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人不住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真的嗎?

2020-12-24 鄂東三農

農村俗語「一人不住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真的嗎?這是一句古老的農村俗語。在古代社會,這句俗語是非常適用的,是一句警告語,勸告人們在一人出行的時候,要保管好自己的財物,遇事要小心謹慎,避免遇到歹人謀財害命,到時候就悔之晚矣。~~

在古代社會,經常有戰難、饑荒、瘟疫、勞役和自然災害頻繁交替出現,社會上是非常不穩定,不安全的,各種各類草冦、土匪、強盜、流氓等等居心叵測,心懷不軌,謀財害命的歹惡之人非常多,橫行霸道在各地,給外出的人身和財產,構成非常大的威脅。這句「一人不住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的俗語,就是在這種惡劣的古代社會環境下產生的,提醒大家,在一人出行的時候,必須要小心謹慎。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下面講三個故事,大家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一人不住廟」。相傳明朝有位舉人進京趕考,由於家境貧寒,沒有閒錢僱傭書童一路陪同前行,獨自一人背著書籍行囊和家裡積攢的銀兩前往京城。當這位書生日夜兼程趕路的時候,一天傍晚,沿著進京的古道前行,既無驛站客棧,又無鄉村人家,來到一個上不爬村下不爬店的荒山野嶺,懸崖峭壁的地方,天色已晚,看不到路途了,只發現高山之下古道邊,有座無僧人伺候的古廟,就此投宿。誰知道睡到深更半夜時分,有幾匹馬快速駛來,馬蹄聲吵醒了熟睡的書生。幾個騎馬人,打著火把,在古廟前下馬,氣勢洶洶地闖進古廟歇宿。當他們闖進廟裡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書生,當即搜身,強行搶走進京所有銀兩和衣物,留下書籍,念他是一個弱不禁風的書生,繞過他的性命,一幫人又跨上駿馬,揚長而去。因此,在古代社會裡,一個人出行,千萬不要獨自一人住宿在人煙稀少的古廟、古剎、廢棄的房屋裡投宿過夜,避免強盜、土匪等不懷好意的歹徒,謀財害命。

「二人不看井」。古時候,有位做挑擔生意的人,就因有人要他幫忙打撈古井裡的衣服而丟財喪命。這天一位挑擔的生意人,沿路村莊做生意,收了許多的錢,讓一位有歹心人注意到了,尾隨做生意的人。當挑擔生意人路過離村子比較遠的一口古井時,歹毒的人借顧說,自己的一件新衣服掉進井裡,借生意人的扁擔用一下,並邀請生意人來幫忙撈衣服。於是,這位生意人便走來,彎腰看井裡的衣服時,很心的歹徒用手按住生意人的頭,倒栽蔥地掉進水井。這位歹徒認為生意人必死無疑,趁機挑起貨物和生意人的錢囊,逃之夭夭。命大的挑擔生意人險象還生,從井裡爬了出來,保住了性命,可是錢財和貨擔,被那個人搶竊一空,不知去向了,生意人無奈的往回家走。~~

