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多項世界紀錄 深中通道超寬沉管隧道E32管節出塢

2020-12-18 央廣網

刷新多項世界紀錄,深中通道超寬沉管隧道E32管節出塢(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廣州7月25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粵交集宣 嶽路建)7月25日,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最寬鋼殼沉管E32管節澆築完成並順利出塢,刷新了世界上超寬管節在受限水域的出塢紀錄,S08合同段的相關實體工作也正式進入流水化作業階段。

智能製造68000噸「巨無霸」超寬管節

刷新多項世界紀錄,深中通道超寬沉管隧道E32管節出塢(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深中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超級跨海通道。沉管隧道長約6.8公裡,是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也是世界首次大規模應用。沉管隧道共由32節管節組成,國內沒有可參考、借鑑的技術指標。

其中,E32管節是項目隧道首個非標準管節,與東人工島島頭堰築段對接。E32管節長123.8米,寬由53.6米逐漸變寬至55.46米,高10.6米,具有「超寬、變寬」技術特點,澆築完成後的鋼殼混凝土管節重約6.8萬噸,比此前沉放的E1管節還要重8000噸。

深中通道S08標由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廣州打撈局組成聯合體共同負責。受限於場地因素,超寬變寬管節只能在廣州南沙中船黃埔文衝船廠的唯一船塢內進行預製及一次舾裝(管節臨時輔助設施安裝)。面對空間狹窄、交叉面多、環境惡劣、時間緊張等種種困難,項目創新工藝工法,有效優化鋼殼管節結構設計和管節預製施工工藝,高質高效完成預製任務。

作為世界超寬沉管管節,E32管節澆築方量約25000立方米。項目成立技術科研專項小組,耗時2年,研製出「高流態、高穩健、低收縮」的自密實混凝土,質量壽命可達到百年。為滿足大體積混凝土方量澆築的需求,項目建設團隊研發了智能澆築成套設備與系統,利用物聯網、大數據、BIM等信息化技術,構建虛擬施工現場,將施工數據實時傳輸至智能澆築設備,實時調整完成不同的工作指令,實現設備精準尋孔、智能收放澆築管、泵送啟停、自動調整澆築速度及可變跨徑等功能,滿足不同管節行車道孔、牆體、頂板澆築,並能實時傳輸澆築信息數據,實現管節澆築過程智能化施工。

「智能製造有效破解了超寬管節預製的難題,通過自動化、精準化的智能澆築成套設備,實現隔倉脫空高度基本控制在5毫米之內。」深中通道S08標保利長大項目經理吳旭東表示。

配合潮位出塢刷新多項世界紀錄

刷新多項世界紀錄,深中通道超寬沉管隧道E32管節出塢(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E32管節預製完成後,首先擺在技術人員面前的第一道難題便是如何在場地受限的情況下完成出塢絞移動作。

「出塢過程最淺處水深只有8.3米,必須等待漲潮時2.6米的潮位,才能確保管節和船塢設施的安全性,當天滿足該潮位的持續時間僅有四個半小時左右。」負責沉管出塢的廣州打撈局項目經理孔維達表示,在施工中技術人員須把每一個步驟細化到分鐘,克服更換絞纜系統期間操作複雜,設備繁多,作業時間緊,安全風險大等難題。

7月25日,從上午10點半開始,歷時兩個半小時,至下午1點順利完成了E32管節出塢作業。此舉不僅刷新了該船塢最大噸位、最深吃水的浮體出塢記錄,也刷新了世界上超寬管節在受限水域的出塢紀錄。

出塢只是第一步,E32管節需轉運到港池內坐底寄放1年。廣州打撈局採用了自主研發的可拆卸式小整平架,通過改造加裝水下料位監測系統,僅用30天順利完成E32管節水下坐底寄放區超過12000立方的碎石墊層鋪設工作,為E32管節出運前打造完美的寄放環境。另外還設計出一套管節自重+滿艙壓載+碎石基礎+防滑系泊的雙重保障系統,可抵禦50年一遇的颱風工況,比規範上施工期抵抗10年一遇颱風工況的要求提高了標準,同時輔以高精度水下定位+智能化遙測的施工期監測系統,保證管節寄存期間的安全性。

