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2020|自動駕駛追逐者的進與退

2021-01-12 蓋世汽車資訊速遞

2020年,自動駕駛持續釋放著其魅力,吸引大批玩家的關注和加入。據企查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去年國內共計新增816家自動駕駛領域相關企業,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內新增自動駕駛的相關企業達379家,整體規模再度擴大。

但另一方面,去年新玩家雖然仍在密集湧入自動駕駛賽道,增速相較於前兩年卻有所放緩。其中2020年國內新增自動駕駛領域相關企業數量相較於2019年下降了26%,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內新增自動駕駛的相關企業數量下降了31%。不僅如此,由於疫情的衝擊,一批早幾年入局的玩家去年也紛紛在自動駕駛戰略上進行調整,或直接退出自動駕駛賽道,或調整戰略的優先級,自動駕駛領域再度呈現「冰火兩重天」的發展態勢。

新老玩家密集加持,自動駕駛再顯吸金魅力

作為主宰汽車產業甚至城市交通未來的關鍵技術之一,自動駕駛自出現就自帶吸金光環,即使是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也未能阻止追逐者的前進步伐。尤其是Waymo、滴滴等頭部玩家,去年首次開啟外部融資,就獲得了亮眼的成績。

為更好地支持Waymo Driver在世界各地的部署,以及Waymo Via貨運服務的運營,去年Waymo啟動了首輪外部融資。之後通過銀湖資本、Alphabet、麥格納、T.Rowe Price、Perry Creek Capital等新老投資者,短短數月Waymo就完成了30億美元的融資,用於員工團隊、產品開發、Waymo One打車服務,以及Waymo Via貨運服務的運營。

滴滴自動駕駛公司也於2020年完成了自成立後的首次對外融資,該輪投資由軟銀願景基金 2 期領投,總額超 5 億美元,計劃用於加大自動駕駛研發測試投入,推進滴滴在國內外特定區域開展自動駕駛載人應用。同時,滴滴還於2020年5月在北京註冊成立了一家新的自動駕駛公司,並緊接著在上海開放了Robotaxi試運營,以驗證同時更好地優化其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另外諸如小馬智行、圖森未來、嬴徹科技、智加科技、馭勢科技、縱目科技、Nuro等自動駕駛創企去年在融資方面也均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其中小馬智行繼年初獲得豐田4億美元投資,11月初又宣布獲得五源資本、鍇明投資、斯道資本等參投的2.67億美元的C輪融資,由此使得小馬智行總融資額超過10億美元,投後估值超53億美元。

圖森未來、嬴徹科技、智加科技和Nuro作為無人配送領域的主要玩家,同樣在11月完成了新一輪融資,分別獲得了3.5億美元、1.2億美元、1億美元和5億美元的投資,用於推進自動駕駛研發和商業化。其中嬴徹科技在此之前還於2020年4月實現了1億美元股權融資,完成自成立以來完成的首筆融資,資本市場對該領域的青睞可見一斑。

為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自動駕駛這樣的前沿技術研發,理想、小鵬和蔚來三家新造車品牌甚至還於2020年底先後宣布增發ADS,規模分別為4700萬ADS、4000萬ADS、6000萬ADS。據了解,一旦達到預期增發效果,三家公司有望分別融資18.4億美元、22.3億美元和26.5億美元,作新一代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之用。

斯年智駕自動駕駛集卡,圖片來源:斯年智駕

除了老玩家的密集加持,去年還有大量慕名而來的新玩家陸續湧現賽道。比如不久前獲得辰韜資本數千萬人民幣種子輪融資的斯年智駕,2020年4月剛剛成立就開始在寧波大榭招商國際碼頭進行單車和多車實船作業測試,並與比亞迪合作前裝研發,從11月開始試運營4輛無人電動集卡。斯年智駕預計,最遲2021年年底,可以在技術上滿足撤掉安全員的需求,未來2-3年內,將在國內2-3個碼頭運營300-500臺無人集卡。

