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解析!為什麼三四線房價翻倍無人管,一二線稍一冒頭就敲打?

2021-01-10 中國質量萬裡行

本文來源:房天下作者:灼灼

給大家概括一下,中央找了10城去開會,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瀋陽、成都、寧波、長沙。

會上強調了一下今年高層對房地產、對樓市的態度,主要有這麼幾點:

1、從全局出發,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這條算是新面孔,換成大白話就是,大家步調一致,房價一起穩,別搞特殊)2、堅持房住不炒;3、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4、堅持「三穩」,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5、繼續因城施策、一城一策;6、從各地實際出發,採取差異化調控措施,及時科學精準調控,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關於這次會議的詳細分析,我放在了今天推送的次條,看完這篇,可以去看第二篇「補補課」。

【2】

前腳剛開完大會,後腳東莞就「半夜雞叫」,發文升級調控,求生欲非常強了~

要點如下:

1、非東莞戶籍,第1套新房或二手房,需2年內連續繳納1年以上社保;2套須3年內連續繳納2年以上社保; 2、非東莞戶籍,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禁止購買第3套; 3、住宅限售年限2年變3年; 4、異地繳存公積金申請貸款,本人或配偶必須為東莞戶籍。

有的人,馬上要交首付了,房票沒了;有的人從深圳退出來,打算去東莞樓市撈一筆,結果直接給關門外了……

【3】

回顧下收緊調控動作頻繁的7月份,不難發現,這些發布新政的城市都是一二線。

7月2日,杭州、東莞調控,一個省會、另一個是二線城市還有臨深圳利好;7月6日,寧波,二線城市,曾經也被評過新一線城市,實力不容小覷;7月13日,鄭州,省會城市;7月15日,深圳,四個一線城市之一,調控直接扔出「王炸」;7月22日,寧波月內二次調控;7月23日,南京,省會城市,直接抄深圳作業、劍指「假離婚」;7月24日晚,高層開會;7月25日,東莞立刻再調控,限購、限售直接安排上。

廣大的三四線城市呢?沒人管麼?還有無數的小縣城呢,房價破萬的也不少!

並非完全不管三四線,只是在調控這方面,總有個輕重緩急。

就以今年樓市調控的政策為例,年初,好多三四線城市可是接連怒刷存在感。

駐馬店、寶雞、海寧等等,這些城市都有過「高光時刻」,憑藉一條新政衝上熱搜。

但無一例外,都是試圖放鬆限購,被無情駁回。

所以,同樣都是調控,要求是不同的,正如前文概括的會議重點中的第6條,從各地實際出發,採取差異化調控措施,及時科學精準調控,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敲打一二線,是讓他們老老實實搞產業、發展實業、別再依賴房地產。

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說,經濟發展可以依靠產業,收緊調控房地產算是少了肥肉吃,但是米飯蔬菜管夠,能吃飽、還吃的健康。

但對於三四五線城市,房地產調控的底線不能動,鬆綁、刺激樓市,絕不可以!

而如果進一步收緊調控呢?那就不只是沒有肉吃了。過去幾年,貨幣化棚改帶動全國房價上漲,多少三四線城市嘗到了甜頭?原來吃不飽的能吃飽了,原來勉強飽腹的可以吃肉了……所以,不觸及底線的時候,也不會敲打得太狠。

就像前面我反覆提到的一個觀點,不刺激房地產以發展經濟,但也絕不會打壓房地產,給整體經濟發展拖後腿。

別忘了,目前這些調控的城市,除了是一二線,還是上半年房價上漲的熱點城市,排長隊買房、萬人搖號買房都是出現過的。

而且,三四線的房價上漲都是出現在前兩年,今年疫情後,少有漲幅特別猛的,價格突出也都只體現在各種非官方機構的統計數據裡。

更何況,向前追溯,三四線也少有嚴厲調控的,許多城市一直都未設置過限購限售等要求。沒道理整體市場熱的時候不調控,冷的時候突然收緊。

【4】

雖然高層約談,經常瞄準一二線城市,但也不代表,不冒頭的三四線就合該繼續漲漲漲,三四五線乃至小縣城的購房者苦「高房價」久矣……

大多數三四線購房者,只能是一邊看著房價繼續漲,自己工資卻不漲;等了好久不見房價下跌,咬牙買房的同時,還在納悶到底是誰一直推著房價漲?我們這小地方哪兒來那麼多有錢人?

