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的「眼睛」,21年每家車企「必裝」!

2021-01-19 華爾街見聞

1月13日,也就是今天,上汽集團正式發布了智己汽車,這是老牌汽車大廠聯手網際網路巨頭阿里的新品首秀,亮點很多。就在昨天,百度也宣布造車。他們或許代表著未來5年汽車的大趨勢。

如此重大的行業變革,今晚7點整我們緊急連線行業專家,第一時間解讀行業趨勢,入口在文末。

1、國產汽車廠商最近動作頻頻,但是目標都是它?

梳理一下最新發布的新車型包括:

智己汽車發布兩款電動車,算力可達30-60 TOPS,搭載15個高清視覺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支持3個雷射雷達;蔚來發布首款轎車ET7,算力高達1016 TOPS,配備33個高精度傳感器、11個像素高達8800萬攝像頭、1個雷射雷達;長城汽車在20年底發布會上,正式宣布要在2021年實現L3自動駕駛,將配置雷射雷達;長安汽車聯合華為、寧德打造智能電動汽車平臺,配置方案包括:13個攝像頭、6個毫米波雷達、5個雷射雷達。這些公司都在往L3、L4級別的自動駕駛發力,並且,他們大多數都配備了雷射雷達。這讓人心生疑惑,明明目前自動駕駛僅在封閉的路段進行過測試,相關法規也還沒有跟上。唯一的解釋,就是廠商想直接預裝相關硬體,算法和法規成熟了直接上馬,走在第一線!那後續的廠商怎麼辦?想不掉隊只有跟進。自動駕駛的硬體軍備競賽提前開啟。

2、為什麼都安裝雷射雷達?

雷射雷達有著更高的車輛進度、更快的響應速度以及更遠的探測距離,但是唯一的缺點就是貴,單個價值達到1萬元。反觀車載攝像頭只需要200-300元,這也是特斯拉為什麼不搭載雷射攝像頭的原因。特斯拉希望憑藉自己存量車多的優勢,藉助全世界的特斯拉車上的攝像頭,不斷優化自己的模型,認為可以只通過視覺識別來實現自動駕駛。

但是國內國產廠商沒有這麼大的數據來訓練自己的自動駕駛模型,怎麼辦?那就只能堆硬體了,更強大的算力晶片、雷射雷達都上馬了,希望彎道超車。要知道,雷射雷達被認為是L4才需要的硬體,這也就給雷射雷達這個「全新」的概念帶來的機會。

恰逢最近A股市場有望迎來雷射雷達公司禾賽科技,各路機構對這個技術的關注度非常的高。上一次關注度這麼高的,還是儲能新股派能科技了。

3、雷射雷達的市場空間和產業鏈解析

根據沙利文預測,2024年全球雷射雷達市場將突破100億美元,2025年達到135.4億美元,2020~2025年複合增速達到64.65%。那麼從下面這個圖上看,2021年是市場規模加速的元年。

再附上一張詳細的產業圖。

我們著重關注國內企業突破技術壟斷的情況。

上遊:

目前禾賽科技和速騰聚創掌握了MEMS微震鏡。力策科技完成了OPA晶片的三輪流片,如果兩場成功,成本將大幅下降。

中遊:

作為雷射雷達的關鍵環節,被國外所壟斷,但是國內也同步出現了一批雷射雷達公司,速騰聚創、禾賽科技、北科天繪、鐳神智能等國產企業先後崛起,國內市場競爭激烈。

今晚直播

想要了解清楚無人駕駛的核心價值和發展方向,歡迎參加1月13日(周三)19:00的電話會直播。

此次選股寶【有料】,緊急連線龍頭車企高管,帶來全新視角,從技術層面深入分析無人駕駛前景。

歡迎掃碼下圖報名

脫水君將以上內容進一步簡化,梳理出一張「自動駕駛」的好圖。

領取只需兩步:

