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執意進攻中途島?計劃曾遭遇阻力,後來反對意見煙消雲散

2020-12-18 排頭文化館

珍珠港事件後,羅斯福決定接替金梅爾出任美太平洋艦隊的司令的是切斯特·尼米茲,他對尼米茲說:「到珍珠港去收拾敗局,然後留在那裡,直到戰爭勝利。」臨危受命的尼米茲到任後,短時間內就組織了4艘航空母艦及其護航艦的艦隊。這支艦隊襲擊了在中太平洋島嶼上的日軍,接著就開始轟炸東京,這一計劃的實施令人震驚。

1942年4月17日,在「大黃蜂」母艦上,日本曾經授予美國人的4枚勳章也被系在了炸彈上還給日本,並用筆寫道:「請嘗嘗轟炸的味道。」4月18日中午12時30分,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16架B25式轟炸機飛臨東京上空,投下炸彈和燃燒彈後順風飛走。這次空襲給日本造成的物質損失微不足道,但在心理上極大震撼了日本朝野,也刺激了山本,堅決要攻擊中途島。

為什麼選擇中途島呢?中途島是一座直徑約6海裡的圓形環礁,面積只有4.7平方公裡,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戰略地位的重要性。該島距美國舊金山和日本橫濱均為2800海裡,處於亞洲和北美之間的太平洋航線的中點,故名中途島。

另外它距珍珠港1100海裡,是美國在中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和交通樞紐,也是美軍在夏威夷的門戶和前哨陣地。中途島一旦失守,美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珍珠港也將不保。日軍若能奪佔該島,不但可以監控美太平洋艦隊的位置,又可以以此為跳板進而威逼整個夏威夷。也正是因為如此,山本認為一定要攻擊中途島。

1942年3月底計劃出臺,4月初提交海軍軍令部討論,遭到了強烈反對,原因是中途島的距離比較遠,無法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支援,而且難以做到出其不意,退一步說,即便佔領中途島,組織防禦和維持補給都是非常困難的。

但在山本的堅持下,軍令部在原則上表示同意,但在戰役發起時間等一些細節上還有分歧。海軍的計劃被日本陸軍反對,主張進攻澳大利亞。東京遭到空襲後,日軍大本營感到了來自東面的威脅,使一切反對中途島作戰的意見煙消雲散。

4月28日,在「大和」號巨型戰列艦上山本召開了海軍高級將領會議,確定了進攻中途島的具體作戰計劃:先派遣一支艦隊進攻阿留申群島,在該群島的阿圖島、基斯卡島登陸,以此為誘餌,將美軍艦隊的注意力引到北面去,然後以主力艦隊趁機奪佔中途島。作戰日期初步定在6月初。

5月5日,日本海軍軍令部發布了《大本營海軍部第18號命令》,中途島計劃被正式批准,並被命名為「米號作戰」。同時,大本營陸軍參謀本部和大本營海軍部籤署了聯合「中央協議」,規定了陸軍和海軍在中途島作戰中相互協作的事項。

正當山本謀劃此次行動時,1942年5月7日,珊瑚海戰鬥爆發,這是人類歷史上航空母艦的首次大規模交鋒。日軍在珊瑚島海戰的受挫被迫中止入侵澳大利亞,但也增強了山本徵服中途島的決心,他欲在那裡建立一個飛機場,作為打擊所有來自美國基地的船隻。

