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5月1日,李頓調查團到達長春,偽滿洲國執政的溥儀在會見調查團時宣稱,自己是「由於滿洲民眾擁戴才來到滿洲的,建立偽滿洲國也完全是自願自主的」!為配合溥儀的謊言,日本關東軍威逼市民身穿傳統服裝,在調查團的所經之處夾道歡迎,製造和諧擁戴的偽滿洲國假象。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國政府於9月21日向國聯理事會控告日本侵略中國領土,破壞國聯盟約。要求國聯採取行動,制止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行為。"使危害和平的局勢不致擴大",並恢復到事變爆發前的狀態。挨到1932年1月,在當時中國政府反覆要求下國聯調查團正式成立。團長是英國人李頓爵士,所以也叫:李頓調查團。
在此之前李頓調查團到日本與日本領導人進行會談;現在來到東北展開實質性調查,偽滿洲國卻是一片和諧的假象。瀋陽愛國人士鞏天民等9人冒死挺身而出,在各界知情人士中秘密搜集了幾百份日軍侵華罪證,彙編成《真相》英漢雙語的圖文集遞交給李頓調查團,這批彙編材料後來成為《國聯調查團報告書》中日本侵華行為的重要依據。
當這份揭露日本關東軍殘暴罪行和偽滿洲國真相的鐵證呈現在國際公眾面前時,日本關東軍惱羞成怒,將9位搜集資料的抗日知識分子逮捕入獄,施以酷刑。
日本軍國主義向國際社會宣傳偽滿洲國自主建國的陰謀敗露後,日本外務大臣竟在日本議會上說:滿矇事件,對於我帝國來說是基於自衛權而發生的,因此對於國際來說也沒有任何可恥的地方。他甚至叫囂「承認滿洲國是滿蒙問題得以解決的唯一辦法,為此即使日本淪為焦土也在所不辭」。
面對國聯調查團的報告,日本傳達了準確的信號:即不承認九一八事變是侵略行為,不放棄在「滿洲」獲得的各種利益,並且還將繼續擴大在滿洲的權益,最終實現獨霸滿洲的目的。日本軍國主義敢於撕開面具,無非是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沒有人會真正為弱國「強出頭」,只會使勁榜上強國的大腿。
在這裡翻出陳年往事不過是再次證明一個鐵定的原則——弱國無外交。糊塗的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幡然醒悟,痛心疾首!可又有什麼意義了。
尼赫魯,在大多數中國人眼裡,或許他不過是一個不識時務的印度總理,有誰會在意他的另一面是偉大的政治家了。
他不僅深深懂得「弱國無外交」的定律,還發出「印度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的吶喊。他要建立一個伸出強壯的大腿,讓國際社會去擁抱的印度,而不是露出酸楚可憐的印度。儘管他失敗了,但志向和努力卻是讓人敬佩的!
軍事和經濟的雙重強國在國際上能得到什麼,弱國會失去什麼。這是一個弱智的問題,終極答案就是全民族的團結和奮鬥。
日本、印度的民族性,很多中國人都是熟知的。我們生活在豺狼虎豹的環伺中,除了有民族的血性,還有我們不懼戰、不怕死的戰鬥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