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的傳說,關於佛祖釋迦牟尼的故事

2020-12-25 中國管科院紅豆杉中心

從前有個很有錢的大善人,做了很多善事,積了很多功德。一日,他在家讀書,忽然看見一個人從窗外走過。他一下子被那人的面相吸引住,追出門去,卻已不見了。從此他一心想見那人,走遍天下去尋,卻總也找不到。一次在夢中,菩薩問他,他積德很多,有什麼要求沒有。他說他只想見那個人一面。

菩薩說,你若真想見那人,一定要捨棄這一世的人身,投生做一棵大樹,五百年後,也許有機會能再見那人一面。他決定做一棵樹。很快他就死了,轉世在河邊做了一棵大樹。五百年來,飽嘗著做樹的痛苦,忍受著風吹雨打,不能移動,不能說話,只為了能見那人一面。五百年後終於有一日,忽然有一個人遠遠地從河那邊走過來,正是那個他夢寐以求的人。他激動極了,手舞足蹈,使勁地搖著渾身的樹枝樹葉,努力試圖引起那人的注意。他是多麼想讓那人走到注意。他是多麼想讓那人走到他的樹蔭下,休息乘涼啊。但是那人經過他身邊,瞧都沒有瞧他一眼。

他失望,他委屈,不知道為什麼五百年還修不到這麼一點緣分。當晚又夢到菩薩。菩薩說,如果他還想見那人,再做五百年的樹,或許會修到一點緣分的。他覺得既然已經等了五百年,再等五百年也不算什麼。他實在太喜歡那個人了。

就這樣,他在河邊又站了五百年。五百年後終於有一日,那個人又遠遠地從河那邊走過來。這回他沒有激動,沒有搖枝動葉,只是靜靜地站在那裡。為了這一日,他捨棄了做人的機會,痴痴地做了一千年的樹,吃過太多的苦,傷過太多的心。他已經能以平靜的心等待那個人的到來。只見那人向他走了過來,走到他的樹蔭底下,安然坐了下來,一坐就是七七四十九日。

原來那個人就是佛祖釋迦牟尼,而這棵樹就是那棵菩提樹,後來跟佛祖一起成了佛。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總都有棵菩提樹,有些人因矢志堅守而終獲成功,有些人因臨陣逃避而慘敗告終。一棵菩提樹,兩種人生觀。芸芸眾生中,我們需要尋找的正是這樣一棵菩提樹,只要值得期待,無論多遠多難,我們都應堅持下去。

