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一段線」到「九段線」,如此霸氣,當初卻受到國際多方認可

2021-12-12 歷史風雲故事
說到國界線,是現在任何一個國家的管轄範圍,是國之大。國界線不僅包含了陸地,還包括了海洋國界線。在當今,最誇張的國界線當屬希臘與土耳其的「海國界」,希臘的界線直接劃到了土耳其家門口,而這是源於歷史上一戰中奧斯曼帝國一蹶不振的後果,當然,在古希臘時候,就連靠近地中海的小亞細亞陸地也是希臘人的,土耳其人那時不知還在哪裡放羊呢。而我國主張的南海疆域,是依照南海九段線為依據,其實,在最初,南海國界並非九段線,而是十一段線。並且,當時的中國政府主張十一段線的時候,世界各國是認可的。而這其中的淵源,可謂說來話長。

版圖與國界

在古代世界,不論是東西方還是新舊大陸,其實都很少有近代國界的概念,充其量存在軍事分界概念。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古代中國,中國的統治者自居為天子、皇帝,在皇帝眼裡,全世界都是自己的領土,自己是天下的「共主」,土地對自己來說,只有直轄和非直轄的區別——當然,如果出現南北對峙的情況,皇帝也會把對方暗中視為偽朝和亂臣賊子,不會輕易承認。

古代西方也是如此,在古代西方,皇帝和國王的區別稱謂很大,所謂皇帝,指的是「萬王之王」,而新大陸的印加帝國雖然遠離舊大陸,並且印加帝國甚至連阿茲特克帝國的存在都不知道,但是,不妨礙印加帝國的皇帝以普天下的君主自居。

在這種思潮下,近代國界概念當然不會存在了。

近代國界

在中國歷史上,近代國界的概念產生,最早要追溯到康熙時代。當時清朝和沙皇俄國籤訂了劃分國界的條約,不過,即便這樣,清俄兩國君主對版圖的認知也是存在差異的:俄國皇帝知道清朝和俄國是對等的政權主體,而清朝皇帝則覺得自己高於「察罕汗」(按:系清朝人對俄國沙皇的稱呼,見清代學者趙翼的著作)一等的。

這一切,直到二次鴉片戰爭後,才讓清朝人對近代國界有所認識——不過,這個代價是沉重而且深刻的,因為大清朝廷在熟悉這個過程中,被英法俄等列強掠奪走了大片領土,迄今為止,這些領土中,有很多依舊屬於他國統治之下。

南海風雲

在我國古代,領土的擴張主要由兩個層面來進行推動。一種是官方層面:比如古代華夏朝廷開疆拓土,漢武帝時代從匈奴手裡奪取河套地區就是典型,而官方擴張程度最猛的一個朝代則是被當下網友十分不待見的清朝:清朝將中原王朝丟失千餘年的西域收復回來,並且還有效掌握住了蒙古地區。

另一種則是民間層面:古代沿海百姓為了討生活,會自發去開發一些海島,而這些海島,最終也會因為形成較大的居民村落,而被朝廷納入管轄範圍——而南海群島成為我國領土,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

不過,由於古代中國地盤太過龐大,因此古代皇帝對海島不大重視:比如東晉朝廷就因為經營海南島太賠錢,從而主動放棄海南;不過東晉皇帝也因為這個荒唐主張而吃虧:盧循的天師道起義軍就是時常利用海島做自己的根據地,和朝廷周旋。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間,也對庫頁島上出現俄國人活動的現象表示不聞不問。

因此在這個背景下,晚清時期,南海各島嶼遭到了殖民者的瓜分。而對於晚清來說,陸地疆土尚且保不住,哪裡有心情去理會一些海島?

