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房天下作者:灼灼
給大家概括一下,中央找了10城去開會,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瀋陽、成都、寧波、長沙。
會上強調了一下今年高層對房地產、對樓市的態度,主要有這麼幾點:
1、從全局出發,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這條算是新面孔,換成大白話就是,大家步調一致,房價一起穩,別搞特殊)2、堅持房住不炒;3、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4、堅持「三穩」,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5、繼續因城施策、一城一策;6、從各地實際出發,採取差異化調控措施,及時科學精準調控,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關於這次會議的詳細分析,我放在了今天推送的次條,看完這篇,可以去看第二篇「補補課」。
【2】
前腳剛開完大會,後腳東莞就「半夜雞叫」,發文升級調控,求生欲非常強了~
要點如下:
1、非東莞戶籍,第1套新房或二手房,需2年內連續繳納1年以上社保;2套須3年內連續繳納2年以上社保; 2、非東莞戶籍,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禁止購買第3套; 3、住宅限售年限2年變3年; 4、異地繳存公積金申請貸款,本人或配偶必須為東莞戶籍。
有的人,馬上要交首付了,房票沒了;有的人從深圳退出來,打算去東莞樓市撈一筆,結果直接給關門外了……
【3】
回顧下收緊調控動作頻繁的7月份,不難發現,這些發布新政的城市都是一二線。
7月2日,杭州、東莞調控,一個省會、另一個是二線城市還有臨深圳利好;7月6日,寧波,二線城市,曾經也被評過新一線城市,實力不容小覷;7月13日,鄭州,省會城市;7月15日,深圳,四個一線城市之一,調控直接扔出「王炸」;7月22日,寧波月內二次調控;7月23日,南京,省會城市,直接抄深圳作業、劍指「假離婚」;7月24日晚,高層開會;7月25日,東莞立刻再調控,限購、限售直接安排上。
廣大的三四線城市呢?沒人管麼?還有無數的小縣城呢,房價破萬的也不少!
並非完全不管三四線,只是在調控這方面,總有個輕重緩急。
就以今年樓市調控的政策為例,年初,好多三四線城市可是接連怒刷存在感。
駐馬店、寶雞、海寧等等,這些城市都有過「高光時刻」,憑藉一條新政衝上熱搜。
但無一例外,都是試圖放鬆限購,被無情駁回。
所以,同樣都是調控,要求是不同的,正如前文概括的會議重點中的第6條,從各地實際出發,採取差異化調控措施,及時科學精準調控,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敲打一二線,是讓他們老老實實搞產業、發展實業、別再依賴房地產。
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經濟發展可以依靠產業,收緊調控房地產算是少了肥肉吃,但是米飯蔬菜管夠,能吃飽、還吃的健康。
但對於三四五線城市,房地產調控的底線不能動,鬆綁、刺激樓市,絕不可以!
而如果進一步收緊調控呢?那就不只是沒有肉吃了。過去幾年,貨幣化棚改帶動全國房價上漲,多少三四線城市嘗到了甜頭?原來吃不飽的能吃飽了,原來勉強飽腹的可以吃肉了……所以,不觸及底線的時候,也不會敲打得太狠。
就像前面我反覆提到的一個觀點,不刺激房地產以發展經濟,但也絕不會打壓房地產,給整體經濟發展拖後腿。
別忘了,目前這些調控的城市,除了是一二線,還是上半年房價上漲的熱點城市,排長隊買房、萬人搖號買房都是出現過的。
而且,三四線的房價上漲都是出現在前兩年,今年疫情後,少有漲幅特別猛的,價格突出也都只體現在各種非官方機構的統計數據裡。
更何況,向前追溯,三四線也少有嚴厲調控的,許多城市一直都未設置過限購限售等要求。沒道理整體市場熱的時候不調控,冷的時候突然收緊。
【4】
雖然高層約談,經常瞄準一二線城市,但也不代表,不冒頭的三四線就合該繼續漲漲漲,三四五線乃至小縣城的購房者苦「高房價」久矣……
大多數三四線購房者,只能是一邊看著房價繼續漲,自己工資卻不漲;等了好久不見房價下跌,咬牙買房的同時,還在納悶到底是誰一直推著房價漲?我們這小地方哪兒來那麼多有錢人?
其實,這是由三四五線城市的主要購房者群體決定的。農村的為了孩子讀書去縣城買房,縣城的去地級市買房,地級市的本地人看到房價漲了,於是還想多買一套。
你告訴他們,現在一二線房產才能保值升值,快去買吧!
沒人聽你的。不是因為眼界和資金不夠,是沒機會也沒必要。一輩子不打算去一二線發展的人,大老遠跑過去投資一套房?沒準遇到的坑比機會還多!在他們看來,不如就買在眼前,是漲是跌直接能看到,想買賣也容易(而且許多三四線房價看著一點兒跌的意思都沒有,業主也是,我就掛出來看看價格……)。
但現在,三四線買房必須謹慎了,棚改的熱潮已經退去,整體調控還將長期堅持「房住不炒」,沒有新的刺激,單憑吸引周邊小縣城和農村人口,高房價還能堅持多久?
人口的普遍流出,也是高層不狠抓三四線樓市調控的原因之一。
一二線這一輪上漲,原因就在於落戶門檻低、人才門檻低,走這兩條路輕鬆繞開限購,給了炒作者機會。但三四線,無門檻隨便買,也沒有全國投資者蜂擁而入。
現在的環境下,有些三四線城市能抓住機會,沾到一二線城市的光,著重發展產業,走一條上升之路。
大部分卻正在走向下沉之路,產業發展跟不上、人口流失逐漸嚴重的三四線城市,早晚有一天會迎來房價的下跌。
未來三四線城市的分化,會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