「三人不抱樹」。古時候有個發財的商人,帶著許多的金銀財寶和銀票,急匆匆的趕路回家過年。 當他行走在古道上,路邊有一棵非常粗大的古樹時,發現古樹下面很多石頭做的凳子,供過路人歇腳乘涼。他走到這棵古樹下面的時候,發現有兩個人,正圍在大樹下丈量樹的粗徑。那兩個人看到商人l從遠去走來,就說「請先生幫忙,量一量這棵樹究竟有多粗」。這位商人答應了兩個人的請求,於是和他們一起合圍這棵大樹,結果三人還不能合圍起來。在一剎那間,這兩個人在地上石凳子下面拿出繩索將這位商人牢牢的綁在大樹下面,綁得牢牢的商人不能動彈。這兩個不懷好意的人,通過搜身把商人攜帶的所有金銀財寶和銀票,洗劫一空後,桃之夭夭。這位要急忙趕路的商人被綁在古樹下面,後來被路過的好心人給他鬆綁放行。~~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是什麼?農村俗語其實就是老一輩用他們長時間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比較通俗的話語,它們為什麼會那麼廣為人知,其實也是有原因的。要是全是枯燥乏味的長篇大論,很難普及大眾,為人所接受;而農村俗語通俗易懂,耐人尋味,看起來簡簡單單,其中卻蘊含著深層的含義和很好的教育意義,今天子曰就為大家帶來一句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你知道它的含義嗎?
  • 農村俗話:「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有道理嗎?
    農村的老人也喜歡借這些東西來告誡毛躁的年輕人,好更好的生活處事,其中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又是有什麼道理呢?甚至謀害性命的事情也是多發生在這裡,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才有了一人不進廟的說法,也是告誡後人,要遠離存在危險的地方,外出最好是結伴外出,多少有個照應。
  • 農村老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啥意思?
    農村很多俗語老話,往往是源於老輩人上期生活生產的經驗總結,它們經歷了千百年的漫長發展,其中不少俗語能流傳至今且還被人們所常說,足以表明有其存在的道理。就這句有趣的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來說,它還是有些道理的。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民間俗語的含義
    在我國民間,有這麼一句俗語,叫「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話在過去深入人心,被很多家庭視為立身處世智慧的一部分。而對於當代人來說,這句話的含義則有些模糊了。因此小編今天來和大家探討一下這句話的含義一人不進廟所謂一人不進廟,一般有三種較為合理的解釋。第一種。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指的是什麼?
    一個人的時候要「慎獨」,兩人之間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三個人之間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上面這些都是古代的文人儒士提出來的一些觀點,在民間則還有這樣一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又是什麼意思呢?一人不進廟,說的是自己在單獨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進入寺廟這樣的地方,尤其是在夜晚。
  • 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後一句更有哲理,很少人知道
    農村俗語種類很多,有些俗語是指導農村農業生產的,有些俗語是指導農民健康生活預測天氣的,有些俗語還是告訴人們做人道理,指導別人做人的。那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是什麼意思,聽說後面還有一句更有哲理性,後面一句是什麼呢?
  • 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除此之外,類似的俗語,有「萬丈深溝終有底,唯有人心不可測」、「知人知面不知心」、「太行之路能摧車,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山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今天要講的這句俗語,有著類似的意思,是警示著人們,需要防人。防人不是害人,也不是不信任,而是保護自己,古人注重自己的性命,也不是貪生怕死,而是為了自己的家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民間俗語教你做人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民間俗語教你做人中國語言的深邃精妙絕非其他語言可以比擬的,詩詞歌賦是文人墨客的世界,俗語歇後語則是普通百姓的文學天地,很多俗語所蘊含的這裡,是古人經過了多年的經驗積累總結而成,時至今日,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警示作用。比如今天小編要講的這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什麼?教你做人。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有很多老話、俗語,沒有記載於書本之上,大多都是祖先們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下來的,而是由人們口耳相傳,一代代流傳至今。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俗語經常被我們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給人風趣幽默之感。下面我們要說的也是一句老人傳下來的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話,到底有什麼含義呢?先來看一下「一人不進廟」,關於它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獨自一人進廟,非偷即盜。在古代,廟宇的主要用途就是供奉神靈,它是人們求神拜佛的地方。古人一般都是很迷信的,因此對於神靈之說,也比較相信。