其實,這是由三四五線城市的主要購房者群體決定的。農村的為了孩子讀書去縣城買房,縣城的去地級市買房,地級市的本地人看到房價漲了,於是還想多買一套。

你告訴他們,現在一二線房產才能保值升值,快去買吧!

沒人聽你的。不是因為眼界和資金不夠,是沒機會也沒必要。一輩子不打算去一二線發展的人,大老遠跑過去投資一套房?沒準遇到的坑比機會還多!在他們看來,不如就買在眼前,是漲是跌直接能看到,想買賣也容易(而且許多三四線房價看著一點兒跌的意思都沒有,業主也是,我就掛出來看看價格……)。

但現在,三四線買房必須謹慎了,棚改的熱潮已經退去,整體調控還將長期堅持「房住不炒」,沒有新的刺激,單憑吸引周邊小縣城和農村人口,高房價還能堅持多久?

人口的普遍流出,也是高層不狠抓三四線樓市調控的原因之一。

一二線這一輪上漲,原因就在於落戶門檻低、人才門檻低,走這兩條路輕鬆繞開限購,給了炒作者機會。但三四線,無門檻隨便買,也沒有全國投資者蜂擁而入。

現在的環境下,有些三四線城市能抓住機會,沾到一二線城市的光,著重發展產業,走一條上升之路。

大部分卻正在走向下沉之路,產業發展跟不上、人口流失逐漸嚴重的三四線城市,早晚有一天會迎來房價的下跌。

未來三四線城市的分化,會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厲害。

相關焦點

  • 三四線城市悲歌:熱鬧都是一二線的,除了高房價我什麼都沒有?
    三四線城市現在也在大搞城市轉型和產業升級,這些都需要人才去執行。而正好,一些在一線城市或明星二線城市工作或學習過的「人才」,因為高房價、高生活成本等原因,而開始考慮是否要「回家」發展。不過三四線樓市這麼火爆也可以理解,想想近兩年,多少調控壓在一線城市,可是面對M2的不斷增長,資金總要尋找出口。以去庫存為主基調的三四線城市很容易便成為投資目標。
  • 2021年全國房價,哪些城市可能漲?|樓市|三四線城市|樓市調控|二手...
    從1998年至今,中國樓市整體上處於上行階段,房價也從2000多元一路高歌,邁入萬元大關。  然而當深圳、杭州等南方城市「打新熱」復燃,「萬人搖」頻現,不斷收緊樓市調控政策時,哈爾濱、天津等北方城市卻在艱難「自救」,甚至出臺了鼓勵開發商打折促銷的政策。  為什麼南北樓市分化如此之大?
  • 專家看淡2019年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表現
    (原標題:專家看淡今年三四線市場表現)
  • 朱文策:一二線正處於本輪房地產復甦的開端
    我個人的看法很明確,一如節前的判斷。今日的市場將又一次在驗證那句老話:「最壞的時刻往往也是最好的時刻」。接續著節前,談下對時下市場的理解:回暖的不止是深圳,而是包括深圳在內的一線城市和重點二線城市,具有相當的普遍性。
  • 三四線樓市竟成棄子?碧桂園恆大全身而退,炒房客則徹底淪為炮灰
    因為國家開始政策調控的首要目標就是針對一二線城市,而將三、四線城市作為發展重心的碧桂園則受到的影響比較小。其次,限購限貸等政策也使得很多人把投資目光轉向了三、四線城市,所以大量的資金就湧入了三、四線城市。再加上三四線城市本身的棚改貨幣安置,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反而就升溫了,一些建築樓盤甚至從三四千去庫存直接變成價格過萬了。
  • 房屋中介說房價會上漲,是真的嗎?有什麼套路嗎?