相關焦點

  • 日本為何不聚集全力攻打中途島,反而分兵千裡攻去阿留申群島?
    但是日本陸軍反對這個計劃,因為他們現在後勤線已經十分緊張。如果繼續擴大戰線,那麼日本陸軍在緬甸的部隊就會出現嚴重的後勤不足。而且針對澳大利亞的進攻,則需要進一步抽調日本陸軍的兵力。在這個時期的瘋狂擴張後,日本陸軍已經入不敷出,根本沒有足夠兵力去進攻澳大利亞。因此,對於上述兩個計劃,日軍全部予以駁回。 至於聯合艦隊司令部方面,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認為美國航空母艦才是首要目標。
  • 明明預知航空母艦會被擊沉,日本為何還要打中途島海戰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幾場重要海戰中,大多發生在太平洋戰場,其中張圖島海戰更是堪稱「轉折之戰」,這一戰極大的削弱了舊日本聯合艦隊的航母數量規模優勢,但是實際上,舊日本海軍早在戰前就已經預料到航母會被擊沉,為何還要打呢?
  • 中途島之戰開始前,日本曾有機會糾正錯誤,為何卻沒能避免失敗?
    在東京的日本帝國大本營,決策層對下一步的作戰計劃各持己見。有很多人仍想按照原計劃隔斷澳大利亞和美國的聯繫,從而將太平洋戰場一分為二。也有人反對,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建立防線,這種觀點在杜立特空襲東京之後得到了更多的支持。
  • 二戰時日本陸軍為何反對海軍佔領夏威夷的計劃
    隨後,日本海軍再也沒有重返夏威夷,而美國海軍則依託夏威夷對日本發動了反攻,最終奪回了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對於沒有佔領夏威夷,日本海軍一直非常懊惱,甚至可以說耿耿於懷。實際上,日本海軍早就制定了進攻夏威夷的計劃,山本五十六就是這個計劃的主要推動者。在日本襲擊珍珠港的翌日,山本五十六就急切召見聯合艦隊參謀長宇垣纏,命令他「以攻佔夏威夷為目標,準備作戰計劃」。
  • 解密中途島海戰,實力明顯佔上風的日本海軍為何幾乎全軍覆沒?
    中途島海戰決定二戰走向 當時美國人對中途島構建的這個屏障十分自信,認為是天衣無縫,即使遭遇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人也對中途島非常有信心。
  • 中途島海戰中的日本聯合艦隊為何慘敗?
    作者:任逸飛1942年6月5日,傾巢出動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在太平洋上的中途島遭遇慘敗,曾因偷襲珍珠港而名聲大噪,由南雲忠一中將率領的第一航空艦隊機動部隊四艘大型主力航母:「赤城」、「加賀」、「蒼龍」、「飛龍」在短短一天內竟全數為美國艦載轟炸機擊沉,連帶損失的還有322架飛機和大量富有經驗的航空兵飛行員。
  • 中途島海戰,為什麼山本五十六主力艦隊遲遲不進攻中途島?
    山本五十六的主力艦隊是以7艘戰列艦為核心的大型水面艦艇編隊,該艦隊的作戰任務並不是對中途島發起直接的進攻,而是準備和美軍的主力水面艦艇做艦隊決戰的,當時日軍仍舊沒有放棄傳統的大炮巨艦的決戰思維,仍舊將戰列艦作為艦隊的核心,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其他軍艦則為戰列艦提供警戒和掩護。
  • 決戰中途島!尼米茲和山本五十六的真正較量,美國與日本的對決
    200裡不遠處美國航母企業號,這也為後來日本在中途島遭遇慘敗埋下了伏筆。 美國海軍五星上將尼米茲 中途島為何會有這個名字呢?這是因為其在太平洋上與日本和美國都是5000海裡,所以有了這中途之名,當時這裡也駐守了美國航空大隊少量部隊,而山本五十六的中途島計劃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不久前美國空軍在企業號航母上起飛後超低空飛行,轟炸日本東京,雖然並未造成多大傷亡,可是卻震驚了世界!
  • 中途島戰役,日本聯合艦隊為什麼要傾巢而出?31位將官演一場大戲
    1942年4月,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策劃攻擊中途島的方案,終於在「杜立特空襲」後獲得批准。然而,這份原本可以加重打擊美國的計劃,在山本與軍令部、陸軍和海軍的扯皮中白白浪費了近半年。現在實施,最佳時機已經錯失。
  • 日本曾有佔領夏威夷計劃 中途島戰敗令野心破滅
    早在1897年,即美國即將吞併夏威夷王國之際,日本駐美公使星亨就曾向時任外相大隈重信秘密獻計,稱日本應當考慮佔領夏威夷。此後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國內一直有退役陸海軍軍官不斷鼓吹「日美必戰」,日本應將夏威夷島上數千日裔僑民「從外國異族的統治中解放出來」。隨著對外侵略的推進,日本國內討論「佔領夏威夷」的聲音更為公開和露骨。
  • 決戰中途島:日本為什麼會折戟沉沙?
    中途島海戰是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又一場重要的海戰,只不過這次日本聯合艦隊沒有那麼幸運,損失了四艘航母,海戰以慘敗告終。中途島海戰也成為了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那麼一度所向無敵的日本海軍為什麼會在中途島折戟沉沙呢?
