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春分。
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附近,
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據@蕭山氣象:春雷響,春分至,今天凌晨我區出現了今年的初雷,雷聲轟轟,雨水淅瀝,恰應了今日春分的景。今天的最高氣溫也回升到13度左右,預計明天陰到多雲,氣溫9~15度;後天陰有雨;周三和周五後期到周六前期會出現降水。17-21日我區將完成冬春季節轉換,進入氣象學意義上的春天。雖然近期氣溫較為平穩,但春季是感冒高發期,抵抗力弱的老人、小孩要尤其當心。
春分最有意思的還得說是「豎蛋」試驗了,據說是春分這天最容易把雞蛋立起來。
據記載,春分「豎蛋」的傳統起源於四千年前,當時是為了慶祝春天來臨。「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一直流傳至今。
至於這一天雞蛋是不是真的更容易豎立起來也是有爭議的。有專家表示春分這天是白天和夜晚的平衡,蛋站立的穩定性最好。但也有專家表示,其實「豎蛋」與春分並沒有什麼關係,雞蛋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豎立起來。而且立穩的雞蛋在沒有外界幹擾的情況下,可以保持十幾天不倒。
怎樣才能把雞蛋立起來?要使蛋的重心低於蛋中部最大周長的曲線位置。因此,豎蛋的訣竅就是:拿蛋的手不動,直到蛋黃儘量往下沉落;最好選擇剛生下4-5天的雞蛋,因為其蛋黃下沉有利於豎立。
網友孫迪在微信po出照片:春分麥起身,點心來助陣。
俗語說的好,「清明螺,賽肥鵝」。清明前後的螺螄肉鮮嫩肥美,而且在殼中又沒有小螺螄,肉質極佳的同時有保證了口感,是吃螺螄的最佳時令。放點蔥、姜炒一炒,用力一唆,米道鮮得來(¯﹃¯)。記得小時候力氣小,唆不出螺獅肉,媽媽就給一根牙籤讓我自己挑肉吃,現在想起來還有一些小懷念呢!
做法:
雞湯螺獅:
1、螺螄洗淨,放入雞湯中。
2、再放入薑片、枸杞、紅棗,蓋上鍋蓋開火。
3、等待第一次煮沸(大約6分鐘)後放入鹽、胡椒。
4、攪拌等待沸騰後就可以出鍋了。
醬爆螺螄(最經典的吃法):
1、生薑切片,鍋內油熱後,下生薑大蒜稍炒。
2、加兩勺黃豆醬炒香。喜歡辣的可以放點辣椒。
3、加入螺螄爆炒幾分鐘後,加適量鹽、糖、生抽、老抽、料酒、幾滴醋炒幾下後,加水沒過食材。
4、水開後煮3分鐘左右即可加少量味精出鍋。撒上蔥花便可吃咯。
民間素有「嘗鮮無不道春筍」的習慣。雖說竹筍一年四季都有,但春筍卻是一年裡最鮮美的筍。我想,再挑剔的胃口,恐怕也不能拒絕春天裡最嫩、最好吃的春筍吧。尤其是清明前後才有的黃泥毛筍,要那種還末冒頭被挖出來的才是正宗的,和鹹肉一蒸,筍自帶的鮮甜和鹹肉的鹹香相得益彰,鮮到停不下筷子~
做法:
油燜春筍:
1、將春筍剝去殼切成段。
2、起油鍋,倒入春筍段翻炒,倒入醬油。
3、放清水,放一勺鹽、一勺雞精,一勺紅糖,蓋上鍋蓋,煮開後,即可。
毛筍燉鹹肉:
1、鹹肉洗淨,切厚片,入開水鍋中焯水後撈出。
2、鍋中放入足量冷水,放入焯過水的鹹肉,煮開後撇去浮末,加料酒、薑片和蔥結,轉小火燉半小時。
3、燉湯的同時把剝去殼的毛筍切成滾刀塊,入開水鍋中焯水後撈出。
4、湯燉半小時後加入焯過水的毛筍塊同燉,再小火燉45分鐘左右,撒蔥花即可出鍋。
春寒還料峭,春韭入菜來。韭菜又叫「起陽草」,性溫,有補腎補陽的作用。春天氣候冷暖不一,建議人們到春季不妨多吃一些春韭,以祛陰散寒。而且,春季人體肝氣偏旺,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多吃春韭可增強脾胃之氣,有益肝功能。吃完韭菜,口中易殘留異味,可喝檸檬水去除。