相關焦點

  • 再見2020|自動駕駛追逐者的進與退
    2020年,自動駕駛持續釋放著其魅力,吸引大批玩家的關注和加入。據企查查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去年國內共計新增816家自動駕駛領域相關企業,企業名稱或經營範圍內新增自動駕駛的相關企業達379家,整體規模再度擴大。但另一方面,去年新玩家雖然仍在密集湧入自動駕駛賽道,增速相較於前兩年卻有所放緩。
  • 蘋果造車不會帶來驚喜:電池極限無法突破 自動駕駛仍是虛幻
    蘋果(NASDAQ:AAPL)造車是個公開的秘密。2016年,幾位在矽谷服務於美國大廠的機器學習或視覺算法的華人科學家朋友,便曾與蘋果「 secret Project 」組的人力接觸過。當然,更廣為人知的是,蘋果專攻自動駕駛的「Project Titan」,早在2014年就立項了。
  • 「進化」中的福特自動駕駛測試車 2022年商用無人駕駛夢近在咫尺
    原標題:「進化」中的福特自動駕駛測試車 2022年商用無人駕駛夢近在咫尺   福特自動駕駛技術的進展正是通過一代代的自動駕駛車展現出來
  • 保隆李威:打造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和耳朵 從機器的視角認識世界
    2月20-21日,2019全球第二屆自動駕駛論壇在武漢舉辦,本次論壇以「智能駕駛 改變未來」為主題。我們可以看到人的眼睛是朝前看的,我們的耳朵是朝兩邊的,我們都不是無死角的監測,超過視角範圍內,我們會扭著脖子向後看,但車不一樣,車是一個龐然大物,我們剛才說過它是一頭大象,大象轉身是很難的,所以對車上的要求如果你需要達到360度無死角監測,那麼就一定要求在車上裝很多攝像頭,裝很多個雷達,而不是一個攝像頭一個雷達,這就是車的一個不同,所以說我們千萬不能以人的觀點去衡量車。
  • 汽車新勢力、網際網路巨頭、傳統車企,誰才是馬斯克潛在的威脅者?
    從自動駕駛的技術打磨、商業落地,到開放平臺生態的擴展能力,再到車聯網的配套體驗,汽車智能化是一個相當複雜的整體能力。而為了「集齊」這個套能力,百度從建立人工智慧實驗室開始,整整花了8年時間。從2016年,李彥宏提出「夯實移動基礎,決勝AI時代」的戰略,自動駕駛就一直是百度AI最重要的布局方向之一。
  • 對於長城的自動駕駛戰略,你都有哪些問號?
    長城汽車智能駕駛負責人張凱(圖片來源:長城汽車)問:兩年前,市場上有8家車企在做智能駕駛,到了今天這個數字變成了20多家。但是整個行業都在討論一個問題:智能駕駛是由主機廠來主導,還是做一個開放的平臺?對此長城有自己的答案嗎?
  • 公元2019 年了 我們何時才能實現 L4+ 完全自動駕駛?
    五十多年前,我們的車是這樣子的:二十多年前,我們的車是這樣子的:當時間的腳步來到現在,大多數是這樣的:或者是這樣的:那麼未來會是怎樣的呢?很明顯,自動駕駛技術已經成為整個汽車產業的最新發展方向。近兩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市場規模不斷攀升至去年的 48.3 億美元;很快到 2020 年左右,過去積累的自動駕駛技術科研成果及工程進步都將成為現實,自動駕駛汽車即將進入 10-20 年混合模式的時代;爭奪行業話語權的激烈程度愈發白熱化...百年一遇的汽車行業變革機遇,正在全面開啟。這次巨大的技術變革正是以汽車的新四化為特徵。
  • 上半場|後疫情時代 車企精打細算的「生意經」
    6月19日,寶馬和奔馳汽車宣布暫停在下一代自動駕駛領域的研發合作,需要指出的是,這距離雙方籤署自動駕駛長期合作協議過去還不到一年的時間。聲明中雙方也表示,在自動駕駛安全和客戶利益等問題上看法仍高度一致,未來還可能複合。雖然沒有明說,但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等有錢了可以再合作。
  • 車企也來聊「四化」 上汽集團的一盤大棋
    目前,整個網聯化在上汽旗下的車型正在進行,而不同品牌之間車型如何互聯,如何統一標準,還需要車企之間乃至國家之間做更多的前期工作。- 智能化:足夠智能的車才能談真正的無人駕駛  智能化交通的目標是實現汽車的無人駕駛,乃至形成所有汽車均是無人駕駛狀態的智慧城市。
  • 【中國青年報】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獲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牌照...
    記者2021年1月5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汽車電子中心自動駕駛團隊近期通過了深圳市交通運輸委聯席會議的專家綜合評審,並於1月5日獲得了該市乘用車自動駕駛開放道路測試牌照。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汽車電子中心黨少博表示,臺架能夠加速研發迭代,助力代替進口測試設備,降低自動駕駛車企及第三方測試場的測試成本與測試場建設成本。  黨少博說,自動駕駛車輛在實驗室「跑」起來的同時,如何在眾多數據中快速提取有效的場景進行復現,抓出千分之一的錯誤,找到系統運行的失效邊界,對驗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以及系統的可靠性尤為重要。
  • 百度牽手吉利組建智能汽車公司 自動駕駛專利數超1900件
