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女神」紫姑神的傳說

2021-01-19 青年力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元宵的傳統節目比如花燈煙火今天依然為我們所熟悉,但也有一些不久前在還流傳的風俗今天已經逐漸不為人知舊時每到正月十五夜間,家中的婦女兒童就會帶著樹枝木棍一類東西,來到廁所豬欄一類陰暗汙穢的角落,小聲呼喚著紫姑神的名字。據說當樹枝的一頭下沉的時候,就代表這位女神已經到來,可以詢問這一年的運勢了。



這就是迎紫姑,在有些地方,人們還會為紫姑神製作小小的神像,格外簡單小人偶,穿的往往是紙糊或者破舊的衣服。而在另一些地方人們還會有笊籬或者木勺來代替樹枝,這些也都是日常生活的用具。在現代人看來,隱秘詭異的儀式,低下的地位,紫姑神是帶著神秘色彩的神靈,而這個傳統已經流傳了近兩千年,更廣泛流傳於全國各個地方不同民族之間,有著不同的別名。


著名的六朝筆記《荊楚歲時記》就記錄了一千五百多年前,人們過十五的情形。白天「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門戶。先以楊枝插門,隨楊枝所指,仍以酒脯飲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到了晚上,則「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並佔眾事。」至於這個風俗,後人注釋的時候一般附上了南朝劉敬叔《異苑》關於紫姑的一段記載,「紫姑本人家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曰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咒云:『子胥不在,曹夫人已行,小姑可出。』於廁邊或豬欄邊迎之,捉之覺重,是神來也。平昌孟氏嘗以此曰迎之,遂穿屋而去。自爾,著以敗衣,蓋為此也。」


神奇的是,這套儀式之後一千五百多年幾乎沒有變化。至此之後,許多文人都記錄過紫姑神的傳說,都不出這個版本。蘇東坡還饒有趣味了寫過好幾篇和紫姑有關的文字,其中《紫姑神記》給一位在黃州顯靈的紫姑神安了一個前朝某官員小妾的出身,似乎天下紫姑神有許多,但都是這樣出身可憐的女子。總之,在人們心中紫姑神是一位地位低下,身世悽涼的女神,因此她的祭祀規格也很低。



雖然這個傳說由來已久,但這異樣的儀式卻暗示著紫姑神不一樣的身世。我們來仔細看一下迎接紫姑神的儀式,昏夜之中,由地位較低的女性主導,在廁所豬欄這樣並不潔淨的地方,所問詢的大多是當年內事情。歷來人們把紫姑神當做是廁神的一種,廁神的由來自古以來,和門神,灶王,土地,這些家神都屬於曾經興盛,如今已經逐漸衰退的神靈。然而就像她的同伴一樣,如果我們再看的深入些,那麼紫姑身上有著更多被遺忘的屬性。


這個微不足道的的廁神,為什麼能預言的事情?顯然沒有人向門神,灶王,土地來進行這樣的祈禱。豬圈與廁所是人們嫌棄不潔的場所,但也不要忘記,它們在傳統農耕文明中扮演的另一個角色,肥料的提供者,財富的創造者。紫姑有著傳統農業中兩種密切的活動,廁神既提供了肥料,也提供了豬是的食物(今天的人們可能不想去回憶,就在不久前大多數豬還是直接使用人的剩餘食物和排洩物的,人們把豬圈建在廁所附近,甚至是樓下)糞土是不潔的,豬也是不潔的,就像紫姑神是不潔的一樣,它只能用最粗陋的人偶,穿破舊的衣服,然而這不過是掩飾了她曾經輝煌的身份,后土女神的一個分身,上古豐饒女神崇拜的一部分。在農業文明裡,土地是最溫柔神聖的母神,它孕育了萬物,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是一切古神中最偉大的。在中國官方的祭典裡當然有著女性地母神的存在,那就是著名的后土夫人。但紫姑神所掌管的是肥料,是豬的繁育,這些隨著文明的發展,隨著女神地位的上升,這一層重要,但也讓人掩鼻的神職只能交給紫姑這樣不存於祀典的民間小神。



由於農業活動是以一年為循環的,因此紫姑的神力也只能是以一年為期限的。隨著時代的發展,紫姑的神格越來越低。《史記·始皇本紀》說山鬼僅知一年事,就與紫姑相類,這裡的山鬼恐怕也是曾經強大,到了秦漢已經逐漸被人遺忘歸於靈怪的山川之神。紫姑的命運並不僅僅是她自己的,隨著時間的發展,像她的這樣的神靈越來越多,甚至我們可以說紫姑神是幸運的,至少她還始終被人記憶。前面我們的引文就提到人們在正月十五的上午祭祀蠶神,用白粥肥肉來祭祀蠶神是秦漢以後流行的做法。絲綢是古代中華文明的象徵之一,蠶神自然也有著特殊的地位。今天不少地方人們還有祭祀蠶神的習慣,然而在正月十五祭祀蠶神的做法已經不復存在了。