    配圖1,為什麼中介常常說房價要上漲?他們也知道絕大部分購房者都是追漲殺跌的,只有房價上漲的時候才會果斷的出手買房。所以在房產中介的朋友圈,每天都是房價要上漲的訊息,任何一個市場信號他們都能說成是房價要上漲的。畢竟他們要賣房子,要獲得自己的提成,要解決日常的開銷,要解決車貸房貸。如果他自己都不看好房地產市場,他又怎麼可能來賣房子呢?
  • 三四線城市衣食無虞,二線城市艱難度日
    那在二線城市生活,如果能實現月薪過萬會是一種什麼體驗呢?像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外企等能拿到1萬以上的月薪是普遍,但是放在其它的行業,可能就沒有那麼高工資。像二線城市、中西部省份的城市大學生剛畢業一兩年月薪過萬還是比較少的。給大家算一筆帳,看看月薪過萬的人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首先要說的是月薪一萬不等於到手一萬。
  • 環京房價一蹶不振,跌幅超50%都無人接盤,為什麼會這樣?
    猶記得2016年那會兒環京地區樓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爆發,燕郊、大廠、香河等地區的房價開始水漲船高,基本上都翻了一倍以上,像燕郊的房價由於地理位置優越,房價最高的時候衝到了近4萬元的水平,當時還有不少中介對外表示,如果現在還不趕緊入手,燕郊房價馬上就要破五萬了,在這種緊張的漲幅趨勢之下,不少人急匆匆的在燕郊買房,特別是在北京工作收入有限的人
  • 馬雲曾說未來8年房價如蔥,如今又傳戶均1.5套房,房價是要降了嗎
    消息一出四處譁然,在中國買不起房已成常態,很多人甚至終生居無定所,而調查居然顯示將近四成的家庭擁有兩套房產?真的假的?也就是說現在不用著急買房,再等兩年,房價自然就降下來了。 其實這種判斷也是要分情況的,有些城市房子降價是必然趨勢,有些城市房價可能會更高。
  • 中國最糾結的城市:當地人想出外地人想進,雖是二線房價卻排第4
    在中國最糾結的城市裡,當地人想進入外面的人,第二線的房價是第四位。我們國家其實也有這樣的城市,當地人想讓地方的人進去,第二線的房價排在第四位,可以說是中國最糾結的城市,這到底是哪個城市?那一起看吧。這個城市其實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廈門,很多年輕人夢想著去廈門,看到鼓浪嶼,我感受到了這個城市獨特的魅力,但是,廈門的當地人都有想離開的心情。
  • 經濟學家馬光遠:2020房價回調已開始,為啥剛需買房還要再等等
    2020年房價到底怎麼走?現在買房合適嗎?馬光遠老師對樓市的預測可以幫你理清頭緒,馬光遠的觀點是,上半年房價無論是上漲的區域,還是分布,都符合中國房價上漲的基本邏輯,即:貨幣的邏輯、人口流動的邏輯以及房地產政策自身的邏輯。然而,房地產市場的轉折點事實上已經到來,但由於政策轉折點的滯後效應,年底房價回調的可能很大。
  • 深圳「房價收入比」世界第一 中秋房價同比翻倍
    (原標題:深圳「房價收入比」世界第一 中秋房價同比翻倍) 近日,有兩份國際報告和深圳房價有關:美國經濟諮詢公司Longview Economics
  • 房價跌成狗的這幾個城市,到底做錯了啥?
    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或許從來沒有體會過房價下跌的感受,不過在很多三四線城市,房價確實是降價也難賣了。,另一種是雖然不在窮省,但隔壁就有比較發達的大城市,人口和產業都被吸走,房價或許曾經火過,但如今已經沒人接盤。
