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黃河第一隧」在濟南開挖

2021-01-21 全景山東

昨日上午,直徑15.76米的濟南黃河隧道「黃河號」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隨著刀盤上的347把刀具開始切割泥土沙石,被稱為「鋼鐵蚯蚓」的盾構機向前掘進。濟南黃河隧道是目前國內在建的直徑最大的公軌合建盾構隧道,作為國內超大直徑盾構隧道首次穿越地上懸河,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隧」。隧道計劃工期45個月,2021年10月底通車。工程貫通後將大大加強濟南北部新城與主城區的聯繫,穿黃僅需要4分鐘,助力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魯網9月21日訊 昨日上午,直徑15.76米的濟南黃河隧道「黃河號」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隨著刀盤上的347把刀具開始切割泥土沙石,被稱為「鋼鐵蚯蚓」的盾構機向前掘進。濟南黃河隧道是目前國內在建的直徑最大的公軌合建盾構隧道,作為國內超大直徑盾構隧道首次穿越地上懸河,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隧」。隧道計劃工期45個月,2021年10月底通車。工程貫通後將大大加強濟南北部新城與主城區的聯繫,穿黃僅需要4分鐘,助力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

  據悉,「黃河號」每向前掘進2米(一環),就能從水下挖出400方泥土,而盾構機每天能夠向前掘進10米,按照這個速度不足一年盾構區間便能打通,水下完成洞通。濟南黃河隧道北連鵲山,南接濟濼路,隧道全長4760米。其中,盾構段長2519.2米,管片外徑15.2米,內徑13.9米。隧道設計為雙管雙層,上層為雙向6車道公路,下層為城市軌道交通預留。中鐵十四局項目負責人歷朋林介紹,該隧道為水下超大直徑盾構隧道,首次穿越地上「懸河」,河床高出南岸天橋區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11.62米,隧道最低點位於河床下54米。

  中鐵十四局項目盾構經理李海振介紹稱,盾構機相當於一臺超級智慧機器人,集隧道開挖、襯砌一次成型,自動化程度高、施工效率高、對沉降控制標準高。刀盤切削的土體經衝刷落入開挖倉底部,再經攪拌器以及泥水循環,泵送至地面泥水分離場進行沉澱或篩分處理。推進油缸每前進2米時,停止推進,進入拼裝模式,依次循環,環環相扣,最終形成一條完整的隧道。按照項目計劃,該工程將於2021年完工通車,屆時將大大加強濟南北部新城與主城區聯繫,穿黃僅需4分鐘。

濟南黃河隧道開挖直徑15.76米,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直徑公軌合建盾構隧道,設計為雙管雙層,上層為雙向6車道公路,下層為地鐵預留通道,計劃2021年通車。 記者 趙天羿 攝

  技術看點

  「懸河」下施工如何保證不滲水

  濟南穿黃隧道到底難在哪?據透露,濟濼路穿黃隧道位置定在濼口浮橋附近,位於黃河河道兩岸線段距離最短的位置,也就是常規意義上最窄的地方。根據初步規劃,濟濼路黃河隧道工程為城市主幹道,隧道總長4.76千米,其中,盾構段長約2.52千米。隧道採用雙線雙洞方案,主線為雙線4車道,大中小各型車均能通行,通車時速為每小時60公裡,隧道穿行只需要不到4分鐘。由於其全天候通行,每日可通車數量為21278輛;中期2020年日通車數量為33506輛,遠期2030年為44177輛/日。據悉,穿黃段盾構雙管直徑各15.2米,上層通行機動車,雙向6車道,下層分四倉,分別是軌道交通、煙道、縱向逃生通道、管廊。濟南穿黃隧道建成後,將成為國內最「大」穿黃隧道。