    新能源車企受二級市場認可   百度在公告中提出,百度重裝組建汽車公司,既是人工智慧技術的最佳實踐,也是在智能出行領域的重要戰略布局。   近些年,網際網路流量紅利已然觸底,網際網路巨頭都在加速構建生態體系,百度在智能駕駛上通過多年布局已經佔據明顯優勢,順勢造車有望變成百度構建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入口。
  • 那些被自動駕駛「殺死」的人
    然而 1960 年,加繆死於車禍。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樣的「隨機性殘忍」時有發生。駕駛機動車已成為大多數成年人做的最危險的事情之一,2018 年,全球因車禍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 140 萬。這幾年自動駕駛在全球範圍內燎原式發展,這一技術據稱能消除 94% 由人為失誤造成的車禍。某種程度上,自動駕駛汽車有機會成為救命良方。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獲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牌照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汽車電子中心自動駕駛團隊近期通過了深圳市交通運輸委聯席會議的專家綜合評審,並於1月5日獲得了該市乘用車自動駕駛開放道路測試牌照。
  • 心想事成的好日子 自然離不開智能車 | 2019新春推薦車型系列之二
    而單就智能化來說,目前大部分主流乘用車企已在一些量產車型前裝L1駕駛輔助系統,還有些企業準備率先在高端車型上實現L2自動駕駛量產。L2級自動駕駛能為車主帶來哪些便利?也就是說擁有此技術的車型,在很多功能上放開了最高速度、橫向控制、使用場景的限制,能夠在限定車道自動轉彎,減輕開車時雙手負擔,並提高了車輛駕駛的安全性。當前,大部分國內車企計劃2019年推出L2級量產車。
  • 全球多家車企被「卡脖子」,自研晶片呼聲越來越高
    早在去年12月份就有傳聞稱,由於汽車晶片的短缺,國內部分車企幾近停產,雖然最後官方進行了回應,表示事情並沒有傳聞的那麼嚴重,但還是引起了網絡的熱議。而在進入2021年後,晶片短缺的影響在持續蔓延,多家汽車巨頭均被迫調整生產計劃。日前,根據日本媒體報導,由於晶片供應短缺,本田汽車已經開始調整產能,一月份在日本的產量將減少4000輛,包括飛度在內的微型汽車將首先受到影響。
  • 除了PPT以外 中國廠商的自動駕駛技術距離特斯拉們還有多遠?
    合縱百度要做無人車,這個消息一度引發了一場微博段子狂歡。畢竟在過去的幾年中不論是市值還是口碑,「B」都在被「A」和「T」越甩越遠。起初大家都以為,這要麼是一場完全打偏的形象自救行動,要麼是又一次有樣學樣的C2C(Copy to China)事件。但現在看來,百度好像是認真的。
  • 2019 年來了:自動駕駛行業將面臨哪 7 大障礙?
    對於整個自動駕駛行業來說,剛剛過去的 2018 年是悲喜交加的一年。許多自動駕駛公司取得了巨大突破,市場也越做越大,但 Uber 測試車的致命事故和一系列「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趨勢卻向整個行業潑了一盆冷水。據《紐約時報》報導,亞利桑那錢德勒的一些居民就對 Waymo 測試車深惡痛絕,他們甚至開始向測試車扔石頭或者故意扎破其輪胎。
  • 趙福全對話祖似傑(下):自動駕駛的問題是長尾過長
    自動駕駛的長尾過長:現在看來,自動駕駛面臨的最大問題可能就是長尾過長,而且只靠汽車行業根本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產業集中是歸宿:世界汽車產業趨向高度集中和資源整合是不可避免的,這將是產業的最終歸宿。
  • 路測資質互認之後,自動駕駛測試區的路應該怎麼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智能相對論(ID:aixdlun),作者丨魏啟揚2020年,地方政府發展智能汽車產業還需要建自動駕駛測試區嗎?根據《互認路線圖》規劃,爭取各地測試區在2021年底實現測試結果互認,在2022-2023年實現測試通知書互認。如是看來,地方政府通過自動駕駛測試區作為抓手,搭建企業和政府、產業和項目、資源和供需的橋梁,以此切入到智能汽車產業的打法或將「失效」。趨勢之下,自動駕駛測試區該走向何方呢?
  • ...高精度北鬥定位終端是實現汽車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的關鍵傳感器
    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8月21日訊,有投資者向雷科防務提問, 華為即將布局無人駕駛領域,請問公司在無人駕駛領域有哪些產品及技術布局?公司回答表示,智能網聯是公司五大業務群之一,公司基於自有的高分辨毫米波雷達、高精度室內外組合定位、人工智慧視覺處理、自主可控邊緣計算等核心技術,融合5G通信等技術,研發了無人駕駛智能網聯繫統中智能路側分系統,可實時獲取路面人、車、物等目標的位置、速度、屬性等信息,上傳雲平臺並實時分發至智能汽車,相關技術可廣泛應用於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交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