  • 2019已接近尾聲了,2020年的房價會怎麼樣?專家給出答案
    其實,這點很好解釋的通,目前之所以會實行「一城一策」,就是因為各城市的發展階段不同,所以才儘可能的避免「一刀切」的調整。前兩年高調的熱門城市在今年已經初見成效的穩定下來,而如今高調的城市則恰恰是之前比較低調的城市,但相信只要過了這個調整的階段也會逐漸趨於平穩。比如,北京近期新房舊房全面降價趨勢形成,那麼其他城市還會遠嗎?房價在「合理」區間內上下浮動,趨勢將逐漸下行。
  • 李嘉誠王健林想走就走,楊惠妍也說退就退,投機者們一臉迷茫
    比如早在2012年,李嘉誠就開始拋售產業,而王健林和潘石屹等大佬也紛紛撤離,甚至連一直注重在三四線城市發展的碧桂園也開始實施縮減計劃,這一切似乎預示著房地產行業已經遭遇寒冬了?  王健林曾經是地產行業堅不可摧的人物,但是自從萬達的千億負債被曝光以後,王健林就逐漸開始脫離地產體系。從2017年開始,王健林一直通過拋售項目來減少負債,同時他還表示在2019年不會增加新的項目。
  • 房價想要起波瀾?先拔掉信貸這根定海神針再說!
    問題是,有些人聽風就是雨,說房價要按不住了。也有些人認為房價下降是由於種種並不相關的原因。事實上,結論對了,過程也要正確,想要對市場保持長期正確的研判,不但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是不是房價承壓過重,開始放鬆調控,繼而會迎來新一輪房價上漲?新華社發文打消了這種念頭:「種種政策表明,中央遏制房價上漲的決心不會發生改變。調控舉措不是裝裝樣子的花拳繡腿。而且什麼限價、限購,都不構成對房價的絕對管控。限價,是在房價上漲勢頭遏制不住的情況下,出臺的對於新房的管控,帶來的後果無非是兩種:新房二手房倒掛;茶水費、裝修費屢禁不止。
  • 一年一卦 l 明年抽了個中籤:如果房價跌20%,你能接受嗎?
    市場能忍受房價下跌的底線是多少?利率會下調嗎?房產稅走到哪裡了……儘管2019年不確定因素太多,我們還是按慣例一年一卦說一下。正文約2500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經歷了一年內400多次政策調控的樓市,在年底的時候終於平靜了。
  • 學生發「敲打」表情包,被老師批評寫檢討,心理學家:三歲一代溝
    「老師,中考易63頁第10題怎麼做」,後面帶了兩個「敲打」的表情包。班主任老師以為學生是在敲打他,所以就批評這位學生:「提問題這麼沒禮貌!在家父母沒有教?」孩子被這句評價也說懵了,問到:「老師,我怎麼沒禮貌了?」
  • 全國房價降回萬元以下,揚州、深圳漲幅領跑全國
    深圳以0.9%的漲幅領跑二手房價,這一數字也創下了今年3月以來的新低. 從同比漲幅來看,我們分別梳理了一二手房房價漲幅前十城市情況。發現,一二手房漲幅前十的城市有較高的重合度,部分城市一二手房房價同步上漲,市場熱度居高不下,也有類似深圳這樣的城市,一二手房價形成強烈反差,新房房價受限價政策抑制表現平平,而二手房較為活躍,整體市場房價仍大幅上漲。
  • 某大V:《房價上漲永遠是對的,房地產沒有泡沫!》,你怎麼看?
    最後:一二線城市房價只會越漲越高,三四線城市房價遠低於大城市。現實中房產已成為個人身份和財富的象徵,你可以選擇不買房子,大城市房價已經和很多人沒有關係了。通讀全文,結論確實刺眼,房子回歸居住屬性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