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正月十五除了吃元宵、觀燈、猜謎外,還有兩種習俗,是現在大多數人不知道的。
其一,煮豆粥加油膏祭祀門戶。楊樹枝插門上,跟著楊枝隨風飄動的方向,用酒肉食物和插上筷子的豆粥來祭祀。
關於此習俗的來歷,有一種說法:吳縣養蠶業發達,有一人叫張成,某天夜裡,忽然看見一婦人站在屋內東南角對他說:「這裡是你養蠶的地方,我是這地方的神靈。明年正月十五要煮碗粥,上面加些肉脂來祭祀我,我會使你蠶業興隆。」婦人說完就不見了。到了第二年正月十五,張成照那婦人說的做了碗肉脂粥祭祀她,從此張成養蠶年年豐收。後來,人們在正月十五煮粥祈禱,把肉蓋在粥上面,爬上屋供送給神,口裡禱告說:「登上高處的粥,抓住老鼠的頭。看你還敢不敢來,等著三蠶老(養蠶的地方官)收拾你吧。」
正月十五還有一種習俗,就是晚上迎紫姑,來佔卜即將到來的蠶事好壞及其他兇吉。紫姑,是中國神話中的廁神名。《異苑》卷五載:「世有紫姑神,古來相傳是人家妾,為大婦嫉,正月十五氣憤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迎時祝告說,『子胥(紫姑丈夫)不在,曹婦亦歸,小姑可出,於廁邊豬欄邊迎之。』」《顯異錄》的記載更為清楚,紫姑姓何名媚,字麗卿,壽陽李景納為妾,為大老婆曹氏所妒,在正月十五夜死於廁間,上帝憐憫,命其為廁神,故世人做成紫姑的形象來迎接她,並在迎接時祝告說,你的丈夫不在家,大老婆也回了娘家,紫姑你可以出來。
多年來,在我國有些地方一直還有迎紫姑的習俗。由此可見,這也並非只是傳說。
本文來源:荊楚網-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