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山東特產,小吃貨們真是滔滔不絕,但是芝麻酥糖,對於一個地地道道的80後來講,說不知道,到有情可原。因為80年代初,芝麻酥糖,正好處於休眠期,也許是因為歷史的變故,也可能是家庭的變故,導致這項特產休眠了20年的時間。
20年,真是一個想起來就很久遠的事情。所以還好,在這個90年代,00年代,即將30而立的我來講,多麼幸運,還能吃到這份特產,據說,07年10月,該項特產已經被列入山東省濱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裡。作為一個濱州人,著實感到驕傲和自豪。
首先,怎麼也該吃到過,我記得我第一次吃芝麻酥糖,還是別人送我的,說這是你們濱州的特產,當時的我一臉蒙圈,居然是大濱州的特產,真是歷史性的新聞一樣。不過吃起來,味道還不錯,不是特別甜膩的感覺,作為美食,作為特產,絕對是佳品。
不過對於芝麻酥糖的歷史淵源,我倒是頗有興趣,於是就問了下度娘,找到了答案。原來芝麻酥糖的老祖宗是天津人。當時是19世紀50年代,太平運動時期,因為戰亂,常立亭,(山東濱州人,後來的芝麻酥糖創始人)逃荒到了天津,並拜師學藝。直至太平運動失敗告終後,常立亭回到了山東老家-濱州,也就是原來的惠民地區。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剛開始是小作坊,在當地集市上叫賣,後來生意漸漸就紅火了起來,很多人都喜歡。再後來,常雲亭年歲也大了,就把這芝麻酥糖的手藝傳給了他的兒子常寶慶,父子倆聯手,將芝麻酥糖的銷售推到了新的高潮。在魯北地區家喻戶曉。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因為受到十年特殊時期的影響,私營經濟受到巨大打擊,芝麻酥糖也因此受到牽連,其生產設備全被被收繳,此時常寶慶也因病去世。芝麻酥糖就這樣在歷史上消失了20年的時間。但是其製作工藝卻被常立亭的孫子常雲鸞深刻於心,後來常雲鸞重操舊業,一舉將芝麻酥糖的工藝帶到了江南地區,也深受江浙地帶朋友的喜愛。真心希望這芝麻酥糖的特產,能在山東乃至全國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