  曾參與過濟南穿黃隧道論證會的中鐵十四局大盾構公司事業部部長王華偉介紹,黃河濟南段是黃河下遊,河床比市區地面高4—5米,是有名的「懸河」,對於隧道施工有其特殊性。而水下工程最大的隱患就是水的問題,如何保證黃河水不滲透是工程最大的難點。「黃河濟南段水下主要是粉土、粉質黏土、黏土、中砂等地層,攻克這樣的地質並不是那麼容易。」中鐵十四局的大盾構專家陳鵬告訴記者,這樣的地層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糊刀盤,黏土糊在刀盤,刀盤就轉不動,如果加大馬力硬往前推,刀盤的溫度就會迅速升高,有可能會達到200多度,這時候稍有不慎前面的黏土就「熱」成了磚,這樣的話幾乎就會前功盡棄。因此,對於濟南的穿黃隧道,施工方和盾構廠家一起設計出了獨一無二的刀盤及機器。

  盾構法建隧道可保黃河大堤安全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施工的穿越黃河工程有西氣東輸三次穿越黃河(寧夏中衛、山西永和縣、河南鄭州)工程、南水北調中線穿黃隧道工程(河南鄭州)、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二次穿越黃河(甘肅蘭州)工程,主要施工方法有鑽爆法、頂管法和盾構法。

  此次濟濼路穿黃隧道施工將採用盾構法,並且使用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進行施工。盾構法在確保黃河大堤、高架橋正常運行等方面相對沉管法、礦山法、圍堰明挖法更優更有效,適宜在不同條件的土層中施工,而且在黃河上遊,已有盾構法工程案例。中鐵十四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穿黃隧道使用2臺大盾構機先後始發從北向南掘進施工。2臺盾構機能將整個工程工期控制在45個月左右,比僅使用一臺盾構機縮短13個月的工期。(據山東商報)