絲綢之祖被認為是黃帝之妻嫘祖,自然是一位高貴的女神。然而隨著的發展,又逐漸出現了馬桑娘的傳說,這樣一位人馬相戀的悲劇女性又和高高在上的女神形象截然不同。根本上說無論桑葉還是蠶都是消耗之物,人們很難對朝夕相處的消費品抱有太多的敬意。遍身綺羅者,不是養蠶人,勞動者的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反而是逐漸低下的,他們的神靈也逐漸適應他們的地位。最終正月十五祭祀蠶神的做法也消失在歷史中,蠶神的神格被紫姑神所吸納,農桑也成為她神格的一部分。



在中世以來的造神運動中,人們不止創造過一個廁神,比如劉安,說他對天帝無禮還擺出皇叔那套架子,結果被打發去看廁所三年。王莽據說也當過廁神,顯然是一種羞辱。這種文人戲謔性質的廁神都沒能傳播開來。佛經裡的烏樞沙摩明王,也就是穢跡金剛,道經裡則有男郭登,後帝兩位廁神。然而這些廁神都沒能衝擊紫姑的地位,紫姑那可憐的身世,無疑代表著勞動者卑微的地位,尤其是下層婦女的感同身受。


在紫姑神的發展中,不斷吸納了許多不同的內涵並衍生了新的內容。比如秦漢之際著名的悲劇女性戚夫人很可能對她最初的故事形成發生了極大影響。她的死幾乎和最初的紫姑故事是一樣的,很難說最初的故事不是對她的悲慘遭遇的一種隱晦轉述。幾乎是和紫姑傳說同時的還有著名的如願。同樣是荊楚歲時記的記載,人們大年初一要用杖打糞土,一個人來扮演糞土叫痛,如此便能如願,而隋朝的杜公瞻注釋時就表示這個習俗到了隋唐已經挪到正月十五。最初的如願故事,不過是一種巫術儀式,人們代表糞土表示接受了威脅,將要在新一年的農業活動中努力發揮作用。然而人們還創造了一個如願的故事,說有人遇到水神,得到了一個法力無邊的婢女,每天靠奴役她過著奢侈的生活。結果婢女只是在大年初一稍稍晚起就被痛打,終於無法忍受逃進了糞土堆裡。這個故事有著非常豐富的神話內涵,比如水神本就有財富之神的意味。但它無疑脫出了原本的巫術意義,展現了南北朝時莊園經濟的面貌,即使有瀟灑如陶淵明,但支撐著士大夫終日空談,灑脫生活的依舊是那些辛勞工作不得休息的家奴們。貪得無厭,敲骨吸髓的文人士大夫,還有筋疲力盡,不為人知創造著一切財富的勞動人民,這又成為紫姑故事的另一個樣本。


有趣的是隨著紫姑神的南北流傳,文人們也加入了迎紫姑的行列裡。這當然脫離了一開始紫姑的神話寓意,而成為一種文人好奇心與色慾兼有的產物。紫姑神妾的身份很難不讓人引起遐想。紫姑神不能不說是一種淫祀,然而中國的傳統文人卻很熱衷於此。隨著科舉的發展,紫姑神的預言能力很難不引起文人士子的興趣,特別是和道教扶乩結合起來。宋以後,迎紫姑已經不再限於婦女,也不在限於正月十五,紫姑成為文人扶乩的常客,以女仙的形式存在。袁枚在他的隨園詩話裡甚至還寫了一個龍深遇紫姑神,不但美人在抱,還借著預言之力,仕途通達的故事。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袁枚把這個故事寫進他的隨園詩話,而不是作為筆記小說的子不語,這位龍琛豈不是袁枚的理想,其中的寓意真是耐人尋味。到了這個時候,作為廁神的紫姑時候已經洗淨了汙穢,儼然與瑤池的女仙們往來遊戲,與世俗的文人士大夫談情說愛起來,她的故事又仿佛回到了起點。