智梭無人車作為一家專注於L4級無人車設計、製造及銷售運營的企業,在2020年3月正式入局自動駕駛賽道後,僅用了9個月,就成功量產下線了L4級無人物流車「RCONE」,並陸續在六安、上海、蘇州等多地開展運營。據了解,目前RCONE已有500輛車完成裝配,計劃於2021年在上述地區完成部署,在大學校園、旅遊景區、商務園區、大型社區等場景展開商業化運營。

安徽海博智能也是一家新入局的自動駕駛創企,該公司專注於礦區自動駕駛設備的研發與改裝,於2020年01月17日正式成立。8月底,海博智能與華為籤約合作,以共同推動露天礦用無人駕駛平臺的標準化和產業化。華為MDC產品總裁李振亞表示,華為將全力支持海博無人駕駛項目,以實現無人礦山解決方案順利落地。

伴隨著新玩家的爭相入局,自動駕駛發展態勢也在繼續向好。特別是被視為輔助駕駛和無人駕駛分水嶺的L3自動駕駛,在2020年正式拉開量產大幕,技術難度更高的L4、L5自動駕駛,也開始以Robotaxi、Robobus等產品形態進入規模化的示範運營階段。

L3+量產提上日程,自動駕駛馳向「無人區」

如果說前幾年在自動駕駛商業化方面,入局者們討論更多的是如何實現儘可能多的L1、L2駕駛輔助應用上車,那麼從2020年開始,推動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量產,成了行業的共同目標。為此,去年眾多企業紛紛將L3量產提升日程,並針對L4的應用開始大規模的示範部署。另外,在基於車路協同的自動駕駛路線,業界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長城咖啡智駕戰略,圖片來源:長城汽車

比如長安和廣汽新能源,已經於2020年分別在UNI-T和埃安V上實現了可量產的L3功能驗證,但由於目前國內法規還沒有放開,暫時無法在量產車上搭載銷售。紅旗也在去年推出了旗下首款搭載L3+級智能駕駛技術車型——「紅旗E-HS9」,據悉這套自動駕駛系統主要由交通擁堵自動駕駛系統(TJP)和代客泊車系統(AVP)兩個系統組成,可以實現120km/h的高速代駕,以及L4級自動駕駛的代客泊車。長城則在12月30日發布咖啡智駕「331戰略」時透露,最快2021年實現中國首個全車冗餘的L3級能力自動駕駛,以及具有NOH 高速自動領航輔助駕駛能力的自動駕駛,並於2022年進一步實現複合場景下的L4智能駕駛。

外資車企陣營,不少企業也在加速向L3量產衝刺。像本田就於去年11月宣布將在2021年3月底前銷售配備新批准的自動駕駛設備的豪華轎車Legend,本田指出這項技術被稱為TrafficJamPilot,在獲批生產和銷售後,將使本田成為全球首家量產L3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製造商。寶馬和奔馳也放言將於今年銷售具備L3功能的新車,其中寶馬預計在 2021 年推出具有 L3 級自動駕駛功能的 BMW Vision iNEXT,梅賽德斯-奔馳首款 L3 級自動駕駛系統則計劃在新款 S級車型上推出。沃爾沃稍微晚一點,預計在 2022 年推出配備雷射雷達的自動駕駛量產車型,實現沒有人工幹預情況下的高速行駛。

而在更高級別的L4方面,通過Robotaxi、Robobus等的示範運營,也在逐步照進現實。繼百度Robotaxi 2019年率先在長沙和滄州開跑,去年滴滴、AutoX等在上海,百度Apollo在北京也相繼開放了Robotaxi體驗項目。據百度在12月初發布的Robotaxi服務報告,自開啟Apollo GO以來,通過Robotaxi與Robobus兩項服務,百度Apollo累計接待乘客超過21萬名,累計在13個城市部署了300輛測試車輛。

文遠知行亦發布了類似的運營數據。據悉在對外開放Robotaxi服務後,短短一年的時間裡文遠知行安全完成14.7128萬次出行,服務用戶數超6萬。車隊規模方面,據悉文遠知行當前在廣州的無人駕駛試運營及測試車隊已達100輛,預計 2021年將達到260輛。

