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在三伏"養生也在三伏:多酸多甘消暑去火[圖]

2020-12-13 東方網

圖片來自波蘭畫家Maja Wrońska

  今年的7月18日是一伏,7月28日是二伏,8月7日是三伏,8月17日出伏。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為炎熱、悶溼的季節,身體容易感到不適,不過「熱在三伏,養生也在三伏」,如果能藉此季節排毒,可謂是最佳時機。除了適度流汗,藉助刮痧、拔罐等傳統方法來排解三伏暑溼之毒,在飲食調養上,還可注意清暑祛火、多酸多甘等原則,以舒適度夏。另外,不宜過分強調「夏練三伏」,酷暑鍛鍊還應講究適可而止、恰到好處。

  一、消暑去火

  三伏天熱症較重,容易火氣上升、情緒煩躁、焦慮激動、失眠等,夏季暑溼,適宜清補,「去火」是夏日食補的關鍵。三伏天不能總處於溫度過低的環境中,因為溫度過低,可能使人體毛孔閉塞,體內熱量不易散發,影響祛火效果。飲食也是去火的重要環節。夏日去火的食物包括:苦瓜、西紅柿等性涼、清暑蔬果,牛奶性微寒,補水、滋陰、解熱毒,也是「去火」良品。

  快煮綠豆湯

  做法:1、綠豆先用水浸泡10分鐘左右,瀝去水分,放入冷凍室,凍成冰塊。(綠豆浸泡後吸收水分,根據水結成冰體積變大的原理,經過冷凍,把綠豆撐裂。有裂紋的綠豆遇熱水後被撐開,所以能很快煮開花。只是簡單的物理變化,營養不會流失的。)2、分次加水。先加少量水,將綠豆煮開花,再加大量水,將綠豆湯煮開鍋。根據個人口味需要加入冰糖等。

  PS:綠豆湯最講究的吃法,是在熬製好的綠豆湯裡,加一勺冰鎮糯米飯,然後帶點薄荷和冰糖的味道。據說以前只有大戶人家的小姐才有的吃的高端綠豆湯,你們感受一下~~

  涼拌苦瓜

  原料:苦瓜、蔥白、紅彩椒、鹽、蒜茸
  做法:1、苦瓜洗淨,對半切開,去掉苦瓜瓤。2、斜刀切成均勻的薄片。3、鍋中加水,調入一茶勺的食鹽。4、水開以後下入苦瓜綽水。5、撈出放入事先準備好的涼開水裡。6、紅椒和蔥白切絲,泡入水中,以便捲曲。7、把蒜茸放入調料碗中,加入生抽、醋、白糖、香油攪拌均勻。8、把苦瓜撈出稍微控幹水分,擺入盤中,再放上紅椒和蔥白。9、把調料汁淋在苦瓜上。10、鍋中燒熱少許油。11、把熱油澆在蒜茸上即可。

  二、多酸多甘

  盛夏酷熱,不少人愛吃冷飲,導致溼氣侵入,影響脾胃消化功能,甚至出現食欲不振等。如果吃太多肥膩補品,反會加重損胃傷脾,影響營養吸收。因此,像蓮子、百合、蔬菜、瓜果、瘦肉、鱔魚、鴨肉等,都是夏季的最好食品。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功能,不宜多食。在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吃些甘涼或甘寒之物,夏季還可再適當多吃些酸性食物。在三伏天喝上一杯冰涼的酸梅湯,不僅神清氣爽,還有助於消食合中、生津止渴、除煩安神。

  自製酸梅湯

  原料:烏梅5顆、山楂幹10克、玫瑰果3顆、冰糖適量
  做法:1、把烏梅、玫瑰果、山楂乾洗淨;2、鍋中加清水,放入食材,用大火燒開,轉小火煮20分鐘,根據口味加入冰糖;3、把湯汁晾涼,撈出食料,將汁放入一個大水壺,置於冰箱冷藏4個小時以上,即可喝。

  蓮子豬肚湯

  原料:豬肚、蓮子、蔥姜、花椒

  做法:1、豬肚切條,冷水放一湯匙花椒,半塊拍碎的姜,和豬肚一起中小火煮開,放一湯匙料酒,再煮開,撈出洗淨。姜切片。2、豬肚條,蓮子,蔥姜,足量水一起加入湯鍋。3、大火燒開,小火煲到湯呈奶白色。4、調入鹽,胡椒粉繼續小火煮半小時。5、出鍋前加入香油和香蔥即可。

  三、新鮮乾淨

  胃是身體健康的根本所在,所以想要很好的保護自己的身體,那麼首先就要做好保護胃部的工作。夏季到來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感覺脾胃功能變得遲鈍起來。這時候可以適當的吃一些新鮮的果蔬。新鮮的果蔬含有纖維素以及糖分等眾多營養素,不僅能補充身體所需要的能量以及水分,同時味道甘甜多汁,經常吃也不會令人感覺到膩味。但需要注意的是,夏季吃一些新鮮的果蔬千萬不能貪多,除此之外也不要吃一些生的、冷的以及不乾淨的食物,否則很容易出現拉肚子的情況。

