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粥與迎紫姑

2021-01-15 網易新聞

在古代,正月十五除了吃元宵、觀燈、猜謎外,還有兩種習俗,是現在大多數人不知道的。

其一,煮豆粥加油膏祭祀門戶。楊樹枝插門上,跟著楊枝隨風飄動的方向,用酒肉食物和插上筷子的豆粥來祭祀。

關於此習俗的來歷,有一種說法:吳縣養蠶業發達,有一人叫張成,某天夜裡,忽然看見一婦人站在屋內東南角對他說:「這裡是你養蠶的地方,我是這地方的神靈。明年正月十五要煮碗粥,上面加些肉脂來祭祀我,我會使你蠶業興隆。」婦人說完就不見了。到了第二年正月十五,張成照那婦人說的做了碗肉脂粥祭祀她,從此張成養蠶年年豐收。後來,人們在正月十五煮粥祈禱,把肉蓋在粥上面,爬上屋供送給神,口裡禱告說:「登上高處的粥,抓住老鼠的頭。看你還敢不敢來,等著三蠶老(養蠶的地方官)收拾你吧。」

正月十五還有一種習俗,就是晚上迎紫姑,來佔卜即將到來的蠶事好壞及其他兇吉。紫姑,是中國神話中的廁神名。《異苑》卷五載:「世有紫姑神,古來相傳是人家妾,為大婦嫉,正月十五氣憤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迎時祝告說,『子胥(紫姑丈夫)不在,曹婦亦歸,小姑可出,於廁邊豬欄邊迎之。』」《顯異錄》的記載更為清楚,紫姑姓何名媚,字麗卿,壽陽李景納為妾,為大老婆曹氏所妒,在正月十五夜死於廁間,上帝憐憫,命其為廁神,故世人做成紫姑的形象來迎接她,並在迎接時祝告說,你的丈夫不在家,大老婆也回了娘家,紫姑你可以出來。

