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介紹《蓬皮杜夫人像》時,我們曾經講到洛可可時期藝術史。要看洛可可,三個博物館一定要去:巴黎羅浮宮,紐約的弗裡克畫廊和倫敦華萊士收藏所。在倫敦華萊士收藏所,其中最著名的藏品是作於1767年的《鞦韆》。
《蓬皮杜夫人像》和《鞦韆》有三處特徵非常相似,雖然《鞦韆》此畫中沒有異國元素,但是同屬於洛可可。
第一體徵: 粉色裙裝,纖細身材,一堆蕾絲和小碎花,對角線構圖。
第二特徵: 背景中類似舞臺背景的雕塑,人物做作的姿態。
第三特徵: 輕佻的眼神和動作(在當時法國人都不穿內褲,這個動作實在輕浮),連鞋子都踢飛了,極盡挑逗之能事。
這三個特徵,完全符合洛可可時期畫作的表現形式。《鞦韆》的作者正是布歇的弟子,最後一位洛可可繪畫大師---弗拉戈納爾。
他的作品豔麗而輕浮的愉悅景象,展現出洛可可風格的精髓,頗得貴族,社交界名人和富商青睞,他迅速地在這塊繪畫領域中成名致富,但是也有人批評他放棄崇高理想,屈服於金錢的誘惑。
弗拉戈納爾於1732年生於法國南部的格拉斯,這個地方當時就以生產香水而聞名遐邇。父親是縫製手套的師傅,六歲時他們全家遷居巴黎。15歲的弗拉戈納爾在一家事務所擔任事務員,幾個月後因為太喜歡繪畫,於是母親將他送到夏爾丹畫師習畫。半年後,受名畫家布歇賞識,收他為弟子。
1773年,弗拉戈納爾跟著歐洲金融巨子同遊義大利,這是他再度義大利之旅。回到巴黎後,42歲的他開始潛心創作,往後十多年間持續創作流傳後世的優異作品,輕佻和調情的畫面,體現了18世紀尋歡作樂的世風,弗拉戈納爾的調情作品在當時特別受歡迎。而對於表現風景的特色,也有著獨到的眼光。
弗拉戈納爾作為畫家充滿天賦,以其獨立創作的精神突破傳統自成一家。
據說他過著自由奔放的生活,與他筆下的模特談情說愛,後世評論家曾說弗拉戈納爾喜歡小姨子瑪格麗特更甚於妻子,但這全都是揣測之詞,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他曾和人發生婚外情。
弗拉戈納爾在今日以其作品中帶有曖昧的情色意味最為著稱,但是他年輕時創作的宗教畫與歷史畫,也都曾經獲得官方的賞識。他同時也是成就非凡的肖像畫家,也擅長風景畫。弗拉戈納爾是一個多產的素描畫家,現存的素描作品約2700幅左右,作品有習作,隨手素描或是版畫的草稿,題材相當廣泛。
雖然對於他的個性以及私生活眾說紛紜,但是他的多才多藝卻獲得大家一致肯定。弗拉戈納爾是最後一位洛可可風格的繪畫大師,晚年則被崇拜英雄的新古典主義所拋棄,在法國革命後死於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