來源:花語網 百度百科 如果您喜歡此類文章,請關注或使用評論功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覺悟成佛,菩提樹有何功德
    可是,您知道嗎,對信佛的人來說,菩提樹那可是佛教的聖物。其原因很簡單,大概在距今2600年前,佛教的創始人、後來被尊稱為「佛祖」的釋迦牟尼,就是在一棵菩提樹之下覺悟成佛的。後世信佛之人為了紀念這個事件,便將菩提樹當成佛教的第一聖物,其地位簡直就是釋迦牟尼的化身。相傳,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也有過很多年的苦修。
  • 一菩提樹在雲南長出佛手,村民稱這棵樹已有3000年歷史,佛祖保佑
    雲南省的3000年菩提樹而自佛教傳入中國以後,就在周圍建立了數量眾多的佛塔和寺廟,作為他們的傳教場所。想必大家居住的城市,都應當有寺廟的存在吧。因為在我國,信佛的人們十分的多,所以,也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的傳說和眾多的文化遺產。傳說想必大家聽得都很多了,例如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打坐入定七七四十九天之後立地成佛。
  • 全球佛教信徒最嚮往的菩提樹,釋迦牟尼在此悟道,終日香火不斷
    而佛祖釋迦牟尼原本是古印度的一位王子,叫做喬達摩·悉達多,是在一棵菩提樹下悟道才成為佛祖。而佛祖釋迦牟尼的悟道之處更是成為了眾多佛教信徒最嚮往的地方,這個地方就叫做菩提迦耶,現在具體位於印度的比哈爾邦伽耶城。菩提迦耶距離城內僅僅只有10公裡左右的路程,還是非常近的。如今,這裡已經是全世界的佛教信徒心中最神聖的地方了。
  • 勐煥大金塔丨傳說中,釋迦牟尼在這棵聖菩提樹下覺悟成佛
    傳說釋迦牟尼生前轉世為金雞阿鸞時,就生活於這裡,佛涅槃數百年後,佛教弟子召罕大為傳播佛祖教義,在此山修煉。為給召罕大一個修練的好環境,野草和荊棘全部讓開,故稱為雷牙讓山,爾後又建了佛塔,自古是人們公認的佛教聖地。
  • 從王子到佛陀的故事,佛祖釋迦牟尼沒出生就註定是千古聖人
    釋迦牟尼,無論是信仰佛教的還是不信仰佛教的,大概全世界的人的知道這麼一個人。但是,非佛教人士,卻很少人了解他的生平,一個王子得道變佛陀的故事。釋迦摩尼,本姓喬達摩,名悉達多。釋迦牟尼生於公元前565年,卒於公元前486年,這大概和我國的至聖先人孔子在同一個時代,孔子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釋迦牟尼出生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大概是今天的尼泊爾境內,是這個國家的王子。
  • 印度佛教聖樹——釋迦牟尼佛悟道處菩提樹遭砍傷(圖)
    菩提樹(資料圖片)。當年,釋迦牟尼來到菩提樹下,在所鋪草座上面靜坐。他發誓:「我不成正覺,誓不起此座。」(佛經稱此座為金剛座) 佛教在線7月21日訊 據德新社駐新德裡記者7月20日報導:日前,一群不法分子心狠手辣地將位於印度的佛教聖樹——釋迦牟尼成道處的菩提樹砍下一根樹枝。這棵菩提樹位於印度東部的比哈爾邦(Bihar state),樹齡110歲。
  • 菩提樹的作用,好處很多!智慧的象徵
    那麼菩提樹到底是怎樣的?為什麼受這麼多人所追求呢?它有哪些美好的寓意?關於菩提樹有很多典故,尤其是和佛教聯繫在一起。菩提一詞是從佛教大國印度傳來的,本意是智慧的意思。在傳說中的釋迦牟尼也就是佛祖就是在菩提樹下修道成佛。但是我們今天不講典故只講菩提樹本身。菩提樹生活在東南亞等地,在亞熱帶和熱帶比較多見。但也有一些地方同樣生長著菩提樹。
  • 佛祖釋迦牟尼:降生、得道、涅槃、首講佛經都與「四大聖樹」有關
    人們去寺廟禮佛時,都會看到古木參天的無憂樹、菩提樹、娑羅雙樹、七葉樹,這是世界佛教公認與佛祖生平有關的「四大聖樹」,不同於佛教「五樹」。一、無憂樹:梵名:asoka音阿輸柯,小乘佛教信眾多崇拜無憂樹。是自尊降生和傳播友誼的象徵。
  • 傳說中的「菩提樹」開花了 快看長啥樣
    這種樹到底叫什麼?不少遊客還真蒙了。記者查詢得知,菩提樹又名思維樹、印度菩提樹、七葉樹、畢缽羅樹等等,其實菩提樹和七葉樹就是一種樹。傳說在2000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修成正果的,在印度,無論是印度教、佛教還是耆那教都將菩提樹視為「神聖之樹」。政府更是對菩提樹實施「國寶級」的保護。
  • 釋迦牟尼當年在菩提樹下靜坐七天七夜,頓悟成佛的菩提樹還活著嗎
    說起菩提樹,我們就要說說印度、尼泊爾、斯裡蘭卡三個國家,而且他們都是信奉佛教的國家,它們都地處南亞,都把黃白色樹皮的菩提樹視為「佛門聖樹」。南亞一帶古菩提樹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三棵。有趣的是,這三棵菩提樹位於斯裡蘭卡中北部,在首都科倫坡東北205千米處。
  • 斯裡蘭卡,佛祖與菩提樹。
    此次邀請她撰寫了這篇斯裡蘭卡攻略,有情懷、有故事、有想法,而且文字超溫暖,開始你的閱讀吧!在聖地中心有一棵存活2300年的世界最古老的菩提樹,傳說是阿育王的女兒從印度佛祖頓悟的菩提樹分枝出來。花絮關於猴王的三生三世 此行最搞笑的行程是去看了猴王哈奴曼的印度神廟,話說佛系少年一路沿著佛祖的印記,把佛祖全身都看了遍,末了出軌哈奴曼,我心理是抗拒的。