孔維達表示:「如此大尺度的管節在半開闊海域的坐底寄放,在世界上尚屬首例。因為目前尚不具備沉放條件,這既是寄放,也是對我們製造水平的檢驗,更有利於後續沉管的製作。」

根據計劃,E32管節將於明年年中出運至東人工島島頭堰築段進行沉放安裝。

相關焦點

  • 刷新多項世界紀錄!深中通道68000噸「巨無霸」超寬管節完美「出塢」
    記者從廣東省交通集團獲悉,此舉刷新了世界上超寬管節在受限水域的出塢紀錄,S08合同段的相關實體工作也正式進入流水化作業階段。沉管隧道長約6.8公裡,是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也是世界首次大規模應用。沉管隧道共由32節管節組成,國內沒有可參考、借鑑的技術指標。
  • 深中通道E31管節順利出塢 將在「睡床」寄放近一年
    深中通道E31管節順利出塢 將在「睡床」寄放近一年金羊網  作者:王丹陽  2020-11-30 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日前再傳喜訊
  • 深中通道S08標合同段沉管隧道E31管節順利出塢
    11 月 28 日 22 點左右,深中通道 S08 合同段廣東長大廣州打撈局又一次完成了世界級的挑戰,僅用 3 小時將深中項目沉管隧道第二個 " 超寬、變寬 " 重達 6.6 萬噸的非標準管節—— E31 管節絞移出塢。
  • 世界首制!深中通道沉管隧道 浮運安裝一體船進塢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 浮運安裝一體船進塢金羊網  作者:王丹陽、粵交集宣、嶽路建  2020-04-28 按照建設計劃,二次舾裝作業預計於5月下旬完成,其後一體船還將帶著「巨無霸」管節開展重載演練。
  • 【廣東】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管節順利完成沉放對接
    本網訊  近日,由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簡稱中交公規院)主持設計的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工程迎來重大節點勝利——沉管隧道首管節順利完成沉放對接,姿態控制良好,實現了項目工期裡程碑節點目標,標誌著中交公規院創造性提出的鋼殼混凝土組合結構沉管隧道階段性通過實踐檢驗。
  • 世界創舉!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海底安裝成功
    超級工程深中通道今天迎來了最新工程進展! 據廣東交通集團發布消息,6月17日11:45分,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順利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完成了首次「海底初吻」。
  •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已沉放近千米,E6管節實現精準安裝
    大洋網訊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已沉放近千米。12月9日,廣東省交通集團發布消息,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六個管節順利完成沉放對接,至此島隧工程沉管隧道已達948.5米,在「十三五」收官之際,為廣東高速公路建設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 世界最寬海底沉管隧道首節沉管對接完成完成
    6月17日11時45分,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這標誌著深中通道項目關鍵線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進展。(蔡敏婕 嶽路建)6月17日11時45分,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這標誌著深中通道項目關鍵線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進展。
  • 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對接順利完成
    記者從廣東交通集團獲悉,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對接順利完成,也標誌深中通道項目關鍵線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進展,更標誌著中國在沉管隧道建設領域登上了新的技術高峰。
  • 大連灣海底隧道首批沉管出塢
    原標題:大連灣海底隧道首批沉管出塢來源: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近日,中交集團承建的大連灣海底隧道項目首批三節沉管順利出塢,創造了國內跨海沉管隧道單批出塢沉管數量之最。大連灣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是國內首個大型跨海沉管隧道PPP項目,全長約12公裡,其中海底隧道全長約5公裡。中交集團中交一航局主要負責乾塢沉管預製場、沉管主線挖泥炸礁、南北岸工程,以及大連灣海底隧道全部18節大型沉管的沉放安裝;中交四航局主要負責沉管澆築作業。
  • 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智能化!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成功安裝