最後,談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紫姑神的文學形象。封神演義是本了不起的書,雖然他的文學水平並不高,但他把明清之際民間的神靈體系做了一個系統整理,比使之深入人心,這樣的成就可以說後無來者。而封神榜為紫姑神塑造了我們所知最後一個廣為流傳的神話形象,那就是三霄娘娘。這三位財神趙公明的姐妹,駕著青鸞,神通廣大,擺下黃河大陣,鬥倒了十二金仙。她們的法寶是混元金鬥,日後封神,被敕令掌管三界輪迴。然而熟悉其暗含典故的人都知道,這裡的混元金鬥就是馬桶,舊時以生育為穢事,要使用專門的淨桶,而那威力無比的九曲黃河大陣,舊時說書人都知道,那就是北方的大糞坑。有趣的是也許封神榜的影響力太大了,峨眉山甚至有一個三霄洞,供奉著三霄娘娘。剝開層層外衣,三霄娘娘依舊帶著上古生育豐饒女神的影子,也許有一天紫姑神被人遺忘了,反而三霄娘娘還會被人記憶下去,這位女神又走向一個奇異的新生。



本文為青年力原創文章,作者劉夢龍,青年力特約作者,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採用時有部分改動,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特別說明:因為微信讚賞機制改動,原創文章的系統署名一律變為「青年力小編」,作者名會在正文明確標識,讚賞收入歸文章作者。


