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老陳退休了,閒來無事,每晚都要小酌一杯,這是他每天最開心的時刻,也是他晚餐時的必修課。雖然老伴經常勸他少喝一些,但他並不放在心上,又不喝多,小酌怡情,那麼每天晚上2、3兩白酒,對身體到底好麼?不妨讓醫生來告訴你答案。
首先,我們要了解酒精對人體危害最大的3個階段,根據發表在《英國醫學權威雜誌》一篇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大腦動態變化有3個時期,而這3個時期對酒精的反應十分敏感:
①妊娠期(從受孕到出生)②青春期晚期(15-19歲)③成年期(65歲以上)。懷孕期間大量飲酒,可能會導致胎兒酒精譜系障礙;青春期飲酒,則會引起腦容量減少,發育不良等問題;65歲以上的人飲酒,則會增加老年痴呆的風險。
很多人都以為小酌無妨,實際上喝小酒的危害不小,世界知名期刊《柳葉刀》指出,每年全球有2800萬人死於飲酒,飲酒已經成為世界第七大致死與致殘的因素。沒有所謂的健康飲酒,只有不飲酒才是健康的,那麼飲酒有什麼壞處呢?
1、多致癌性
英國權威機構曾做過這樣一次研究與估算,酒精與香菸在致癌風險方面的評估,以葡萄酒作衡量標準,一瓶葡萄酒大概含有80克酒精,如果每一周飲用一瓶的話,相當女性抽10支香菸,男性抽5支香菸。
2、致腦卒中
酒精也是引起腦卒中的主要禍首,在北京大學牽頭的一次合作研究中心,採集了全國範圍內50多萬成年人,歷時10年跟蹤研究發現,每日飲酒超過40克,腦卒中的風險會傷聲35%。
3、影響睡眠
加拿大權威機構最新研究表明:睡前過量飲酒會讓人在睡眠中輾轉發側,影響人體的正常作息規律。研究人員對多名有嗜酒習慣的男女跟蹤調查,發現酒精根本起不了安眠作用,反而還會影響飲酒者的睡眠。
關於民間飲酒,有這樣幾個說法?那麼到底哪個對哪個錯呢?
1、喝酒暖胃暖身
如今正是數十年來最冷的一個冬天,很多人總是吆喝著,「喝兩口小酒暖暖胃暖暖身」,實際上喝酒暖胃暖身都是假象。不錯,酒下肚之後,我們會感到一股燥熱,但這只是酒精的能量拱到體表的錯覺。
眾所周知,酒精中含有大量的乙醇,而乙醇有擴張血管的作用,促使更多的能量從血液中散到體表,因為也就產生喝酒暖胃的錯覺。其實,這只是暫時現象,體內核心溫度丟失,「酒後寒」也就來了,體溫會持續下降,甚至全身發抖。
2、喝酒對血管好,特別是紅酒
其實,這種說法尚未經過臨床試驗證實,但長期大量飲酒的話,可能會增加血管的壓力,從而誘發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因此喝酒對血管好不好尚未可知,但是壞處卻顯而易見。
那麼我們該如何飲酒?
酒文化源遠流長,不是說戒就能戒的,但我們至少做到少量飲酒。《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男性每天飲酒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否則即位過量飲酒。大體相當於:紅酒一杯,白酒一罐,白酒半小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