    6月17日,歷經34小時的連續作業,由中交一航局承建的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鋼殼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首節沉管成功沉放海底,與西人工島在40米深海下實現「深情一吻」。此次安裝剛剛經歷颱風「鸚鵡」的幹擾,克服了技術首創、船舶首制、氣象多變、長距離浮運等多個困難挑戰,為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先行」助力加速。
  •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 長度接近千米大關
    凌晨2:30,經過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工程師們的努力,深中通道E6管節順利對接。至此,島隧工程沉管隧道超額完成年度安裝5節的目標,沉管隧道已達948.5米,接近千米大關。 為確保E6順利對接,沉管安裝前,中交一航局在深中通道項目部召開了第26次技術討論會,對E1-E5管節施工進行了全面總結梳理,並對E6浮運、安裝風險再排查,確保各項準備工作萬無一失。安裝過程中,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項目部沉管安裝團隊先後召開5次決策會,進行步驟確認和實時動態調整,確保E6管節高精度安裝。
  • 連續奮戰25個小時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5管節順利實現對接
    11月11日,據廣東交通集團通報,在經過25個小時連續作業後,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5管節於11月10日實現精準對接。至此,沉管隧道管節沉放對接已完成783.5米。此次浮運安裝須在2020年第19號「天鵝」、第20號「艾莎尼」及第21號「艾濤」三重颱風之間搶抓施工作業窗口期,對管節沉放安裝提出了新的建設難度。面對挑戰,項目嚴密部署、嚴格執行,在建設管理方、施工作業方、設計、監理、海事局、國家海洋預報中心等建設者共同努力下,順利實現第五個沉管管節沉放。
  • 「廣東」硬核「握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5管節順利完成對接!(圖)
    經過25個小時連續作業,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5管節於11月10日沉入伶仃洋海域與之前的管節實現精準對接!E5管節的浮運安裝時間在2020年第19號「天鵝」、第20號「艾莎尼」及第21號「艾濤」三重颱風之間,施工時間緊湊給E5管節的沉放安裝提出了新的建設難度。
  •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安裝近千米
    原標題:深中通道 沉管隧道安裝近千米   12月9日,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六個管節(E6管節)順利完成沉放對接,至此,深中通道島隧工程沉管隧道達到948.5米。E6管節長165米,寬46米,高10.6米,重約8萬噸,沉放水深超過30米,是由西人工島斜坡段轉為中間段施工的首個管節。圖為沉管運輸安裝一體船在作業。
  •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建設工效較港珠澳大橋進一步提高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建設工效較港珠澳大橋進一步提高  灣區加速度:三十天造一節鋼殼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個標準管節E1管節鋼殼到達珠海桂山鎮牛頭島預製廠。 南方日報記者 肖雄 攝  仲夏時節,距珠海主城區約28公裡的牛頭島,深中通道沉管預製「夢工廠」坐落此處。
  • 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項目「E31」管節順利出塢
    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項目「E31」管節順利出塢 11月28日,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標號為「E31」的超寬鋼殼沉管在完成澆築之後,順利出塢轉移到沉管預製基地外圍的船塢內。
  • 深中通道完成首節沉管海底對接,大灣區超級工程取得重大進展
    據新華視點消息,6月17日,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項目的海底隧道首節沉管與人工島暗埋段對接成功。該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寬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首節沉管重約6萬噸。出塢、浮運、系泊、安裝,全程歷時34個小時。從製造到安裝,建設者克服了諸多世界級難題。
  • 特長海底沉管隧道施工,深中通道開創世界先例
    摘要:與港珠澳大橋媲美的深中通道,是伶仃洋上的又一項世界級「超級工程」。它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正在創造多個「世界第一」、「世界之最」:其中的伶仃洋大橋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海中塔高最高、跨度最大的鋼箱梁懸索橋;8車道特長海底沉管隧道,將開創世界先例……
  • 雙「管」齊下!大連灣海底隧道和深中通道同日進行海底沉管安裝
    同一天,在2000餘公裡外的廣東珠江口伶仃洋上深中通道順利完成E6管節對接建成隧道長度已達948.5米從港珠澳大橋歷經四年安裝33節沉管到一北一南兩大超級工程同日實現雙「管」齊下中交集團又創造了我國乃至世界跨海通道建設領域的新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