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據廣東交通集團通報,在經過25個小時連續作業後,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5管節於11月10日實現精準對接。至此,沉管隧道管節沉放對接已完成783.5米。此次浮運安裝須在2020年第19號「天鵝」、第20號「艾莎尼」及第21號「艾濤」三重颱風之間搶抓施工作業窗口期,對管節沉放安裝提出了新的建設難度。
面對挑戰,項目嚴密部署、嚴格執行,在建設管理方、施工作業方、設計、監理、海事局、國家海洋預報中心等建設者共同努力下,順利實現第五個沉管管節沉放。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五個沉管E5為標準管節,長165米,寬46米,高10.6米,重約8萬噸,是項目沉管隧道西島側斜坡段最後一節沉管,沉放位置仍處於西島造成的擾流範圍內。同時,E5也是首個基礎過渡段管節,前147米為水下深層水泥攪拌複合地基,後18米為天然地基,存在沉降不均勻進而造成對接端差異變形的風險。
11月9日凌晨2點,在世界首制沉管運安一體船「一航津安1」的提帶下,E5管節從伶仃外海經近50公裡航道浮運抵達珠江口沉放水域。E5管節安裝水深超30米,回淤增大,沉放對接期間,項目先後安排7組潛水員下水配合檢查。通過系泊、沉放、拉合及水力壓接等工序,10日凌晨3點,E5管節完成對接。下一步,項目計劃推進第六個沉管浮運安裝工作。
深中通道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是國家「十三五「重大工程,是集「隧、島、橋、水下互通」於一體的世界級跨海通道集群工程,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建成後,將有效釋放現有路網壓力,對完善國家高速公路網絡和珠三角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進珠江兩岸產業互聯互通以及各類要素高效配置,加快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總臺央視記者 魏星)
(編輯 王鶴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