這意味著,無人駕駛從前幾年僅供部分業內人士可見、可體驗,正逐漸面向越來越多的普通公眾揭開神秘面紗,融入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當中,特別是接入了滴滴、高德打車、百度地圖等國民級應用後,無人駕駛真正變得「接地氣」了。不僅如此,伴隨著Waymo、百度、文遠知行、AutoX等紛紛宣布推出沒有安全員的Robotaxi測試或者試運營服務,真正的無人駕駛時代也在加速邁進。

未來一段時間,據了解百度Apollo、元戎啟行、大眾、東風等還將分別在上海、杭州、安徽、武漢投放一定數量的Robotaxi,供普通用戶試乘體驗。其中百度計劃在未來3年將Apollo GO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從目前北京、長沙、滄州全面開放至30個城市,部署至少3000輛自動駕駛計程車,為3000萬用戶提供服務。

政策層面也為Robotaxi的普及應用提供了重要助力。近日,由百度牽頭,聯合海淞泓、信通院、威馬、東風、博世、大唐電信等共同起草的Robotaxi技術要求團體標準正式發布,該標準在Robotaxi安全、體驗、運營、測試等關鍵領域均提出了具體的執行要求,有望進一步加快Robotaxi規模化應用,加速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邁向商業化。

至於在基於車路協同的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由於在交叉路口碰撞預警、闖紅燈預警、弱勢交通參與者碰撞預警和綠波車速引導等日常高頻場景具有較好的安全保障作用,也正獲得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比如蘑菇車聯的車路雲一體化自動駕駛,已於11月份正式落地蘇州高鐵新城。而在紅旗E-HS9、2021款別克GL8 Avenir艾維亞、福特探險者與銳界PLUS等新車上,也均實現了V2X的量產應用,逐漸拉開商用大幕。

燒錢難以為繼,繁榮背後也有無奈

回顧2020年,雖然自動駕駛整體發展形勢在持續向好,但背後其實還潛藏著諸多無奈。特別是去年上半年,受疫情衝擊,很多自動駕駛創企均遭遇了資金困難,導致部分玩家無奈關停或者走上「賣身」路。

無人駕駛卡車初創公司Starsky Robotics是2020年宣布倒下的第一家創企。年初 Starsky Robotics由於融資和尋找買家失敗,在裁掉大部分工程師和辦公室人員仍未有效緩解困境後,於3月中旬因資金鍊斷裂正式宣布停止運營,成為繼Roadstar.ai、Oryx Vision後又一家關停的企業。

Zoox 自動駕駛計程車,圖片來源: Zoox

3個月後, 「獨角獸」企業Zoox以超過12億美元的價格被電商巨頭亞馬遜收購。據悉原因是Zoox一直在尋求建立自己的自動駕駛計程車車隊,並運營此類車隊,但卻沒有更多的資金來支持後續研發和生產,故無奈「賣身」。按照兩家公司的規劃,亞馬遜收購Zoox後,後者將繼續作為獨立部門運營,並繼續開發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助力亞馬遜優化配送體系,削減快遞成本。

與Zoox境遇類似的還有自動駕駛卡車新創公司Ike和Uber自動駕駛部門ATG。前者由蘋果、谷歌和Uber的資深員工創立,於12月下旬宣布被Nuro收購,但收購金額未公開。而Uber則由於疫情加劇了公司出行業務虧損,於12月底宣布以40億美元的價格把旗下燒錢嚴重的自動駕駛部門出售給Aurora,以優化成本結構,將重點放在打車、外賣配送等核心業務上,加速實現盈利目標。不過與Zoox不同,Uber並未完全從自動駕駛賽道上抽身而退,而是通過持有Aurora約26%的股權,入駐Aurora董事會,保留了決戰自動駕駛的底牌。

由此可見,研發成本過高,玩家遲遲未能獲得投資回報,已然成為自動駕駛前行路上的一大攔路虎。尤其是Robotaxi,雖然市場前景廣闊,且2020年在技術成熟度、商業化試水、監管方面等方面均迎來了新的突破,但在燒錢程度和落地難度等方面,相較於封閉場景的自動駕駛應用依舊有過之而無不及,Uber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更不用說真正大規模應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此,去年也有部分玩家選擇調整自動駕駛戰略優先級,或者同時布局多條路線,來加大跑到終點的可能性。

