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人不住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真的嗎?這是一句古老的農村俗語。在古代社會,這句俗語是非常適用的,是一句警告語,勸告人們在一人出行的時候,要保管好自己的財物,遇事要小心謹慎,避免遇到歹人謀財害命,到時候就悔之晚矣。~~
在古代社會,經常有戰難、饑荒、瘟疫、勞役和自然災害頻繁交替出現,社會上是非常不穩定,不安全的,各種各類草冦、土匪、強盜、流氓等等居心叵測,心懷不軌,謀財害命的歹惡之人非常多,橫行霸道在各地,給外出的人身和財產,構成非常大的威脅。這句「一人不住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的俗語,就是在這種惡劣的古代社會環境下產生的,提醒大家,在一人出行的時候,必須要小心謹慎。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下面講三個故事,大家就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一人不住廟」。相傳明朝有位舉人進京趕考,由於家境貧寒,沒有閒錢僱傭書童一路陪同前行,獨自一人背著書籍行囊和家裡積攢的銀兩前往京城。當這位書生日夜兼程趕路的時候,一天傍晚,沿著進京的古道前行,既無驛站客棧,又無鄉村人家,來到一個上不爬村下不爬店的荒山野嶺,懸崖峭壁的地方,天色已晚,看不到路途了,只發現高山之下古道邊,有座無僧人伺候的古廟,就此投宿。誰知道睡到深更半夜時分,有幾匹馬快速駛來,馬蹄聲吵醒了熟睡的書生。幾個騎馬人,打著火把,在古廟前下馬,氣勢洶洶地闖進古廟歇宿。當他們闖進廟裡的時候,發現了一個書生,當即搜身,強行搶走進京所有銀兩和衣物,留下書籍,念他是一個弱不禁風的書生,繞過他的性命,一幫人又跨上駿馬,揚長而去。因此,在古代社會裡,一個人出行,千萬不要獨自一人住宿在人煙稀少的古廟、古剎、廢棄的房屋裡投宿過夜,避免強盜、土匪等不懷好意的歹徒,謀財害命。
「二人不看井」。古時候,有位做挑擔生意的人,就因有人要他幫忙打撈古井裡的衣服而丟財喪命。這天一位挑擔的生意人,沿路村莊做生意,收了許多的錢,讓一位有歹心人注意到了,尾隨做生意的人。當挑擔生意人路過離村子比較遠的一口古井時,歹毒的人借顧說,自己的一件新衣服掉進井裡,借生意人的扁擔用一下,並邀請生意人來幫忙撈衣服。於是,這位生意人便走來,彎腰看井裡的衣服時,很心的歹徒用手按住生意人的頭,倒栽蔥地掉進水井。這位歹徒認為生意人必死無疑,趁機挑起貨物和生意人的錢囊,逃之夭夭。命大的挑擔生意人險象還生,從井裡爬了出來,保住了性命,可是錢財和貨擔,被那個人搶竊一空,不知去向了,生意人無奈的往回家走。~~
「三人不抱樹」。古時候有個發財的商人,帶著許多的金銀財寶和銀票,急匆匆的趕路回家過年。 當他行走在古道上,路邊有一棵非常粗大的古樹時,發現古樹下面很多石頭做的凳子,供過路人歇腳乘涼。他走到這棵古樹下面的時候,發現有兩個人,正圍在大樹下丈量樹的粗徑。那兩個人看到商人l從遠去走來,就說「請先生幫忙,量一量這棵樹究竟有多粗」。這位商人答應了兩個人的請求,於是和他們一起合圍這棵大樹,結果三人還不能合圍起來。在一剎那間,這兩個人在地上石凳子下面拿出繩索將這位商人牢牢的綁在大樹下面,綁得牢牢的商人不能動彈。這兩個不懷好意的人,通過搜身把商人攜帶的所有金銀財寶和銀票,洗劫一空後,桃之夭夭。這位要急忙趕路的商人被綁在古樹下面,後來被路過的好心人給他鬆綁放行。~~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