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粗獷大氣的美食下,竟然有這般精巧細緻的酥糖,獨具匠心!

2020-12-13 石子食為樂

HI,大家好,這裡是石子食為樂,我是石子。

一道傳統的民間小吃,看著是隨處可見,但實際上大部分人並不知道它的真正面貌。很多地方只是用其名,這個小吃就是今天的主題「芝麻酥糖」。我們在很多地方看到的,吃到的芝麻酥糖我們不可以說是假的,因為它們確實是用到了芝麻和糖來作為原料的,而且分量還挺大,但是大部分是以麵粉為主體材料的,所以石子以為我們實際上吃的只是酥糖。

傳統性質的酥糖並不多見,為什麼?

「芝麻酥糖」是起源於明朝萬曆年間,發展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充其量也就300年的時間。它雖是一種小吃,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它的做工極其精細,是一門非常考驗手藝的技藝小吃。要學會做這種小吃的師傅可不多,由於它的難度太大,早在開始就演變成了家族傳承。所以現代能做出傳統的「芝麻酥糖」已經不多了,可以說鳳毛麟角。因為用現代的工件來做頂多做出它的形,要想將它的味道做出來是不可能的,因為最後成型一定要手工操作方可。

要吃到傳統的「芝麻酥糖」還需到有這種手藝的店鋪地區才可以,它這裡面的「酥」可不同於我們常識所想。它用的是酥得意:就是脆。而我們大多數人所認識是面點中的「酥」,這就是不少人容易弄混的一個原因。「芝麻酥糖」的脆是它的另一個重要特點,一塊完美的芝麻酥糖,由近3萬根糖絲組成,根根分明,細可穿針,不粘牙、不膩口。這樣的小吃是不適合運輸,因為它是經不起長途跋涉的,極易產生折斷,鬆散的狀態,所以只能短程配送,這也是為什麼這道小吃不能發散於大江南北的主要原因,也因此成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芝麻酥糖的傳奇歷程

現在「芝麻酥糖」比較出名的地方在濱州,濱州是山東省的一個地級市。可能很多朋友會有疑問,山東的美食多半以粗獷大氣著稱,怎麼也會有這般精巧好吃的的酥糖特產。事實確實如此,濱州的「芝麻酥糖」可是地地道道,在濱州方能一睹這款神奇酥糖的全貌。「芝麻酥糖」的用料非常的簡單,只有兩樣:芝麻和砂糖。首先就是要處理芝麻,要先將芝麻用水漂洗,在漂洗的過程中撇除乾癟的芝麻,留下顆粒飽滿的優質品。然後將芝麻脫皮,目的是為了提升口感。

這雖是第一步,但是一旦啟動就是停不下來的,因為洗淨脫皮的芝麻要現炒現用的。而炒芝麻是要掌握好火候的,因為這直接關係到酥糖的香濃程度。同時,芝麻是個易熟的食材,只要稍微不專心,就有將芝麻燒焦的可能。只要看到顏色差不多了,就要立馬倒出,這就完全要靠經驗來掌握。炒好的芝麻過篩攤涼,最後就是碾壓成芝麻面備用,這樣芝麻的工序就完成了。

芝麻完成後就是熬糖了,這可是個累活。不僅要有技術,還要有足夠的耐心。砂糖在200多度的鍋中,要不停地攪動,中途要加一些香油,將糖熬製成焦黃色。待顏色達成後,迅速離火將糖液倒入到抹有香油的案板上降溫。緊接著就是翻糖和打糖。這兩步是考驗師傅的力道和巧勁,翻糖是用兩把大刀上下來回翻動,再用竹棍反覆拉伸攪條,直至發白順滑為止。在這裡用多大的勁,拉伸多少次,全靠手感拿捏。

這熬糖的火候和拉絲的細膩度是酥糖是否粘牙的關鍵所在,拉好的糖叫糖胚。這時要將糖胚迅速埋入裝有芝麻面的鍋中,而且要保證鍋中四五十度的狀態。目的是為了防止糖胚遇冷凝固,如果那樣的話,一切將無回頭的可能。最後就到了糖酥成形階段,而這一步叫綰花,從糖胚上揪下一塊,然後指尖八字形纏繞十六圈,這中間有著拉伸,旋轉,定形,完全靠著指尖的掌控制作而成。

一塊完美的芝麻酥糖,形狀與麻花相似,內含三萬根糖絲,吃起來時不粘牙,不膩口,誰又能想到兩樣普普通通的食材,竟然演繹出如此不平凡的佳品。芝麻酥糖唯獨的缺陷就是一碰就碎,這也就成了不能走出去的短板,但確坐實了濱州特產的實位,成了只有當地人獨享的小吃。

這是一道地道的傳統小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方。假如您喜歡就給石子一個關注或收藏吧。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若是有什麼想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探討。謝謝大家。