比如在Robotaxi領域玩的風生水起的小馬智行,2020年11月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首次展示了針對重型卡車研發的自動駕駛軟硬體系統。據悉,目前小馬智行同時在中美兩地開展自動駕駛卡車技術研發,其中在中國,小馬智行已經於12月中旬獲得了由廣州市頒發的首張自動駕駛卡車測試牌照,獲準開展公開道路測試。

元戎啟行也在充分利用Robotaxi領域的技術優勢,在諸如港口、封閉園區等短中期能夠實現無人駕駛落地的場景進行商業化探索,以儘早帶來現金流。為此,元戎啟行參與了中遠海運港口廈門遠海碼頭智慧化建設,聯合東風商用車、中國移動等為港口運行的集卡提供無人駕駛解決方案。

文遠知行則在已有Robotaxi基礎上,另闢了Robobus業務。12月23日,文遠知行宣布完成宇通集團2億美元B1輪戰略投資,並透露目前兩家公司已共同研發了專為城市開放道路設計的全無人駕駛小巴,後期雙方將攜手推動自動駕駛在微循環巴士、公交車等商用場景的應用。而在此之前,文遠知行的業務重點一直是圍繞Robotaxi來開展,此次引入宇通投資,或意味著Robobus在文遠知行自動駕駛戰略中的優先級將獲得提升,畢竟Robobus、無人公交等的運營場景相對Robotaxi簡單的多。Nuro率先開啟商業化就是很好的證明。

12月23日,無人駕駛送貨初創公司Nuro宣布獲得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頒發的許可,獲準在San Mateo和Santa Clara開展商業運營。這既是Nuro無人駕駛布局中的一個重大突破,也是自動駕駛產業發展的重要裡程碑,意味著自動駕駛正式形成可量產、可收費的商業閉環。未來,在Nuro的示範效應下,加之無人駕駛在技術、政策等方面不斷獲得新的突破,有望真正迎來商業化破冰。據 ReportLinker 研究估計,到2025 年,全球包括運送乘客和貨物在內的 L4/L5級無人駕駛車輛數目將達到 53.5 萬輛。