相關焦點

  • 元宵佳節「迎紫姑」:廁神紫姑與正月十五
    元宵佳節「迎紫姑」:廁神紫姑與正月十五 2018-03-02 16  作者: 盛文強  正月十五是元宵佳節,在漢族的傳統中,這天還是「迎紫姑」的日子,只是這一古老的傳統如今已幾乎中斷。
  • 四川傳統文化習俗:元宵迎紫姑、祭門戶、抱蠶神
    元宵迎紫姑童兒放學店未開,家家鑼鼓喧如雷。新年風物幸無事,買的元宵燈未試。夾雨夾雪七五三,更將走馬為筱驂。迎春既過復迎喜,爆竹燒殘鬧房巳。更縛風鳶一尺長,街頭又看東風起。元宵節迎紫姑魏晉時期元宵節中又增添了祭門戶、抱蠶神、迎紫姑的內容。至隋唐時期元宵作為節名」正式出現,以後各代沿襲至今。
  • 女神、解禁令、畫作 元宵是怎樣變成全民狂歡日的?
    2019-02-19 11:5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李月紅 實習生 林婧《明憲宗元宵行樂圖》之雜耍元宵是新年裡第一個節日。它始於漢朝,繁盛於唐宋,流行至今。說起元宵的歷史,我們得從一位女神、一道解禁令、一幅畫作中,一窺元宵如何從一個傳說演變成今日全民狂歡的節日。
  • 紫姑,民間神話中的悲情女神!
    還真別說,民間神話中還真有司廁之神的存在,實際上廁神據說有幾位,年輕一些的小夥伴可能沒怎麼聽說過。古時民間主要供奉有紫姑、戚姑、後帝和三霄娘娘等廁神。那我們今天要說的是誰呢?別看她是廁神,卻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紫姑。很多關於紫姑神的傳說都是挺靈異的。那麼紫姑是怎麼變成廁神的呢?紫姑,又稱作子姑,廁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
  • 大多數人不知道的廁神——紫姑神
    紫姑(廁神)廁神,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司廁之神。主要供奉有紫姑、戚姑、後帝和三霄娘娘等。紫姑神即坑三姑。紫姑的職責主要不是司人家之廁,而是代卜人事的吉兇和與人一起遊樂了。世人謂其能先知,多迎祀於家,佔卜諸事。
  • 元宵: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皓月高懸的夜晚,會闔家團圓賞月、燃燈、吃元宵。  每當耀眼的禮花綻放在深邃的蒼穹,元宵在瓷碗中漾開小小的波紋——元宵節一過,年就真正畫上了句號。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元宵節地月距離為全年最近,今年大家如果抬頭賞月,將會巧遇「超級月亮」——即近地點的望月(滿月),平均14個朔望月(413.4天)出現一次。
  • 百神傳說之廁神紫姑
    廁神,民間司廁之神,主要供奉的有,紫姑(坑三姑娘),戚姑,後帝,三霄娘娘等。廁神能先知,人們多迎祀於家,佔卜諸事。
  • 史上最「重口味」的神:廁神「紫姑」法寶是糞 還能佔卜吉兇
    正月十五是元宵佳節,在漢族的傳統中,這天還是「迎紫姑」的日子,只是這一古老的傳統如今已幾乎中斷。紫姑是古代神話中的廁神,也寫作子姑、廁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這麼重口味的神,原本是苦命人。她的原名叫何麗卿,據《三教搜神源流大全》載:紫姑神者,山東萊陽縣人也,姓何名媚,字麗卿,自幼讀書,唐垂拱三年,壽陽刺史李景那納為妾,其妻妒之,遂陰殺之於廁,自此始也,紫姑神死於正月十五日,故顯靈於正月也。
  • 民間故事‖紫姑女神
    某日外出郊遊,路過紫姑神廟看見廟裡供著一尊紫姑女神的塑像,十分美麗,不覺心生愛慕,便用手輕輕撫摸神像的臉龐,隨後又在牆壁上題寫了四句詩:「藐姑仙子落煙沙,玉作闌乾冰作車。若畏夜深風露冷,槿籬茅舍是郎家。」當晚三更時分,尤琛剛要躺下,忽聽得有人敲自己的門,起身開門一看,外邊竟站著一位絕色美女。
  • 迎紫姑 - 元宵民俗 - 新聞中心 - 魯網
    迎紫姑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
  • 故事:紫姑神女
    我們中國人對於廁所鬼神亦有一種超乎尋常的興趣,有相當多的故事典籍都記載著他們的故事,並且還分別為廁神與廁鬼。廁神主要的有紫姑、坑三娘和三霄娘娘等,廁鬼則五花八門多種多樣。    廁神最著名的當然是要數紫姑了。紫姑,相傳是唐時人,姓何,名媚,字麗卿,山東萊陽人氏。她自小知書達禮,長大後嫁給了一個唱戲的優伶。武則天時,壽陽刺史李景謀殺了何媚的丈夫,把何媚納為侍妾。
  • 煮豆粥與迎紫姑
    在古代,正月十五除了吃元宵、觀燈、猜謎外,還有兩種習俗
  • 古代廁神傳說
    中國古代民間供奉的神明,可謂多種多樣,連家家戶戶都有的茅廁,也供有神明;主管茅廁的神明叫「廁神」,而且還是位女性。   傳說中的女廁神,名叫紫姑,唐代人,本姓何,名媚,字麗卿,自幼聰明好學,讀書著文,長大後嫁給了一個唱戲的伶人做媳婦。
  • 廁神傳說之紫姑顯靈
    曲氏一看正是廁神紫姑,同供奉的神像一模一樣。原來是廁神救了自己。原來糞坑也是廁神的管轄範圍,今天看到曲氏要屈死在     裡面,所以顯靈救人。     廁神紫姑出身小妾,被大夫人害死在茅房,後來天庭玉帝憐惜她,就封她為廁神,專管人間廁所之諸事。     廁神紫姑看曲氏善良賢淑,無子無女更是可憐,就決定救人救到底。於是紫姑趁天晴時就架起一朵祥雲向南海觀世音的紫竹林飛去。
  • 第八十二回:最不可思議的仙神——紫姑
    紫姑是漢族民間傳說中的司廁之神,又作子姑、廁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主要有供奉紫姑和三霄娘娘。
  • 元宵習俗:上元燈樹千光照 一宵歌舞動九州
    傳說黃帝時期,名為《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  在古人的心目中,龍具有呼風喚雨、消災除疫的功能。農人希冀得到龍的庇佑,因此形成了在祭祀時舞龍和在元宵節舞龍燈的習俗。「舞龍」包含「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原有「祈年」之意。  各族人民的舞龍表演,種類繁多,各具特色。
  • 廁神紫姑(故事篇)
    昨天我們說到紫姑除了是廁神之外還是筆仙,她除了主管廁所還會佔卜吉兇,稱為「扶箕」。何為「箕」?
  • 元宵前夜迎紫姑,問良緣子女桑蠶農事,佔卜兇吉禍福
    正月十四日,對婦女們來說,有一項奇特的娛樂——迎紫姑。清代詩人姚瀚寫有一首《紫姑詞》,對少女們月夜迎接紫姑的衣著裝束、物什用具、行祈步驟寫得具體生動。其詞曰:池陽女兒十六七,翠袖紅襦嬌欲滴。歲歲年年接紫姑,東家姊妹西家集。紫姑轎,出新奇,兩竿湘竹一張箕。
  • 元宵佳節將至 有趣習俗了解一下
    1、吃元宵、湯圓「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湯圓」,元宵與湯圓雖然都是「團團圓圓」的含義,但卻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它們的「出生時代」、做法、外觀等都有不同元宵出現在西漢時期,而湯圓出現在宋代。做法上,元宵是由糯米粉滾制,以甜味為主,它們個頭大,形狀不規則,外表乾燥鬆軟;湯圓則是由糯米麵皮包製,甜鹹葷素樣樣有,表皮光滑粘糯,沒有浮粉。2、鬧花燈元宵節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等習俗,故也稱燈節。
  • 春節習俗:元宵節 迎紫姑 走百病 巴烏節[圖]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