  • 回顧中途島,為何擁有8艘航空母艦的聯合艦隊,最後一敗塗地
    這次海戰日本聯合艦隊本來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僅航空母艦就出動了8艘,南雲的主力艦隊中也有4艘艦隊航母,面對只有三艘航母的美國,日本依舊敗了。而且是慘敗,時至今日各國海軍仍在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反省探討日本為何敗了,還敗得如此之慘。
  • 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為何在中途島大敗?山本犯了一個兵家大忌
    至此,空前規模的中途島海戰宣告結束。那為何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勝利後卻在中途島戰敗呢? 中途島海戰是海軍史上成敗瞬息萬變的一戰,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一個著名戰例。在這場海戰中,美軍共損失1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147架飛機和307人。日軍共損失4艘大型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322架飛機和3500人,另有1艘重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受重創。
  • 再看太平洋戰爭,明知只能撐半年,日本為何還搭上老本打中途島?
    而陸軍部則一如既往與海軍部唱反調,堅決反對海軍盲目擴大戰線的「冒險行為」,執意要求將兵力回調中國戰場,支援在緬甸逐漸出現補給困難的日本軍隊。對陸軍部和海軍部因戰略制訂爭論不休,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不置可否。在山本看來,美國那幾艘航空母艦才是亟待解決的心頭大患。
  • 日軍慘敗中途島,全是因為南雲忠一的指揮失誤嗎?還有哪些原因?
    縱觀中途島戰役的整個準備過程,日本聯合艦隊則都處於驕傲自大,狂妄輕敵的態度。 作戰計劃更是制定倉促,漏洞百出,對反對意見置若罔聞。畢竟日軍為了進攻中途島,僅僅在珊瑚島海戰一個月就蒼茫發動中途島海戰。顯然易見,日本海軍準備非常倉促,從日本海軍發動中途島戰役的戰前演習就可以看出。
  • 書摘|中途島之戰,美國人真的騙出了日本人的密碼?
    因而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做了一份形勢判斷:「雖然日本繼續在南太平洋發動進攻,現在卻發現他們在太平洋中部有足夠兵力,可對太平洋中部、北部發動襲擊」。5月11日,美軍攔截日本聯合艦隊第2艦隊命令下屬幾支部隊「開往塞班島、關島地區,等候參加即將到來的戰鬥」。
  • 如果中途島海戰美軍戰敗,會有怎樣的後果?
    漸減邀擊"作戰, 即以輕型水面艦艇,潛艇以及岸基航空兵在美國海軍艦隊橫跨太平洋過程中不斷將其削弱,最後由日本海軍主力在北菲律賓海的一次"決戰"中,以戰列艦對戰列艦的傳統戰列炮擊戰法將美國海軍全數消滅的作戰計劃。 對美國的強大工業能力有著深刻理解的山本五十六明白,這樣的作戰計劃根本不可能把美國人逼到談判桌上,與其希望於先削弱再決戰的防禦性計劃,倒不如主動進攻。
  • 珊瑚海海戰後,尼米茲為何著急退守中太平洋?日軍將要攻擊中途島
    因為從破獲的密碼中得知,日軍將進攻中途島,將防禦圈擴大至中太平洋一線。而正是少了這2艘航母,山本準備發動的中途島戰役的6艘航母縮小為4艘,美日航母數變成3:4,這個看似不大的差別是致命的。 其次,通過這一戰,尼米茲更加堅定了「航母主導海戰」的核心地位,不僅設法與堅持「戰列艦為大」的金上將周旋,阻止將過時的戰列艦參加戰鬥,而且提出加快研製新型航母,以及「航母優先」的造艦計劃。這是太平洋戰爭勝利的關鍵。
  • 決定日本命運的5分鐘——中途島戰役
    日本在珊瑚海海戰之後的僅僅一個月就已經把中途島擬定為下一個攻擊目標,這不僅能報美國空軍空襲東京的一箭之仇,還能打開夏威夷群島的大門,防止美軍從夏威夷方面出動並攻擊日本,日本海軍想藉此機會將美國太平洋艦隊殘餘的軍艦引到中途島一舉殲滅。為達到這個目的,日本海軍幾乎傾巢而出,投入大部兵力,艦隊規模甚至超越後來史上最大海戰雷伊泰灣海戰時的聯合艦隊,是日本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戰略進攻。
  • 尼米茲憑什麼贏得中途島戰役?全靠2個日本通,一個會猜一個會解
    尼米茲十分認可他的結論,並贊同他預測日本準備進攻中途島的分析。於是,交給他的新任務就是準確預測出日本人的行動計劃。珊瑚海海戰,尼米茲憑著直覺認為,這是日本「南下」戰略的一部分,但其背後的目的是吸引太平洋艦隊主力集中到南太平洋海域後,山本五十六一定會趁機進攻中途島。巧合的是,萊頓通過各方情報的分析,也證實了尼米茲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