相關焦點

  • 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首線貫通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30日訊 今天上午,位於濟南市天橋區的濼口浮橋渡口旁,「泰山號」盾構機巨大刀盤破土而出,由中鐵十四局集團承建的「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東線隧道率先貫通。標誌著我國在建的最大直徑公軌合建盾構隧道取得重大進展,首次穿越地上「懸河」。
  • 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東線貫通
    10月30日上午,隨著「泰山號」盾構機巨大的刀盤旋轉著破土而出,由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四局承建的「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東線隧道率先貫通,標誌著我國最大直徑公軌合建盾構隧道在世界上首次穿越地上「懸河」。
  • 「萬裡黃河第一隧」首線貫通
    10月30日,濟南黃河渡口旁,「泰山號」盾構機巨大刀盤破土而出,「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東線隧道率先貫通。這標誌著我國在建的最大直徑公軌合建盾構隧道取得重大進展,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穿越地上「懸河」。
  • 萬裡黃河第一隧!中國開建第一大黃河隧道!
    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中這樣描寫黃河:「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裡觸龍門」,側面也反應了黃河的湍流和多變,從黃河流域第一座現代橋梁蘭州中山橋建成以來,黃河兩岸居民往來早已不是難題。但是最近,一項全新的工程在山東濟南開始建造濟濼路穿黃隧道,又稱濟南黃河隧道,面對黃河如此多變的河道,複雜的地質條件,人們或許從來沒有想像過可以駕車或乘坐軌道交通由黃河之下穿越黃河這條被譽「萬裡黃河第一隧」的濟南黃河隧道,在黃河之下54米深處的隧道將濟南南北城區相互連接。
  • 九曲黃河 水潤齊魯丨上跑汽車下通地鐵 濟南「萬裡黃河第一隧...
    9月29日、30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山東衛視、閃電新聞客戶端同步直播《直播黃河•九曲黃河 水潤齊魯》。九曲黃河奔騰向前,跟隨直播鏡頭,來了解山東,擁抱黃河。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30日訊 濟南黃河隧道工程被稱為「萬裡黃河第一隧」,位於山東省濟南的城市中軸線,南接主城區,北連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
  • 萬裡黃河 千年一穿!濟南黃河隧道開始盾構掘進
    20日上午,隨著「黃河號」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隧」的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正式盾構掘進。這將是史上首個超大直徑盾構機下穿黃河作業。隧道設計為雙管雙層,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公路,下層為軌道交通預留通道,計劃2021年通車。
  • 萬噸山鋼抗震螺紋鋼撐起「萬裡黃河第一隧」
    萬噸山鋼抗震螺紋鋼撐起「萬裡黃河第一隧」 2020-12-25 13:30:00
  • 明確了,明年10月,濟南市民實現水下穿行黃河
    濟南黃河隧道位於濟南城市中軸線,南接主城區,北連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距離黃河不到兩公裡,所以濟南要想擁河發展,這條隧道非常重要。濟南黃河隧道工程被稱為「萬裡黃河第一隧」,為什麼是第一隧?黃河隧道的開挖直徑15.76米,相當於在黃河下面建了一條比5層樓還要高的隧道,它也是目前國內在建的最大公路和軌道交通合建的盾構隧道。隧道分上下兩層,上面是公路,雙向6車道,下面是軌道交通。去年9月,兩臺為這一工程量身定製的超大直徑盾構機「黃河號」和「泰山號」從北岸入口「鑽入」20米深的地下。現在,這對身強體壯的「雙胞胎兄弟」正以每天約10米的速度向黃河南岸掘進。
  • 濟南黃河隧道實現單線貫通 成功穿越地上「懸河」
    10月30日,「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東線隧道率先貫通。 沙見龍 攝中新網濟南10月30日電 (沙見龍 丁翔)隨著位於濟南市天橋區濼口黃河浮橋渡口旁的「泰山號」盾構機巨大刀盤破土而出,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隧」的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東線隧道10月30日率先貫通,成功穿越地上「懸河」。圖為濟南黃河隧道工程過河通道現狀及規劃示意圖。
  • 「保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攜黃北跨,濟南發展進入黃河時代
    如今,黃河得到了有效治理,濟南市跨黃髮展成為可能,2018年1月,國務院批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也宣告濟南城市發展由此開始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位於濟南城區北部,規劃總面積1030平方公裡,約佔濟南市面積的1/8,其中黃河以南300平方公裡,黃河以北730平方公裡。