相關焦點

  • 那些被自動駕駛「殺死」的人
    駕駛機動車已成為大多數成年人做的最危險的事情之一,2018 年,全球因車禍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 140 萬。這幾年自動駕駛在全球範圍內燎原式發展,這一技術據稱能消除 94% 由人為失誤造成的車禍。某種程度上,自動駕駛汽車有機會成為救命良方。但我們還沒有走到那一步,自動駕駛的發展還處在中古時期,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和未知。
  • 科學家在運河測試自動駕駛船隻 自動水上計程車要來了
    阿姆斯特丹的運河上即將出現自動駕駛船隻。研究人員計劃在明年使用自動駕駛船隻來穿越阿姆斯特丹的運河。此項舉措是五年計劃中的一部分。該五年計劃的目的是測試自動駕駛船隻在擁有1/4水域的城市中運輸人員和貨物的能力。自動駕駛船隻還可以作為諸如橋梁或舞臺等的臨時基礎設施,麻省理工學院城市研究和規劃系的教授卡洛·拉蒂(Carlo Ratti)說道。
  • 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潛在能力是多少?
    隨著市場上互聯自動駕駛汽車的大量出現及共享經濟在城市交通中的持續增長,當今社會正處於全球社會和經濟變革的邊緣。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潛在能力是多少?消費者將如何使用自動駕駛汽車?針對這些疑問,來自L.E.K.艾意凱諮詢的專家們給出了解答。市場上互聯自動駕駛汽車的大量出現及共享經濟在城市交通中的持續增長,讓當今社會正處於全球社會和經濟變革的邊緣。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獲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牌照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汽車電子中心自動駕駛團隊近期通過了深圳市交通運輸委聯席會議的專家綜合評審,並於1月5日獲得了該市乘用車自動駕駛開放道路測試牌照。
  • 【中國青年報】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獲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牌照...
    據李慧雲介紹,針對當前自動駕駛測試方法中的不足,研發團隊在開發測試的過程中自主研發了國內首個自動駕駛整車在環測試系統,用於精準模擬真實的駕駛環境及數據收集。目前該系統可完成一周累計測試裡程達100公裡的複雜場景測試。  「與實際道路的測試方法不同,我們把道路『搬』進了實驗室,讓自動駕駛車輛『跑』起來。」
  • 自動駕駛的「眼睛」,21年每家車企「必裝」!
    梳理一下最新發布的新車型包括:智己汽車發布兩款電動車,算力可達30-60 TOPS,搭載15個高清視覺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支持3個雷射雷達;蔚來發布首款轎車ET7,算力高達1016 TOPS,配備33個高精度傳感器、11個像素高達8800萬攝像頭、1個雷射雷達;長城汽車在20年底發布會上,正式宣布要在2021年實現L3自動駕駛,將配置雷射雷達;長安汽車聯合華為
  • John Capp:自動駕駛更多是提醒 技術將推動法規
    在本次車展上,通用全球開發部安全戰略與整車項目總監John Capp在對網易汽車表示,自動駕駛更多的是「提醒」,駕駛員應主控駕駛行為。在談到自動駕駛事故時表示,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將推動政策的實施落地。當時研究這個項目的初衷,是希望使駕駛過程當中能夠引入更多自動化的因素,就像我們所考慮的讓這些駕駛員可以把他們的手離開方向盤,在有限速通過的這些高速公路上,可以實現手不在方向盤上,實現這樣的自動駕駛。但駕駛人員還是需要把注意力放在駕駛行為上,雖然這個技術現在已經研發出來,是比較好的技術,可是它還沒有好到說可以讓車自己決定怎麼去開。
  • 自動駕駛大展宏圖 沃爾沃再一次定義「出行安全」
    6月27日,上海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載人示範應用啟動,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眾開放自動駕駛服務,該舉措一度上了熱搜,甚至央視的當紅主播朱廣權也在當天央視新聞的直播中賣力地宣傳了一波自動駕駛。值得注意的是,滴滴選擇了量產版本的沃爾沃XC60 T8作為原型車——一方面,其看中沃爾沃汽車在過去幾年裡在安全領域的領導者地位和良好聲譽,這有助於更多的消費者放心的參與到自動駕駛出行體驗服務中來。另一方面,在技術架構上,沃爾沃在主被動技術的領先優勢也為自動駕駛測試系統的加裝提供了硬體基礎。由此可見,沃爾沃的重拳出擊,勢必將在自動駕駛領域大展宏圖!
  • 「進化」中的福特自動駕駛測試車 2022年商用無人駕駛夢近在咫尺
    原標題:「進化」中的福特自動駕駛測試車 2022年商用無人駕駛夢近在咫尺   福特自動駕駛技術的進展正是通過一代代的自動駕駛車展現出來
