,532名縣市議員,198名鄉鎮市長等。最引人關注的是六都市長選舉。
  • "九合一"選舉啟示(六):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的啟示
    11月24日,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出爐,在最受關注的22個縣市長選舉部分,國、民兩黨執政縣市發生大翻轉,國民黨一舉拿下15席,民進黨僅存6席,無黨籍柯文哲險勝對手連任臺北市長這次選舉被視為蔡英文執政的「期中考」、國民兩黨競爭2020年臺灣「大選」的前哨戰、島內民意變化發展的測試劑以及島內「涉獨公投」的試水戰。由於此次選舉被各方賦予眾多指標意義,選舉結果也相當程度反映了當前島內政局複雜變化的態勢。   其一,選舉結果充分反映了蔡英文及民進黨執政路線政策的重大失敗。
  • 洪鑫誠:臺灣「九合一選舉」的「無色覺醒」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洪鑫誠】 臺灣「九合一選舉」如期上演,開票過程異常精彩,不少結果出人意料。 首先,選前外界的確預估國民黨選情佔優,但通常認為能奪回「半壁江山」已能令人滿意。然而連國民黨人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是:曾把自己打趴下的民進黨,這次居然這麼不經打。
  • 港媒:高雄選情複雜 但人心向背漸明
    吳敦義說,韓國瑜腦袋靈光、行動力強,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期間,兼顧產銷造福農民員工,而且符合高雄人的「胃口」;相信未來當選市長,一定能為高雄帶來經濟發展,讓高雄市民改善生活。韓國瑜也分享政見,強調會讓高雄農漁產賣出去,讓觀光客、投資客走進來,讓高雄市民發大財。對此,香港中評社發文稱,以上簡單的話語,勾勒出影響這次高雄市長選舉的關鍵——經濟民生。
  • 學者:新北、臺北二市選情觀察分析
    原標題:學者:新北、臺北二市選情觀察分析  島內「九合一」選舉日前正式開跑,華廣網9月18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研究生陳兵的文章,觀察島內選情指出,藍綠雙方在此次新北、臺北二市選舉中有不少看點。
  • 港媒:臺灣九合一選舉的「變」與「不變」
    中評社11月25日報導,11月24日,臺灣「九合一」選舉落下帷幕。這場選舉國民黨獲得了大勝,特別是國民黨贏得了高雄市選舉的勝利,有著重大的歷史性和標誌性意義。民進黨在這次選舉中可謂大敗,有力地打擊了蔡英文當局無視民意的霸道氣焰。疏理這次選舉,其特點鮮明,主要展現了「變」與「不變」。 變。一是民心思變。蔡當局上臺僅僅兩年多時間,不問蒼生,問意識形態。
  • 2018選戰,臺北市選情一片混亂,國民黨能否翻盤?
    2018的選戰臺北市為何成為焦點?未來又將如何牽動臺灣政局的變化?這是因為在2016年臺灣立法機構民意代表選舉的時候,國民黨得到最差票選結果,其得票率不到三分之一,但臺北市一共有八席民意代表,其中國民黨拿下五席,比例大概佔62.5%!在國民黨最低點的時候,它還能在臺北市的八席民意代表中拿到五席,所以大家認為國民黨在臺北市還是蠻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