  • 濟南黃河隧道東隧貫通 明年10月通車後4分鐘可穿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賀輝 濟南報導10月30日上午9時許,濟南濼口浮橋渡口旁,隨著「泰山號」盾構機的巨大刀盤破土而出,「萬裡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隧道工程的東線隧道率先貫通,穿越地上「懸河」。穿黃隧道計劃於2021年10月通車,屆時開車4分鐘即可穿越黃河。濟南黃河隧道工程由中鐵十四局集團承建,位於濟南城市天橋區,南接濟濼路,北連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隧道全長4760米,其中盾構段長2519米,雙管雙層設計,公路與軌道交通合建,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公路,下層為軌道交通。隧道管片外徑15.2米,是目前黃河上最大的隧道,被稱為「萬裡黃河第一隧」。
  • #濟南城事# 山東沿黃城市黨報記者走黃河採風啟動暨沿黃九市文化旅遊「打卡點」發布活動舉行
    8月29日上午,由市委宣傳部、濟南黃河河務局、市文化和旅遊局、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山東沿黃城市黨報記者走黃河採風啟動暨沿黃九市文化旅遊「打卡點」發布活動在槐蔭黃河生態文化廣場舉行。在活動現場,隨著主持人的發布,在市委宣傳部和全省沿黃九市黨報負責人的共同見證下,為了更好地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解讀黃河戰略賦予沿黃各市的定位與使命,濟南日報報業集團所屬兩大客戶端——「濟南發布」和「愛濟南」新聞客戶端同時上線「瞰黃河·山東沿黃城市黨報聯盟」頻道。
  • 濟南穿黃二隧要來了!三隧線路也定了,未來跨河通道總數達26處
    河上現為「十五橋一隧」格局據梳理,目前濟南已建成通車的黃河公路大橋共有12座,9座公路橋、3座鐵路橋。除了上述通車的大橋,目前濟南在建的跨黃通道還有齊魯大橋、鳳凰大橋以及穿黃隧道;還有即將開工的大北環含濟南黃河大橋;也就是說濟南境內現有十五橋一隧的格局。按照計劃,齊魯黃河大橋將於2021年6月通車,鳳凰黃河大橋預計在2021年12月通車,黃河隧道與兩座跨黃大橋相約同年通車。
  • 世界最大跨度索橋——「三橋一隧」濟南鳳凰黃河大橋主橋合龍
    黃河飄玉帶,碧岱寫華章,一座嶄新的跨黃河大橋在「泉城」濟南取得新進展。10月15日上午,由中交二航局施工的世界最大跨度三塔自錨式懸索橋——山東濟南鳳凰黃河大橋主橋鋼箱梁頂推順利合龍。
  • 萬裡黃河第一壩
    三門峽黃河大壩它是我國在黃河幹流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因此三門峽黃河大壩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壩」。圖為三門峽黃河大壩開閘洩洪。黃河大壩夜色萬裡黃河第一壩雄偉黃河第一壩
  • 山東沿黃城市黨報記者走黃河採風啟動,沿黃九市文化旅遊「打卡點」發布
    在今天的活動現場,濟南黃河河務局與濟南日報報業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走近穿黃隧道 感受「萬裡黃河第一隧」  活動開始前,參會嘉賓來到濟南黃河隧道智慧工程指揮中心,實地感受「萬裡黃河第一隧」的魅力。大家觀看項目演示,詳細了解「穿黃工程」從開挖工作井到盾構機進場、掘進並最終隧道成型的過程。在隧道施工現場,大家實地觀摩了「黃河號」盾構機工作情況,現場領略大盾構施工設備、工藝工法和施工技術升級給城市建設帶來的改變。
  • 濟南跨黃通道將再增「三隧一橋」,將呈現19條穿黃通道格局
    正在建設中的鳳凰黃河大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周青先 攝2020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推進先行區建設全面破題起勢,在加快『三橋一隧』建設的同時,新啟動建設一批跨河通道……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今年濟南將啟動建設「三隧一橋」,分別為黃崗路隧道、航天大道隧道、濟濼隧道北延和濟南黃河大橋復橋。
  • 鄭州北越黃河發展勢在必行?
    濟南黃河隧道正在建設中中鐵十四局濟南黃河隧道項目宣傳部供圖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陳駿    核心提示丨上層公路雙向六車道,下層布局軌道交通,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最早有望於2021年10月正式投用。
  • 鳳凰黃河大橋3D立體模型首次亮相 驚豔「十三五」泉城交通成就展
    現場人頭攢動,觀者如潮,大家紛紛為濟南交通發展所取得的成就點讚。此次成就展共設置交通築夢、大城崛起、為了人民和詩與遠方四個篇章,對「十三五」期間濟南交通運輸事業發展的主要成就與寶貴經驗進行了全方位展示。其中,採用3D列印技術等比例縮小製作的鳳凰黃河大橋模型為首次公開亮相,吸引了大批市民。
  • 「鄭新融城」設想又被提起 鄭州北越黃河發展勢在必行
    濟南黃河隧道正在建設中中鐵十四局濟南黃河隧道項目宣傳部供圖□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陳駿核心提示丨上層公路雙向六車道,下層布局軌道交通,濟南黃河隧道工程最早有望於2021年10月正式投用。5月8日上午,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濟南採訪時,了解到了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隧」工程的最新進展。在濟南已通過「交通先行」規劃出跨河發展的具體路徑後,已流傳多年的「鄭新融城」這一話題再次引起了關注。與此同時,與「鄭新融城」的設想幾乎同步而來的還有「鄭許融城」的設想。那麼,鄭州下步發展究竟向南還是向北?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對此展開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