  • 萬鑫銘:自動駕駛汽車目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前包含道路測試、場地測試,更重要的是接下來的虛擬仿真測試結合起來,維度上面我們首推安全,安全之外也包含效率、體驗等各個維度的綜合評價,這樣是我們未來自動駕駛安全評價總的發展趨勢和方向。前面是一個總的現狀和趨勢情況,接下來談一下中國汽研作為一個行業第三方機構我們在自動駕駛汽車方面所開展的一些工作,特別是在測試方面。
  • ...高精度北鬥定位終端是實現汽車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的關鍵傳感器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8月21日訊,有投資者向雷科防務提問, 華為即將布局無人駕駛領域,請問公司在無人駕駛領域有哪些產品及技術布局?公司回答表示,智能網聯是公司五大業務群之一,公司基於自有的高分辨毫米波雷達、高精度室內外組合定位、人工智慧視覺處理、自主可控邊緣計算等核心技術,融合5G通信等技術,研發了無人駕駛智能網聯繫統中智能路側分系統,可實時獲取路面人、車、物等目標的位置、速度、屬性等信息,上傳雲平臺並實時分發至智能汽車,相關技術可廣泛應用於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交通領域。
  • 2019 年來了:自動駕駛行業將面臨哪 7 大障礙?
    為此,外媒 EE Times 專門採訪了業內專家,詢問了他們對 2019 年自動駕駛行業的看法,到底哪些才是備忘錄上的重點?雖然大家的觀點百花齊放,但這 7 個話題大家達成一致,而他們就是今年(乃至以後)自動駕駛行業面臨的最大障礙。1. 我們能過了路測這關嗎?在為各家自動駕駛公司排名時,權威學者、媒體以及自動駕駛公司都喜歡用路測時間來做主要的參考標準。
  • 公元2019 年了 我們何時才能實現 L4+ 完全自動駕駛?
    很明顯,自動駕駛技術已經成為整個汽車產業的最新發展方向。近兩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市場規模不斷攀升至去年的 48.3 億美元;很快到 2020 年左右,過去積累的自動駕駛技術科研成果及工程進步都將成為現實,自動駕駛汽車即將進入 10-20 年混合模式的時代;爭奪行業話語權的激烈程度愈發白熱化...百年一遇的汽車行業變革機遇,正在全面開啟。
  • 對於長城的自動駕駛戰略,你都有哪些問號?
    一向低調的長城汽車對於自己的自動駕駛戰略很少大張旗鼓地對外界公開討論,這也讓大家對其有很多問號。不過一周前的長城汽車智能駕駛戰略升級發布會上,長城汽車一股腦兒地把智能駕駛負責人張凱、智能駕駛總監甄龍豹、產品數位化中心主任陳現嶺推到了我們面前,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有問必答,讓我們把心中的問號變成了句號,甚至是嘆號。
  • 百度牽手吉利組建智能汽車公司 自動駕駛專利數超1900件
    原標題:百度牽手吉利組建智能汽車公司 自動駕駛專利數超1900件    因為造車傳言,百度股價在近20個交易日上漲近67%,市值時隔兩年後再次回到
  • 中國的自動駕駛路在何方?
    2020年12月底,WHOLE MARS CATALOG上傳了一段視頻,記錄了特斯拉Model 3利用FSD Beta在幾乎無人工幹預的情況下完成了從舊金山到洛杉磯的全自動駕駛過程。 而隨著國產特斯拉在中國銷量的不斷增加,FSD在加州的出色表現又能否在中國復現?視頻中寬闊的道路、順暢的路況,讓人不禁懷疑起FSD對中國複雜交通狀況的適應力。
  • 自動駕駛太陽能電動車亮相 低限速保證安全
    自動駕駛電動車,墨爾本太陽能電動車,墨爾本自動駕駛電動車" title="輕量化,產能布局,電動汽車,黑科技,前瞻技術,熱點車型,自動駕駛電動車,墨爾本太陽能電動車,墨爾本自動駕駛電動車" style="margin: 0px auto;
  • 路測資質互認之後,自動駕駛測試區的路應該怎麼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智能相對論(ID:aixdlun),作者丨魏啟揚2020年,地方政府發展智能汽車產業還需要建自動駕駛測試區嗎?如是看來,地方政府通過自動駕駛測試區作為抓手,搭建企業和政府、產業和項目、資源和供需的橋梁,以此切入到智能汽車產業的打法或將「失效」。趨勢之下,自動駕駛測試區該走向何方呢?
  • 蘋果造車不會帶來驚喜:電池極限無法突破 自動駕駛仍是虛幻
    眾所周知,以入門版車型model3為銷量核心的特斯拉,基於極簡式坐倉的成本競爭優勢,於2020年上半年共計賣出31.68萬輛電動車,利潤率亦只有2.72%(當然,相當大的成本都用於了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上,後續會講這個問題)。
  • 星球大戰車型 Zoox公司開發自動駕駛汽車
    網上車市2014年1月3日報導 近日,Zoox公司設想了一款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在理論上駕駛者可以從勞累的駕駛中解脫出來,完全由電腦來操控駕駛汽車,這樣他們可以有時間來弄明白Zoox到底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