民國初年,由於西洋列強忙著打第一次世界大戰,這導致日本有了主宰遠東的機會,日本仗著其強大的實力,不斷在南海諸島——尤其是南沙群島一帶進行侵略活動,並不斷打傷我國國民。

而當時的北洋軍閥政府忙於內戰,遠在北京的大總統,更沒精力去料理這些海島,這一切,直到1927年以後出現了轉機。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隨著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統一。

相對統一的國民政府,在廣大民意的壓力下,在1935年頒布了《中國南海各島嶼譯名對照表》,並且還在當年發行了南海各島嶼的地圖,算是強調了中華民國對南海的主權。

不過,當時中華民國的海軍實力孱弱,因此事實上,南海諸島依舊在日本等列強的控制之下。

1937年,中日全面戰爭爆發,雙方開戰不久,中方的空軍和海軍幾乎悉數被日本人全殲,海南島也隨之全境淪陷,和海南一起丟失的,還有整個南海諸島。

十一段線的來歷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之前日本所侵佔的中國領土,也應當悉數歸還中國,這其中,自然包括南海諸島。

中方在南海光復後,派遣了一支艦隊在南海進行了巡航,同時,又派遣海洋、島嶼方面的測繪專家和巡航艦隊一起,將這些海島進行重新測繪,而後,中方根據採集回來的數據,繪製了地圖,並隨之同《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一併對外發布。

在這張地圖上,十一段線正式出現在地圖上,並且被當時的世界各國所熟知。當時的世界各國,不論是英法美這樣的西方國家,還是蘇聯這樣的紅色國家,都不曾對這十一段線表示任何質疑,由此可見,在當時,十一段線是受到當時的國際社會承認的。

九段線的產生

新中國成立後,出於某些特殊原因考慮,去掉了十一段線中關於北部灣附近的二段,自此,十一段線變成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九段線。

不過,由於新中國建立初期,海軍方面沒有任何基礎,這就導致了南海的防務出現了真空局面,這為周圍國家染指南海提供了真空,不過,對於南海的守護,新中國從來沒有放棄過。

比如南越南還存在的時候,中國曾和南越南就南海問題爆發過海戰,這場海戰還在後來被拍攝為電影《南海風雲》。

近年來,隨著我國在遠洋領域以及海洋基建、海洋技術方面不斷進步,南海越發受到重視,這就意味著,我國對南海的實際控制力度會不斷加強,事實上,前幾年海南省成立三沙市,就是基於這種背景。