多年來,在我國有些地方一直還有迎紫姑的習俗。由此可見,這也並非只是傳說。

本文來源:荊楚網-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佔卜蠶桑,並佔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所以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 元宵佳節「迎紫姑」:廁神紫姑與正月十五
    元宵佳節「迎紫姑」:廁神紫姑與正月十五 2018-03-02 16  作者: 盛文強  正月十五是元宵佳節,在漢族的傳統中,這天還是「迎紫姑」的日子,只是這一古老的傳統如今已幾乎中斷。
  • 「元宵女神」紫姑神的傳說
    舊時每到正月十五夜間,家中的婦女兒童就會帶著樹枝木棍一類東西,來到廁所豬欄一類陰暗汙穢的角落,小聲呼喚著紫姑神的名字。據說當樹枝的一頭下沉的時候,就代表這位女神已經到來,可以詢問這一年的運勢了。這就是迎紫姑,在有些地方,人們還會為紫姑神製作小小的神像,格外簡單小人偶,穿的往往是紙糊或者破舊的衣服。
  • 元宵節風俗:逐老鼠、走百病和迎紫姑,其中一個在山東才能見到
    點關注,為自己留下只屬於自己的足跡,留下美好的回憶元宵節風俗:逐老鼠、走百病和迎紫姑,其中一個在山東才能見到元宵節在21世紀好年輕人眼中沒有多麼重要,當做一個小節就應付了,有的時候應付都不會應付,直接就給忽略掉了。
  • 迎紫姑 - 元宵民俗 - 新聞中心 - 魯網
    迎紫姑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
  • 元宵節活動大盤點之送孩兒燈、迎紫姑
    元宵節活動大盤點之送孩兒燈、迎紫姑 來源: 房天下綜合整理   2012-01-30 14:37 [摘要]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
  • 中國歷史傳奇故事:乞如願迎紫姑
    中國歷史傳奇故事:乞如願迎紫姑 2013-08-23 17:42 來源:《徐連達評說中國歷史的205個細節》 作者:
  • 「巫曾有聞」《迎紫姑》
    關注我看到世界更多面迎紫姑是中國傳統民俗活動。相傳,紫姑是中國民間一位善良、貧窮的姑娘。那年的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逝,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每到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請姑娘到家中坐坐。
  • 元宵前夜迎紫姑,問良緣子女桑蠶農事,佔卜兇吉禍福
    正月十四日,對婦女們來說,有一項奇特的娛樂——迎紫姑。清代詩人姚瀚寫有一首《紫姑詞》,對少女們月夜迎接紫姑的衣著裝束、物什用具、行祈步驟寫得具體生動。其詞曰:池陽女兒十六七,翠袖紅襦嬌欲滴。歲歲年年接紫姑,東家姊妹西家集。紫姑轎,出新奇,兩竿湘竹一張箕。
  • 宋朝情人節:由乞巧節「迎紫姑」演變而來,為何紫姑後來被封廁神?
    乞巧節女孩許願乞巧節在南宋、北宋的區別,紫姑成了"廁神"然而最早的七夕節受到了"迎紫姑"習俗的影響,這裡的紫姑也叫七姐,但是另有其人。古代勞動人民十分崇拜神靈,其是一種源生與農耕文明的功利迷信。而我國古代多地均有拜祭紫姑的習俗,根據《顯異錄》描寫:"紫姑嫁給壽陽縣的李景當妾,為正室曹氏嫉妒,於正月十五晚,殺於茅房,天帝念其可憐,逐冊封紫姑為廁神"因此紫姑因禍得福,成廁所神後,就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敬仰的迎接,並且想通過紫姑佔卜。
  • 四川傳統文化習俗:元宵迎紫姑、祭門戶、抱蠶神
    元宵迎紫姑童兒放學店未開,家家鑼鼓喧如雷。新年風物幸無事,買的元宵燈未試。夾雨夾雪七五三,更將走馬為筱驂。迎春既過復迎喜,爆竹燒殘鬧房巳。更縛風鳶一尺長,街頭又看東風起。元宵節迎紫姑魏晉時期元宵節中又增添了祭門戶、抱蠶神、迎紫姑的內容。至隋唐時期元宵作為節名」正式出現,以後各代沿襲至今。
  • 正月十四迎「廁神紫姑」,她的名字叫什麼?這個神靈如何認定的
    過年迎神敬神文化,是從臘月就一直貫穿始終的,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但是大多數民間所迎的俗事神及道教神,都會在除夕之前迎接。尤其是與家宅六神中,門神、戶尉、土地神、灶神、井神這五位,在臘月二十三之前就會敬奉,為何唯獨「家宅六神」中的廁神,要到正月十四才迎接?
  • 春節習俗:元宵節 迎紫姑 走百病 巴烏節[圖]
    歷代人們除遊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遊戲。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南北朝時代元宵節吃伴和肉與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種叫「面繭」的麵食和焦飠追(即烤餅),到宋代有鹽豉湯和綠豆粉做的科斗羹,並出現了「圓子」,此後元宵節南北方均以吃元宵為習。
  • 正月十五 元宵節 送孩兒燈 迎紫姑 走百病 偷菜節 巴烏節
    歷代人們除遊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遊戲。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南北朝時代元宵節吃伴和肉與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種叫「面繭」的麵食和焦飠追(即烤餅),到宋代有鹽豉湯和綠豆粉做的科斗羹,並出現了「圓子」,此後元宵節南北方均以吃元宵為習。
  • 第八十二回:最不可思議的仙神——紫姑
    迎紫姑活動自南朝以來,民間流行迎祀紫姑神的習俗,《異苑》稱紫姑神為廁神。俗信紫姑神能問休咎禍福,凡農耕桑織,建房造星,生兒育女,商賈貿易,乃至國事徵戰,科舉仕途,功名利祿,都必有靈驗。所以,民間流行紫姑神信仰,盛行迎祀紫姑神習俗。宋代詩人陸遊曾迎紫姑佔卜,《箕卜》詩說:「孟春百草靈,古俗迎紫姑。廚中取竹箕,冒以婦裙襦。豎子夾相持,插筆祝其書。俄若有物評,對畣不順臾。
  • 大多數人不知道的廁神——紫姑神
    紫姑不堪虐待,於正月十五那天激憤而死。說法二《顯異錄》:「紫姑,菜陽人,姓何名楣,字麗卿。壽陽李景納為妾。其妻妒之,正月十五陰殺於廁中。天帝憫之,命為廁神。故世人作其形,夜於廁間迎祀,以佔眾事。俗呼為三姑。」,翻譯過來也就是:紫姑,姓何名媚,字麗卿,山東萊陽人。武則天時,壽陽刺史李景害死何媚的丈夫並把何媚納為侍妾,引起李景的大老婆的妒恨。
  • 元宵節成都迎「廁神」
    元宵節成都迎「廁神」 傳說中的紫姑。其實,最引人注目的習俗,不是街面上的火樹銀花燈籠掛,而是隱藏民間的那時風景:織戶請「貓神」嚇老鼠;路人猜燈謎打怪人;媽媽帶女兒,祈好運祭紫姑。迎廁神母親帶女兒祭紫姑祈好運 嫁個好人家紫姑佑我女 嫁個好人家孟春百草靈,古俗迎紫姑。
  • 紫姑,民間神話中的悲情女神!
    古時民間主要供奉有紫姑、戚姑、後帝和三霄娘娘等廁神。那我們今天要說的是誰呢?別看她是廁神,卻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紫姑。很多關於紫姑神的傳說都是挺靈異的。那麼紫姑是怎麼變成廁神的呢?紫姑,又稱作子姑,廁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紫姑的記載亦首見於劉敬叔《異苑》卷五,曰:「世有紫姑神。
  • 古代民間祭祀廁神紫姑的習俗
    中國古代有正月十五夜祭祀廁神紫姑的習俗。這一習俗據說是以真人真事為依據的。《顯異錄》記載:「紫姑,萊陽人,姓何名媚,字麗卿。壽陽李景納為妾,為大婦曹氏所嫉,正月十五夜,陰殺於廁間。上帝憫之,命為廁神,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於廁間迎祝,以佔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