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粵古道
湖南南高北低,走到郴州這裡,水路也走到了河流的上遊,已無法行舟,「船到郴州止」,九十裡的湘粵古道陸路由此而生。從堯舜時期形成雛形到秦時正式成路,歷經兩千餘年,至清代中期,湘粵古道在湖南境內已成為極為發達的驛路,這是它的黃金時代。 湘粵古道是一條不平凡之路,雖然在今天它看起來如此樸素簡陋,但它承載了兩千多年的南北文明交流。
-
湘粵古道徒步
經過一番搜索,覺得郴州附近,這條湘粵古道太適合徒步了,說走就走吧。網路上的信息很多,但我還是先對這條古道做個簡要的介紹吧。湘粵古道又稱郴州騾馬古道、鹽鐵古道、官帽大道,史籍稱驛道、嶠道,是朝廷修築的官道。
-
陳社招:推動「湘粵古道」文化產業走廊建設
在湖南現存古驛道中,「湘粵古道」年代最早、保存較完整,已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沿著「湘粵古道」,建設「湘粵古道」文化產業走廊,符合國家扶貧開發戰略、文化遺產保護戰略、文化產業發展戰略這三大戰略的目標要求,符合沿線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建設的需求。
-
板梁村,湘粵古道上荔枝飄香
它的名字你可能很少聽到,但在歷史上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那就是「湘粵古道」。從字面上來看,這條古道自然是從湖南通往廣東。 廣東古代又被稱為「嶺南」。明清之前,嶺南氣候溼熱,湖南南部山多路險,交通不便,這條湘粵古道實際上相當於中原通往嶺南的要道。要說這條古商道,我們要先說一個地方,那就是位於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北邊的板梁村。
-
現存古驛道中,年代「最早」、保存較完整古道,湖南郴州湘粵古道
湘粵古道位於湖南郴州市蘇仙區鄧家塘村折嶺頭組,過去兩千年來,是連接中原和嶺南一帶的交通要道, 這條古道是大約3~4公裡長的石板路,石板上充滿了小洞,這些小洞其實是駿馬踩的腳印, 這條湘南、粵北的重要交通要道經過衛颯的大規模改造經過基本定型,一直繼承了近2000年,促進了當地民族的融合和社會經濟發展
-
現存古驛道中,年代最早、保存較完整的古道,湖南郴州湘粵古道
湘粵古道,位於湖南郴州市蘇仙區鄧家塘村折嶺頭組,曾是在過去兩千年裡,溝通中原與嶺南一帶的交通要道。這條古道是約3-4公裡長的石板路,石板上密布著小洞,這些小洞其實就是騾馬踩出的腳印。這條湘南、粵北的重要交通要道經過衛颯的大規模改造後基本定型,一直沿用了近兩千年,促進當地民族的融合和社會經濟發展。
-
湖南三處考古新發現揭開神秘面紗 包括湘粵古道
中新社長沙十月十六日電(記者 傅煜)靜候千年的唐宋摩崖石刻、留下深深騾馬蹄窩的湘粵古道、身為古代軍事防禦工程的大冠堡遺址……隨著首期「湖南文物發現之旅」滿載而歸,三處新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今日也向世人揭開了神秘面紗。 在南嶽衡山發現的「摩崖石刻」刻在高約三米、寬近六米的天然花崗巖上,共有三方不同字跡的刻文。
-
湖湘地理| 徒步湘粵古道,九十裡大道的厚重與溫潤
悠長的湘粵古道,並非平凡之路,它串起了歷史的滄桑厚重與湘南風物的溫潤之美。曾經艱辛的行旅已成為消散的歷史煙雲,但古道邊那些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依然留存至今。古道、驛站、茶亭、古井、古樹、古橋、舊居,它們與城市、與高鐵共存於這片土地。這條繁華與荒敗並存的古道,擁有一種差異化的美。
-
【文化印記】見證湘粵古道上的歷史文化遺存
千百年來,從粵北老坪石鎮的共和街到湘南的郴州裕后街,從唐宋時期至中華民國,南來北往的朝廷政要、文人雅士、英雄豪傑、社會名流在湘粵古道上留下了許多流芳千古的歷史文化遺存和人文景觀,現羅列如下,供諸位賞析。1.老坪石碼頭群。
-
從秦始皇時期大軍踩出來,到現在仍走得熱鬧,就是湘粵騾馬古道
但是,也有少數的道路從古代保持到現在還在步行的,就是所剩無幾的古道,尤其是位於湖南省郴州市境內的相粵騾馬古道,從秦始皇五十萬大軍徵越踩出來,經歷過若干朝代到現在,還走得好熱鬧,有的地方還是當地人的交通幹道,你說這道路的歷史夠長的吧。湘粵古道,在湖南省郴州境內,南起宜章玉溪河碼頭,北止郴州裕后街郴江碼頭,延綿近百裡,連接珠江和湘江的重要紐帶。
-
巴中電視臺紀錄片《探秘巴文化》第二季第四集:米倉古道的金戈鐵馬(下)
昨天,《探秘巴文化》第二季第三集帶著大家領略米倉古道見證的金戈鐵馬,今天第四集: 米倉古道的金戈鐵馬(下)繼續走起~通江縣得漢城,漢高祖劉邦藉此地得天下而賜名,清代又名「安緝寨」,是米倉古道水路與洋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輾轉3000餘裡,由陝南西鄉縣循洋壁道進入川北通江縣,並多次以得漢城為後勤中心,轉戰米倉古道
-
《重慶古道旅遊地圖》發布 20條古道邀你暴走探秘