相關焦點

  • 除了九段線其實世界上還有一個十一段線,知道在哪裡嗎
    我國在南海的領海面積在很早之前就確定了,當時的劃分也就是著名的南海九段線。很多人看我國地圖的時候都能看到南海九段線,這個非常明顯。當然,有個國家的海岸線和我國的南海差不多,也有著名的段線,這個線還是非常的霸氣。這就是希臘著名的海上11斷線。
  • 原本是南海十一段線,後來變成了九段線,到底是誰畫的?
    看到中國的地圖會發現,南海有九條斷續的線,被稱為「九段線」。斷線以內是中國的領海,有中國的南沙、中沙、西沙、東沙群島,我們會發現這條九段線已經畫到了人家家門口,比如距離菲律賓本土最近距離約80公裡,距離馬拉西亞、汶萊就更近了,讓人快不能下海了。
  • 「九段線」是少的,我都沒提「十一段線」的事!(圖)
    國際關注的南海仲裁案結果下午五點出爐,結果早在中方意料之中,菲律賓達成其無禮訴求,仲裁庭罔顧事實作出以下裁決:聲稱「中方九段線的歷史權利無法律根據」、「中國對南沙生態帶來永久且無法恢復的傷害,在南沙不擁有專屬經濟區」、「中國在黃巖島海域侵犯菲律賓的傳統漁權」、「太平島是礁不是島,僅能宣稱12海裡領海」。仲裁庭竟然都能妄議「法理」了!
  • 南海霸氣「九段線」是何來歷?其實還真得感謝一下國民政府
    九段線基本上已經劃到了南湖諸國家門口南海「九段線」十分霸氣,從地圖上可以明顯地看出來,那麼「九段線」是何來歷?其實還真得感謝一下國民政府,1947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以下簡稱民國政府)內政部方域司在編繪出版的《南海諸島位置圖》中,繪製了一條由11段斷續線組成的線作為中國在南海的「傳統海疆線」,以界定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管轄權(這裡指法理上的,實際上國民政府海軍無力對這麼大的海域進行管控)。
  • 從11段線到9段線,拱衛南疆的南海海疆線到底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一直以來,因為將南海區域縮小後單獨列出,所以國人對南海似乎不夠關注,對「九段線」更是認知模糊。關於九段線的名稱,歷來有四種解釋,分別是:國界線說、水域線說、權利線說以及島嶼範圍線說。而不管是連續還是短線,也不管我們到底堅持哪個說法,九段線都遭到了南海周邊幾乎所有國家的強烈抗議,因為九段線霸氣地將南海絕大部分區域收入囊中,留給越南等國家活動的海域相當狹窄,它們從建國的那一刻開始,就體會到了土耳其出海就出國的絕望。但更令它們絕望的是,歷史上的九段線,比今天還要霸氣,因為它最初的模樣,是十一段線。
  • 我國南海「九段線」的前世今生,為何後來變為「十段線」了?
    提起我國南海,我們不得不說一說「九段線」,以及「九段線」的前世「十一段線」。中華民國時期的十一段線「十一段線」是中國近代時期對本國南海海域權益邊界的一種叫法。從圖中按順時針看十一段線的位置:起點巴士海峽- 北呂宋海槽 -馬尼拉海溝-南沙與菲律賓之間 - 南沙海槽(原名巴拉望海槽) - 南沙與馬來西亞之間(曾母暗沙南面,是最南的一段) - 南沙與印尼納土納群島之間(最西的一段) - 南沙與越南之間 -西沙與越南之間 -北部灣中部 - 北部灣北部。
  • 這個湖南人主持劃定了「南海九段線」
    其實,早有「南海九段線」標註了我國對南海的絕對主權。大家可能對「南海九段線」還有所了解,但很少有人知道,當初參與南海諸島考察及主持11段線(現在改為了九段線)劃分的傅角今先生,居然就是我們湖湘兒女——湖南株洲醴陵人。
  • 中國南海的「九段線」為何是斷續線?而不是連著的線?
    1947年,民國政府繪製並出版了《南海諸島位置圖》,這本地理圖冊用11段國界線圈定了南海海域的範圍;1948年,《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仍然採用1947年的十一段海疆線,以此表明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在新中國成立後,在新中國出版的地圖上這條斷續線仍然存在。
  • 南海諸島歸屬範圍線,為什麼是10段線而不是連續的?
    如果大家現在打開地圖數一下,就會發現南海諸島歸屬範圍線實際上是10條段線,而不是之前很多人記憶中的九段線。早在2014的時候,我國出版的豎版地圖中就用十段虛線來表示南海疆域。而南海諸島歸屬範圍線,其實最開始也並不是9段,而是11段,並且都不是連續性的實線條。
