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大家點開森山老林旅遊記,小編繼續帶著大家走世界。文章屬原創,做誠實的朋友。
世界在迅速變化著,從活字印刷到現在的電腦打字;從原始的木棒兵器,到現在的火箭飛彈。進步更快的要數二三十年從固定電話到現在的手機,以後的發展速度肯定會更快。交通工具的發展也很快,從象和馬,到汽車,而隨著交通工具的變化,它所依賴的道路肯定要發生變化,從古時人和馬只要小道就可以走的路,現在汽車行駛在高速公路,火車行駛在高鐵,飛機飛越太空。可見從古到今,道路不知更換了多少次。但是,也有少數的道路從古代保持到現在還在步行的,就是所剩無幾的古道,尤其是位於湖南省郴州市境內的相粵騾馬古道,從秦始皇五十萬大軍徵越踩出來,經歷過若干朝代到現在,還走得好熱鬧,有的地方還是當地人的交通幹道,你說這道路的歷史夠長的吧。
湘粵古道,在湖南省郴州境內,南起宜章玉溪河碼頭,北止郴州裕后街郴江碼頭,延綿近百裡,連接珠江和湘江的重要紐帶。在古道上,古時多用騾馬拉貨,故又稱騾馬古道。
古道上仍存的商鋪,記憶著上千年來這條道路上的繁華,從那時的經商,到現在僅供居住,不知經過了多少代人的呼吸與共。
這深深的騾馬蹄印,重疊著無數騾馬的足跡,無數次的騾蹄與石板敲擊,可以譜上無數動聽的樂曲。
古道邊上的水井,至今還是那麼清澈透明,說明現在還在飲用,並且水源千年來不斷。
這棵古樹也許還沒古道的時間長,但它可謂與古道同呼吸共命運。這樣的古樹在這條古道中還有很多。
古道中的石拱橋,也有多處,有高有矮,有寬有窄。既是跨越河流的必備,也是美麗風景所在。
這些石板現在還是那麼平整、光滑,因為至今還是當地人出行的幹道,經過數百個春夏秋冬,風霜雨雪,這些石板仍堅守自己的崗位,不能不說是了不起的奇蹟。
這裡的人們為了保護古道,又要車輛出行方便,才想了這個辦法:在古道一辦再開出一條公路供車通行。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理念,這條古道才得以千年猶存,並還起著重要的作用。
湘粵古道,是一部厚重的交通史,又是一幅貫穿古今的人文風情畫卷。沿途許多的歌謠和故事不斷湧現;風景如畫、綠樹成蔭、出產豐饒。還出現了令人驕傲的人物和事件:鄧中夏出生在這裡,朱德、陳毅率工農革命軍發動了威震全國的湘南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