《重慶古道旅遊地圖》發布 20條古道邀你「暴走」探秘 如果你喜歡「暴走」,那麼不妨試一下古道探秘吧。1月14日,市規劃局和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發布《重慶古道旅遊地圖》,為市民梳理出我市目前保存較好的20條古道,並重點推薦了10條旅遊條件較好的古道。 古道,即古代的道路,隨著公路、鐵路等現代交通設施的出現,這些道路逐漸淡出人們視野,有的被擴寬成公路,有的被廢棄湮沒在山林之中,有的則發揮餘熱,溝通著小區域的交通,還有的則因為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較好的區域位置,成為人們探訪、郊遊的目的地。
-
2019年央視七夕晚會,在這裡錄製完成,靜等七夕節播出
話說每年,中央電視臺每到七夕夜,總會播出唯美的七夕晚會,今年也不例外!據說,2019年的央視七夕晚會,已經錄製完畢,靜等七夕節播出,下面,請緊隨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的鏡頭,提前來探探虛實吧。最近,央視七夕晚會在江西新餘仙女湖畔錄製完成,這已經是央視連續第三年在仙女湖錄製七夕晚會了,可見,仙女湖的確很有魅力!今年,中央電視臺七夕晚會的主題,仍然是「天下有情人」,並將於8月7日七夕節當晚播出,而今年央視七夕晚會的錄製地,正是2017年和2018年七夕晚會的錄製地。
-
湘粵主持聚首《粵講越掂》鬥粵語:魔咒碰毒舌
原標題:湘粵主持聚首《粵講越掂》鬥粵語:魔咒碰毒舌 原標題:湘粵主持聚首《粵講越掂》鬥粵語:魔咒碰毒舌 第二季《粵講越掂》首期節目播出之後,收視爆棚,迎來開門紅,TVB男星金剛出場已讓觀眾笑到人仰馬翻,嘉賓和選手之間不僅比智商更比情商,
-
「古道探秘」走進江山 仙霞古道吸引「懷舊之旅」
「古道探秘」走進江山 仙霞古道吸引「懷舊之旅」 2012年09月21日 15:28:19 浙江在線09月21日訊9月17日,江山市的仙霞古道送走一批戶外運動愛好者。記者從江山市體育局獲悉,9月15日—16日,來自全省各地的70多名戶外運動愛好者參加了由錢江晚報、雪花啤酒等單位和機構共同發起的在仙霞古道舉行的古道探秘系列活動。 據了解,古道探秘系列活動於2010年1月正式啟動,本次仙霞古道的活動是第43站。所有參加者從仙霞關出發,沿仙霞嶺經廿八都、楓林關,最後到達浙閩交界的小村落,全程20公裡,歷時2天。
-
郴州深山古道見證「閉關鎖國」大歷史
不久之前,這裡都還是一片密林,直到有一天,水塘村村主任周勇帶人拿著柴刀在山上轉了一圈,一條蜿蜒的青石板古道便出現在了我們眼前。周勇說,這條古道很老了,連村裡的老人都不清楚是什麼時候修的。近日,由湖南省文物局退休專家謝武經、郴州市相關專家等聯合組成的湘粵古道考察團,對這段古道進行了考察。
-
星光大道冠軍阿苗千千參加央視特別節目錄製 春節將在CCTV播出
1月25日,邵陽綏寧苗族歌手阿苗千千完成中央電視臺2018星光嘉年華星光大道春節特別節目錄製。 阿苗千千。 紅網時刻長沙1月30日訊(記者 李香枝 通訊員 肖舞)1月25日,邵陽綏寧苗族歌手阿苗千千完成中央電視臺2018星光嘉年華星光大道春節特別節目錄製。節目民族特色濃鬱,文化味兒十足,藝術含金量高,觀賞性強,將於大年初一黃金時間在CCTV-3首播、CCTV-1跟播,並將於春節期間在CCTV-3、CCTV-1滾動播出。
-
2020央視中秋晚會洛陽錄製完成 將於10月1日播出
日前,2020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秋晚會已經在洛陽錄製完成,將於10月1日20點檔通過CCTV-1、CCTV-3、CCTV-4等頻道播出,並在央視頻、央視網及各類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 據悉,在晚會錄製期間,央視頻展開了為期三天的探班中秋晚會網絡直播活動,囊括了央視頻對央視中秋晚會彩排錄製花絮的實地報導及對相關演職人員的採訪,直播最高在線收看人數突破224萬人,其中參與投票互動人數超百萬。由央視頻直播內容引發的「央視鏡頭下的鹿晗」「王源沒有主持人證」等話題更是陸續登上了全網各大平臺熱搜榜單的高位,掀起了一波全民關注中秋晚會的熱潮。
-
中國京劇「像音像」工程錄製完成近49部作品並已陸續播出
新華社天津11月2日專電(記者 周潤健)記者2日從天津市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獲悉,中國京劇「像音像」工程啟動以來,目前已錄製《西廂記》、《赤桑鎮》、《望江亭》、《將相和》、《海棠紅》等49部劇目,並陸續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播出。
-
郴州發現秦始皇南徵古道 堪稱公路「祖宗」(圖)
「大家看,這就是古道邊驛站發展而成的村落。」何強的興奮的告訴記者。根據當地居民介紹,這裡因折嶺得名稱之為折嶺村。正規的稱呼是鄧家塘鄉鄧家塘村折嶺頭組。 目前,湘粵古道經過折領頭村的一段成為通村大道。 外地人收購騾馬蹄窩石板 由湘粵古道的驛站發展而成折嶺頭村,至今仍流傳一些古老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