  • 幾乎囊括整個南海的九段線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一直以來,因為將南海區域縮小後單獨列出,所以國人對南海似乎不夠關注,對「九段線」更是認知模糊。關於九段線的名稱,歷來有四種解釋,分別是:國界線說、水域線說、權利線說以及島嶼範圍線說。因為解釋的多樣性,加上歷史和現實尤其是海洋環境的因素,九段線由九條不連續的短線組成。而不管是連續還是短線,也不管我們到底堅持哪個說法,九段線都遭到了南海周邊幾乎所有國家的強烈抗議,因為九段線霸氣地將南海絕大部分區域收入囊中,留給越南等國家活動的海域相當狹窄,它們從建國的那一刻開始,就體會到了土耳其出海就出國的絕望。
  • 瑪麗淺灘:祖國真正的南之極,九段線上的ONE PIECE
    6段線內側行政區劃:三沙市南沙區永暑礁虛擬鎮曾母暗沙礁區九段線及南海的歷史性主權九段線,即南海諸島歸屬範圍線,是我國對南海海域權益邊界的一種定界畫法。其由9條斷續線組成∪形線,線內區域為中國南海。因此,九段線區分了南中國海(面積350wkm²)與中國南海(面積210wkm²)。
  • 被非法仲裁庭否認的南海「九段線」是湖南醴陵人奠基的
    1947至1948年間,國民政府出兵收復西沙、南沙群島,劃定了南海島嶼國界,出版了南海地圖,劃定了十一段線,在此基礎上確立了今天的南海「九段線」疆界。而當初參與南海諸島考察及主持十一段線劃分的傅角今先生,就是我市醴陵人。
  • 為什麼我國南海海域的九段線不是連續的?
    但是觀察我們現在的中國地圖,不難發現這樣的一個問題,為什麼地圖中南海海域的國界線也就是我們稱之為「九段線」的地方不是連續的?觀察地圖我們可以得出來,在南海諸多群島處的國界線是由九個線段所包裹起來的,但是反觀內陸地區的國界線卻都是連著的一整條線段。
  • 你知道中國地圖上霸氣的「九段線」嗎?線圈內裝的都是中國領土
    隨著中國的實力越來越強,我們在世界上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多,我們自身的搖杆也越來越硬,也不需要仰人鼻息,不僅不用看別人的臉色,別人反而要反過來對我們察言觀色,當然,我們是愛好和平的國家,我們從古代到現在,都不是熱衷於欺負別人的國家。
  • 臺灣若應美要求放棄南海九段線 後果不堪設想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旺報》29日文章,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孫揚明,原題《U型線海域棄不得》,全文摘編如下:前美國在臺協臺北辦事處長司徒文公開表示臺方「應放棄九段線的海域」,僅主張太平島周邊兩百公裡經濟海域。
  • 南海「九段線」的由來,美國無權否認,粗暴幹涉挑釁需引起警惕
    「九段線」最早為「十一段線」,最早在1947年由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內政部提出,在其繪製的《南海諸島位置圖》中,繪製了一條由11條斷續線組成的線作為中國在南海的領海。新中國成立後承認並繼承了這條線,只是將11條線改為9條,這就是「九段線」的由來。它是中國在南海主權與權益的邊界和依據。
  • 南海地圖上的「九段線」--中國數字科技館
    有心人可能會注意到,類似的線不但在中國的黃海、東海並不存在,在世界其他地區也極少看到。那麼,為什麼在南海會有這樣一條九段線?它意味著什麼?要弄清楚這些問題,還得從一個世紀以前說起。新中國成立後,經政府有關部門審定出版的地圖在同一位置上也標繪了這樣一條線,只是原來的11段斷續線被改為9段斷續線,這就是俗稱的九段線。
  • 解密南海九段線的幕後故事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圖》取消了海南島同越南海岸間的2段斷續線,在臺灣和琉球群島間增加1段斷續線,形成南海9段(九段線),東海1段的斷續線。 中國公布的九段線示意圖 南海九段線的幕後故事  2015年,中國發生了很多大事。
  • 專家:該怎樣看南海九段線
    怎麼看南海九段線的歷史地位高聖惕(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副教授)九段線在臺灣被稱為「U形線」,U型線是所謂的固有疆域界線,臺灣有「中華民國憲法」,裡面有規定若要改變領土,必須按照憲法裡面的條文程序來改變。
  • 外媒:中國南海九段線代表歷史權益 與國際法不悖
    參考消息網1月13日報導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1月11日刊登題為《為什麼說美國對中國九段線的分析有缺陷》一文。作者為美國塞繆爾斯國際同仁公司高級研究員蘇拉布·古普塔。文章稱,美國國務院搶在中國發表有關菲律賓提出南海仲裁立場文件前發布了對中國九段線的分析,該分析報告從概念上和法律上說都存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