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日本面積小,遍地是神社和寺院。許多外國遊客去日本旅遊,通常也主要看神社寺院等一類古建築。京都和奈良,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但在其他城市和地區,大大小小的神社要麼藏於山林斜坡,藏於高樓大廈之間。其中,有這麼一座神社,在日本人心中地位極高,但很容易被遊客忽視:祭祀豐臣秀吉的豐國神社。
在日本人眼裡,豐臣秀吉就是日本的「秦始皇」,他以統一日本而成為戰國時代著名的三傑之一,深受日本人的崇拜和喜愛。為了紀念他,也為了祭奠他,日本人為他建設了豐國神社。祭祀豐臣秀吉的神社除大阪豐國神社,還有京都豐國神社、長濱豐國神社、名古屋豐國神社。名古屋是他的故鄉,大阪和長濱分別是他的領地。圖為大阪的豐國神社。
據悉,位於大阪城公園附近的豐國神社是1961年從江之島遷座過來的。神社規模並不大,環境典雅,遊客稀少,通常會有日本人前來祭拜。豐臣秀吉這一生是很傳奇的,他從貧困的小人物一路抵達人生巔峰,於公元16世紀結束日本戰亂,完成了統一日本大業。
他死後,封號豐國大明神,人們建設豐國神社予以祭祀。後德川家康消滅了豐臣家族,神社遭到毀壞。公元19世紀末,神社重建。位於大阪城公園附近的這座神社內,還有幾座規模極小的神社,如若水神社,御祭神為宇迦之魂神。
這座神社也許是守護著豐臣秀吉的小神社吧,看著像是配殿,還有遊廊,環境非常清靜,除了我以外,不見任何一個遊客。而像這樣的小規模的神社,於日本實在太普遍,往往因為小,不成景點而被外國遊客忽略。
神社內,有各式樣的建築物:有仿亭臺樣建築、有綠瓦頂的大殿、配殿和遊廊、也有黑瓦頂白牆面房屋,還有成排的白燈籠和旗幟,石燈。由於當時去的時候還未至深秋,楓葉還泛紅。
此建築造型像是「唐門」,但不敢篤定。它單獨建設在空地上,背後是若水神社等其他建築,是為進入神社之前需要洗手的淨手池,這裡出來的水不能飲用,它只作洗手。
正對大殿的建築是「唐門」,這是仿中國建築風格的門,據載,它代表當時的「桃山文化」,是日本保存的古建築,列入國寶級文物。位於京都的豐國神社的「唐門」也是日本國寶級文物。
豐臣秀吉本是出身鄉村貧苦農民家庭,長達後僅是一個下級武士,卻因侍奉織田信長而逐漸發跡,在內戰中崛起,成為織田信長死後的接班人,完成統一日本的大業。有人說,他是運氣好,也有人認為他天生就是個政治家,他運勢好,完全是基於自身努力。
他與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為日本戰國時代的三傑之一,三人之間的關係也算是串成了戰國時代最精彩的部分。有人說,如果把日本統一看做是一塊餅,那麼織田信長是種麥子的人;豐臣秀吉是將麥子拿來做成餅的人;德川家康則是享用這塊餅的人。
德川家康滅了豐臣政權後,便毀了祭祀豐臣秀吉的豐國神社,到公元19世紀的末期,神社才得以重建。但日本人眼裡,如果織田信長沒死,那麼統一日本就沒有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什麼事情了。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一度國泰民安,但他的野心藏不住,想擴張日本更大空間,建立一個亞洲大帝國,決定先徵服朝鮮,再徵服中國,後徵服印度。歷史上有名的萬曆朝鮮之役就發生在這個時代。因而也有人說,豐臣秀吉的這個決定,為德川家康接手日本,統一日本做了美麗的嫁衣。你們認為呢?
後來的日本人認為,豐臣秀吉發起的這場戰役完全是一個錯誤的抉擇,因為這場戰爭成為他這一生的致命打擊,不僅辛苦打下功業化作烏有,豐臣政權也很快沒落,甚至全族被滅,最終落為一個悲劇英雄。
還有人這麼評價他:日本徵服亞洲運動的開創者,也是日本脫離中華文化第一人。我只想說,野心太大,必將作死自己,結果還連累了全族。但從日本歷史角度來分析,豐臣秀吉這一生確實充滿傳奇色彩,除了自身努力外,跟對領導很關鍵,而他曾經的苦難生活也成為他日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