文字內容原創,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通知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山東特產之芝麻酥糖背後的故事
    提起山東特產,小吃貨們真是滔滔不絕,但是芝麻酥糖,對於一個地地道道的80後來講,說不知道,到有情可原。因為80年代初,芝麻酥糖,正好處於休眠期,也許是因為歷史的變故,也可能是家庭的變故,導致這項特產休眠了20年的時間。
  • 薩伏伊別墅像是一個精巧細緻的複雜機器,簡約而又不失風雅!
    薩伏伊別墅可以說是現代築的典範,別建在巴附近的一片草坪上,外觀根為簡,宅基為矩形,長約225米,寬為20米,一共有3層、底層架空,由幾根潔白的細圓柱支撐著一個白色混土方盒子,垂直面和水平面都有開口。盒子形狀的二層向外挑出得結構輕靈巧:在二層光潔、無任何裝飾的牆面上,帶狀的玻璃長窗佔據了三分之清晶瑩,光影變幻。聳出屋頂的樓梯給方整的形體帶來一些變化。
  • 淪肌浹髓的武穴老酥糖
    說起武穴酥糖,在如今這個諱糖忌油的時代,人們是不大待見的。作為一道傳統美味,似乎人們又離不開它。每年春節拜親訪友之際,人們總要拎一盒或精裝或簡裝的酥糖,走村串戶,酥糖就像跟隨旅行社觀光旅遊的一樣,「到此一遊"而已。席未暇暖,便被主人轉拎至下一家,也許最終又轉回了本家。
  • 汕頭奶茶探店|潮汕酥糖竟然也能做成奶茶?
    汕頭奶茶探店|潮汕酥糖竟然也能做成奶茶?近年來潮式奶茶在潮汕地區掀起一陣熱浪,以鴨屎香為首的潮味奶茶更是吸引了一堆外地遊客前來嘗試。最近汕頭一家奶茶店的創新出品引起了我的注意,沒想到潮汕酥糖還能這麼玩?
  • 【微視】有一種味道叫茅坦酥糖
    味道裡是否也有茅坦酥糖的影子呢?今天就一起跟小編去追尋我們記憶中的酥糖味兒吧! 茅坦酥糖主要原料用當地生產的優質黑芝麻和糯米。先把芝麻炒熟研成粉過篩,再用煮熟的糯米熬製成飴糖,加少量的麵粉、桂花、熬製的精製白砂糖和糖稀、香油、食用青紅絲、鹽等。經過擀、揉、打、切等多道工序,大小厚薄整齊劃一的酥糖即製成,再用紅(黃、綠)方紙包裝,四塊一包。
  • 看《風味人間2》吃螃蟹,美國人粗獷,日本人細緻,中國人太會吃
    在當地有專門的拆蟹職業,把籃蟹直接切開,只挖取殼內的大塊淨肉,其餘的棄之不用,全部丟掉(包括咱們愛吃的蟹黃和蟹膏),動作熟練的話,一隻藍蟹只需要10秒之內就可以拆解完畢。 美國人這種吃蟹的方式,雖然爽口過癮,但是略顯粗獷和浪費。像蟹黃、蟹膏、蟹鉗、蟹爪之類的都被扔掉,實屬可惜。
  • 花生芝麻酥糖
    花生芝麻酥糖By 北鼻girl小時候,每當過年的時候,媽媽就會在家做好多的花生酥糖。做法簡單,但是味道一點也不比外面的差。今天,我按照媽媽的做法做了一回,此刻,美美的喝著咖啡吃著酥糖原料:花生、芝麻、白糖。
  • 芝麻酥糖具體的做法,你們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在我國山東這個地方是芝麻酥糖特別多的一個地方,在這裡他也是一個地方的特色美食。而且這裡的人幾乎老年人和少年人都在吃芝麻酥糖。這種糖是從我國古代明朝的時候開始發明的。這種糖吃起來口感十分的甜,而且香脆。這種糖不僅可以作為一種休閒食品來吃,而且它還有一定的消化作用。
  • 芝麻酥糖與拔絲山藥,魯菜經典
    今天,我們依然在濱州的魯菜館逗留,因為,遇到了兩道自己十分喜歡的菜品,拔絲山藥和芝麻酥糖,都是特別好吃的甜口。而且《本草綱目》中說山藥有補中益氣,強筋健脾的滋補功效,所以,抓緊學起來吧。首先,山藥洗淨蒸熟,去掉外皮,切成滾刀塊。然後,炒鍋置中火上,添入花生油,油熱五成,將山藥下鍋炸制,中間頓火3次,炸成柿黃色,撈出瀝油。
  • 南瓜子酥糖的做法
    因此,好吃又有益的南瓜子酥糖,作為新年的伴手禮不錯哦!By Q豬寶寶 【豆果美食官方認證達人】用料南瓜子 1300克白芝麻 70克細砂糖 250克水怡 150克水 150克鹽 4克黃油 10克做法步驟1、南瓜子放入11寸不粘正方形烤盤中,烤箱上下火150度預熱5分鐘後,將其放入中層烤熟。
  • 北京旅遊特產小吃美食推薦之:北京酥糖
    北京酥糖與上海奶糖和廣州水果糖並稱中國三大名糖,酥糖是中國特色傳統名點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酥糖健胃潤肺、老少皆宜,起初多為春節應時糕點。北京酥糖也是久負盛名,解放前,北京酥糖很多採用刻有小孩兒形狀的模具加工而成,老北京稱其為「小孩酥」。