  • 聽過嗎?農村總有人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 。」一人不進廟這裡有個地方,容易讓人誤解,特別說明。這句話裡說的是廟,不是寺。寺是弘揚佛法,供養佛祖菩薩的地方,都是充滿強大的正氣陽氣,一個人去沒有問題。廟就不一樣,如關帝廟、土地廟、財神廟、娘娘廟。很多廟有自己獨特的屬性,如果你不小心得罪了主神,有可能會惹上麻煩。所以,一人不入廟。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什麼?教你做人
    文/寒秋「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什麼?成語得凝練簡潔,詩詞的意境悠遠,歇後語俗語蘊藏的人生哲理等等都能夠讓我們感受到中文的博大精深。今天我們就講述一個教給我們做人道理的農村俗語。或許從字面上看,它簡單明了但字面下的深意卻值得我們思索。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是何意?
    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的民間俗語流傳至今,這些俗語,看似簡短,實則包含了許多生活中的智慧,也涵蓋了許多現實意義。而所謂的「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雖然乍一看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這其中的深層含義,都有哪些呢?一人不進廟這句話字面意思是說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隨意進到廟裡去。
  • 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啥意思?最後一句暴露了人性
    俗語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中璀璨的一顆星,它是由我們的老祖宗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所得出的精煉的語言,富有哲學和智慧。這些俗語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對人們都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一句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什麼?很有道理!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是什麼?很有道理!中華民族這麼多年的歷史流傳下來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文人表達自己感慨的時候會說的比較文雅,經常會流傳下來名人名言或者詩詞歌賦等。但是普通人就沒有這麼文雅了,因為封建社會時期大部分人都沒有讀過書,連字都不認識,就更不用說出口成章了。因此現在社會中我們經常聽到的俗語就是這些普通人總結出來的,沒有文雅的辭藻,全部都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多聽一些俗語會對我們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也是一個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第四句更經典有哲理
    俗語常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第四句更有哲理中國的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時間裡,我們的先人將自己的經驗總結了下來,身為後人,我們應該銘記其中有價值的,並且加以改進之下學習和發揚。其中,俗語便是傳遞文化的一種獨特方式。不少俗語傳承千年,至今仍然被人們所採用。今天我們要分析的就是一句俗語。這句話的第一句是一人不進廟,這第一句就可以輕鬆的理解表面含義,而第二句是二人不看井。最後一句是三人不抱樹。
  • 一人不入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一句更是精華,你知道嗎
    在農村俗語被大家熟知,並非是它的華麗的辭藻,也不是規整的對仗,而是它在平凡之中的偉大!俗語在農村流傳,很多都富含當地本土文化氣息,是先人在不斷的生活中,總結積累的經驗和教訓,是具有深刻的訓誡意義的,在農村老人常說,「一人不入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你知道什麼含義嗎,其實它還有一句更是精華,你知道是哪一句嗎?今天小編就帶您解讀這三句話,以及更是精華的第四句話!如果不對,還望大家斧正!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後半句更精華,古人的處世之道
    有意思的是,我們今天所踩過的坑,古人幾乎也都踩過,他們為此而留下了很多的告誡,好讓我們能夠儘量少踩一些坑,比如說這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一人不進廟」意思就是說,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隨意進入廟宇,這是因為古代的寺廟往往在那些比較偏僻荒涼的地方,畢竟寺廟是出世的修行人居所,若是建在繁華鬧市的話,給人感覺也難免怪怪的。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下面還有一句更加值得深思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形式有很多種,其中俗語也是一種。那麼什麼是俗語呢?它是民間流傳的通俗語句,其中還包含了俚語、諺語、口頭常用的成語、等。事實上,每一句俗語流傳至今的原因,是因為它其中包含的智慧,當然這裡面還有很多的歷史小故事。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為何一個人不能進廟呢?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能流傳至今已經很不容易了,雖然有些俗語早已過時,但也有一些俗語依然值得今人借鑑。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古人言「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其中有何講究?
    一堆老輩人傳下來的幾句話,真的有用嗎?就像曾經落滿灰塵的紫禁城,那是一個時代,而那個時代必將一去不復返。我們還要遵循那些俗語和老話麼?似乎是要的。那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啊,老輩人的閒言碎語雖然惹人厭煩,但卻是他們大大半輩子走南闖北積攢下的經驗之談。酸甜鹹淡,長短黑白……人生這條路他們走過,江湖世俗他們也經歷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