做法:
韭菜雞蛋餅:
1、韭菜洗淨切碎,胡蘿蔔切碎。
2、把韭菜,胡蘿蔔,雞蛋放入麵粉碗中,加入鹽,雞精調味。
3、然後加入適量的清水攪打成為麵糊。
4、平底鍋加少許油燒熱,舀入一勺麵糊成為小圓餅。
5、小火慢慢加熱至兩面微黃餅熟即可。
韭菜炒魷魚:
1、韭菜洗淨切成段,蔥、姜、蒜切碎。
2、鍋中煮水,水開放入魷魚焯燙一下。再將魷魚切成段。
3、鍋中放油,油熱放蔥、姜、蒜熗鍋,再放入魷魚翻炒。加面醬翻炒。
4、放入韭菜翻炒,出鍋前淋入香油即可。
春天的野菜很多,像吃過百蔬不鮮的薺菜、人氣最高的馬蘭頭……如果沒有吃過,這個春天就有點遺憾哦~
做法(來點新鮮的):
上湯蒲公英:
1、松花皮蛋切碎。
2、把水煮開,放下蒲公英斷青,先燙熟一邊,再燙另一邊。這樣不會發黃。倒出瀝乾水。
3、倒剩下一點湯放入薑絲,能去除皮蛋的腥味,倒入皮蛋一起煮開,加入鹽和胡椒粉調味。
4、把煮好的蒲公英倒入溫熱一下,裝盤。
薺菜豆腐丸子湯:
1、準備薺菜、豆腐、澄粉、青菜適量。薺菜擇好洗淨後,在沸水中焯一分鐘,撈出過涼水。
2、把薺菜水分擠幹,切碎。
3、用勺子將豆腐壓成豆腐泥。
4、薺菜碎和豆腐泥混合,加入鹽、香油攪拌均勻。
5、取20克餡料團成小球,放入裝有澄粉的容器中,用勺子幫助丸子全部裹滿澄粉。
6、盤子上薄薄塗一層油,將做好的丸子擺好,也可將丸子直接放在裝澄粉的容器中。
7、鍋中燒開水,水沸騰後,轉中火,將丸子輕輕放入。
8、煮至丸子表面透明,並浮起,加入準備好的青菜,略煮1分鐘,再撒少許鹽調味即可。
春天正是魚肥蝦美的季節,桂魚、鮰魚、鰣魚、甲魚、河蚌等最肥美,簡簡單單一燒,都鮮得不得了~
做法:
河蚌燉豆腐:
1、豆腐洗淨後切片;鹹肉洗淨後,切片;河蚌洗淨後切小段。
2、鍋中放油少許,將豆腐一片一片地放入鍋中用小火慢煎至金黃色。
3、鍋中放油30ml,下入蔥姜切好的末爆香;再放入鹹肉翻炒出肉油。
4、接著放入適量的水;放入河蚌和豆腐。
5、鍋中用中火慢慢煮出濃湯,用鏟子將油末去掉。
6、放入青菜;青菜熟後即可放入胡椒粉出鍋。
乾菜蒸昂刺魚:
1、準備材料,汪刺魚殺好洗淨、梅乾菜用溫水泡開後再用手擠幹。
2、起油鍋,放入蔥白、幹辣椒、八角爆香,放入梅乾菜翻炒一會兒。
3、加入老抽、料酒、白糖、少量水燒一會兒,再調入一點雞精就可以了。
4、汪刺魚擺盤中,上面鋪上姜蔥絲;將炒好的梅乾菜去掉蔥、辣椒、八角,鋪在魚上,放入蒸鍋。
5、中大火蒸十分鐘左右至魚肉熟,最後撒些蔥花在上面。
春天各種豆類新鮮上市,正是它們剛剛成熟、鮮嫩美味,又營養最佳的品嘗時期哦~印象最深的是豌豆,奶奶會親手剝出最新鮮的豌豆,和糯米和鹹肉一起在灶頭大鐵鍋裡燒,想到就流口水。
做法:
豌豆鹹肉糯米飯:
1、糯米洗淨後浸泡四小時左右。豌豆剝去殼,洗淨。要儘量買白殼豌豆,這樣蒸出來的飯才豆綠飯白很漂亮。
2、鹹肉是自己家裡醃的,切一小塊洗淨。把鹹肉切成小肉片。
3、坐鍋熱油,倒入鹹肉片翻炒。倒入豌豆翻炒。翻炒至豌豆斷生、出少許湯汁,關火。
4、浸泡好的糯米取出,放入大盆中。把翻炒過的豌豆和鹹肉片,連同湯一起汁盛在糯米上。用勺整平,鋪滿糯米的面。
5、進蒸鍋。冷水入鍋,上汽後轉中火約蒸20分鐘即可。
6、趁熱把豌豆、鹹肉和糯米飯拌均勻。
蠶豆炒雞蛋:
1、小蔥切末、紅椒切小圈。
2、雞蛋打成蛋液加少許料酒和鹽。
3、熱鍋放油加熱,倒入蛋液滑炒至凝固盛起備用。
4、鍋內留少許底油爆香蔥末、紅椒,下入蠶豆米翻炒,加少許鹽調味燜煮2分鐘。
5、最後把雞蛋倒入翻炒均勻,起鍋前撒少許胡椒粉即可。
綜合新華社、蕭山發布、網絡
如果你有重大的、好玩的、新奇的新聞線索
請加蕭網君微信號:xsnet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