  西瓜番茄汁

  原料:西瓜半個,番茄3個大小適中。

  做法:1、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衝燙,剝皮去籽。2、二者同時絞汁,兩液合併,隨量飲用。

  四:三伏天防暑小常識

  一、夏天不提倡進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進行的劇烈活動,建議可選擇遊泳、早晚慢跑等體育活動。

  二、要多喝白開水,並且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後不宜狂飲。應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其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慾。

  三、不宜過量飲酒。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溼熱,而溼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發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溼,無異於火上澆油。

  四、飲食不宜過於清淡。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代謝需要。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五、午睡時間不宜過長。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後周身不舒服而更加睏倦。

  六、忌受熱後「快速冷卻」。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七、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八、不宜佩戴金屬首飾。金屬裝飾品中的某些金屬沾上汗水,所接觸到的皮膚可能出現微紅或瘙癢等症狀,容易引發接觸性皮炎。

  九、夏天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最好塗抹防曬霜。

  十、生活起居要規律,不經常熬夜,保證充分的睡眠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扇下。

  十一、出門還要隨身攜帶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以防應急之用。

相關焦點

  • 健康|三伏天喝這杯養生茶,開胃又解暑!
    健康|三伏天喝這杯養生茶,開胃又解暑!三伏天喝這杯養生茶開胃又解暑馬上就要迎來大暑節氣了,也就意味著夏季進入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段。《生活家》邀請專注藥膳食療近20年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王峰醫生,為大家帶來「大暑養生攻略」!趕快學起來吧!
  •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真實含義!2020三伏時間表
    三伏天馬上到了,三伏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在我國北方有這樣的諺語,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據史料記載, 這一習俗從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其實這樣吃也是有一定的含義的。
  • 今年三伏什麼時候開始,一伏、二伏、三伏總共多少天?農民速看
    今天要分享的話題是:今年三伏什麼時候開始,一伏、二伏、三伏總共多少天?農民速看俗話說:夏至三庚數頭伏,具體指的是,每年夏季到來後的第三個庚日就為頭伏,頭伏是三伏的開始, 第四個庚日被看作二伏,第5個庚日看作三伏,由於每年情況不一樣,所有三伏天周期也不同,2020年三伏天從7月16日開始,8月24天結束,歷時40天。
  • 俗語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啥意思?今年三伏具體什麼時間?
    俗語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啥意思?今年三伏具體什麼時間?假期來臨,很多人都做好了出門旅行的準備,當然其中大部分人都會是剛剛完成高考的小朋友們。這時候天氣就成了大家最為關注的問題。因為如果遇到雷暴天氣,飛機就可能誤機,火車也不是很方便。
  • 夏日話三伏,三伏天養生多吃這八種食物,還有做艾灸哦!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小暑期間正逢「三伏」的「頭伏」,2020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具體到今年的三伏來說,7月16日至7月25日為初伏,7月26日至8月14日為中伏,8月15日至8月24日為末伏。 夏天的時候人們通常會出現沒有胃口的情況,特別是在三伏天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常常出現不想吃飯的情況,如果你真是發現自己的反應很嚴重的話,最好記得三伏天養生應該多吃以下的幾種食物,讓你夏天可以過的更加健康。
  • 2020三伏時間表!明日入伏,如何舒舒服服?
    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著:「都人最重三伏,蓋六月中別無時節,往往風亭水榭,峻宇高樓,雪檻冰盤,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鮓新荷,遠邇笙歌,通夕而罷。」風亭水榭、雪檻冰盤、浮瓜沉李……你以為古人過三伏只靠「心靜自然涼」?恕我直言,古人的快樂你想像不到~洗硯石於飛泉,試茗奴以積雪;欲食瓜而瓜生戶外,思啖果而果落樹頭。
  •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三伏天」到底是個啥?又該怎樣計算?
    「三伏天」這一詞彙其實早在老祖宗那一輩就已經流傳下來了,有句古代諺語說得好:「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句話也分別描述了一年中極寒和極熱的兩個關鍵階段。那麼,三伏天裡的「三伏」,到底代表著什麼?又是從哪一天開始的?我們又該怎麼去推算呢?還有三伏天我們要去幹些啥呢?
  • 「三伏」養生:冬病夏治學問大 神清氣和度炎夏(組圖)