  • 到山東必吃的150種美食,菏澤竟然只有8種入圍,很難讓人服氣
    150種美食,菏澤竟然只有8種名吃入圍,這對於小吃眾多的菏澤來說,無疑讓人很難接受。該網站推出的150種美食:127、濱州百年芝麻酥糖128、濱州黃河刀魚129、博興喬莊水煎包130、杜橋豆腐皮150種美食,菏澤竟然只有8種入圍,這讓任何一個菏澤人都很接受!!
  • 湖北武穴的特產作一副對聯,上聯:武穴酥糖名揚天下
    武穴(xué)市是湖北黃岡市下轄的一縣級市,臨長江、有中國武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等榮譽美稱。武穴市前身叫廣濟縣,廣濟縣的名稱沿用了一千二百多年,意為「廣施佛法,普濟眾生」,古稱佛國,是佛教禪宗四祖道信的故鄉,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悠久歷史。
  • 「山東好味道」美食評選項目圓滿結束 100種山東特色美食名單出爐
    ,100種山東特色美食名單最終確定。通過全省徵集、初選推薦、美食探店、大眾評選、專家評審、綜合評分等環節的層層篩選,從700餘種山東美食中甄選出100種山東美食。評定期間,專家評審委員會攜騰訊旅遊赴山東16地市考察、拍攝,並得到了各地市文化和旅遊局、各地市旅遊飯店協會的大力支持。
  • 武穴特產酥糖面臨失傳、斷層危機,搶救製作工藝迫在眉睫!
    這種味道,或許是和煦春風下的花香,帶來無盡的回味;或許是大山深處的老家蜂蜜,蘊含著無限的懷念;或許是媽媽熬製的雞湯,觸動你的心弦;或許是兒時白糖塗滿臉一張舊照片,勾起對歲月的無限回憶。這些味道見證著時光的流逝,時代的變遷,更承載著親情、友情、愛情。
  • 酥糖匠人王希河:堅守古法製作 誠心寫就傳承
    幾個統一身著白色衣服的工人正在一位老者的指導下嫻熟的操作,熬糖、拔糖、鋪料、斷塊兒……眼前這位頭髮花白仍在糖坊裡緊盯工作流程,步步把關,隨時進行指導的就是酥糖匠人王希河。「我父親一輩子都在研究酥糖,也曾想讓他去城市生活,但是他總是說放不下糖坊,這就是他的命根啊!」王希河的兒子表示。說起王氏家族研製酥糖的歷史,老人一度哽咽落淚。「從我爺爺那輩開始接觸、製作酥糖,到我父親、哥哥的傳承,再到我潛心學藝、研究酥糖。
  • 香包、泥塑、酥糖... 徐州戶部山這裡的民俗文化不簡單
    它既融入了北方剪紙豪放、粗獷、渾厚的特色,又揉合了南方剪紙的細膩、清秀的藝術特色,將兩者完美的結合後再融入當地的文化。因此,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 也可訂做屬於自己的特有畫面或肖像,使其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因而給人以古樸典雅、回味無窮的藝術享受。   泥塑
  • 北方最小的園林竟然是私人花園,兼具南方的玲瓏,更有北方的大氣
    他特邀親朋精巧設計,在僅有的兩千餘平方米內建有樓、臺、亭、榭、書齋、客房等,曲橋、迴廊連接,魚池假山點綴其間,小巧玲瓏,勻稱緊湊。集中國南北園林之美於一體。雖出人工,宛如自然。使人們怡以養靜,詠詩作畫,流連忘返,樂在其中。正如丁善寶在其自撰的《十笏園記》中所說:「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園,亦以其小而名之也」。
  • 琅琊酥糖——一層一層裹著滁州人兒時的記憶!
    後一位董姓師傅又將秦尤酥糖精心改制,將糯米稀骨多層次與面糖摺疊,即謂之「董糖」。又有文人撰寫一說:「明崇禎年間,江南名藝妓董小宛,擅長烹飪,精於製作花露,巧手會做糖食糕點。一次才子冒襄(字闢疆)生病,董小宛獨出心裁以芝麻、白糖、炒麵、糖稀、香油等原料,精心製作方塊酥糖,給冒襄食之。」其糖「酥脆香甜、開胃心爽」。後經民間流傳,人們即稱此糖為「董糖」。
  • 這裡有南宋的元代樓閣
    五鳳樓位於玉皇觀建築群的最前端,面闊進深各三間,五重簷歇山頂,通高近30米,主體構架由四根金柱貫通上下,樓內加上暗層實際為三層,一層是進入玉皇觀內的通道,簷下出廊,內部空間高大寬敞。待到了頂層則豁然開朗,這裡不設門窗,四面通透,讓人頓感神清氣爽,憑欄而立不但可以眺望四外的村舍風光,也能近距離欣賞五鳳樓內部令人讚嘆的梁架構造和樓頂上獨具匠心的八卦藻井,感受古代匠人精湛的營造技藝和複雜木結構展現出來的獨特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