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工程深中通道今天迎來了最新工程進展!
據廣東交通集團發布消息,6月17日11:45分,歷經約34個小時的出塢、浮運、系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順利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完成了首次「海底初吻」。
這標誌著深中通道項目關鍵線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進展,更標誌著中國在沉管隧道建設領域登上了新的技術高峰。
此次取得重大進展的沉管隧道工程,為何被稱為世界創舉呢?
深中通道作為繼港珠澳大橋後,又一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是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寬的海底沉管隧道,項目共由32個管節組成,每個管節重量約8萬噸,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巨無霸」。
其中沉管浮運安裝是深中通道項目建設中氣象海況條件最敏感、技術難度最大、通航安全保障要求最高的關鍵性工程。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三大難點
6月15日下午三點,深中通道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繫著首節沉管移出珠海桂山島深塢區塢門,運往位於深圳水域內的西人工島施工現場。
隨著首節沉管的浮運工作啟動,深中通道首節沉管隧道浮運安裝的第一個難點也隨之而來。
難點1
此次沉管浮運要沿著伶仃洋航道(珠江主航道)前行。從桂山島到施工現場,運輸距離為50多公裡,運輸時長需要8個多小時。伶仃洋航道寬380米,和路上交通是一樣,也是雙向航道,同時伶仃洋航道也是中國最為繁忙的航道。
如果把伶仃洋航道比喻成高速公路,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就相當於一輛大卡車,但是這輛車將單向通行的路佔滿,會影響其他船舶航行。
因此,深中通道施工方特意為沉管浮運安裝打造了全世界首艘具有自航能力的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避免以往由數十艘拖輪拖船前行的情況,大大減少航行中的投入和風險、提高通行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這艘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國重器,它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先進的海底隧道沉管施工專用船舶,是世界上第一艘集沉管浮運、定位、沉放和安裝等功能於一體的、具有定位和循跡功能的專用船。
更重要的是,這個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在沉管運輸安裝方式上實現了系統性革新:
可連續完成沉管的出塢、浮運及定位安裝等施工作業,且施工效率較以往兩條安裝船提升一倍,成本更低。同時該船可滿足目前國內所有尺寸沉管的浮運安裝,且預留了功能升級空間,最大可將沉管寬度提升至55米。「一航津安1」為世界首創,無母型船參考,歷時3年研發成功,它的問世解決了深中通道建設面臨的諸多瓶頸難題。
同時,為確保首節沉管順利浮運安裝,深圳海事局也提前謀劃,成立沉管安裝回填通航安全保障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交通管制、現場保障三個工作組,科學制定管控措施,在確保海上交通安全和港口正常生產的基礎上,全力保障首節沉管浮運安裝回填作業安全。
此外,首節沉管安裝完成後將進行14天的回填作業,深圳海事部門還將全天候不間斷對回填及覆蓋作業進行安全保障。
難點2
首節E1管節的沉放安裝位置位於深圳海域的東、西人工島之間,該海域航路縱橫交錯,航道狹窄,船舶交通密度大,通航環境極為複雜,浮運位置正好在珠江入海口,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鹹淡水交匯,受到洋流、水的密度的影響比較大,浮力變化也大。
(效果圖)
難點3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位置的地質更為複雜。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基槽直接到了巖基,相對單一,但是在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不單一,有一段基槽正處在海底山脈的脊梁上,基槽無法開挖,受水流的影響更大。 首節沉管的浮運安裝作為深中通道項目的裡程碑式節點環節,是一項系統複雜的高風險工作,安裝難度係數極高,它的成功安裝也將為後續三十餘節管節的安裝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深中通道建設順利。橋梁工程已完成全部主橋樁基工程,正在進行承臺施工作業;西人工島已完成築島,正在進行島上暗埋隧道CW4段主體結構等施工;東人工島已完成堰築段臨時圍堰結構施工、沿江高速保護鋼板樁及鋼管樁施工等工作。
沉管隧道核心裝備方面,已完成運安一體船(一航津安1)、碎石整平船(一航津平2)及供料船、起錨艇等裝備建造任務。 深中通道位於珠江三角洲核心區域,北距虎門大橋約30公裡,南距港珠澳大橋約38公裡,路線起於廣深沿江高速機場互通立交,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市翠亨新區馬鞍島上岸。項目全長約24公裡,包括6.8公里海底隧道、17.5公裡跨海橋梁,雙向8車道。
按照計劃,2022年6月份將完成最後一節沉管浮運沉放,橋梁工程計劃於2023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項目全線計劃於2024年建成通車。通車後,深圳和中山市民來往兩地,由以往繞行虎門大橋上百公裡變為跨海直達,車程將由2小時縮減為20分鐘。
難忘的34小時 不間斷作業回顧
6月16日2:00時,深夜的海浪聲格外清晰,珠海的桂山島已經是一片忙碌。在「一航津安1」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的提帶下,E1管節通過塢內、外帶纜,緩緩通過深塢塢口,進入伶仃洋外海等待區。
6月16日6:00時,東方剛剛泛白,一體船的甲板上黨旗飄揚。以「一航津安1」為核心的浮運編隊出塢後,駛向茫茫海域。
經過1.5公裡的預製場支航道,穿過5.5公裡的榕樹頭航道,進入8.4公裡繁忙的伶仃航道。
為確保E1管節浮運安全,深中通道沉管浮運安裝團隊時時觀察、分析「一航津安1」航行中的數據以及在航道中的相對位置,調整航行狀態;廣東海事局和深圳海事局的10餘艘警戒船劃分為核心警戒區和外圍警戒區,充分發揮護航作用,確保首節沉管浮運安全。
6月16日16:00時,陽光正好,颱風「鸚鵡」過境後的天空一片湛藍。一體船攜帶沉管隧道管節E1經過兩次轉向後,對接首端朝向西人工島暗埋段方向,「一航津安1」在基槽內安全拖航,浮運團隊集結隊伍,準備帶纜作業。隨後,首節沉管浮運編隊順利到達系泊區域,開始沉管系泊作業。
6月16日22:30時,在6.5個小時的系泊、準備後,E1管節開了正式沉放對接工作。如何在暗流洶湧的深海之中實現誤差不超過5釐米的精準對接安裝,這是建設者們面臨的最為嚴峻的考驗。
6月17日10:00時,隨著一體船對E1管節緩慢下放和水平絞移,不斷調整管節坡度,首節沉管成功著床於基底,完成沉放作業。期間,潛水員不斷下水進行探摸,檢查管節艏艉位置,以確認沉管對接端無異物。
6月17日11:45時,明媚的陽光映射著海面,伶仃洋上熱潮湧動,在「沉管隧道先鋒隊」的帶領下,200餘名建設者齊心協力,順利完成出塢、浮運、系泊、安裝等環節,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對接順利完成,建設者們緊繃了34個小時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國之重器亮劍
實現深海精準對接深
中通道首節沉管對接順利完成
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