  • 臘八節的來歷由來簡介20字30字50字 臘八節故事傳說簡單點
    據印度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經出家修道,但是經過了六年的苦行生活,他仍然沒有能在精神上擺脫對人生的各種苦惱。這時他已經飢餓疲憊到了極點,幸好有一個牧女給他送來了乳糜(奶粥)使他恢復了體力。然後他又到河中沐浴,洗去了身上的汙垢,最後在菩提樹下靜思七日七夜,終於覺悟成佛。於是佛教便把這一天作為"成道節"來紀念。
  • 4次出城,釋迦牟尼分別遇到了什麼?決心捨棄王位,修成如來佛祖
    4次出城,釋迦牟尼分別遇到了什麼?決心捨棄王位,修成如來佛祖第一個冒險進入花果山水簾洞後,孫悟空被猴子們拱拜為「美猴王」。「源易緣」在《西遊記》原著第77回,「群魔欺本性,一體拜真如」一章節中注意到:當孫悟空被金翅大鵬雕、青獅和白象受阻於獅陀城後,受了不少苦頭和心酸委屈,來到靈山請如來佛祖出手相助。如來佛祖曾談到一個關於他修行的故事小片段:當年他在雪山頂上修成六丈金身,曾被孔雀吸進肚去。
  • 臘八與釋迦牟尼佛祖的淵源
    臘八,我國的傳統是要喝臘八粥,說起臘八粥,就不得不說起臘八與釋迦牟尼佛祖甚深的淵源。釋迦牟尼,本名喬達摩·悉達多,生於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出生的年代正值我國春秋時期。本是一國的王太子,後因分別看到了老人、病人和死人,頓時覺得人命無常,想到人縱然活到高壽八、九十歲,榮華富貴也是如同過眼煙雲,轉瞬即逝。
  • 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的如來佛祖是誰?他是不是釋迦牟尼?
    在《西遊記》中,如來佛祖奉詔救駕,解玉皇大帝燃眉之急,將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封印於五行山的;為了弘揚大教,如來佛祖精心布局,將二弟子金蟬子貶下凡間並承擔起取經重任,甚至為了西經東進計劃,他授權觀音菩薩幾乎操縱了西行途中唐僧遭遇的所有妖魔鬼怪。如來佛祖縱容娘舅金翅大鵬鳥下界作亂千百年,作惡多端,吃盡獅駝國一國民眾,儘管最終將其降服。
  • 臘八節的由來傳說故事盤點 臘八節是為了紀念誰簡介
    臘八節,即農曆十二月初八,一些地方有喝臘八粥的習俗,關於臘八節的由來,還有很多種故事傳說。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歲終之月稱「臘」的含義有三: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臘者,逐疫迎春」,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實際上可以說是十二月初八為臘日之由來。
  • 隱藏在中國古文化裡的秘密:揭開釋迦牟尼佛祖與老子的關係!
    #9月打卡挑戰賽#佛教的釋迦牟尼佛祖,是不是如現代人解說中的老李呢?在道 教著記裡,有一本經書《老子化胡經》。據我淺識一慣認為,在道教的宗教書籍裡,很少有稱之為經的書籍,可能唯這本講述老子化胡的書,才叫經。在這本書中,所講述的是老子西出函關,化胡的經歷。
  • 釋迦牟尼佛成佛的始末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的覺悟  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的故事耳熟能詳,有信仰的人都聽過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修得真身終成正果。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悟出真理,為無數眾生找到了脫離生死輪迴的真諦。這是重要的時刻,所有人都應該知道這個故事,接下來為大家講述一下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的故事。
  • 臘八粥的由來傳說、臘八粥的來歷故事
    一起來看一下臘八粥的由來傳說、臘八粥的來歷故事吧! 臘八粥的由來傳說:典故一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裡很窮,便給一家財主放牛。眾所周知,農曆的十二月初八也是佛祖悟道成佛之日。根據民間傳說,在未成道之前,釋迦牟尼週遊了印度許多地方。一天,他又累又餓,昏倒在路邊。一位牧羊姑娘發現了他,給他飯吃,釋迦牟尼很快恢復了體力。然後,他在附近的河裡洗了一個澡,獨坐在菩提樹下,靜觀思維。苦行六年後,終於在臘月初八之夜一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牧羊姑娘的飯食是用大米和糯米加上些在大山裡採摘的新鮮野果做成的。
  • 印度朝聖之旅,感受佛教文化,菩提樹下靜靜心
    典型的印度教徒我們這一次是沿著釋迦牟尼佛祖的足跡而行,佛教朝聖聖地有著名的八大景點。除藍毗尼在尼泊爾,是釋迦牟尼佛祖出生地之外,其餘七大景點全部在印度。印象最深的是釋迦牟尼佛祖成佛的地方--菩提樹下。這樣冥思苦想了七七四十九天,他終於豁然覺悟,從此成佛,被世人尊稱為釋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