    資料圖:中新社發 泱波 攝  中新網7月18日電(生活頻道 蔣妍) 今日迎來今年「入伏」第一天,「高溫、高溼、高熱」的「三伏」天將正式開始。「三伏」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
  • 三伏灸用易灸灸,貼出健康體質
    近年來,人們"未病先防"的養生意識逐漸提高,中醫養生理論中的"春夏養陽""冬病夏治"獲得廣泛認同。中醫專家指出,由於夏季氣候潮溼悶熱,而人們普遍有貪涼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人體很容易被溼邪侵襲,而"冬病夏治"作為我國中醫特色療法,其本質是治"溼",利用三伏灸進行祛溼,可達到一定的效果。
  • 明日小暑,近三伏,吃「3寶」,喝「3茶」,做好4事,健康過一夏
    暑,熱也。小暑即為「小熱」。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小暑過後,將近三伏,一日熱三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1,蓮子心茶蓮子心,具有清心去熱、消暑除煩,緩解心情煩悶之功效,非常適合夏季飲用。蓮子心,味苦,性寒,泡水喝,睡前飲用,還有養生安神的作用。提醒,怕冷、大便稀溏的人最好不要喝。
  • 三伏養生正當時|三伏天吃4物,清心火防暑熱,但不要犯這10個禁忌
    俗話說「夏養三伏,冬補三九 」,三伏天養生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在防暑降溫的同時,有什麼禁忌不能犯?吃些什麼更好?三伏天,這10個禁忌不要犯!1.忌快速降溫:三伏天,出門買個菜,甚至下樓拿個快遞外賣,就一身汗。
  • 小暑過後三伏將至 這些你需要知道
    「暑」代表炎熱,「小暑」則意味著炎熱蠢蠢欲動,但還未到達最熱。而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難耐的酷暑已經上線!今年的三伏長達40天所謂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總稱,日期是按節氣的日期和幹支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
  • 不能「包治百病」自行貼敷需謹慎,三伏貼出新規:嚴禁不合理擴大...
    去年伏期,兒童在省中醫兒科貼三伏貼(資料片)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氣溫一天天在升高,一年中最熱、最悶、最潮的「三伏天」來了。如伏天的天氣一樣熱的還有「三伏貼」,儘管還有兩天入伏,已有不少市民預約貼三伏貼了。近年來,「三伏貼」越來越受到大家的熱捧,每伏的第一天,各地中醫院、中醫科的門口就排起長隊,似乎三伏貼成了治病和防病的「萬能貼」。 今年多地發布「三伏貼」相關規定,紛紛為各機構提供的「三伏貼」服務勒緊了緊箍咒。
  • 今日末伏,2020年伏天時間,三伏的計算方法以及養生要素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每年的三伏出現在小暑和大暑之間。2020年三伏天還有10天就將過去,今年的三伏天共有40天,快要熬出頭了。我們來看看2020年三伏的時間表。三伏時間表今年的三伏天共40天,具體時間為:初伏:2020年7月16日-7月25日
  • 小暑養生:清熱消暑茶湯粥,精神飽滿迎三伏
    暑,表示炎熱,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 小暑過後,一日熱三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天氣炎熱容易影響人的情志,使人心情煩躁、易怒等。因此,小暑養生調養心神非常重要,凡事不宜急躁,否則心火妄動,加之酷暑火熱邪氣,即所謂「內外和邪」,易引發傷暑之證。
  • 【海興義信】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食品一部美味食材鮮美來襲
    俗話說「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大雨過後,熱在三伏的「桑拿模式」即將開啟,你準備好了嗎?熱!!熱!!!熱有熱的道理,老天爺給你我清理體內廢物的機會,每一滴汗都在為我們排毒喲故夏日養生保健尤為關鍵!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讓苦夏不苦餃子
  • 日盛三伏暑氣燻,大暑節氣食物禁忌!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乾旱少雨上海更是進入了「炙烤人幹」的節奏237-2019荷花盛蟬聲鳴 大暑至夏正濃大暑高溫來襲,人體排汗多、消耗大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大暑吃什麼好大暑飲食宜多吃「苦」一提到熱,很多人馬上會想到食欲不振,就算要吃,也覺得要以清淡為主。吃得過分清淡反而會降低體質。
  • 三伏貼適合治療哪些疾病和人群呢?
    「三伏貼」是「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療法」的簡稱,也是中醫學防治疾病的特色方法之一,又稱作「三伏灸」。是在夏季三伏日,把特殊作用的藥貼貼在不同疾病相應的穴位上,以達到祛病保健的一種治療方法。2.為什麼要在三伏天貼敷呢?有什麼特殊的講究或蘊含著怎樣的道理?
  • 記者調查西安「三伏貼」市場:沒有成分全家通用 可治任督二脈不通
    西部網訊(記者 趙雪 實習生 景健)吃不好飯可以貼、睡不著覺可以貼、怕寒畏冷可以貼、風溼關節病也可以貼……每年夏季一入伏,「三伏貼」就開始被狂熱追捧,西安大大小小的醫院裡,都擠滿了等待「三伏貼」的老人小孩。然而,「三伏貼」真能包治百病、適用於所有人嗎?記者近日走訪多家醫院發現,「三伏貼」基本屬於醫院自製藥品,外包裝均沒有成分註明,開方卻很簡單,可以一人拿藥既可全家通用。
  • 農村俗語「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今年啥時候到三九?今冬冷嗎?
    儘管現在氣溫很低,但距離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還有一段時間,農村老人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那麼今年什麼時候到三九呢?今年冬天冷不冷呢?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熱在三伏、冷在三九」這句俗語,一年之中最熱的時候是三伏天,最冷的時候則是三九天,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三伏天和三九天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